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兔胚胎全层视网膜移植至大鼠视网膜下的观察

余涛;阴正勤;王仕军

关键词:视网膜/移植, 视网膜/胚胎学, 玫瑰花结形成, 动物, 实验
摘要:视网膜色素变性(RP)是一组能导致进行性感光细胞变性和视觉障碍的遗传病症候群,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法.近年来研究表明视网膜移植是接近临床应用治疗RP的方法[1].当RP进展到晚期,感光细胞和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都出现变性死亡,单独移植这两种成分都没有作用,此时病变视网膜的修复需要全层视网膜的移植[2].我们将青紫蓝兔胚胎全层视网膜移植到正常Wistar大鼠和视网膜变性RCS大鼠的视网膜下腔,观察移植物在宿主视网膜下腔的发育状况,从而探讨异种胚胎全层视网膜移植方法的可行性.
中华眼底病杂志相关文献
  • 过敏性紫癜合并眼底病变二例

    过敏性紫癜又称出血性毛细血管中毒症[1].为一组由不同病因引起的血管性紫癜,基本的病理特征为小血管炎[2].过敏性紫癜是一种常见的内科综合征,但合并有眼底表现的病例,文献报告较少,现报告我院诊治的2例过敏性紫癜合并眼底病变的患者.

    作者:李朝霞;王光璐;魏文斌;张家红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眼内硅油填充并发蛛网膜下腔和脑室内硅油沉积一例

    眼内硅油填充常用于治疗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硅油填充的常见并发症也被人们所熟知,甚至眼内填充硅油进入视神经间质的报道也不少见[1-4],并且乳化的小油珠可以到达视神经周围蛛网膜下腔[4].但眼内硅油填充进入脑室的并发症实为罕见[5].近,我们遇到1例眼内硅油填充术后部分硅油进入鞍上池、侧脑室和第三、第四脑室的患者,现报告如下.

    作者:董方田;戴荣平;郑霖;于伟泓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视网膜脱离外路显微手术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视网膜脱离外路显微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6例简单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的36只患眼,先预置硅胶块和(或)环扎带,然后在手术显微镜直视下完成排视网膜下液、视网膜冷凝,检查裂孔位置和眼内注气.并与同期37例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患者间接检眼镜下手术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手术显微镜直视下患眼视网膜冷凝反应均清晰可见,轻度屈光间质混浊并不影响观察冷凝反应和裂孔定位,无严重手术后遗症.1次手术后视网膜完全复位31只眼,再次手术后视网膜复位3只眼,终视网膜复位率94%.视力<0.1者6只眼,占16.7%;0.1~0.4者15只眼,占41.7%;≥0.5者15只眼,占41.7%.和常规间接检眼镜下视网膜脱离手术具有相同的手术效果.结论视网膜脱离外路显微手术具有操作简单、方便,使用效果良好等优点.

    作者:刘文;李春芳;黄素英;吴启崇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中华眼底病杂志》被《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缺氧对牛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整合素受体αvβ3表达及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缺氧对牛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整合素受体αvβ3表达及功能的影响.方法以玻璃粘连蛋白(Vn)包被培养皿,将牛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置入正常及缺氧条件下,孵育12、24、48、60、72 h后以酶联免疫吸附方法检测细胞表面整合素受体αvβ3的表达,并通过细胞粘附分析检测其功能.结果缺氧条件下,αvβ3的表达逐渐增加,在48 h达到顶峰,在60、72 h仍较正常环境高.缺氧24 h后,牛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对细胞外基质Vn的粘附明显增加.结论缺氧可上调培养的牛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αvβ3的表达,从而促进内皮细胞的粘附.

