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新;聂坛坛;刘丽丽
痛风是由于遗传性或获得性病因导致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减少所引起的一组疾病,是尿酸钠或尿酸盐结晶从超饱和的细胞外液沉积于组织所致的一种多种病变的临床综合征,痛风结晶可沉积于人体多种组织,如皮下脂肪、肌腱内,引起各部位的痛风石,可引起患者明显临床症状和造成功能障碍的是痛风性关节炎,是40岁以上男痛风性性关节炎患者常见的病因之一,发病率超过1%,其临床特点为高尿酸血症、特征性反复发作的急性单关节炎、尿酸钠盐沉积形成痛风石、痛风性慢性关节炎和关节畸形,严重者可导致关节病变和骨关节活动障碍与畸形,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痛风的患者呈逐渐增高的趋势。痛风性关节炎是痛风常见的首发症状,亦是基本的类型。痛风性关节炎的影像学检查,以往一般用X线平片,但不易显示早期病变。
作者:张羽;杨静;董建玲;田岚;邹晋梅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观察交锁髓内钉治疗下肢长管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对2011年12月到2013年1月64例行交锁髓内钉固定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随访3个月~2年,所有患者均获得了满意的疗效,骨折的平均愈合时间为12个月。结论:交锁髓内钉是一种较好的治疗下肢长管骨骨折的方法。
作者:曾勇 刊期: 2014年第07期
2005年以来我院对9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施行手术治疗,手术前后护理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程江苏;闫海芳;王有才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研究门诊实行处方点评制度后抗生素合理使用的效果。方法:随机抽查我院2012年1月-2012年6月期间的门诊处方39888张,处方中含有抗生素的有20448张,认真检查并记录用药不合格的项目同时制作处方点评工作表。根据《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并结合Excel软件处理数据,研究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结果:点评制度实施后,平均每张处方含有1.6种抗生素,与点评前的2.4种相比,种类数明显下降。在1月份至6月份期间,抗菌药物使用率从52.6%降至35.3%;通用名占处方药的百分率也从93.5%降至100%。结论:处方点评制度的应用使抗生素药物使用率得到有效控制并逐渐合理化。
作者:陈肇红 刊期: 2014年第07期
在临床工作中,掰安瓿是护士每天必需做的工作,在掰安瓿时,经常会发生找不到砂轮,或者被玻璃碎片扎伤手指的情况,给护理和治疗工作带来不便,本文就简易、安全掰安瓿的小技巧做一综述,旨在为临床工作者提供适合自己的方式方法。
作者:石欣怡;侯铁塔;李晓亮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深入探讨自体颗粒脂肪技术在面部应用的效果,分析这一技术在操作中的差异。方法收集相关研究文献,整合相关研究观点和成果,全面对比、综合分析。结果目前自体颗粒脂肪移植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技术方面也更加成熟,在面部移植中不但可以改变轮廓还能提高局部皮肤质量,在面部填充和年轻化治疗中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结论以研究的医学角度出发,虽然目前在临床应用中自体颗粒脂肪移植取得了较多的临床经验,但由于客观实证的欠缺,仍需更深入的研究。
作者:郭昌灏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PICC置管术后并发导管周围炎的护理方法。方法:结合一年多来的临床资料,对PICC置管术后并发导管周围炎进行总结和探讨。结果:PICC置管术后在临床上所出现的导管周围炎,护理对策是按常规PICC置管维护后,将地塞米松水针剂5 mg涂在皮炎创面,待干后涂皮肤保护膜,贴透明贴,尽量避免在皮炎处再次贴透明贴,缩小贴透明贴的范围,将使用的IV3000透明贴10cm ×12cm改为7cm ×6cm医用输液贴,一周后导管周围炎可治愈。结论:PICC置管术能极大的方便患者的临床治疗,减轻病人的痛苦,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与方法,值得推广,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术后并发导管周围炎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金朝辉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严重烧伤病人营养疗法中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总结和分析43人的营养护理疗法,休克纠正过后,实行早期胃肠道营养,4-7天静脉营养液以能量为主,此后注意加强蛋白质,氨基酸、及脂肪乳剂的补充。结果43人均未出现体重明显下降及营养不良,治疗中也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全部治愈。创面愈合时间为36-82天。结论严重烧伤的营养支持宜采用胃肠道与静脉营养相结合的原则,而护理工作至关重要。
