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洞口县2006-2010年麻疹疫情分析及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效果

覃精华;曾纪梅;曾文博;肖美华

关键词:洞口县, 麻疹, 疫情分析, 强化免疫, 效果评价
摘要:目的:综合分析洞口县2006-2010年麻疹疫情及麻疹疫苗强化效果,以指导下一步的麻疹防控工作。方法对洞口县2006-2010年的麻疹疫情资料及2009年的麻疹疫苗强化免疫资料进行整理、统计及分析。结果洞口县2006-2010年按发病日期统计共报告麻疹病例305例,男女发病数之比为2.47:1;自2007年以来,麻疹疫情流行强度逐渐下降,2010年下降为明显,已呈散发状态;病例主要集中在0-14岁年龄组,占报告总数的94.75%。2009年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前后出现2个流行高峰,分别为3月、6月;2009年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总体接种率为98.76%,常住人口接种率(98.76%)小于流动人口接种率(99.87%);评估接种率为98.89%,达到了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方案接种率95.00%的要求;目标人群麻疹抗体水平检测阳性率为97.22%;强化免疫前8月龄至14岁儿童麻疹发病数高于其他人数,强化免疫后则降低。结论麻疹疫情通过强化免疫以后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免疫效果显著,在强化免疫的基础上加强查漏补种,可以实现2012年消除麻疹的目标。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负压封闭引流术(VSD)在四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及护理

    目的:探讨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术(VSD)在治疗四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中的疗效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40例四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0例实行常规的手术清创、大剂量的使用抗菌药物及频繁的换药。观察组20例行持续负压封闭引流术及负压封闭引流术后护理,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更能显著缓解患者的疼痛,大幅度的减少抗生素的应用,同时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结论持续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四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疗效明显,加强持续负压引流的护理及观察,持续有效的冲洗,是取得满意的疗效的关键。

    作者:黄凤;李志敏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常见节育环异常情况分析及取环临床研究

    目的:讨论研究常用节育环异常情况并解决常用节育环取环困难的问题,总结临床处理经验及机会。方法选取我院妇产科取环过程中发生节育环异常的患者并采取适当灵活的取环方法将节育环取出,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结论对取环过程中发现节育环异常患者进行取环应灵活根据异常情况采取针对性合理的取环方式,如使用麻醉药物,改变取环角度及B超引导下使用其他工具进行取环处理等。根据异常情况适当应用宫腔镜手术或开腹手术方式将节育环取出以避免对其他器官脏器的损伤,减轻患者痛苦并确保患者健康安全。

    作者:李英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循证护理对膝关节镜术后患者早期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关节镜下治疗膝关节疾病患者早期功能锻炼依从性中的作用。方法:将60例膝关节镜术后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及实验组(30例),对照组按骨科护理常规实施功能锻炼,实验组应用循证护理方法实施早期功能锻炼。观察两组病人功能锻炼效果。结果:两组病人在减轻肢体肿胀程度、减轻病人功能锻炼疼痛程度及提高病人功能锻炼依从性方面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运用循证护理方法可提搞膝关节镜术后病人早期功能锻炼依从性的效果。

    作者:邱菲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浅议新生儿医院感染与护理行为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为了提高新生儿病房的工作质量,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探讨新生儿病房感染危险因素及控制措施。方法分析新生儿病房管理的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管理对策。结果通过建立健全各项管理规章制度,操作规程、消毒隔离、质量管理、医疗器械和设备管理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等。结论有效保障新生儿病房工作质量,切实降低了医源性、内源性感染的发生。

    作者:刘丽丽;陈蓉蓉;辛新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急性心肌梗塞并发便秘患者的治疗与护理

    急性心肌梗塞(AMI)是指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坏死,是冠心病严重类型之一。其中便秘是AMI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在大便时发生猝死者屡见不鲜。因此,如何处理好AMI住院患者的便秘问题,对AMI 患者的治疗乃至康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张华;许会英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护理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总结分析1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护理经验。结果护理指导贯穿糖尿病患者治疗的始终,有效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结论通过临床护理指导可以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的认知水平,坚持科学地、系统的治疗,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王璐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超声应用于异位妊娠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价值评价

