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百草枯中毒患者急救48例分析

贺影

关键词:百草枯中毒, 急救护理
摘要:目的:通过对百草枯中毒患者进行急救分析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对百草枯中毒的患者经预后处理的客观因素进行探讨,为百草枯中毒的临床防治工作提供相关依据。方法:回顾本院在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48例百草枯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中毒后28天预后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中毒患者在入院后均进行内科的常规治疗即进行彻底的洗胃并在静脉处使用大剂量激素以及抗自由基药物。结果:48例百草枯中毒患者26例死亡,22例存活;存活组中中毒距洗胃时间(min)、中毒剂量(ml)、WBC(*109/ML)、BUN(nmol /L)、CO2CP 等指标进行监测。结论:在对百草枯中毒患者的急救的早期处理过程中首先要彻底的清理胃肠道内的毒物,尽可能的减少毒物对内脏重要器官的侵害,做好口腔护理工作以及患者的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工作,这样也有助于提高中毒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率。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女性性激素水平在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临床检测分析

    目的:探讨女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的变化。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对110例女性甲减患者进行血清性激素水平检测,同时检测正常女100例为对照组。结果甲减组女性患者 FSH、LH、PRL 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女性(P <0.01),而睾酮(T)和雌二醇(E2)水平明显下降(P <0.01),两组差别有显著性意义。结论甲减可导致女性性激素水平紊乱,可能是引起女性不孕的重要原因之一。

    作者:连艳萍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气管切开时机对重型脑外伤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重型脑外伤患者气管切开时机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3月~2012年4月收治的513例患者中的100例,并根据患者病情将其分为早切组和非早切组各5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不具统计学意义。结果:早切组哥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sgow Coma Scale,GCS)(7.41±2.09)高于非早切组(6.13±1.71),早切组低氧血症比率(14.0%)低于非早切组(34.0%),早切组肺部感染率(22.0%)低于非早切组(44.0%),早切组死亡率(16.0%)低于非早切组(36.0%)。结论:气管切开时机对重型脑外伤患者住院时间、术后 GCS 评分、肺部感染率及死亡率有直接影响,及早进行气管切开术对患者术后治疗和护理有积极意义。

    作者:肖洋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小儿胸片的临床投照方法分析

    目的:观察不同投照方法应用于小儿胸片的临床效果。方法:资料选取本院2013年7月-2013年12月诊治的190例受检小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其中研究组95例,采用 CR 投照方法,对照组95例,采用传统屏胶片投照方法,并分析两组受检小儿相关胸片投照情况。结果:研究组投照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两组胸片图像资料均存在诸多影响问题(P >0.05)。结论:小儿胸片应用 CR 投照方法效果显著,废片率较低,具有临床推广的价值。

    作者:邓景友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新形势下护士的心理压力

    长期以来,面对发展和竞争,护士的角色功能不断扩大,在服务过程产生了多种困惑;感到职业的价值受贬值;由于不良工作环境和不规律生活方式的影响加重了护士心理负担。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新形势下护士心理压力作以下分析。

    作者:李娟;王耿熙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风险管理在内科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内科护理中发生护理风险的原因及防范对策。方法:建立护理风险评价体系及科学的管理机制,研讨防范护理风险对策,提高抗风险意识。结果:提高了护士的护理风险意识,改善了护患关系,加强了整体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更好地保障了患者的安全。结论:内科病房应加强护理风险管理,确保护理工作的安全进行。通过强化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加强风险监控,能有效预防和减少护理风险的发生,为病人提供更加安全、有序、优质的护理。

    作者:张艳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

    目的:观察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用于乳腺癌术后镇痛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120例乳腺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帕瑞昔布钠组(P 组)和对照组(C 组),每组60例。手术结束前30min 分别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mg 或生理盐水2ml;记录患者苏醒拔管时间,术后2、6、12、24小时 VAS 评分、镇静评分及恶心呕吐发生率。结果 P 组未延长患者苏醒拔管时间,术后2、6、12小时 VAS 评分小于 C 组(P <0.05)。结论帕瑞昔布钠40mg 静注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的术后疼痛有较好的镇痛效果,能明显减轻手术创伤应激反应,且不增加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于水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流行性腮腺炎30例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人。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身体特征无明显差异。两组患者首先都应用利巴韦林、清热解毒口服液,然后对实验组的30名患者增加去刺的仙人掌、冰片,搅碎伴水调匀后敷在腮腺处。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情况。结果:实验组的治愈率好于对照组,且无任何副作用。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流行性腮腺炎比单纯西药治疗疗效显著。

