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皮肤性病学的临床研究实践与探索

李沫;张晓璐;王冬梅;田平

关键词:皮肤性病学, 临床研究, 实践, 探索
摘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生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目前的生活条件之下,皮肤性疾病是影响人们生活的比较重要的一种疾病,他的存在对于人们的生活造成了比较大的影响,所以在本研究中,笔者将对于皮肤性疾病的临床研究作出一定的阐述。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症肺炎心力衰竭诊治分析

    目的:探讨如何提高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症肺炎心力衰竭的诊治水平以及降低病死率。方法总结分析33例收住本院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症肺炎心力衰竭的病例。结果33例患儿先天性心脏病中以左向右分流居多,肺炎治愈22例,心衰纠正20例,14例手术治疗,5例因大型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心功能改善不理想自动出院。3例心衰控制后再次发生、合并呼吸衰竭、多脏器衰竭死亡。死亡原因均为心力衰竭重及缺氧发作。结论先心病的婴幼儿合并重症肺炎心力衰竭出现早、易反复、难以控制,病死率高,如果未能早期手术治疗,抗炎、强心、利尿、扩血管、机械通气等综合治疗措施仍是降低婴幼儿先心病肺炎病死率的有效方法。

    作者:马雁;李克蓉;周锦妍;曹虹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乳腺癌的西医治疗方法及临床症状

    目的:通过术前的辅助化疗,放射治疗,手术等,对早期乳腺癌患者尽力保留乳房外形,对晚期患者尽量减少痛苦。手术方法及步骤:1切口,以肿瘤为中心环绕乳房作一梭形切口,距肿瘤边缘2厘米。2切开皮肤后向两侧分离,。3分离皮瓣,备热盐水纱垫止血,较大出血点,电灼止血或结扎。4用电刀切开锁骨下的皮下脂肪层,认清三角肌与胸大肌间的头静脉。5切断胸肌前,胸肩锋血管。6用扁桃体钳及直角钳解剖腋窝清除血管和神经以外的淋巴脂肪组织。7将整个乳房向内侧翻转,切断胸大肌,胸小肌,后将乳房,胸大肌,胸小肌,腋窝淋巴组织同腹直肌上端前鞘一起切开。8彻底止血,,用蒸馏水冲洗切口,用组织钳夹酒精皮纱在腋窝处皮瓣消毒,刀戳口放置引流管。9清点物品。10将背阔肌及皮瓣与胸壁紧密固定后再用角针或1号线缝合皮肤,有张力时可减张缝合。11将消毒棉纱垫置于腋窝及锁骨下方,加压包扎,负压吸引,包扎伤口[1]。结论;大部分患者效果都很理想。手术成功率较高。

    作者:姚华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软组织损伤的护理

    软组织损伤主要是由于人体受到了剧烈撞击、刚性大的扭转,或者长期疲劳引起的损伤,如果不进行有效地治疗,将会引起关节畸形,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了巨大威胁,本研究将浅谈几种软组织损伤的护理方法。

    作者:刘友霞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蒙医治疗对冠心病心绞痛相关研究

    冠心病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导致血管腔狭窄、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性或短暂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是威胁人类健康主要疾病之一,尤其是在老年人中,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冠心病在日常生活中发病率高,因其突发性被人们广泛重视。冠心病在临床上分为,隐匿型、心绞痛型、心肌梗死型、心力衰竭型、猝死型等,蒙医治疗冠心病有悠久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本文着重就蒙医学对冠心病的病因病机认识及治疗进展进行简要综述。蒙医学把冠心病归类为“心刺痛”范畴。心刺痛蒙医病名“朱日很?哈特勒嘎”。

    作者:吴龙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颅内肿瘤放疗的护理

    颅内肿瘤的病变部位比较特殊,脑功能容易受损,特别是放疗后出现放射性脑损伤现象严重,病人的生理及心理都存在特殊性,笔者针对颅内肿瘤放疗患者生理、心理特点,从临床实践出发,结合护理学理论基础,研究出一套科学、可行的护理方案。

