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超高龄患者的康复护理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

王玲

关键词:超高龄, 护理危险因素, 防范措施
摘要:目的:探讨超高龄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危险因素与防范措施。方法:分析和总结临床护理工作中出现的危险因素。结果:认为超高龄患者临床护理的危险因素与社会因素、患者自身因素、护理人员因素、环境设施因素等有关。结论:提出了加强护患沟通,重视职业素质教育,规范培训,深化健康教育,加强护理人员法律意识,改善环境及设备设施,是一项能防范超高龄患者临床护理危险因素的重要措施。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分析钝性外力致易复性腹股沟斜疝嵌顿引起迟发性肠穿孔误诊1例

    复性腹股沟斜疝临床比较常见,但钝性外力致易复性腹股沟斜疝嵌顿引起迟发性肠穿孔临床发生比率较小,一旦出现后确诊和治疗往往均较为棘手。本文通过对1例钝性外力致易复性腹股沟斜疝嵌顿引起迟发性肠穿孔误诊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为今后临床对此病症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照。

    作者:汪军;田坤;陈亚芸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观察与护理体会

    支气管哮喘是因气管-支气管对各种刺激反应性过度增高而引起的以气道的可逆性阻塞为特点的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喘息、胸闷或咳嗽、气急等,多与冷空气、物理、化学性刺激、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以及接触变应原等方面有关;病情发作时出现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同时呼气相延长。是一种慢性疾病,症状控制不佳或者严重时将会大幅度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

    作者:刘欢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三维超声表面成像与多普勒能量成像对膀胱占位性病变定性诊断的价值

    目的:评价三维超声表面成像与多普勒能量成像对膀胱占位性病变定性诊断的价值。方法对300例初诊为膀胱占位性病变的患者以三维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运用表面成像与多普勒能量成像技术构建三维图像进行定性诊断,以膀胱镜及活组织检查为金标准计算其诊断膀胱恶性占位性病变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并与膀胱镜及活组织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运用表面成像与多普勒能量成像技术构建的三维超声图像定性诊断膀胱恶性占位性病变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97.85%、97.58%、97.67%;与膀胱镜及活组织检查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三维超声表面成像与多普勒能量成像联合检查能够提供更为丰富的诊断信息,对膀胱占位性病变的定性诊断具有较高价值。

    作者:杜刚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喹硫平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伴抑郁症状的对照研究

    目的:研究喹硫平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伴抑郁症状的疗效对照。方法:选取2013年4月到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伴抑郁症患者11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组和B组,每组55例,A组给予喹硫平治疗,B组给予利培酮治疗,治疗6周,应用阴性与阳性症状量表(PANSS)来评价临床疗效,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价治疗前后患者的抑郁情况,比较两组临床疗效、HAMD评分和不良反应。结果:A组总有效率为78.2%(43/55),B组总有效率为76.4%(42/5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HAMD评分显著低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喹硫平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伴抑郁症状者疗效相当,但是喹硫平具有较强的抗抑郁作用。

    作者:唐佩茜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厄贝沙坦结合单硝酸异山梨酯对肺心病心衰患者肺功能及心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结合单硝酸异山梨酯对肺心病心衰患者肺功能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8月至2013年8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肺心病心衰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这些患者分为两组,即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单纯单硝酸异山梨酯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厄贝沙坦结合单硝酸异山梨酯治疗。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肺功能及心功能各指标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FVC、FEV1占预计值、FEV1/FVC均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右心室内径、SPAP均明显比对照组地(P<0.05)。结论厄贝沙坦结合单硝酸异山梨酯能够有效改善肺心病心衰患者的肺功能及心功能。

    作者:马美星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氦氖激光治疗带状疱疹疼痛及后遗神经痛的机理

    氦氖激光在皮肤组织上产生特殊的生物学效应,用以治疗带状疱疹疼痛及后遗神经痛。其作用机理有改善皮肤微循环,促进组织的代谢及蛋白合成,增强抗炎作用,刺激组织再生作用,止痛作用等。

    作者:王金鑫;杜志荣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一例颈椎管狭窄症合并共济失调型脑瘫患者的护理