作者:姚新华;乔明涛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比较常规管理法与分层次管理法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50例手术室护理工作人员按照抽签方法随机地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采用常规及分层次管理法。比较两组临床护理管理效果、管理前后工作积极度及医患满意度。结果:对照组工作积极性、理论知识评分及临床操作评分分别为(72.30±5.92)分、(76.59±6.02)分及(73.43±6.15)分,均显著小于观察组[分别为(89.18±5.49)分、(87.17±9.02)分及(88.56±7.28)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管理前后工作积极度、患者满意度及医生满意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管理前后工作积极度、患者满意度及医生满意度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管理后工作积极度、患者满意度及医生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管理后(P<0.05)。结论:与常规管理法比较,分层次管理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更为显著,值得加以推广及普及。
作者:胡小弟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概括了对于小儿手足口病的护理研究方法。方法:通过针对56例手足口病患儿的治疗,同时注意加强了消毒隔离管理以及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病情变化、且提高了对于高危症状的观察和护理等。结果:所接收的56例手足口病患儿都被治愈,并且没有死亡,并发脑膜炎的有3例,心肌炎1例。结论:对于手足口病患儿护理的加强对于预后很有好处。
作者:梁永欢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前哨淋巴结活检对于乳腺癌手术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9月至2013年5月期间收治的136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蓝色染料法检测前哨淋巴结并清扫腋窝淋巴结,手术完毕后观察前哨淋巴结的临床特征,对比分析前哨淋巴结和腋窝淋巴结的转移情况。结果:本研究中136例患者检测出前哨淋巴结128例,检测成功率为94.12%。其中假阴性5例,假阴性率为3.91%,未发现假阳性。前哨淋巴结预测腋窝淋巴结的敏感性达96.09%。结论:前哨淋巴结使用蓝色染料法可以比较精确的预测腋窝淋巴结的转移情况,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刘江豪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结合一例老年体位性低血压合并卧位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症状和护理体会,总结该疾病的护理体会方法通过查找病因、健康教育、饮食指导等方法对老年体位性低血压合并卧位高血压患者进行护理结果通过多模式的精心护理,该患者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结合病因学、健康教育、体位指导等护理模式,积极预防该疾病的症状发生是预防老年患者体位性低血压合并卧位高血压院内摔倒等不良事件发生的有效护理模式。
作者:王炎炎;陈建宁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创建无痛病房,以提升护士疼痛管理理念,使患者得到优质的无痛护理。方法:构建骨科无痛病房护理工作模式,具体方法包括:明确组织架构与职责,进行持续性的人员培训、教育与考核,制订及实施疼痛控制程序,落实疼痛教育,进行阶段总结与反馈。结果:无痛病房护理工作模式建立后,护士在疼痛评估、疼痛一般知识、药物镇痛知识、疼痛知识的综合应用。结论:“无痛病房”就是通过对疼痛管理,科学评估,合理运用镇痛方式,患者制订科学、个体化的镇痛方案,将手术疼痛降低到低点,减轻病人的痛苦,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张敏;吴国燕;张锦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研究标准三联疗法以及序贯疗法对于幽门螺杆菌阳性胃溃疡的实际治疗效果。方法:对照组使用标准三联疗法进行治疗,实验组则使用序贯疗法进行治疗,比较治疗效果,分析出现的不良反应以及胃溃疡实际改善状况。结果:实验组采用序贯疗法的幽门螺杆菌实际治疗有效率达到96.43%;对照组采用标准三联疗法幽门螺杆菌的实际治疗有效率为78.57%。实验组使用序贯疗法后患者的胃溃疡痊愈例数为12例,显效例数为10例,有效例数为5例,无效例数为1例,有效率达到了96.43%;对照组使用标准三联疗法后患者的胃溃疡痊愈例数为2例,显效例数为9例,有效例数为7例,无效例数为10例,有效率为64.29%。结论:序贯疗法作为一种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胃溃疡的创新方法,其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现如今的耐药菌株较少,可以进行临床大规模使用。
