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卫华;叶军;陈燕玲;葛贻珑;肖文胜;任苓;谢谨捷;游宇光;凌月蓉
目的探讨三维CT成像诊断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8例马蹄内翻足的三维CT图像并与X线平片比较.结果 8例马蹄内翻足中左下肢2例、右下肢4例、双下肢2例.3DCT较X线平片更能准确地反映马蹄内翻足程度和跗骨的发育异常以及各骨间的异常空间关系.结论 3DCT在马蹄内翻足的术前诊断和疗效评定上可作为X线平片的有效补充手段.
作者:陈志新;梁立华;万建群;赵清洲;陈耀强;李锦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探索用室壁应力(stress)与应变(strain)的关系评价高血压病左室收缩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55例高血压病患者和30例健康人.应用超声心动图计算左室射血分数(EF)、心指数(CI)、重量指数(LVMI)和相对室壁厚度(RWT),并联合袖带肱动脉血压值计算左心室收缩期室壁经线峰值应力(Pσm).根据LVMI和RWT将高血压病分为左室正常构型和左室重构两组.在数字化超声工作站中应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获取左室前壁心肌2个节段长轴应变曲线和峰值收缩应变值(PSS).结果①以EF,CI表示的心脏收缩功能,在高血压病左室正常构型组值中无明显变化;而在高血压病左室重构组中下降,差异具有极显著意义(P<0.01).②Pσm在高血压病两组中较对照组均有增高(P<0.05~0.01),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极显著意义(P<0.01).③高血压病两组左室前壁基底段(Bas)和中段(Mid)的pSS值均显著下降(P<0.01),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极显著意义(P<0.01).④直线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病两组Pσm与PSSBas和PSSMid均呈显著负相关.根据正常构型组Pσm与PSSBas直线回归方程计算,在相同Pσm水平,左室重构组PSSBas的实测值显著低于预测值及实测值与预测值的比值较正常构型组显著下降,差异具有极显著意义(P<0.01).结论①心脏室壁应力与应变的关系不依赖于心脏后负荷.②用心脏室壁应力与应变的关系评价高血压病左室收缩功能,能够更客观反映心肌本身的生物力学特性,可能成为评价在体心脏心肌病理生理改变的有价值方法.
作者:王金锐;那日苏;秦林金;刘志耀;刘国辉;王淑敏;杨敬英 刊期: 2003年第12期
1 资料和方法本院门诊患者32例,共63只眼,其中1例为单眼病变,男11例,女21例,年龄21~64岁,平均年龄52岁.采用Toshiba-350A型的彩色多普勒检查仪,频率7.5~10MHz选用小器官条件,取仰卧位,采用轴位扫描法,仔细观察患者的眼球.首先测量眼轴的长度,观察玻璃体的后极部及视神经乳头周围是否失去正常的球形,有无向后膨出及膨出宽度和深度,观察其形态及其与视乳头的关系.并仔细地询问是否有外伤、感染等病史,以及矫正视力的度数.
作者:彭国平;陈常佩;周波;付景霞;冉小青;叶丹屏 刊期: 2003年第12期
MRI能够清楚显示心肌病特征性的形态变化,可补充超声心动图的不足,为一种有效的检查方法.MRI电影尚可准确地对心功能进行无创性评价.近年用于缺血性心脏病的MR心肌灌注及延迟增强扫描,对心肌病的诊断也有重要作用.心肌灌注扫描可以发现心肌缺血,延迟增强提示心肌纤维化等,对分析肥厚型、扩张型等心肌病的预后将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对心肌病(肥厚型、扩张型、限制型和致心律不齐性右室心肌病)的MRI诊断加以评价.
