崔志庆
目的:探讨股骨胫骨折固定失败后的原因以及其临床治疗对策。方法:选取我院自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120例股骨胫骨骨折内固定失败患者进行分析研究,随机分为2组,每组6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手术进行后续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7.67%,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1.67%,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造成股骨颈骨折内固定失败的原因有很多,因此,在进行手术过程中,应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具体分析,选择合适手术方法进行治疗,提高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痛苦。
作者:刘叙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自体单株毛囊在修复上睑睫毛中的作用与意义。方法:切取全部患者枕后安全区头皮,分离进行培养,制作成毛干长3cm的单株移植毛囊,使用三角针穿上毛干从离上眼睑缘5 mm处扎针自上眼睑缘睫毛根微上将针拔出,然后把毛囊移植入上眼睑组织里,每侧睫毛中种植30~40根。结果:所有采用自体单株毛囊修复上眼睑睫毛的患者,种植毛发生长方向、密度与形态均满意,其种植毛发成活率达到百分之九十以上。结论:通过应用自体单株毛囊修复上眼睑睫毛的患者,其移植毛发的密度与毛发的生长方向与病人原有睫毛的基本一致,没有发生睫毛过短或倒睫毛等现象,自然、完美、且无副作用,修复效果良好,由于移植后睫毛将会保留头发的特征,慢慢生长边长,需要患者定时进行修饰。
作者:程茜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提高临床检验分析前质量管理的有效方法。方法:对临床检验分析前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结果:临床检验分析前质量的影响因素,包括提出检验要求,患者的准备,原始标本的采集,运送到实验室并在实验室内传送,至分析检验程序启动。结论:可从4个方面加强临床检验分析前质量管理。
作者:王斌峰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门诊全凭七氟烷吸入全麻下行根管治疗的学龄前儿童苏醒期躁动的抑制作用。方法将110例学龄前患儿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干预组(T组)56例,对照组(C组)54例。T组采用麻醉医生、手术医生、四手护士、麻醉助手对患儿进行术前专人有效心理干预,术中及时有效吸唾,术后严密观察与对症处理开展治疗。C组采用常规的麻醉医生、手术医生、四手护士对患儿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儿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PAED量表的评分,苏醒期躁动发生率,苏醒期躁动的持续时间。结果 T组的小儿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PAED量表评分,苏醒期躁动发生率,苏醒期躁动的持续时间均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患儿进行术前专人有效心理干预,术中及时有效吸唾,术后严密观察与对症处理,对门诊学龄前儿童七氟烷麻醉苏醒期躁动起到了抑制作用。
作者:樊林;罗洪芳;李霞;颜小翠;蒋锐 刊期: 2014年第08期
弹性髓内针治疗儿童股骨干骨折,具有操作简便、损伤小、复位良好、恢复快等优点,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临床实践,从分析传统的治疗方案入手,阐述了弹性髓内钉治疗骨折的优点,并提出了手术方法、术后处理、并发症和注意事项,旨在进一步探讨弹性髓内针在治疗儿童长骨骨折中的临床意义。
作者:谭于建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研究急性阑尾炎与慢性阑尾炎在临床治疗中使用腹腔镜切除手术的差异性。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2例阑尾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急性阑尾炎患者46例,慢性阑尾炎患者46例,对两组患者的术后疗效以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对照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接受腹腔镜切除手术后,急性阑尾炎组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进食时间和术后并发症(腹腔脓肿、小肠梗阻)发病率等均高于慢性阑尾炎患者,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阑尾炎与慢性阑尾炎经腹腔镜切除手术后均能取得良好疗效,但是急性阑尾炎经腹腔镜切除手术后与慢性阑尾炎组患者相比,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进食时间等均长于慢性阑尾炎患者,而术后并发症发病率也高于慢性阑尾炎组患者。
作者:涂升金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调查分析皮肤科护理人员手卫生状况及影响因素,促使工作人员认识到手卫生的重要性,并注重执行。方法: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本院皮肤科的42名护理工作人员进行调查,包括洗手状况及效果,并分析手卫生状况的影响因素;结果:护理人员对手卫生认知情况不一,认知率低;护理人员年龄较大者(41~55岁间)、接触患者前、工作量大、操作复杂、冬季洗手等洗手率低,P<0.05,差异显著;主要影响因素未进行完整的教育培训增强认知、缺乏强制的监督措施、未制定有效检测洗手效果的指标等;结论:该科室护理人员手卫生认知缺乏,执行率和依从性低,总体状况不乐观,应注重加强手卫生培训教育,加强监督力度,提高手卫生的执行行、依从性,改善现有状况。
作者:王彬彬 刊期: 2014年第08期
抗菌药物是临床治疗感染性疾病的主要手段,对治疗与预防细菌感染,控制细菌为主的传染病,抢救危重感染患者的生命发挥了积极作用。
作者:邹惠荣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观察老年人根面龋发病的影响因素,讲述老年人根面龋预防和早期治疗的必要性。方法:对门诊老年人根面龋患病率30%,龋均60%,并随年龄增大而增多。发病牙位以前磨牙和磨牙多,牙面多是近中和远中根面。在根面龋患者中有不同程度的牙龈萎缩,牙周袋形成者,均有不同的牙列变化。根面龋治疗率仅为10%左右,发展为牙髓炎,根尖周炎达8%和3%。结论:老年人根面龋病的防治应首先消除各种根面龋发病的影响因素,治疗早期根面龋,以保护咀嚼器官功能和形态的完整性。
作者:越涑霞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泪道逆行插管治疗慢性泪囊炎的疗效。方法对36例(38眼)慢性泪囊炎采用进口硅胶制成的泪道再通管逆行置入鼻泪管中,恢复其自然通道。结果36例(38眼)中,治愈30例(31眼),有效4例(5眼),无效2例(2眼),总治愈有效率94.74%。结论逆行泪道插管治疗慢性泪囊炎成功率高,出血少,手术时间短。