    颈椎管狭窄症是指构成颈椎管各解剖结构因发育性或退变因素造成骨性或纤维性退变引起一个或多个平面管腔狭窄,导致脊髓血液循环障碍、脊髓及神经根压迫症。共济失调型脑瘫较为少见,是由于小脑发育不良所致,主要临床表现为肌张力低下、共济运动障碍、意向性震颤、构音障碍及运动发育迟缓。我科于2012年6月收治1例颈椎管狭窄症合并共济失调型脑瘫患者,经过20天的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丹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人体肌肉及肌群起止点识别记忆方法的总结

    引言:本文主要致力于人体全身重要肌肉以及肌群起止点的描述及识别记忆,特别是对重要肌肉、肌群以及易于混淆的肌肉起止点进行系统描述以及提出识记方法,通过系统归纳和整理,用于解剖学和临床相关专业的学习与运用。

    作者:罗威明;陈鑫;汤志祥;王麟尧;冯楚炎;孙建永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我院282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目的:了解我院药物致不良反应发生特点及一般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通过网络系统呈报的282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82例不良反应报告中药品种类以抗感染药为主有99例,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有213例,60岁以上患者发生不良反应高有144例,皮肤及附件损害为常见有97例。结论:临床各科应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及报告,实行个体化给药,减少或避免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刘文明;覃荔武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治疗稽留流产32例临床观察

    目的:进一步探讨对不同月份的稽留流产使用不同剂量的药物配伍方法进行治疗并观察。方法:对32例不同月份的稽留流产患者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进行药物流产,孕囊排出后5天复查B超观察宫腔是否残留,1个月后复查B超是否正常。结果:完全流产率93.8%。不全流产率3.1%,未流产率3.1%。结论:不同剂量的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用于不同月份的稽留流产疗效好;减少或减轻了宫腔手术操作难度,患者痛苦小,对机体损伤轻,恢复快。

    作者:徐辉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中医在消化内科临床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探讨中医在消化内科疾病(消化性溃疡)中的临床应用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于我院实施治疗的消化性溃疡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与对照组(43例),分别实施中医与西医常规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经临床治疗,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7.7%vs79.1%),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3%vs18.6%),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治疗消化性溃疡,可有效提高治疗有效率,缓解临床症状,促进溃疡的消失,降低复发率,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何化启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优质护理措施对降低儿科院内感染的效果评价

    目的:研究优质护理措施在降低儿科院内感染中的方法与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儿科科室作为研究对象,以2013年1月~2013年6月作为对照阶段,实施常规护理;以2013年7月~2013年12月作为观察阶段,实施优质护理。对比对照阶段、观察阶段儿科院内感染发生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优质护理实施前,院内感染率为4.64%(58/1250);优质护理实施后,院内感染率为1.29%(18/1390)。优质护理实施后,院内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优质护理实施前,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优质护理措施对降低儿科院内感染有确切效果,是改善儿科科室医疗护理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值得引起关注与重视。

    作者:肖玲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洞口县2008-2013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分析洞口县2008年至2013年的手足口病疫情资料,以指导疫情防控和患者救治工作。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法分析手足口病的年均发病率、时间以及人群分布特点,并分析患者病原学检测资料。结果:自手足口病被纳入法定传染病报告以来,疫情强度逐年上升,2012年为年发病率高峰,发病率为223.31/10万;EV71型病毒与CoxA16病毒检出率呈此消彼长增长趋势;且主要发病时间为5-6月及11-12月;发病人群10岁及以下年龄组人群,尤其是1岁至2岁年龄组。结论:洞口县手足口病发病特点具有低龄化、季节性、优势毒株变化大等流行病学特点。

    作者:曾纪梅;曾文博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关于雾化吸入治疗慢性咽炎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氯苯吡胺联合康复新液雾化吸入治疗慢性咽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6例慢性咽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予以糜蛋白酶+地塞米松+庆大霉素超声雾化吸入,观察组予以地塞米松+氯苯吡胺+康复新液超声雾化吸入,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0%,痊愈率为45.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4.8%、30.3%,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病情好转平均用时(8.2±2.1)d,对照组为(1.4±1.8)d,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慢性咽炎,采用“地塞米松+氯苯吡胺+康复新液”雾化吸入治疗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孟山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综合医院门诊护理难点分析及应对措施的效果评价