作者:李世国;刘玉清 刊期: 2003年第12期
患者女,22岁,咳嗽,咯血1月余.胸部正侧位X线片示:右侧胸腔中等量积液,右肺中叶不张并肺门肿块.超声检查示:心包大量积液,腹腔间隙少量积液,右侧胸腔大量积液.胸部CT示:右侧胸腔、心包大量积液,纵隔少量积液;前纵隔、隆突下、主-肺动脉淋巴结肿大、融合成片块状,包绕在大血管周围;右后纵隔中下份内见一圆形巨大块影,约9.5cm×7.1cm×10.5cm大小,CT值为43.9Hu,增强后肿块轻度强化,CT值为67Hu,肿块向右侧生长,突破胸膜,包绕中间段及下叶支气管,致管腔狭窄,但仍可见含气支气管,肿块边缘清楚,无分叶,密度欠均匀,其内见散在点片状低密度影,未见钙化和脂肪成分,邻近椎体无骨质破坏(图1,2).肺窗可见右肺下叶不张,右肺内数个粟粒大小结节灶.CT诊断为:右侧中央型肺癌.
作者:宋光义;韩丹;刘俊华 刊期: 2003年第12期
患者女,21岁.2003年3月以来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无力,当时尚能行走,1个月后症状加重,双下肢膝关节疼痛,局部肤温降低,伴阵发性麻木,渐不能行走.在其他医院摄X线片未见异常表现,服中药治疗后无好转且症状持续加重.5月30日入我院时,双下肢浅深感觉减退,肌力Ⅱ级,肌张力下降,膝腱反射未引出,巴彬斯基征(-).X线示右肺第二前肋间中带多个黄豆大小结节影,左肺第二前肋间见索条状阴影,右肋膈角变钝.
作者:邹建勋;李明亮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超声在胆管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经病理、手术确诊的32例胆管癌超声声像图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2例胆管癌超声影像特征为:梗阻部位以上胆管不同程度扩张100%(32/32),胆管肿块影像90.6%(29/32),诊断符合率90.6%.结论超声对于胆管癌的定位、定性诊断及分型有重要临床价值.
作者:马果丰;贾莉;刘学彬;杨姣;曾崇芳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对比研究了17例肝癌和47例肝泡球蚴肿块的声像图表现,探讨了两者的鉴别要点,旨在提高对两者的鉴别诊断.方法对比分析了两组64例经手术病理、穿刺活检证实和CT、MRI检查及血清AFP、Em2免疫试验阳性者的声像图资料.结果肝泡球蚴具有肿块巨大坚硬、呈分叶状、表面不平、边缘模糊、内无血流、回声不均、地图样征、砂样钙化、中心坏死、增大缓慢等12种声像图特征,这些特征是与肝癌肿块相鉴别的要点.结论探讨的12种声像图对肝癌与肝泡球蚴实质性肿块的鉴别诊断颇有帮助.
作者:张玉英;宋书邦;马娥生;马钦风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前膝关节疾病诊断方法主要有MRI、CT和超声,但是,膝关节镜检查是膝关节疾病诊断的金标准.膝关节镜手术更是近十几年来发展起来的微创手术,是用高清晰光学内镜和高分辨真彩色电视摄像系统直视下动态或静止观察关节内的结构和施行咬、割、刮、刨、钻、激光气化等各种技术实施半月板修复、软骨修整、滑膜切除、滑膜皱壁切除术、游离体取出、前后交叉韧带重建、软骨移植等手术.因此关节镜的仪器设备器械的管理是至关重要,本文对我院二十年来在对关节镜仪器设备器械管理方面的经验作一介绍,与同道共勉.