作者:刘刚;孙勇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观察分析低分子量肝素钙治疗慢性肺心病急性期血栓前状态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慢性肺心病急性期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为研究组(47例)和对照组(39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以低分子量肝素钙,对比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总有效40例(85.11%),对照组总有效24例(61.54%),两组总有效率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ηbH、ηbL、ηP、HCT、ESR等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与对照组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低分子量肝素钙治疗慢性肺心病急性期血栓前状态临床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预后,疗效优于单用常规治疗。
作者:英姿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总结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病人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30例胆总管结石病人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人胆道镜术中取石成功128例,中转改开腹手术2例;术后均正常拔引流管,拔管后未发生并发症。结论:加强胆总管结石病人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作者:金申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残冠残根的治疗和疗效。方法对92例患牙行根管钉与树脂充填修复并观察2-3年。结果成功率为97.8%。结论根管钉与光固化树脂修复残根冠残能很好的恢复牙体外形和基本功能,是一种好的修复方法。
作者:贾云飞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分析临床检查和治疗眼球挫伤后并发屈光不正的方法、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45眼)眼球挫伤后并发屈光不正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裸眼视力检查联合检影验光法检查损伤眼屈光情况,并采用复方托品酰胺滴眼液联合维生素、扩血管药物对症治疗屈光不正,观察分析检查结果和治疗效果。结果选取的39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屈光不正,经对症治疗后裸眼视力均有所提高。结论眼球挫伤后并发屈光不正经检查确诊后,适当采用复方托品酰胺滴眼液联合维生素、扩血管药物进行对症治疗,可有效改善眼睛供血和环节水肿,促进患者视力恢复。
作者:李开明 刊期: 2014年第08期
在骨科护理中,优质护理可以带来很好的临床实践效果,这种护理除了注重对疾病的护理外,更加注重从患者本身进行考虑,在实施基础护理服务的基础上更好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将从骨科优质护理的发展需求、开展骨科优质护理的措施两方面进行讨论。
作者:韦日华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究成人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应用加替沙星联合炎琥宁治疗的临床医治效果。方法:本次纳入研究对象为本院2011年-2013年收治成人上呼吸道感染患者,随机抽取100例并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有患者50例。对照组患者单纯应用加替沙星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炎琥宁,对比2组患者临床医治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0%,相对于对照组患者82.0%有显著优越性,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高热消退时间相对于对照组更短,对比存在统计学价值(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事件均相对轻微,且发生概率对比不存在统计学价值(P>0.05)。结论:对成人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在常规加替沙星治疗基础上联合炎琥宁,能够收到确切的临床医治效果,且不会出现难以耐受的不良反应对疗程造成消极影响,具有高效可靠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傅俊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护理要点和疗效,为今后的有效护理积累经验。方法:选取2013年-2014年在我院治疗的32例膝关节置换患者进行手术后的护理措施和疗效的回顾分析,探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护理的要点和疗效。结果:患者在进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经过护理人员专业的护理和锻炼,在术后随访中发现取得的效果令人满意,无感染也无并发症发生。结论:掌握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的护理要点进行正确护理和合理锻炼不仅能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还能预防各种术后并发症,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作者:刘红霞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癌症是恶性肿瘤的统称。癌细胞通过无限制、无止境地增生以及转移到全身各处,使患者体内的营养物质被大量消耗,导致人体消瘦、无力、贫血、食欲不振、发热以及严重的脏器功能受损等。此外,癌细胞释放出多种毒素,使人体产生一系列症状,终引起不可逆转的机体功能丧失,从而导致机体死亡。癌症作为世界前十位死亡因素之一,治疗后五年存活率极低,并且治疗过程中病人需要承担高昂的费用以及身心的极大痛苦,因此,采取有效手段预防癌症的发生迫在眉睫。
作者:王楠楠;陈俊毅;汤志祥;周平安;郑嘉琪;吴海军 刊期: 2014年第08期
合理用药始终与合理治疗伴行,是一个既古老又新颖的课题,也是药学工作者永恒的话题。药学工作的宗旨是以服务患者为中心、临床药学为基础,促进临床科学用药,其核心是保障临床治疗中的安全用药。目前公认的合理用药的基本要素:以当代药物和疾病的系统知识和理论为基础,安全、有效、经济及适当的使用药物。结合文献,浅谈一下临床常见的药品不良反应与安全用药问题。
作者:吴新军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改良双切口肱三头肌两侧入路双柱固定治疗肱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以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肱骨远端骨折27例为研究组,以我院2008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肱骨远端骨折25例为对照组。研究组给予改良双切口,肱三头肌两侧入路,双柱固定术。对照组给予双切口,肱三头肌两侧入路,Y形钢板固定术。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优秀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组良好率、一般率及差率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良双切口肱三头肌两侧入路双柱固定治疗肱骨远端骨折,具有操作不复杂、创伤小及稳定固定的优点。
作者:廖宜春 刊期: 2014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