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美星
我院自2007年建立14人氧舱以来,共收治患者5078位患者,涉及28种疾病,开舱治疗达11000人次,抢救一氧化碳中毒患者316人,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方素萍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了解我院药物致不良反应发生特点及一般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通过网络系统呈报的282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82例不良反应报告中药品种类以抗感染药为主有99例,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有213例,60岁以上患者发生不良反应高有144例,皮肤及附件损害为常见有97例。结论:临床各科应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及报告,实行个体化给药,减少或避免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刘文明;覃荔武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大面积脑梗塞不同阶段头颅CT及MRI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3年11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28例脑梗塞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分别进行头颅CT及MRI检查,分析影像结果。结果:CT检查诊断脑梗塞的概率为78.57%,MRI检查诊断脑梗塞的概率为96.4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对大面积脑梗塞的诊断明显优于CT,特别是超急性期或者早期脑梗塞患者的诊断具有明显的优势,早期诊断,指导临床治疗。
作者:段超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分析研究麻疹并发重症肺炎患者的护理方式。方法:选取2010年1月到2012年11月的20例麻疹并发重症肺炎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为20例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在患者出现发热的时候进行及时退热,幅度不宜过大,好使用物理降温,对患者实施有效的用药护理和饮食护理等。结果:20例患者中18例治愈,2例患者由于并发心功能衰竭、呼吸衰竭死亡。结论:针对麻疹并发重症肺炎患者,不但需要给予常规护理,还需要对患者的病情变化进行密切观察,避免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
作者:曹蓉蓉 刊期: 2014年第07期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老龄化,以及一些不良生活方式的存在,高血压病已成为威胁我国人口健康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引起脑卒中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高血压心脏病是由于血压长期升高使左心室负荷逐渐加重,左心室因代偿而逐渐肥厚和扩张而形成的器质性心脏病。本文结合作者工作经验,谈谈对高血压心脏病护理的一些体会。
作者:孙楠;张勃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耳鼻喉科疾病所致慢性咳嗽的发病原理以及治疗方式。方法:以到我院进行治疗的150名确诊为患上慢性咳嗽的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多种方式研究致病因素,如电子喉镜检查、CT、以及询问等,同时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对治疗结果进行观察。结果:喉部炎症、鼻窦炎、应变性咳嗽以及应变性鼻炎都有可能成为慢性咳嗽的致病因素;在进行治疗之后,150名病人中10例治疗无效,72例有效,68例显效,总有效率是93.3%。结论:针对因为耳鼻喉科疾病而引发的慢性咳嗽,要选择各种方式确诊,在按照不同的致病原因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
作者:邢兰香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替格瑞洛联合小剂量替罗非班对急性非ST段抬高心梗(NSTEMI)患者纤维蛋白原的影响及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106例明确诊断为NSTE-MI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2组均给予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等药物治疗。观察组给予替格瑞洛和小剂量替罗非班,对照组给予氯吡格雷及常规量的替罗非班,比较2组纤维蛋白原的变化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观察组及对照组用药7d及30d复合心血管事件(顽固性心绞痛+再发心肌梗死+死亡)均减少(P>0.05),观察组治疗7d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下降更明显(P<0.01)。观察组和对照组主要不良事件出血发生率分别为4.0%和5.0%(P>0.05),均无严重出血发生。结论:替格瑞洛联合小剂量替罗非班在急性期对NSTEMI患者的血栓抑制作用更强,疗效更好,且不增加出血风险。
作者:李秀芬;葛振嵘;许力舒;姜述斌;帕尔哈提·吐尔逊 刊期: 2014年第07期
哮喘的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仍呈上升的趋势,尤其在儿童中。因此,控制儿童哮喘成为全球哮喘防治的关键。
作者:朱天喜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病程长短与下肢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60例按病程≥3年及病程<3年分为两组,利用多普勒超声检查双下肢动脉硬化情况,将结果作出比较,结果病程≥3年的2型糖尿病病人较病程<3年者其下肢动脉硬化和斑块的比例亦显著升高(P<0.05)。结论:2型糖尿病病程长于三年患者双下肢血管硬化发生率明显高于病程短于三年患者。超声多普勒检查能发现多种性质的动脉病变,能对病变定位及严重程度进行判断,是目前较好的非创伤性检查手段。
作者:苏俊伟 刊期: 2014年第07期
选题依据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它是心血管的头号杀手。临床上有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发热、白细胞增多、红细胞沉降率加快、血清肌钙蛋白和心肌酶活力增高及心电图反映心肌急性损伤、缺血、坏死的进行性变化,可发生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严重危胁人民的健康,也是急性猝死的主要原因之一。伴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科技技术的提高,科学正确的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工作更显得尤为重要。目的总结急性心肌梗死的抢救护理措施与体会。方法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严密观察,并根据患者病情变化进行恰当的临床护理。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急,病情发展快。因此,熟练掌握心肌梗死的护理及救治措施至关重要,亦是成功救治的关键。