    目的:了解超声应用于异位妊娠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1月至2013年11月收治的84例异位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阴道或经腹部超声检查,详细分析异位妊娠包块大小、位置、形态、血流信号、内部回声等特征,并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在对84例异位妊娠患者进行超声诊断后发现准确率为92.85%,误诊率为7.15%,其中25例输卵管间质部妊娠,12例宫颈妊娠,19例宫角妊娠,23例子宫瘢痕处妊娠。结论超声检查技术在异位妊娠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与应用。

    作者:欧江凯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1059例婴幼儿腹泻粪便A群轮状病毒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探讨本地区腹泻婴幼儿感染A群轮状病毒的年龄组、性别及季节性特点。方法收集本院2013年1月至12月1059例门诊腹泻患儿的粪便,采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来检测样本中A群轮状病毒的抗原。结果1059例腹泻婴幼儿粪便中检出250例A群轮状病毒抗原阳性标本,总阳性率为23.6%。.各个年龄段的感染阳性率分别为:<6个月组为16.9%,6个月到2周岁的婴幼儿为25.6%,2~5岁组为14.9%,其中6个月至2岁的婴幼儿,阳性217例,占总阳性例数86.8%。男性患儿的感染率为24.1%,女性患儿感染率为22.9%,男女患儿的感染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一年中11月、12月、1月为感染的高峰期。结论 A群轮状病毒感染是导致婴幼儿腹泻的主要原因之一,6个月至2岁为A群轮状病毒的高发年龄段和每年的秋冬季为感染高峰期,临床医生应重视腹泻病原体的检测,以明确诊断。

    作者:徐志英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压疮的病因、预防及护理

    压疮是指局部组织长时间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局部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致的软组织溃烂和坏死。压疮也叫褥疮,易发生在骨质凸出的部位,如骶尾部、坐骨结节、股骨大转子、足跟部等。多见于昏迷?尿失禁?营养缺失?长期卧床等不能自主翻身的重病患者。一旦发生,不仅给患者增加痛苦,加重病情,严重时可继发感染引起脓毒败血症危及生命,及时应用有效的护理预防措施,可大大降低压疮发生率,提高生命质量。

    作者:冀超宏;高芹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断肢(指)再植患者的护理

    目的:探讨断再植患者的护理外伤所致的肢体离断,没有任何组织相连或虽有残存的损伤组织相连,但在清创时必须切除的,称之为完全性断肢(指/趾);肢体骨折或脱位伴横截面的3/4以上软组织离断,主要血管断裂或栓塞,不吻合血管肢体将发生坏死者,称之为不完全性断肢(指/趾)。

    作者:杜岩岩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脑出血急性期的临床治疗观察

    目的:探讨观察急性期脑出血患者应用依达拉奉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脑出血急性期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配合依达拉奉治疗)和对照组(给予单独的常规治疗措施),对比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愈6例,好转19例,无效4例,恶化1例;对照组痊愈4例,好转15例,无效6例,恶化5例,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3.3%)明显高于对照组(63.3%),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出血急性期患者应用依达拉奉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詹骐魁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乌克兰-中国早产儿护理方式的对比研究

    医护人员的护理对于早产儿的身体条件改善和提高存活率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乌克兰和中国的医疗体系均或多或少的受影响于前苏联,本文旨在对两国早产儿护理方面的方式方法进行对比,从而达到两国早产儿护理方面的信息共享。

    作者:T.M.克里门科;K.O.葛柳科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肠道支架序贯手术治疗与急诊手术治疗梗阻性左半结肠癌疗效的荟萃分析

    目的:对肠道支架序贯手术治疗与急诊手术治疗梗阻性左半结肠癌疗效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3月~9月间于我院进行疾病治疗的梗阻性左半结肠癌患者64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急诊手术治疗,而研究组患者给予肠道支架序贯手术治疗,后对两组梗阻性左半结肠癌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出现吻合口出血、口瘘,腹腔、切口及肺部感染情况较少,且住院时间较短,腹腔引流量较少,p<0.05。结论:给予梗阻性左半结肠癌患者肠道支架序贯手术治疗相较于急诊手术治疗有较好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熊权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临床实习生心理压力因素调查分析与对策

