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探讨急诊输液护理中护患沟通技巧的应用

朱松梅

关键词:急诊输液, 护患沟通技巧, 常规护理, 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护患沟通技巧在急诊输液护理工作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76例急诊输液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8例患者。对两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护患沟通技巧进行护理工作,对两组患者的恢复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心理恐惧、焦虑情况、护患纠纷发生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等各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优于对照组,其两组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方法将护患沟通技巧应用到急诊输液的护理工作中,大大降低了护患纠纷的发生率,使得医患关系得到显著改善,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意义。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基层医院儿科病房医院感染分析

    儿科病房医院感染是引起患儿病情反复、加重、病程延长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对儿科病房医院感染相关因素进行了总结,并采取了相应的对策。

    作者:周晓红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一次性根充用于牙髓炎治疗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究牙髓炎患者使用一次性根充法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3年10月收治的93例牙髓炎患者进行治疗,随机分组,实验组48例采用一次性根充法的治疗,对照组45例选择传统治疗方法,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差异大,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患有牙髓炎的患者选择一次性根充法的治疗,可以得到更加显著的治疗效果。

    作者:晁红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体会

    目的:评价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方法:对于2012年1月到2014年1月的79例腹股沟疝患者行无张力疝修补术,观察治疗效果,采用的巴德医疗器械(北京)有限公司的定型产品。结果:79例患者均手术成功,术后无一例切口感染,伤口积血1例,阴囊水肿2例。结论: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而且该法适用范围广、方法简单、术后并发症恢复快。行术时需要彭正防止补片,避免损伤生殖神经。

    作者:阿卜杜巴柯·伊德日斯巴柯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动态心电图对心律失常患者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对心律失常的诊断价值。方法:对心内科治疗的62例心律失常患者分别进行常规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检查,比较两种检测方法检测各种类型心律失常的检查率。结果:动态心电图对于窦性心动过速和过缓、房性和室性早搏、阵发性室上速、房室传导阻滞及房性心动过速的诊断率均高于常规心电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对于房颤的诊断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能够24h持续动态监测心电变化情况,能够获得心律失常患者系统、全面的心电图资料,在心律失常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龚金霞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临床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

    目的:研究临床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针对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征,制定并实施积极全面的急救、观察和护理方法;采取随机分类抽样法,对已经治疗过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分组。其中,实验组以临床护理路径为主,以常规护理为辅;对照组则只进行常规护理。通过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患者满意度,患者知晓率、自我护理技巧以及自觉遵医行为等进行比对。结果两组患者在满意度,健康知识合格率及平均住院时间上,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高效的管理模式,既有效的提高了医疗质量,同时也降低了医疗费用,提高了患者的健康指数。

    作者:梅彩秀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分析整形美容外科技术应用于急诊面部外伤中的处理方法以及原则

    目的:对整形美容外科技术应用于急诊面部外伤的处理方法和原则进行分析,并评定其应用于急诊面部外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2012年8月~2013年8月一年内收治的80名急诊面部外伤患者,应用整形美容外科技术的处理方法和原则进行急诊治疗,在治疗后对患者进行6个月的随访,观察治疗的结果。结果:面部伤口均无感染和血肿,5-7天拆线,为一期甲级愈合,6个月后,所有面部外观与功能均恢复良好,无畸形和瘢痕增生的现象发生。结论:将整形美容外科技术应用于急诊面部外伤的治疗中,不仅能使患者面部功能得到良好的修复,而且还能有效的恢复患者外观及功能,避免瘢痕增生导致外观及功能畸形,起到良好的整形美容效果。