    作者:罗静;姜德咏;唐罗生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眼科手术用全氟萘烷(重水)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视网膜色素变性合并视盘玻璃疣一例

    视网膜色素变性(RP)合并双眼巨大视盘玻璃疣临床并不多见.自从1858年首次报道1例RP合并视盘玻璃疣的病例后,陆续有所报道[1-3].我们近观察到1例典型病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易长贤;郭梦翔;邓燕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视网膜光化学损伤感光细胞凋亡的分子基础

    视网膜光化学损伤动物模型是研究视网膜变性类疾病的良好模型,研究发现凋亡是视网膜感光细胞光化学损伤以及其它视网膜变性疾病感光细胞丢失的主要机制[1].本文阐述了核转录因子κB(NFκB)体系,arrestin蛋白家族,AP-1和神经营养因子受体P75NTR等调控感光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

    作者:陈卡;糜漫天;余小平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进入中国核心期刊、2005年变更为双月刊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人视网膜内界膜Ⅳ型胶原纤维的分子组成分析

    目的分析人视网膜内界膜Ⅳ型胶原纤维的分子组成.方法将手术中行内界膜剥除所取得的膜样组织经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鉴别确认为内界膜后,采用针对不同的Ⅳ型胶原分子(α1~α6)的单克隆抗体,以免疫荧光法定位.结果人视网膜内界膜可为α3、α4、α5Ⅳ型胶原分子免疫定位,α1、α2、α6型Ⅳ型胶原分子则不能明确定位于人视网膜内界膜. 结论人视网膜内界膜的Ⅳ型胶原纤维由α3、α4、α5Ⅳ型胶原分子组合而成.

    作者:陆融;林咸平;费安裕;陈峰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眼底血管病变的口服药物--递法明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血浆与眼内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相关研究

    目的通过检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患者血浆、眼内液(房水、玻璃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含量,探讨其在DR发展变化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定量检测患者组及对照组血浆、房水、玻璃体VEGF含量.结果无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NDR)组血浆VEGF含量(34.47±1.76)pg/ml,单纯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BDR)组血浆VEGF含量(53.93±3.08)pg/ml,增生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DR)组血浆VEGF含量(53.36±3.28)pg/ml,对照组血浆VEGF含量(178.30±10.13)pg/ml,与实验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的意义(P<0.05)PDR组房水VEGF含量(184.86±12.60)pg/ml,对照组房水VEGF含量(90.06±18.32)pg/ml,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的意义(P<0.05);PDR组玻璃体VEGF含量(741.70±92.02)pg/ml,对照组玻璃体VEGF含量(94.38±21.21)pg/ml,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的意义(P<0.05).PDR组血浆VEGF与房水、玻璃体VEGF无相关关系(P>0.05),玻璃体VEGF与糖化血红蛋白(HbA1c)有正相关关系(r=0.9067,P<0.01).结论糖尿病患者血浆VEGF含量较正常人低,但与房水、玻璃体VEGF含量无关;增生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房水与玻璃体VEGF含量增高,玻璃体内VEGF含量增高与患者HbA1c值有关.

    作者:祝敏燕;韩丽荣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大鼠视神经损伤及修复过程中视网膜睫状神经营养因子mRNA的表达

    目的探讨大鼠视神经损伤及修复过程中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NTF)mRNA在视网膜上的表达及意义.方法35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取5只作为正常对照组;另两组为视神经单纯切断组和视神经-坐骨神经吻合组,每组各15只大鼠.建立大鼠视神经单纯切断和神经-坐骨神经吻合模型,分别于建立模型后3、7、14 d取视网膜组织,应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观察正常大鼠及各模型大鼠视网膜上CNTF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在正常大鼠视网膜上,CNTF mRNA有微量表达,视神经单纯切断后其表达增加(3、7、14 d CNTF mRNA的表达分别增加100%、594%和485%),视神经切断并吻合一段坐骨神经后,表达增加更明显(3、7、14 d CNTF mRNA的表达分别增加258%、752%和515%).结论视神经损伤后,可通过提高内源性CNTF来应答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轴索反应,保护RGC,为外源性CNTF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李秀云;朱益华;唐宝丰;徐国兴;林经安;童绎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英文版创刊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枕叶脑梗死的视野改变12例临床分析

    枕叶是大脑皮层高级的视觉分析器,枕叶病变所致的临床表现主要是视力方面的障碍,常无其它颅内压增高等神经科疾病的症状[1],故常首诊于眼科.若不进行详细的视野检查,极易误诊.近三年来我们两院眼科通过视野检查发现12例枕叶脑梗死的患者,现对本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作者:卢毓敏;童绎;梁纳;陶润平;何志远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三种不同眼底病血浆内皮素-1水平的临床研究

