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H7 N9禽流感的正确认识和积极防控

蒋海波

关键词:禽流感病毒, 人类感染, 中国, 流行现状, 控制中心, 疾病预防, 防控对策, 感染后, 症状, 疫情, 胸痛, 特性, 上海, 咳嗽, 鉴定, 发热, 报告, 安徽
摘要:H7N9型禽流感是一种新型禽流感病毒引起,并且可导致人类感染,于2013年3月31日在中国上海和安徽两地率先报告。H7 N9型禽流感是全球首次发现的新型流感病毒,并经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鉴定,H7 N9病毒感染后可在早期出现发热、咳嗽、胸痛等症状。目前还未发现此类病毒是否是有人传染人的特性,因此,人们不必恐慌,但是对于这一新发疫情应该高度警惕。为提高对人感染H7 N9禽流感的正确认识,现就人感染H7 N9禽流感的流行现状及防控对策作一简述。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尿液潜血的临床检验结果分析

    目的:通过对尿液分析仪检测尿潜血反应和镜检红细胞的结果进行分析比较,探讨尿液潜血干化学分析结果的临床使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门诊患者留取的尿液120份,分别使用尿液分析仪检验和镜检RBC,观察分析两种红细胞检验的检验效果,记录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尿液分析仪潜血检测的敏感度为91.23%,假阳性率为9.11%,假阴性率为10.12%;本研究检验的120例标本中,尿液分析仪测定为阳性的74例标本,同时用显微镜检查观察到红细胞的有59例,无红细胞的15例;而通过尿液分析仪测的为阴性的有46例,同时显微镜观察有红细胞的7例,无红细胞的39例。表明在临床检验尿液潜血的检验中使用尿液分析仪联合镜检检验对比单用镜检效果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显微镜检测和尿液分析仪检测都会因为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而出现一定的误差,但是它们的误差影响因素并不相同,因此在临床检测中,可以将两种检测方式结合使用,以便为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提供更多的保障。

    作者:谢世红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腹膜前间隙修补腹股沟疝的临床治疗体会

    目的:对经腹膜前间隙腹股沟疝修补术的手术操作要点进行研究,并对其治疗效果进行评价。方法:对我院于2010年10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采用腹膜前间隙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100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为54分钟。全组患者在一期治疗结束后,伤口均完全愈合,无浆液肿及感染现象发生。术后对每名患者进行6至24个月的随访,无复发现象。结论:腹膜前间隙修补腹股沟疝具有操作安全、疗效好、术后恢复快速等优点,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徐志明;卞力军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纳洛酮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肺性脑病的疗效研究

    目的:探讨纳洛酮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肺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3月-2012年7月收治的5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肺性脑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另选取同期5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肺性脑病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在一般资料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采用采用常规疗法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纳洛酮进行治疗。分别从对患者治疗效果、清醒时间和撤机时间等指标的分析来探讨临床效果。结果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提高。患者清醒时间和撤机时间均明显减少,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洛酮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肺性脑病能够很好地缩短患者的清醒时间与撤机时间,有很好的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夏奇志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厄贝沙坦结合单硝酸异山梨酯对肺心病心衰患者肺功能及心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结合单硝酸异山梨酯对肺心病心衰患者肺功能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8月至2013年8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肺心病心衰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这些患者分为两组,即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单纯单硝酸异山梨酯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厄贝沙坦结合单硝酸异山梨酯治疗。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肺功能及心功能各指标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FVC、FEV1占预计值、FEV1/FVC均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右心室内径、SPAP均明显比对照组地(P<0.05)。结论厄贝沙坦结合单硝酸异山梨酯能够有效改善肺心病心衰患者的肺功能及心功能。

    作者:马美星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关于做好医院办公室工作的几点建议

    医院办公室是医院的综合办事机构和行政管理的职能部门,在医院管理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医院办公室工作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医院全局,也影响到医院的形象。办公室人员要注意学习,务实创新。

    作者:兰洁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槟榔与口腔疾病研究进展

    槟榔是我国四大南药(槟榔、砂仁、益智、巴戟)之一。早在20世纪中叶,咀嚼槟榔在世界范围中广泛流行[1]。我国是世界槟榔第二大生产国,嚼食槟榔人群主要分布在海南、台湾、湖南3省。槟榔在我国至少有2100年的历史,道光初年的《槟榔谱》是第一部有关槟榔的专著。据文献报道,全世界约有6~12亿人口咀嚼槟榔[2],槟榔是全世界流行的主流嗜好品之一[3]。