    作者:彭鹂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试论胎儿大脑中动脉和脐动脉阻力指标检测在妊娠期糖尿病胎儿监测

    妊娠期糖尿病是导致不良围生结局的常见原因,妊娠期血糖高可降低胎盘对胎儿血氧的供给,高血糖及高胰岛素血症使胎儿耗氧量增多,致胎儿缺氧,严重时死胎。妊娠期糖尿病(GDM)并发酮症时,酮体进入胎儿体内,减少血红蛋白与氧结合,加重胎儿缺氧和酸中毒。GDM时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增加也是导致围生儿死亡的原因之一[1]。GDM患者围生期胎儿宫内安危情况的判断对提高围生儿质量有重要意义。临床上应用胎心监测、生物物理评分等监测 GDM胎儿宫内情况,用这些指标判断胎儿宫内安危时经常出现与临床不符的情况,误诊率高。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检测胎儿大脑中动脉(MCA)和脐动脉(UA)阻力指标,用于 GDM患者围生期胎儿宫内情况的预测及判断,旨在探索一条与临床符合性高的监测途径,为临床处理提供可靠的依据。

    作者:周菊蓉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限制性液体复苏在低血容量性休克应用中的护理现状

    低血容量性休克分为失血性休克及创伤性休克,对于非控制性创伤失血性休克,即有活动性出血的休克,液体复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传统的液体复苏,强调即刻大量快速补液,使机体收缩压迅速上升至90mmHg以上,但在大量液体复苏过程中常遇到出血量增多的情况,死亡率较高。休克期液体复苏是一项关键性工作,是否补液得当与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技能的全面熟练掌握和应用有密切的关系,要求护士保持高度的责任心,加强专科业务培训,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与技能,提高救护质量。本文就限制性液体复苏在低血容量性休克应用中的护理综述如下。

    作者:邓小莲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多发性创伤的急诊护理研究

    多发性创伤在现代社会中是一种极为常见的现象,多发性创伤主要是指在外力作用下,人体同时具有两个以上的脏器受到了损坏,是一种很严重的创伤。随着科学技术以及医疗水平的提升,对于多发性创伤的诊断护理已经有所进步,但还是存在的一定的问题。因此,本文从多发性创伤的临床资料、并发原因以及诊断失误的原因等方面进行阐述分析,提出了相关的急诊护理措施,加强多发性创伤护理的力度,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作者:张小珍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剖宫产后早期泌乳应用护理干预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剖宫产后早期泌乳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行剖宫产术的产妇11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护理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对两组产后早期泌乳等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护理组泌乳始动时间<24 h 者占87.9%明显高于对照组56.9%(P <0.05),24h -48h 间护理组比例为10.3%明显低于对照组37.9%(P <0.05),72h 后母乳充足者护理组比例为86.2%明显高于对照组55.2%(P <0.05)72h 后护理组母乳喂养达到87.9%明显高于对照组53.4%(P <0.05)。结论对剖宫产产妇行针对性护理干预使产妇主观能动性提高,促进早期泌乳成功率,提高了母婴生存质量.

    作者:王军英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肝癌合并动静脉分流的介入治疗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肝癌合并动静脉分流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8月-2013年8月本院诊治的120例肝癌合并动静脉分流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治疗过程中根据患者的 DSA 表现及分流速度情况采取不同的介入栓塞治疗方法,分析患者分型、封堵情况及临床疗效等。结果:DSA 检查结果将患者分流情况进行分型后针对性治疗,患者一次封堵并成功率71.67%(86/120),肿瘤情况改善总有效率80.00%(96/120)。结论:肝癌合并动静脉分流应用合适的介入治疗方法封堵效果较好,且患者肿瘤改善情况较明显。

    作者:胡鸿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乳腺癌术后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分析乳腺癌术后有效的护理方法,总结临床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80例乳腺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基础护理、心理护理、病情观察、功能锻炼、并发症预防护理等综合护理。结果:本组80例患者并无1例死亡病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1.25%,其中患侧上肢淋巴结水肿2例,皮瓣坏死2例,皮下积液5例。结论:乳腺癌术后患者采取系统、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有利于患者尽早康复,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邓玲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静脉留置针在眼科留置时间的影响因素