作者:徐珊珊;张佳丽;李再霞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讨论对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临床经验。方法:对50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护理人员从医学、生理、心理,包括基础护理、症状护理、心理护理等各方面提供全面的和周到的综合性护理。结果:大大降低了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对自身疾病状况的恐惧程度,使患者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与临床护理,都已全部健康出院。结论:正确及时的救治和高素质的有效护理能够减少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并发症与降低死亡率,并且为患者提供一个良好的治病环境。
作者:苟娜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通过对抽血过程中出现的晕针情况进行研究,探讨健康的体检者在抽血过程中出现晕针综合征的有关因素,并根据这些因素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分析在抽血过程中发生晕针现象的人员的临床资料,对抽血时抽血者的精神因素、周边因素、年龄等作出讨论,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经研究发现,抽血者出现晕针情况主要与其当时的精神因素、所处的周边环境因素、抽血者的年龄因素、抽血体位、空腹状态以及护理者的态度密切相关。结论:减小抽血者的心理压力、美化抽血环境、使用佳的抽血体位等方式,都可以从很大程度上降低抽血者出现晕针的情况。
作者:张焕霞 刊期: 2014年第07期
CT显像由γ闪烁探测器围绕人的躯体作180°或360°的自动旋转,对摄入体内的γ光子进行多角度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探测,经电子计算机采集,信息再用特殊软件和快速阵列处理机重建成各种断层影像。[1]SPECT显像检查异位甲状腺的诊断和定位,具有独特价值。甲状腺结节功能的判断和良恶性鉴别,具有较高诊断价值,也可以估算出甲状腺的大小。进行甲状腺SPECT显像检查前患者需要注射含有放射性物质的药物,因此患者容易产生恐惧、排斥的心理。本文就对临床上SPECT显像检查患者的心理护理进行探讨。
作者:钱臖 刊期: 2014年第07期
在局部解剖学教学中手的解剖特别是手掌部的层次解剖是重点内容,由于手的结构非常复杂,使得学生难以理解手掌部的层次、结构。所以教学中需制作精致的层次解剖标本以帮助学生理解、掌握。为此我们设计制作了手掌部层次解剖标本以配合教学,教学效果较好,特将设计和制作方法介绍如下。
作者:李兵;姚伟;张斌;向平;马森;孙建永 刊期: 2014年第07期
实验教学时高等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西安医学院首届预防医学专业大学生实验技能竞赛为契机,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规范的实验技能,综合设计能力和科研创新意识,另一方面也为开展实验教学改革与探索,推进预防医学实验教学发展提供宝贵经验。
作者:王欢;苟朋兵;李欣 刊期: 2014年第07期
对31例嗜血细胞综合征患者均采用嗜血细胞综合征-2004方案及抗病毒、抗细菌、抗真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造血移植等治疗,治疗期间严密做好临床观察,加强心理疏导和做好相关症状护理。结果21例患者病情好转并出院,5例患者由于病情恶化死亡,5例患者因其他原因放弃治疗,表明针对性护理有利于嗜血细胞综合征患者尽快康复的重要手段。
作者:王晓珍;陈景莲;於雪英;汤晓云 刊期: 2014年第07期
探讨护理移动系统PDA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病区随机划分为使用组(1-34床)和传统组(35-60床),使用组每10-12张床位配备一个PDA,观察两组的护理工作量、护理差错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结果:使用组的护理工作量、护理差错发生明显低于传统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传统组。结论:护理移动系统PDA是医院信息化和数字化共享,发生革命性改变的新型护理工作模式,它具有持续推进优质护理,优化工作流程,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护理差错,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科室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方水秀;全艳;赵翼;舒蕾颖 刊期: 2014年第07期
H7N9型禽流感是一种新型禽流感病毒引起,并且可导致人类感染,于2013年3月31日在中国上海和安徽两地率先报告。H7 N9型禽流感是全球首次发现的新型流感病毒,并经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鉴定,H7 N9病毒感染后可在早期出现发热、咳嗽、胸痛等症状。目前还未发现此类病毒是否是有人传染人的特性,因此,人们不必恐慌,但是对于这一新发疫情应该高度警惕。为提高对人感染H7 N9禽流感的正确认识,现就人感染H7 N9禽流感的流行现状及防控对策作一简述。
作者:蒋海波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统计学》[1-2]作为科学研究的基础学科,在医学研究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医学实验的分组、实验方法的选定、实验结果的处理,处处都离不开统计学知识的应用。在处理实验结果时,经常要运用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各种学统计的分析。同时选择恰当的统计方法是提高结果的可靠性的必要条件[3]。医学统计方法应用不当,常常会带来错误的结论,影响整个论文的质量[4]。因此,统计学方法是否正确运用是判断论文科学性的主要依据[5]。
作者:王麟尧;李晨;陈鑫;罗威明;冯楚炎;孙建永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论述了重度烧伤患者休克期的护理措施。方法:综合有关文献和临床体会,分别从尿量、神志、生命体征、周围循环、呕吐物及大便等方面进行病情观察,并做好补液护理、烧伤创面护理、心理护理及病室环境的管理。结果:105例平稳度过休克期,18例发生不同程度的休克,其中死亡6例。结论:及时、有效的护理是安全渡过烧伤休克期的关键。
作者:娄仕敏 刊期: 2014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