    作者:陈伟鹏;范智凌;曾庆湖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电针在周围性面瘫中的应用

    目的:寻找在治疗周围性面瘫中通过不同的电针波形对患者进行治疗和对其面神经损伤程度进行测定的方法,为临床提供优化治疗方案。方法:将112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均选用电针治疗。治疗组选用:地仓和颧$、阳白和太阳、迎香和鼻通、下关和口禾$、牵正和夹承浆一组,五组同时应用,选用疏密波,频率0.8HZ /100HZ 治疗;对照组选用相同的穴位,穴位不分组,选用连续波,每日一次,留针40min,10次一疗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面神经功能评分和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通过观察患侧口轮匝肌、额肌、提口角肌、面颊肌的收缩,能判断面神经功能,预测周围性面瘫的预后,经统计学处理,治疗组面神经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结论:在治疗周围性面瘫中,疏密波的使用明显优于连续波,即可提高临床疗效,又可预测预测患者恢复情况。

    作者:杨丽霞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糖尿病合并社区获得性肺炎采用双倍剂量氨溴索口服液治疗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分析双倍剂量氨溴索口服液治疗糖尿病合并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7例糖尿病合并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随机分为双倍组(44例)和常规组(43例),双倍组予以双倍剂量氨溴索口服液,常规组予以常规剂量,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双倍组治疗效果为95.5%,常规组为81.4%,组间差异(P<0.05)。双倍组治疗后血糖与常规组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期间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双倍剂量氨溴索口服液治疗糖尿病合并社区获得性肺炎疗效显著,安全有效,临床价值明确,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龙天赐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多肢体离断伤再植分析

    1996年10月~2001年3月,我们对11例肢体离断伤进行再植手术,术后随访 l.5~5年,功能恢复满意。

    作者:马维良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红蓝光交替照射治疗寻常痤疮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红光和蓝光交替照射治疗寻常痤疮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32例中重度寻常痤疮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70例应用红蓝光交替照射,每周2次,口服丹参酮胶囊,外用姜黄消痤搽剂,疗程4周;对照组62例口服丹参酮胶囊,外用姜黄消痤搽剂,疗程4周。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86%,对照组为77.42%,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红蓝光交替照射治疗中重度寻常痤疮安全有效,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应用。

    作者:余兵;高君;肖文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消毒供应中心质量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消毒供应中心质量管理中的临床使用价值。方法:对我院自2011年至2012年消毒供应中心质量管理中的问题进行观察分析,2012年后在消毒供应中心质量管理中采用持续质量改进模式,对持续质量改进前后科室满意度、清洗合格率、交接准确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实施后相较实施前科室满意度、清洗合格率及交接准确率均大于参考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消毒供应中心质量管理中采用持续质量改进能够提高消毒质量,提高科室满意度,具有显著的价值。

    作者:陈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牙周炎患者种植手术的临床护理

    目的:探讨牙周炎患者种植手术的临床护理效果,并对治疗结果进行分析。方法对2009年1月~2011年12月某医院所收治的73例牙周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有男51例,女22例,其年龄在28~76岁之间。对这些患者一共植入种植体200枚,其中上颌112枚,下颌88枚,对患者在手术前、手术中以及手术后进行恰当有效的护理。结果所有患者的手术顺利,所植入的种植体200枚,在术后未发现切口撕裂、感染等并发症,且第一年累积存留率为99.5%,第二年累积存留率为98.5%,第三年累积存留率为96.5%。结论对牙周炎患者种植手术进行合理有效的护理配合有助于手术取得较满意的效果。

    作者:张瑶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住院病人静脉输液风险管理

    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中常见的方法,也是护士基础的护理操作。但由于“简单”的静脉输液操作流程中涉及人多、物多、环节多、持续时间长和应用范围广等诸多因素,更重要的是静脉输液是一项侵袭性操作。因此,只有预见、识别护理风险,才能有效地防止护患纠纷的发生。

    作者:谢爱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32疗效观察

    研究在急性脑梗死中使用疏血通注射液进行治疗的效果以及安全性。方式:选择我院收治的64名急性脑梗死病人,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都进行常规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选择疏血通治疗,而对照组则选择灯盏细辛治疗,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患者均进行2周治疗,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是90.63%,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8.75%。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1),两组患者没有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在急性脑梗死中使用疏血通注射液进行治疗能够显著提升临床效果,并且有很高的安全性,没有明显的不良反应。