    目的:探讨影响静脉留置针安全留置时间的因素。方法:通过一年多通过临床实践,就影响留置针留置的因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对策。结果:通过实践达到对留置针的护理有更好的了解。结论:实践中对留置针的认识护理有了更深的提高,减轻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大大提高了工作质量、工作效率。

    作者:熊燕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老年人血钾水平与心血管疾病入院率及预后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血钾水平与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入院及其预后的关系,有助于老年人健康指导方案的制定和实施;方法收集2013年1月-12月资兴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年龄在65~92岁老年住院患者入院首次的血钾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平均血钾水平为3.66±0.45 mmol /L,数值在正常范围;结论血钾水平与心血管疾病相关,值得临床医生高度关注。

    作者:王光辉;丁赛良;周熹;杨军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更年期功血疗效的研究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更年期功血的疗效。方法将130例2008年6月-2013年6月入住我院的更年期功血患者随机分为 A 组和 B 组,各65例。分别予以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差异不大,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 >0.05)。A 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 B 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A 组显著优于 B 组。结论小剂量使用米非司酮能够有效治疗更年期功血症状,疗效显著、效果肯定、并发症发生率低,更好的缓解病人身体及心理上的痛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苏婷;段然铮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口腔固有条件对无牙颌修复的影响

    目的:探讨分析口腔固有条件对无牙颌修复的影响。方法:抽取在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100例佩戴全口义齿的患者,对他们进行口腔检查,包括牙槽嵴高度、唾液黏度以及黏膜厚度。结果:牙槽嵴高度、唾液黏度以及黏膜厚度对义齿的固位存在着直接的影响。结论:口腔固有条件直接影响着患者的无牙颌修复,影响方面主要包括义齿的支持、固位、稳定等。

    作者:许常春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护理干预对肾穿刺活检术质量的影响

    肾穿刺术是目前较普及的肾活检方法,它是通过穿刺取适量的肾组织做病理活检,以确定肾脏病的病理类型,对协助肾脏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1]。肾活检为又创性检查,可发生损伤、出血或感染,故正确的术前、术后护理显得尤其重要。传统观念要求患者术后卧床休息24h,术前6h必须仰卧于硬板床上,不可翻身。但是,临床上患者如果严格按照上述方法去做,往往感到非常的不舒适,且一个部位连续受压超过2h,就有发生压疮的危险。如何能够在不增加出血率的基础上,既让患者感到大的舒适又能预防压疮的发生,我院肾内科于2013年1~12月对30例肾穿刺术后24h内的患者采用被动翻身的方式进行护理,效果较好。现将术后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张听芹;撒志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硬膜外血肿清除手术患者的护理

    1临床资料:本组患者60例,男41例,女19例,年龄大67岁,小12岁,平均38岁。平均住院25天。2术前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协助做好 CT 等各项检查。准备好抢救物品及药品。注意有无中间清醒期出现,如伤后头痛加重,意识障碍逐渐加深。一侧瞳孔逐渐散大,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对侧肢体瘫痪,应考虑有血肿形成。应立即通知医生。凡需手术者,要立即做好术前准备,如禁食,剃头,配血等。保持室内的清洁安静,温湿度适宜。将患者置于空调房内。防止患者发热。以降低患者脑细胞的耗氧量。

    作者:朱湖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气管切开病人 ICU 内肺部感染的分析和护理观察

    目的:了解气管切开病人 ICU 内肺部感染原因与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76例气管切开 ICU 内出现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提取并培养所有患者的深部疾液,开展药物敏感试验,分析感染菌种、药敏性及其分布等信息,探究出现感染的原因与护理措施。结果通过提取并培养深部疾液发现,32例肺炎链球菌,4例溶血性链球菌,10例耐甲氧西林金葡菌,26例铜绿假单胞菌,4例鲍曼不动杆菌;气管切开患者 ICU 内肺部感染多因 ICU 病房无菌环境平衡状态被打破、呼吸机使用不当、呼吸道内防御系损伤等所;通过精心的临床护理后,28例治愈,38例显效,10例有效。结论深入探讨气管切开患者 ICU 内肺部感染诱因,强化 ICU 内环境管理,合理应用湿化呼吸机,重视感染预防,有助于防控肺部感染。

    作者:刘婵;井波 刊期: 2014年第06期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

主管:陕西省东方美容文化研究所

主办:陕西省东方美容文化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