    血管活性物质内皮素-1(ET-1)具有强烈而持久的缩血管作用及广泛的非血管效应[1].ET-1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关系有初步研究报道[2],我们对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AION)、视网膜静脉阻塞(RVO)、球后视神经炎(CRN)等3种眼底病患者以及正常对照者进行了血浆ET-1测定,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王润生;吕沛霖;王建洲;韩晓星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羊膜细胞培养液对体外培养视网膜组织中一氧化氮及合成酶的影响

    目的观察羊膜细胞培养液对成年家兔体外培养视网膜组织的一氧化氮(NO)及一氧化氮合成酶(NOS)的影响,旨在为视网膜移植提供抗氧化的保护方法.方法健康成年家兔30只,30只眼(取右眼),分成3组:Ⅰ(新鲜视网膜组)、Ⅱ(常规培养液组),Ⅲ(羊膜细胞培养液组);将Ⅱ、Ⅲ组视网膜组织块放入相应培养基中培养1周.3组视网膜取材后进行NO、NOS含量的测定.结果与Ⅰ组相比,Ⅱ组NO、NOS值显著性增高(t=3.821、3.854,P<0.001);Ⅲ组与Ⅰ组NO值、NOS含量的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t=1.657、1.745,P>0.05).结论羊膜细胞培养液有清除自由基、增强抗氧化能力的作用.

    作者:李瑞庄;梁轩伟;严灿荣;廖海兰;宋洪妮;郑彪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清及玻璃体白细胞介素-2受体水平

    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属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晚期阶段.糖尿病患者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含量结论不一[1-3],而PDR患者血清及玻璃体中sIL-2R含量报道较少,我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方法对PDR患者血清及玻璃体中sIL-2R水平进行了检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张晓梅;李钟睿;刘玲华;滕岩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我国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特点和筛查指南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是早产儿和低体重儿发生的一种视网膜血管增生性病变,是世界发达国家儿童失明的首位原因.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围产医学也有了极大的发展,各种生命支持系统的改进,早产儿存活率不断提高.伴随早产儿存活率的提高,ROP的发生率也随之上升,由此造成的儿童盲目越来越多.对早产儿进行眼底检查,发现阈值病变并及时治疗,可以有效地降低ROP的致盲率.

    作者:黎晓新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不同记录电极位置对多焦视诱发电位检查结果的影响

    目的比较不同记录电极位置对多焦视诱发电位(mf-VEP)检查结果的影响.方法应用RETIscan多焦视诱发电位记录系统3.20对10例正常人进行检查.记录电极位置包括两组垂直通道和两组水平通道.垂直通道作用电极和参考电极分别置于枕骨隆凸上、下方各2.0 cm(Ch1)或枕骨隆凸上方3.0 cm、下方4.5 cm(Ch2);水平通道作用电极和参考电极分别置于枕骨隆凸右、左侧各2.0 cm(Ch3)或4.0 cm(Ch4).分别比较各通道记录的上半视野及下半视野mf-VEP的振幅之和有无显著性差异.结果各通道记录的上半视野及下半视野mf-VEP振幅之和的差异均有显著性的意义(F=20.273,P=0.000);且Ch2与Ch1、Ch3、Ch4两两之间的差异也有显著性的意义(P分别为0.000、0.000、0.001).对于沿水平中线分布的位点,Ch2记录的mf-VEP中振幅很小的各位点的振幅之和,与Ch3、Ch4记录的mf-VEP中相应位点的振幅之和的差异有显著性的意义(F=11.304,P=0.000);且Ch4与Ch2、Ch3两两之间的差异也有显著性的意义(P均<0.05).结论与Ch1、Ch3和Ch4相比,Ch2可记录到更佳的mfVEP.水平通道可改善垂直通道对部分位点,尤其是沿水平中线分布位点的mf-VEP的引导,其中,Ch4对Ch2的改善作用较Ch3更为明显.

    作者:孙传宾;杜彩凤;陈晓明 刊期: 2004年第06期

中华眼底病杂志

中华眼底病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