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护理干预对肾穿刺活检术质量的影响

张听芹;撒志梅

关键词:护理干预, 肾穿刺活检术, 质量, 术后护理, 肾穿刺术, 患者, 肾活检, 预后判断, 预防压疮, 卧床休息, 不舒适, 肾脏病, 护理体会, 观念要求, 方法, 出血率, 病理类型, 病理活检, 硬板床, 肾组织
摘要:肾穿刺术是目前较普及的肾活检方法,它是通过穿刺取适量的肾组织做病理活检,以确定肾脏病的病理类型,对协助肾脏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1]。肾活检为又创性检查,可发生损伤、出血或感染,故正确的术前、术后护理显得尤其重要。传统观念要求患者术后卧床休息24h,术前6h必须仰卧于硬板床上,不可翻身。但是,临床上患者如果严格按照上述方法去做,往往感到非常的不舒适,且一个部位连续受压超过2h,就有发生压疮的危险。如何能够在不增加出血率的基础上,既让患者感到大的舒适又能预防压疮的发生,我院肾内科于2013年1~12月对30例肾穿刺术后24h内的患者采用被动翻身的方式进行护理,效果较好。现将术后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damon 自锁托槽在矫治双颌前突患者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 damon 自锁托槽在矫治双颌前突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选择2012年6月~2013年6月在我科进行双颌前突矫治的12例患者,将其予以自锁托槽矫治技术,进行矫治,定期随访,观察矫治前后上下颌的尖牙与磨牙的深度、宽度变化情况。结果:与矫治前比较,矫治后患者上下颌的尖牙、磨牙无论是深度还是宽度均增加明显,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damon 自锁托槽矫治器可对于双颌前突患者的上下牙弓具有较好的扩弓作用,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吴宏锦;盘和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急性脑出血护理方法研究

    目的:对急性脑出血应用的护理方法与效果进行详细探讨。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收治6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所有患者实施包括心理护理、生命体征密切观察护理以及预防并发症等多种护理方法,总结在急性脑出血中应用这些护理方法的临床效果。结果:66例急性脑出血通过急救和护理治疗后病情得以控制63例(95.5%),死亡3例(4.5%)。死亡原因以脑疝(1例,占1.5%)和脑干出血(2例,占3%)两种。治疗过程中有7例出现发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10.6%。所有患者短住院时间(13.5±2.9),长住院时间(26.1±1.5)。结论:在治疗急性脑出血过程中能够给予针对性且有效的护理服务,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疾病治愈率和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应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黄丽娟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的预防及护理进展

    早产儿,尤其是胎龄小于34周,体重低于2000g 的早产低体重儿,由于胃肠功能发育不成熟,在喂养中容易产生喂养不耐受,因营养滞后,其生长发育常落后于正常新生儿,同时由于先天不足,与正常新生儿相比,其生长发育需要一个追赶过程。如何通过干预加快其生长发育,降低低出生体重的危害是一个重要的优生优育问题[1]。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是指出生体重<1500g 的活产婴儿。由于 VLBWI 胃肠功能不成熟。吞咽、排空,消化、吸收能力差,容易引起并发症,造成喂养困难。因此合理的喂养成为治疗 VLBWI 的重要部分。随着 NICU 的建立,VLBWI 的救治水平不断提高,解决喂养问题是提高存活率及生存质量的关键。近年来,早期微量喂养、非营养性吸吮(NNS)对极低出生体重儿生长发育的影响以及喂养方法的选择医护人员做了大量的研究。笔者对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的护理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梁桂玲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骨折患者手术后疼痛护理

    目的:本文主要探讨了骨折患者术后疼痛的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资料选取2012年至2013年我院收治的骨折患者86例,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3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研究组则在其基础之上给予综合护理。结果:研究组护理后临床总有效率为93.02%,明显高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76.74%,两组结果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护理干预后,研究组疼痛影响程度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研究组护理干预前后疼痛影响程度评分比较也具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骨折术后疼痛患者给予综合性护理干预,不仅能够显著提高临床治疗疗效,且还能有效降低患者术后疼痛影响程度,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何利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一例老年性痴呆病人的护理研究