作者:吕佳敏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急腹症患者的临床手术麻醉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急腹症患者145例进行研究,对其麻醉方法和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145例患者分别采用硬膜外麻醉、硬膜外麻醉联合全身麻醉、全身麻醉的优良率分别为96.43%、92.67%、97.91%。结论:根据急腹症患者的不同临床症状和表现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能够有效保证麻醉效果和降低不良反应,提高手术的整体水平。
作者:储正刚 刊期: 2014年第07期
胫骨平台骨折是临床上常见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1%。胫骨平台后外侧髁骨折是胫骨平台骨折中一种少见、非常特殊的类型。由于骨折位置偏后,有腓骨阻挡,邻近又有血管神经,施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比较困难。一旦未得到及时正确的治疗,往往会发生关节面不平整,甚至塌陷,导致患者膝关节功能障碍。因此,胫骨平台后外侧髁骨折仍是目前创伤骨科治疗的难点之一。现就近年国内外在胫骨平台后外侧髁骨折分型、手术入路以及内固定治疗方法等方面取得的一些进展作一综述,以期提高对胫骨平台后外侧髁骨折的认识和治疗水平。
作者:刘斌;张淑云 刊期: 2014年第07期
肺泡蛋白沉积症(PAP)是一种原因未明的少见疾病。其特点是肺泡内有不可溶性富磷脂蛋白沉积,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气短、咳嗽和咳痰。病理学检查以肺泡内充满有过碘酸雪夫(PAS)染色阳性的蛋白样物质为特征。该病由Rosen于1958年首次报道。肺泡蛋白沉着症根据病因可有原发性、继发性和先天性之分。本病临床特征性较低,临床误诊率较高,本文分析3例PAP影像资料,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作者:宁伟斌;郑书卿;张金强;卢培丽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针对紫外线在美容美发器械消毒中的应用进行研究,旨在切断乙肝病毒的传播路径,保证从业人员及使用者的人身安全。方法以随机方式选取我市美容美发店铺共60家,通过放射免疫法对器械表面乙肝表面抗原(HBsAg)进行监测,采用紫外线以及酒精杀菌两种方式,对比两种消毒方式的合格率。结果紫外线组消毒合格率为95%(206/240),明显高于酒精组的85.83%%(12/24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酒精消毒组与紫外线消毒组消毒前HBsAg检出率分别为12.50%、13.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消毒后紫外线组HBsAg检出率为2.08%,显著低于酒精组的5.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需进一步完善美容美发消毒管理,做到一客一换一消毒。合理应用紫外线消毒可有效杀死HBsAg病毒,提高消毒合格率,切断乙肝病毒传播途径,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作者:孟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本动物实验采用家兔股骨髁骨缺损动物模型,观察一种生物活性玻璃及固骼生(NovaBone)对骨凹槽损型伤口的修复作用及生物相容性,该生物材料填充后伤口,终可修复为骨的结构,避免第二次手术。方法:64只家兔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术后4w、8w、12w、24w组,每组16只动物。手术复制股骨髁骨缺损模型,左侧用某公司生物活性玻璃填充骨缺损,右侧用对照品固骼生填充骨缺损,术后取股骨标本进行X线摄片和组织学观察。结果:术后各组动物生命体征平稳,正常进食、活动,1w内所有动物能够站立行走,恢复良好;X线摄片显示术后12 w植入材料降解、新骨生成明显,骨塑形基本完成,术后24 w完全愈合,膏状和块状材料促进骨愈合作用无明显差异。结论:该生物活性玻璃可有效促进新骨生长,具有良好的的骨修复作用,特别对凹槽型伤口具有很好的填充作用;且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作者:于荭;丁妍;蒋国蘅;沈西强;钟振东 刊期: 2014年第07期
2014年6月3日下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华中科技大附属同济医院报告罗田县凤山镇1例布鲁氏菌病,属散发疫情,县疾控中心发现疫情后,立即电话与卫计局联系,并将此情况通报农业部门。次日上午,县疾控中心疾病预防控制科、消杀科、检验科等相关业务人员前往疫点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主动搜索病例,对高危人群密切接触者6名人员进行血液标本采集,送黄冈市疾控中心进行检测。使用虎红平板凝集实验(RBPT)方法,其结果均为阴性。黄冈疾控(2014)疾检字第11025-11030号。与此同时到达该县畜牧局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对养羊户疑似动物(波尔山羊)进行血液标本采集检测,并对疫点进行消毒处理,采取了有力的防控措施,现将疫情调查处置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王晓东 刊期: 2014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