    作者:刘金花;陆旭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腹股沟嵌顿性疝36例临床分析

    目的:研究腹股沟嵌顿性疝治疗方法以及疗效,以便对其临床治疗技巧有更全面的掌握。方法:记录从2010年7月到2011年9月间到我院进行治疗的36例腹股沟嵌顿性疝病人的临床诊断和治疗资料,对他们使用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这种方法进行治疗,并开展回顾性分析。结果:36例腹股沟嵌顿性疝病人通过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治疗后,没有手术死亡的事件发生,有1名患者产生并发呼吸道感染,占总人数的2.8%,产生尿潴溜的有3例,占总人数的8.3%,有1例出现了阴囊血肿,占总人数的2.8%。有19名病人伤口硬结,占总人数的52.8%,有10例有异物感,占总人数的27.8%,有1名患者伤口感染,占总人数2.8%。对患者进行6个月到2年的随访,没有发生复发的现象。结论: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对于治疗腹股沟嵌顿性疝有着较好的疗效,值得进一步研究及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谭竞君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序贯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先5d标准剂量质子泵抑制剂(PPI)加阿莫西林的二联疗法与后5d标准计量PPI加替硝唑加克拉霉素的三联方案根除幽门螺杆菌(Hp)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于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由本院收治胃炎患者80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取10d贯疗疗法的方法,而对照组则采取标准三联疗法治疗。停药4周后通过快速14C尿素呼气试验(14C-UBT)复查,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0d序贯疗法对治疗胃炎临床效果明显,作为较好的治疗胃炎的治疗方案,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张德相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氧气驱动持续湿化用于脑干出血气管切开患者的护理研究

    目的:探讨持续氧气驱动湿化对减少呼吸道分泌物潴留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2例脑干出血昏迷且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成两组。验组(56例)气管切开后采用氧气驱动持续24小时湿化,每天雾化吸入4次。对照组(46例)气管切开后每2小时注入气道3-5ml湿化液进行湿化,每天雾化吸入4次。两组均于气管切开后第3天、第7天、第14天评价效果。结果:实验组排痰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氧气驱动持续湿化较常规湿化更能更有效帮助排痰。

    作者:郭雪钗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外科临床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分析与干预措施

    目的:分析外科临床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分析与干预措施。方法:对我院外科2010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发生的50例护理差错进行研究,以此分析外科临床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干预措施。结果: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导致50例护理差错发生的不安全因素中有22例为教育培训因素,2例环境设备因素,12例沟通因素,4例组织管理因素,10例工作任务因素。结论:在外科临床护理中存在很多不安全因素,主要的是教育培训,其次是沟通因素,因此要加强培训和管理,提高护理人员的沟通能力,降低护理差错发生。

    作者:潘洪燕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36例妇女宫颈癌筛查方法的研究

    目的:探讨研究可靠、可行的宫颈癌筛查方案及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6684例妇女进行宫颈癌筛查,按照检测方法不同将所有妇女分为观察组1600人(采用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法)和对照组5084人(采用传统的巴氏涂片法),以病理组织学活检诊断为金标准,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细胞学检查诊断结果。结果:观察组妇女的细胞学阳性者95例,阳性检出率(5.9%)与对照组阳性者173例,阳性检出率(3.4%)对比并无明显差异(P>0.05),但观察组妇女的细胞学假阳性率(44.1%)明显低于对照组(79.2%),观察组检测结果与病理组织活检诊断符合率(55.9%)明显高于对照组(20.8%),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法对于妇女宫颈癌早期筛查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有效降低细胞学假阳性率,提高与病理组织活检的诊断符合率,可作为一种可靠、可行的宫颈癌筛查方法,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韩茹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腰椎结核外科治疗的现状与进展

    近些年来,结核有卷土重来之势,结核病人日趋增多,脊柱是肺外结核的常见发病部位,在骨与关节结核中发病率高[1]。脊柱结核可发生在任何年龄,发病部位以腰椎多,胸椎次之,颈椎较少见[2]。病变椎体可相邻或间隔分段发病,但通常常使2个以上椎体受累,[3]。脊柱结核诊治不及时,其病变部位极易对脊髓和神经长生压迫,使患者致残或者瘫痪,给患者自身、社会和家庭均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和伤害。为此,笔者就近些年关于腰椎结核的诊断与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邢恩增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ICU 重症患者皮肤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如何有效的预防、发现ICU危重症患者的皮肤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方法:通过对2011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ICU收治的235例危重症患者出现的皮肤问题查找原因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解决。结果:无1例出现压疮等皮肤有关的并发症。结论:通过对ICU危重症患者皮肤护理的及时观察,查找原因并采取措施是预防皮肤相关并发症的有效方法。

    作者:罗菲菲;石兴美;张春菊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气管插管患者意外拔管的预防及护理