    对1例老龄化及老年痴呆病人进行日常的生活护理,从饮食评价、排泄评估、皮肤护理、认知障碍等四方面进行全面的评估及护理,患者经过护理后病情得到很大改善,终出院。对护理病人进行情况跟踪,对患者家属进行专业护理知识的培训及普及,使家属掌握对该类病人的护理措施,患者预后良好,病情康复快,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作者:付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分散片降压疗效的临床研究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长期高血压会导致心、脑、肾等结构与功能的改变,致残率与致死率都相当高。本实验采取的是自我对照的研究方式,应用动态监测技术来评估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分散片的降压疗效,同时监测实验前后各项化验指标来评价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分散片降压的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作者:宝凤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浅谈医学专业精神

    职业与专业有所不同。医学专业精神基于医学专业的特点而产生,起着维护医学专业的社会责任和规范医疗行为的作用。医学专业的核心理念是病人健康利益高于一切,且具有历史的继承性与时代性的特点。医学专业精神首先依赖医生的自律,但同时也需要来自外界的社会调控。本文对于医学专业精神进行了确切表述、医学专业精神的核心原则及本质要素、将其作为完整体系的解读以及对其实践性特征的把握,中西学者有着相似或不同的观点,对这些观点进行比较研究有助于我们更为准确地理解医学专业精神。

    作者:胡刘正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疾控中心犬伤门诊免疫预防人群流行病学特征研究

    目的:通过对狂犬病暴露人群流行特征、免疫接种现状、伤者伤口处理方式等进行分析,探讨如何降低狂犬病发病率。方法:选择我门诊处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147例犬伤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结果:犬伤人群大多分布于青壮年,受伤区域主要以主城区为主,147例占124例(84.4%),受伤后12h 内就诊患者98例(66.7%),犬类伤害占82.3%,受伤部位主要在四肢,III 级暴露是普遍受伤程度。结论:暴露后采取规范化处理措施,对患者采取规范化处理措施,帮助患者提高基础免疫力和免疫依从性,加强落实狂犬病健康教育,为对狂犬病实施预防的关键。

    作者:宋雁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浅析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的疗效。方法:将103例慢性胃炎患者分为2组,观察组52例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51例给予单纯西医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6.15%)、HP 根除率(94.23%)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2.55%、HP 根除率70.5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总有效率高,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根除 HP。

    作者:李博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温馨助产护理干预应用于产科中的价值分析

    目的:分析探讨温馨助产护理干预在产科中的应用价值分析。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3年12月在我院接受产科护理的96例患者,将其按照年龄、病情等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两组,每组患者48例。对照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试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温馨助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的产程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试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患者高,试验组患者的产后出血率较对照组患者低,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讨论:产科中应用温馨助产护理可以有效缩短患者产程,提高患者的护理工作满意度,降低患者的产后出血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赖春利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及预防

    药品不良反应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由传统中药引起的 ADR 也日渐增多。因此,开展中药注射剂 ADR 的监测,定期对收集到得 ADR 信息进行汇总分析,有利于提高医院的临床安全用药水平,减少 ADR 的发生。

    作者:王晓红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学校腮腺炎爆发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目的:探讨学校腮腺炎爆发的流行病学特征和发生原因,从而对流行性腮腺炎防治工作进行指导。方法:对我校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治374例腮腺炎患者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首例发病患者有明确流行病学接触史,其爆发过程历时82d,其中6~15岁312例,占83.4%,为发病高峰年龄;病例分布于学校,所有患者均为疫苗免疫史,采取应急接种措施后,疫情能得以控制。结论:对疫情未及时报告,导致疫情控制错失佳时机;腮腺炎疫苗接种空白;易感人群积累,是导致疫情爆发的主要因素。及时发现,及时处理疫情,提高腮腺炎疫苗接种率是有效控制腮腺炎疫情爆发的主要原因。

    作者:杨孝爱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高频电波刀治疗宫颈疾病的临床观察

    目的:了解高频电波刀治疗宫颈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宫颈疾病患者进行抽样,选取64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高频电波刀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93.75%)明显优于对照组(71.88%),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高频电波刀治疗宫颈疾病疗效颇佳,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玉琴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简易负压引流术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和护理观察

    探讨简易负压引流术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效果及护理要点。首先全面控制血糖,做好心理护理,保持创面的清洁,及保持有效的负压吸引。方法:自2011年2月-2013年12月对5例老年糖尿病足皮肤溃疡患者采用简易负压引流技术治疗,经全面护理监测,疗效显著。结论:简易负压吸引治疗糖尿病足溃疡安全有效,可明显缩短住院治疗时间,减少换药次数,有效避免交叉感染,减轻患者的痛苦,减少住院费用。