    作者:王麟尧;李晨;黄怀礼;蔡敬国;王佳鹏;张中喜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护理风险管理在血液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护理风险管理在血液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期间诊治的血液科患者17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抛硬币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各8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模式,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对两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患者满意度进行分析对比。结果: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中共发生3例护理不良事件,包括2例坠床、烫伤、跌倒和1例注射、加药、发药错误,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49%,对照组中共发生28例护理不良事件,包括11例坠床、烫伤、跌倒和17例注射、加药、发药错误,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2.56%,试验组不良护理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中有62名患者对护理表示非常满意,21例表示满意,3例不满意,总满意率为96.51%;对照组中有47名患者对护理表示非常满意,23例表示满意,16例不满意,总满意率为81.40%,试验组患者满意度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风险管理在血液科患者中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能有效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作者:刘晶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跟踪干预对社区糖尿病高危人群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跟踪干预对提高社区糖尿病高危人群掌握的效果。方法采取医务人员与糖尿病高危对象结对,每2个月一次上门进行一般体检和生活方式指导并记录。结果通过跟踪干预,糖尿病高危人群防控糖尿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从干预前59.1%上升至91.4%,合理膳食、运动锻炼比率均有上升,BMI>24比率下降6.5%。结论糖尿病高危人群跟踪干预是社区防控糖尿病的一项投资少、效果好的社区防病保健措施。

    作者:詹旭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地塞米松外涂治疗PICC置管术后并发导管周围炎的护理

    目的:探讨PICC置管术后并发导管周围炎的护理方法。方法:结合一年多来的临床资料,对PICC置管术后并发导管周围炎进行总结和探讨。结果:PICC置管术后在临床上所出现的导管周围炎,护理对策是按常规PICC置管维护后,将地塞米松水针剂5 mg涂在皮炎创面,待干后涂皮肤保护膜,贴透明贴,尽量避免在皮炎处再次贴透明贴,缩小贴透明贴的范围,将使用的IV3000透明贴10cm ×12cm改为7cm ×6cm医用输液贴,一周后导管周围炎可治愈。结论:PICC置管术能极大的方便患者的临床治疗,减轻病人的痛苦,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与方法,值得推广,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术后并发导管周围炎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金朝辉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前牙美学区临时种植修复体引导牙龈成型的临床分析

    目的:对前牙美学区临时种植修复体引导牙龈成型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讨论。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间28例前牙美学区牙列缺损患者,对其采用临时种植修复体引导牙龈成型治疗方式,并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讨论。结果:28例患者治疗后效果优秀的为21例,占比例的75%,治疗后效果良好的为6例,占比例的21.4%,治疗后效果一般的仅有1例,占比例的3.6%,无治疗效果差的患者。28例患者中美学评价高的患者25例,占比例的89.2%,评价良好的患者为3例,占比例的10.8%,无评价差的患者。结论:临时种植修复体引导牙龈成型治疗效果较好,但在治疗中要注意牙龈的诱导塑形工作。

    作者:包丹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苏州市2011-2013年餐饮服务食品安全行政处罚分析

    本文结合餐饮服务行业食品安全管理实践,就2011-2013年苏州市范围内查处的餐饮服务食品安全行政处罚案件进行了违法主体和案由构成的分析,并从行政处罚手段软弱无力,修订法律法规迫在眉睫;重视举报投诉与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是打击违法行为的有效途径;重视宣传培训,提高餐饮服务行业从业人员的法律意识三个方面进行了讨论,提出了建议,旨在进一步提高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工作质量。

    作者:杨小波;徐勇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静脉溶栓的临床护理报告

    目的:报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过程中的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8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静脉溶栓治疗,对其进行溶栓前、溶栓中及溶栓后护理。结果:87例患者中再通63例,临床再通率72.4%,其中19例发病2h内进行溶栓治疗,17例再通,再通率为89.5%,26例为发病4h内进行治疗,21例再通,再通率为80.7%,34例发病6h内进行治疗,22例再通,再通率为64.7%,余者8例在发病超过6h后进行溶栓治疗,4例再通,再通率仅为50%;69例患者中,17例并发轻度出血,比例为19.5%;57例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比例为93.4%;余者2例室颤合并心力衰竭死亡,病死率2.29%。结论: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及时进行溶栓治疗且在溶栓前、溶栓中及溶栓后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提高溶栓治疗的再通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病率。

    作者:高加娟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风湿病的现状和护理

    近些年来,风湿病的发病人数逐年增加,风湿病受到了医学界的广泛关注。研究者不断在发病机制的研究、新检查手段的出现、新治疗方法的引进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是,与先进国家相比,我们还存在很多不足,有很大提升空间。

    作者:张疏影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腓骨固定对治疗胫腓骨骨折术后胫骨力线的影响研究

    目的:对腓骨固定对治疗胫腓骨骨折术后胫骨力线的影响进行研究。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11月间的胫腓骨骨折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均采取三维多功能外固定支架联合中药治疗,且观察组患者给予腓骨固定处理,而对照组未采取腓骨固定。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疾病治疗效果和胫骨力线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中胫腓骨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优良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而力线不良发生率0.00%明显低于对照组6.00%,p<0.05。结论:给予胫腓骨骨折患者临床疾病治疗时采取腓骨固定,能避免患者术后出现胫骨力线不良情况,有积极意义。