    作者:黄学鸿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株洲市2002-2011年结核病流行特征及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了解株洲市2002-2011年结核病防治规划的实施情况,分析结核病流行特征及治疗效果。方法:株洲市2002-2011年间全市总人口为38556295人,以株洲市10年间结核病登记管理及相关统计报表数据为来源,分析株洲市的结核病疫情、流行特征及治疗效果。结果:株洲市2002-2011年共登记管理肺结核病患者为14687例,占总人口的38.09/10万;新涂阳肺结核登记人数为8125人,占总人口的21.07/10万;男女比例为2.84:1;所有登记的患者年龄分布前三位的分别为25~岁组占21.63%(3172/14687),55~岁组占16.84%(2467/14687),45~岁组占16.14%(2365/14687);新涂阳肺结核患者治愈率为93.92%(7631/8125);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治愈率为87.53%(842/962),涂阳肺结核患者平均治愈率为93.24%(8473/9087)。结论:株洲市2002-2011年实施结核防治规划后,结核病疫情得以有效地控制,涂阳患者的治愈率达到了规划的目标。今后,结核病防治工作,以男性和青壮年及流动人口为重点人群,加大医防合作,加强追踪和转诊工作。

    作者:陈新中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20例 III ~IV 期带入压疮患者发生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通过对20例 III ~IV 期带入压疮患者的发生原因进行分析,护士有针对性的进行护理干预,加强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居家主要照顾者的护理能力,以促进压疮愈合,预防和减少带入压疮的再次发生和加重。

    作者:王巧玲;田美琴;郭金香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护理进展

    髋关节置换术是用人造髋关节置换所有或部分髋关节以重建关节运动功能的一种修复手术。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是髋关节置换术常见的并发症。国外文献报道,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45%~57%,且发生肺栓塞的风险为10%~20%,死亡率高达2%[1]。有效医疗预防护理干预可减少 DVT 发生。现将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护理综述如下。

    作者:苏荣锦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临床分析米非司酮联合伍米索前列醇终止早孕晚期的效果

    目的:为了分析联合使用米非司酮与伍米索前列醇终止早孕晚期妊娠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5月到2011年5月在我院要求终止妊娠的早孕晚期孕妇74例,将这些孕妇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共有孕妇37人,两组孕妇均使用米非司酮与伍米索前列醇,但用药方法不同。每天早上七点为对照组中的孕妇提供米非司酮,连续口服3天,第四天7点为孕妇提供伍米索前列醇,口服。治疗组中的孕妇在第一天早上七点口服米非司酮,第三天早上7点为孕妇提供伍米索前列醇,口服,并用氯化钠将伍米索前列醇湿化后,放进孕妇阴道内。使用统计学方法观察两组孕妇的治疗效果、出血量、不良反应等。结果:治疗组中孕妇的总有效率为97.3%,对照组中孕妇的总有效率为86.5%,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同时,治疗组中孕妇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具有统计学差异意义。结论:临床终止早孕晚期妊娠孕妇时,联合使用米非司酮与伍米索前列醇不仅治疗效果好,而且安全有效,具有花费时间少、疼痛轻、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出血量少等优点,可以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作者:陆显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浅析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的疗效。方法:将103例慢性胃炎患者分为2组,观察组52例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51例给予单纯西医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6.15%)、HP 根除率(94.23%)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2.55%、HP 根除率70.5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总有效率高,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根除 HP。

    作者:李博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抗菌药物静脉滴注给药方案的设计原理和方法

    目的:针对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设计临床配伍应用。方法:对有关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分类、临床配伍稳定性等进行了综述分析。结果:在输液时需要按照一定的配伍原则。温度、药物浓度、pH、放置时间及光照等因素是该类药物配伍稳定性的关键,是保证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前提。结论: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具有毒副作用用小、抗菌谱广、疗效高等优点,自从20世纪60年代问世一来,一直受到受到医生青睐,为治疗人类细菌感染做出巨大贡献。但因其具有β-内酰胺环不稳定易被水解,因此,找寻事宜的配伍方式,制定合理给药方案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作者:姜晓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

主管:陕西省东方美容文化研究所

主办:陕西省东方美容文化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