    目的:总结综合医院门诊护理难点分析及应对措施的效果,探索门诊护理转变护理观念、提升护理质量和服务态度、医德的作用和意义。方法:选取门诊部取得职业资格证的护理人员22名,均为女性,年龄在21~4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3±0.7)岁,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日常门诊护理工作常规针进行;观察组在日常门诊护理的基础上针对门诊护理工作中的难点问题,总结经验,进行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结果:观察组门诊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理论进行考核、门诊护理工作质量、门诊质量、护理安全的评分、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均较对照组有明显改观,并且大大提升。结论:门诊护理中注重提升护理人员专业素质、医德培养、护理质量、服务满意度、护理专业技能方面,对树立医院社会形象,创建和谐就医环境方面有积极意义。

    作者:毛凤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盐酸哌替啶引起呼吸抑制的抢救护理体会

    盐酸哌替啶为苯基哌啶衍生物,是目前临床常用的人工合成镇痛药,主要用于各种剧痛的止痛,如创伤、烧伤、烫伤、术后疼痛等;心源性哮喘;麻醉前给药;内脏剧烈绞痛(胆绞痛、肾绞痛需与阿托品合用);与氯丙嗪、异丙嗪等合用进行人工冬眠。而在临床上使用盐酸哌替啶时可能出现少见的严重毒副作用,现在将我院近一年来使用盐酸哌替啶出现的1例呼吸抑制患者进行积极抢救及护理后,转危为安,2-3h后患者神志恢复正常,情绪稳定,7天后痊愈出院。汇报如下:

    作者:罗军;肖子文;王厚梅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Herbst矫治器治疗安氏Ⅱ类下颌后缩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Herbst矫治器治疗安氏Ⅱ类下颌后缩的临床疗效。方法:资料随机选自2012年3月-2014年3月本院诊治的80例安氏Ⅱ类下颌后缩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患者予以双骀垫矫治器治疗,观察组40例患者予以Herbst矫治器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矫治效果及牙弓宽度测量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SNA、SNB、ANB及前牙覆盖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上、下颌牙弓前、后部宽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erbst矫治器治疗安氏Ⅱ类下颌后缩的临床疗效显著,有效抑制上颌生长并调整下颌牙齿位置,明显改善患者的侧貌情况。

    作者:丁勇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卡式微柱凝胶试验在临床输血检验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对卡式微柱凝胶试验在临床输血检验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分析,保证患者数学的有效安全。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2月来我院采用卡式微柱凝胶试验进行交叉配血试验的2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血液检查的规定,用盐水对正向定型和反向定型的血液进行试验。结果:通过研究可以发现,260例患者血液中采用卡式微柱凝集法一次性检测正确率的正定型为100.00%,反定型为99.84%。结论:卡式微柱凝胶试验结果明确、操作简单、重复性好,容易保存,值得临床上的广泛应用。

    作者:唐涛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影响血常规临床检验结果的因素探讨

    目的:研究探讨影响血常规临床检查结果的各种原因。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来我院接受常规体检人员100名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不同时间组和不同部位组两组。50名检查人员采血后的30min、2h、6h后进行血常规检查,分析血样本放置时间对检查结果的影响;50名检查人员接受采集血样标本的部位各不相同,分析采血部位不同对检查结果的影响。结果:观察结果发现,观察结果发现,不同部位采集血标本的人员以及不同时间检查的组的人员在6小时后的白细胞、红细胞和血红蛋白计数以及血小板计数各不相同。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而2h后,不不同时间检查对象的白细胞、红细胞和血红蛋白计数以及血小板计数无差异。数据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血常规检查中,不同部位采血、采血者的精神状态以及血液分析时间等方面都会影响血常规临床检查结果。

    作者:王晓怀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体会

    目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进行探讨。方法对我院2012年7月至2013年4月间收治的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护理要点、护理方法等进行分析、探讨。结果40例患者当中37例患者抢救治疗成功并经过综合性护理后康复,另外3例患者死亡,死亡率为7.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过程中配合针对性的综合护理可以促进患者康复并保证患者治疗过程中的生命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李芳丽 刊期: 2014年第07期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

主管:陕西省东方美容文化研究所

主办:陕西省东方美容文化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