    作者:何乐善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重症医学科麻醉实习医师带教经验交流

    随着医学的发展,人类寿命的延长,尤其是住院患者生存期的延长,重症患者逐渐地成为住院患者的重要组成部分[1]。因此,重症医学越来越多的在住院患者的治疗和抢救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而重症医学的发展从一开始就与麻醉学密不可分。1952年,哥本哈根流行脊髓灰质炎,麻醉科专家尝试气管切开,进行间歇性正压通气,使得病死率从80%降至25%。至此,欧洲很多教学医院相继成立呼吸科ICU。美国麻醉科教授Peter Safar(1924-2003)被誉为“心肺复苏之父”,正是他编写了全球第一部危重病医学教材。而现代麻醉学,又分为临床麻醉学、危重病医学(critical care medicine)及疼痛诊疗学等[2]。麻醉科医师在其自身的临床实践中从事着生命保护和生命调控的工作,具有危重病诊治的知识、基础理论和经验;另一方面,日常有众多临床科室的危重病人需要或要求麻醉科医师参加会展和处理,包括术前、术中、术后处理和非手术危重病人的处理。因此,掌握危重病医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已成为麻醉科医师知识结构和实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3]。重症医学科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大量的危重病例是麻醉科不能提供给实习医师的。因此,重症医学科内的实习对麻醉实习医师学习危重病知识至关重要。我院重症医学科从2006年开始,接受麻醉专业实习医师入科实习,总结了一定的带教经验。

    作者:孟凡龙;于曰英;钱福禄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延续性护理干预在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干预对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68例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4例,观察组34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延续性护理,对两组患者护理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主观支持、客观支持、支持利用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出院8个月后MCMQ各项因子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酒精引发的精神障碍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护理方式,能提高患者与家属满意度。

    作者:肖远奇;许静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使用腕带管理降低品管圈的缺陷率

    目的:完善腕带安全管理,提高腕带使用的准确性,保证病人安全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并集中培训,掌握品管圈方法的使用流程,针对腕带使用的管理进行现状调查、原因分析、设定目标、制定对策并组织实施。结果在随机抽查的180位急诊科住院患者中,活动前后腕带使用缺陷例数由58例降至13例,缺陷率由30%降至4.5%,患者腕带使用缺陷率明显降低。结论运用品管圈管理方法能有效降低腕带使用管理的缺陷率。

    作者:王丹;史娜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颈椎双斜位投照技术的探讨

    目的:探讨颈椎双斜位佳的投照方法,对颈椎退行性骨关节病的诊断提供可靠依据。方法:抽查120例X线片,其中男性65例、女性55例,年龄在40-70岁之间。均投照有正侧位、双斜位片;结果:其投照条件与体位都较好,椎体结构显示良好。

    作者:张伟明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强直性脊柱炎活动期中医证型分析

    目的:分析强直性脊柱炎活动期中医证型,指导临床辨证治疗。方法:对2003年1月-2008年3月就诊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科门诊及住院的136例强直性脊柱炎活动期患者,填写观察表,内容包括:性别、年龄、症状、体征、骶髂关节X线片、血沉、C-反应蛋白、IgA等。结果:湿热痹阻证81例,占59.6%;寒湿痹阻证14例,占10.3%;瘀血痹阻证6例,占4.4%;肾阳亏虚证4例,占2.9%;肝肾不足证31例,占22.8%。瘀血痹阻证与肾阳亏虚证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余各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强直性脊柱炎活动期多见于湿热痹阻证,其次为肝肾不足证,少见于寒湿痹阻证,较少见于瘀血痹阻证与肾阳亏虚证。

    作者:郭凤霞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本院门诊抗菌药物处方专项点评及管理

    目的:点评我院门诊抗菌药物应用情况,促进临床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方法:抽查我院2014年1月-6月25%左右具有抗菌药物处方权的医师开具的门诊处方,每位医师每月抽取10张左右处方,进行回顾性汇总分析,对用药合理性进行专项点评。结果:本研究共抽查156名医师9387张处方,其中抗菌药物处方1783张(18.99%),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处方张826张(8.80%);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处方中呼吸内科处方326张(39.47%)、妇科处方238张(28.81%)、儿科处方137张(16.59%)占据前三名。结论:通过抗菌药物处方专项点评,我院不合理抗菌药物使用率较2013年显著减低,但依然存在,应当继续开展此项活动,以促进其合理用药。

    作者:周望溪 刊期: 2014年第07期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

主管:陕西省东方美容文化研究所

主办:陕西省东方美容文化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