    医学生进入临床实习是医学教学的重要环节,目的是通过学生临床实习掌握各项临床技能,提高对理论知识的认知水平,胜任“健康所系,生命相托”的神圣事业。而通过实习也给临床实习生的身心健康带来了诸多挑战,如何使临床实习生面对各种压力进行应对是我们所要解决重要问题。

    作者:肖红岩;史丽娟;安慧玲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预防下肢骨折DVT发生的观察及护理

    目的:探讨预防下肢骨折DVT发生的临床护理及观察。方法:回顾性分析235例下肢骨折病人预防DVT发生的围手术期护理。结果:通过综合性预防措施,235例患者无DVT发生,达到全面康复。结论:下肢骨折患者发生DVT几率较大,采取综合措施,可有效预防其发生。

    作者:王丹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生物补片内口封闭瘘道填塞术治疗肛瘘的疗效观察

    目的:对生物补片内口封闭瘘道填塞术治疗肛瘘的临床疗效展开研究分析。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0例肛瘘患者,随机划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研究组给予生物补片内口封闭瘘道填塞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对比无差异(P>0.05),研究组伤口愈合时间、肛门功能损伤率及复发率显著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物补片内口封闭瘘道填塞术治疗肛瘘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安全可靠,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杨仕华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0例心电图改变与心律失常发生率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究和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的改变与心率失常发生的相关率。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6月一2013年10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收集到20例病例,分别回顾观察统计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改变情况和心率失常发生类型及发生,探究分析心电图改变金额心率失常发生率两组数据之间存在相关性的形式。结果: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典型心电图表现者11例,占55%;不典型心电图表现者8例,占40%;急性心肌梗死ST段抬高15例,占75%;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5例,占25%。与患者心率失常发生率结合比较发现,ST段抬高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高于非ST段抬高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率失常发生率,且两者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ST段抬高性急性心急性肌梗死患者的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高于非ST段抬高性心急性肌梗死患者的心率失常发生率,医护人员在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诊断治疗护理过程中,应着重观察预防和治疗ST段抬高性心急性肌梗死患者是否出现心率失常的症状,科学有效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系统的抗心律失常的治疗。

    作者:何涛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中药熏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药熏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自2010年1月至2012年10月之间所收治的38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采用中医熏蒸治疗,将熏蒸方药装入纱布袋中,放入低频熏蒸治疗仪药箱内煮沸,蒸气温度设置在53℃左右。嘱患者躺在治疗床上,暴露治疗部位置熏仓内。每次治疗30min,每日1次,14次为一疗程。结果类风湿关节炎主要症状、体征,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晨僵时间均有显著下降,ESR、CRp、RF均有显著下降,有效率为85.0%。结论中药熏蒸治疗RA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袁修德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儿科护理风险因素的分析及预防对策

    目的:对临床儿科护理工作中可能存在的相关护理风险因素进行有效分析,并对其相关的预防对策实施有效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3月~2013年12月收治的200例儿科患儿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其中,将采取常规护理的100例患儿作为对照组,而采取针对性护理的100患儿作为观察组,对两组患儿在医院内或是科室内的相关护理投诉情况进行记录,并分析护理风险因素进行分析,以观察其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投诉率为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1%(P<0.05)。结论在临床儿科护理工作中,积极采取相关的预防对策,将能大大减少护理风险,提高患儿的护理满意度。

    作者:缪红梅;谭小芹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浅议如何做好口腔科护理工作

    护理工作作为医院的两大体系之一,也面临着强烈冲击。护理人员服务态度的好坏和医疗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医院的声誉。本文就如何做好口腔科的护理工作进行了简要概述。

    作者:毛庆婷;刘可莹;李军民 刊期: 2014年第07期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

主管:陕西省东方美容文化研究所

主办:陕西省东方美容文化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