    作者:李继玲;郑桂玲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晚孕妊高征患者抗凝血纤溶指标检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妊高征晚期妊娠孕妇抗凝血酶Ⅲ(AT -Ⅲ)、D -二聚体与纤维蛋白原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检测健康非孕女性、正常临产孕妇及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简称妊高征)孕妇各65例 AT -Ⅲ、D -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水平。结果正常临产孕妇组、妊高征孕妇组 D -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高于健康非孕组,AT -Ⅲ活性则低于健康非孕组(P <0.05)。妊高征孕妇组与正常临产孕妇组比较,AT -Ⅲ、D -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临产孕妇 AT -Ⅲ、D -二聚体、纤维蛋白原联合检测对预防产后出血、血栓性疾病等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李秀芬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浅谈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防治误区及干预措施

    维生素D(VitD)是一组具有广泛的生理作用,维持人体组织细胞正常生长发育,同时也是脂溶性维生素类固醇衍生物,主要是维生素D2(麦角骨化醇)和维生素D3(胆骨化醇)两者。[1]维生素D受体在全身许多组织细胞表达,维生素D缺乏与人体免疫功能异常、心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等密切相关。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简称佝偻病)是由于儿童体内维生素D不足,致使钙、磷代谢紊乱,导致儿童生长期的骨组织矿化不全,产生以骨骼病变为特征的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全身性慢性营养性疾病。目前很多人包括临床医生均认为儿童的佝偻病在我国已经逐渐控制,儿童佝偻病不存在了。目前临床上典型的佝偻病的确很少见,但是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特别是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早期儿童仍然大量存在。所以预防佝偻病,应引起全社会重视,只有婴幼儿家长及儿保医生都了解发病原因及预防措施,并做到“抓早、抓小、抓彻底”,才能减少和避免此病的发生。[2]

    作者:黄晓倩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过敏性耳鼻咽喉眼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探讨

    由于环境的污染造成过敏性疾病增加率越来越高。过敏性疾病的种类很多,而其中为常见的则是呼吸道和皮肤过敏。过敏性耳鼻咽喉眼疾病的症状较为多变且机制也很复杂。本文将对过敏性耳鼻咽喉眼疾病具体的诊断和治疗方法进行探讨。

    作者:张福定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外科急腹症的临床观察与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外科急腹症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对30例急腹症患者进行腹部体症观察、心理护理、胃肠减压、并发症预防等综合护理。结果本组30例急腹症患者,手术治疗有24例,保守治疗6例,全部治愈。发生切口感染的患者有1例,经过医护人员换药后好转;腹腔包裹积液患者1例,通过 B 超行穿刺后好转。没有出现1例死亡病例。结论正确的护理措施能有效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急腹症患者的治愈率。

    作者:喻兴敏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小儿卵巢囊肿扭转坏死1例

    病例:冯×,女,9岁,持续性腹痛2+天,行口服药物及肌注止痛治疗无明显好转于2014年1月26日16时入院。体检:无特殊,血常规:白细胞计数14.64×109L,血小板计数435×109L,腹部彩超提示:双侧卵巢显示不清,盆腔宫旁6.4×4.1×3.6cm囊性团块,全腹CT平扫+增强+三维重建结果显示:子宫后方囊性占位,囊壁较厚并局部钙化及周围渗出、积液,考虑右侧卵巢囊肿,不除外合并感染或扭转。临床诊断:卵巢囊肿扭转。1月16日20时在全麻下接受剖腹探查,右侧卵巢囊肿切除术。术后护理主要针对预防感染、疼痛对症治疗和促舒适。

    作者:颜艳;黄小英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探讨急诊输液护理中护患沟通技巧的应用

    目的:探讨护患沟通技巧在急诊输液护理工作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76例急诊输液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8例患者。对两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护患沟通技巧进行护理工作,对两组患者的恢复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心理恐惧、焦虑情况、护患纠纷发生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等各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优于对照组,其两组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方法将护患沟通技巧应用到急诊输液的护理工作中,大大降低了护患纠纷的发生率,使得医患关系得到显著改善,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意义。

    作者:朱松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

主管:陕西省东方美容文化研究所

主办:陕西省东方美容文化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