    在临床抢救工作中气管插管非计划拔管时有发生,非计划性气管插管拔管是指患者气管导管自行滑脱或者未经医务人员同意自行将气管插管拔除,当然包括医护人员在操作不当时引起的。非计划性拔管是留置人工气道使用机械通气患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通过对气管插管牢固妥善固定,加强做好气道管理,对不合作患者采取适当合理的约束、加强心理护理及心理沟通,使用适当的镇静药,能很好的避免气管插管意外拔管的发生。

    作者:吴婷婷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老年糖尿病患者并发不典型性低血糖症的护理干预

    老年糖尿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易出现无自我感知的不典型性低血糖症。因无明显的交感神经兴奋症状或较轻不易察觉。容易造成漏诊、误诊。我科自2010年1月-2011年6月共收治老年糖尿病患者107例,其中出现不典型性低血糖症者10例,经及时处理而转归。总结如下。

    作者:邱传芝;陆会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护理路径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研究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的有效护理路径及应用效果。方法通过临床病例资料收集,在相关理论文献的指导下,改良护理路径并应用于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护理。结果有效科学的护理路径的应用提高了护理质量,对疾病的预后有明显促进效果。结论通过应用科学设计的护理路径表单,可规范临床护理操作工作,加强护理工作的整体性,可为患者提供完整、舒适、高效、温馨的服务,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刘芬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探究超声实时监控下治疗子宫内膜息肉

    目的:研究超声实时监控下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2013年12月我院妇科共收治130例阴道异常流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所有患者进行超声实时监控下治疗,以确诊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结果130例阴道异常流血患者中,子宫内膜息肉110例,内膜息肉样增生14例,子宫黏膜下肌瘤5例,内膜增生过长1例。结论超声实时监控下治疗子宫内膜息肉患者,诊治效果确切,值得在临床上做进一步推广和使用。

    作者:陈春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产褥感染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探究

    目的:观察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在产褥感染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总结有效的护理经验。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00例产褥感染患者按护理方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一般的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事先预定的临床护理路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在护理后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在分娩出血量、发生护患纠纷和护理工作差错以及产褥感染发生率、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等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可以规范护理行为,避免护患纠纷和护理工作差错,有效提高整体的护理质量,降低产褥感染发生率,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减少住院费用,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和推广。

    作者:谢珍嫦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红细胞免疫与肾脏疾病及恶性肿瘤

    血红细胞起源于骨髓多能干细胞,在全血中容积百分比约50%,是血液中数量多的有形成分。过去一直认为,红细胞不仅结构单一,其功能也仅是运输02和C02的工具,而与免疫无关。随着免疫学研究的深入发展,更多学者认识到红细胞不仅具有众多免疫相关的物质(如 CR、LFA -3、DAF、MCP、SOD 酶等),还具有识别、粘附、杀伤抗原、清除免疫复合物(IC)的作用,同时还参与机体免疫应答和免疫调节,有着完整的自我调控系统。红细胞免疫是机体免疫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红细胞免疫学已成为免疫研究中为瞩目的研究领域之一,本文综述了红细胞免疫物质基础、免疫功能及其研究进展,并对红细胞免疫研究的现状和前景加以分析。

    作者:陈辰;高弼虎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研究食品功能和无毒中草药治未病,为世界医药改转作贡献

    全世界医药改革已到了非重大改革不可的地步,也是我国重中之重。近几十年我国和国际医药改革总是在中、西医框架内小打小闹转圈子,无法彻底解决重大医药难题,我们必须跳出中、西医小圈子走重大改革之路,把现代治病医学前移,转向治未病医学(国外为健康医学),不生病和少生病医学。治未病医学,党和国家已提出快十年了,国外提出健康医学好几十年了,但因没有方向和历史借鉴,更没药品实现,至还毫无头续。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吹响了全国改革创新号角,全国各行各业齐心奔赴改革创新金光大道。治未病是当前改革创新的必然目标。我们认为只要两点就可实现治未病医药,一、以中医科学化为核心的“中医药现代化”理论,二、利用食品药用功能为主,辅以无毒中草药为治未病药材,就能实现治未病。

    作者:张人善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老年股骨颈骨折病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围术期护理

    本文总结两年来我科71例老年股骨颈骨折病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围术期护理经验,分析探讨利用人工股骨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主要的护理要点包括:术前良好的心理护理以及指导性的康复训练,术后强化基础护理,前期进行功能锻炼,对并发症积极预防,促进术后老年病人早日康复。

    作者:吴巧红;张立杰 刊期: 2014年第02期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

主管:陕西省东方美容文化研究所

主办:陕西省东方美容文化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