作者:王明花;郭瑞军;孙建海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超声显像在脐尿管囊肿病变中的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 7例脐尿管囊肿患者均经超声检查,其结果均经手术、病理组织学证实.结果超声能显示脐尿管囊肿的形态、大小及范围,囊壁的厚度及囊内不均质的变化.结论超声显像在脐尿管囊肿病变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李雄;周立明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建立一种适合于影像学对照研究的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动物模型.方法将80只成年白兔随机分为8组,每组10只.并设对照组30只以正常饮食(Ca∶P=1∶0.7)喂养.实验组50只以高磷饮食(Ca∶P=1∶7)喂养.分别在喂养前一周及喂养后第1、2、3、4、5个月末对所有动物做血钙、血磷、血PTH测定,并进行骨影像学及喂养后动物的甲状旁腺、肾及其骨骼病理学观察.结果整个实验过程中,实验组血PTH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在前3个月时,血钙水平下降,而血磷水平变化无明显差异,在第4、5个月末,血钙水平明显升高,而血磷水平明显下降.甲状旁腺组织学检查:在1个月时无变化,2个月时实验组10例中6例显示轻度增生,3个月时10例中9例显示轻、中度增生.在第4、5个月末,20例均明显增生.影像学检查:前3个月骨骼影像学检查未发现异常改变,第4个月末,10例有7例肋骨、骶骨及髂骨密度降低.第5个月末,10例均显示肋骨、骶骨及髂骨骨密度减低及骨膜下骨皮质吸收,而对照组中所有动物未发现异常病理变化.结论高磷饮食可成功地建立适合影像学研究的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动物模型.
作者:白荣杰;韩铭钧;吴振华;张慧博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用超声心动图法评价以比索洛尔为代表的选择性β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对高血压左室肥厚和纤维化的逆转作用.方法正常对照组20例,高血压左室肥厚病人23例为治疗组,口服比索洛尔5mg/d共24周,记录分析治疗组用药前后的三维超声心动图和声学密度定量指标,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治疗组在用药前后左室质量指数(LVMI)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治疗组用药后LVMI显著减低(P<0.05).治疗组在用药前后的左室壁IBS%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0.01),CVIBS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0.01),用药后较用药前左室壁IBS%降低(P<0.01),CVIBS增加(P<0.05).结论比索洛尔可减轻高血压病人的左室肥厚和间质纤维化程度.
作者:王荣;张运;蔡恒;张梅;张薇;葛志明;黎莉;胡燕燕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制作兔VX2移植性肝癌模型的特点,评价超声检查在监测VX2肝癌中的价值.方法将VX2细胞滤液、VX2瘤株小块及VX2瘤株小块+明胶海绵分别注射或接种于28只新西兰大白兔的肝脏内,一周后不同时间行超声检查.结果 A组滤液注射法:平均成瘤时间约21天,肝的原位成瘤率为75%.B组包块埋植法:平均成瘤时间14天,肝的原位成瘤率为83%.C组包块埋植+明胶海绵法:平均成瘤时间14天,肝的原位成瘤率88%.三组成瘤率统计学无显著差异(χ2=1.118,P>0.05).肝脏内的移植瘤在超声上均表现为低回声伴声晕的肿块,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表现为周边血供丰富,中央血供稀少.结论三种方法均能制成肝癌模型,超声检查是一种监测肝癌模型的有效手段.
作者:杨亚汝;许小云;张贵祥;李玉洁;赵京龙;姜露莹 刊期: 2003年第12期
患者男,61岁.左侧胸背部疼痛1天,加重伴憋气7天入院.结核菌素试验(++),血沉13mm/h,31mm/2 h.
作者:王锋;梁建玲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研究在不同胎盘缺血情况下胎羊脐带动静脉血流信号的变化.方法双胎妊娠母羊2只,分别对其胎羊进行结扎脐动脉,结扎胎盘小叶及螺旋脐带等处理,观察脐血流的改变.结果结扎一根脐动脉使脐血流阻力增高,胎盘小叶被结扎60%时,脐动静脉血流均有改变.结论胎盘代偿功能正常下出现胎盘缺血情况,胎羊通过一系列生理调节将脐血流维持在正常范围,胎盘功能失代偿时,先出现脐动脉血流变化,继而出现不可逆脐静脉血流变化.在胎盘缺血情况下,脐带螺旋易引起脐血流改变.
作者:刘智;常才;李笑天;汪源源;陈曦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乳腺后间隙与注射式隆乳并发症的关系.方法用超声观察和测量正常女性的乳腺后间隙,将注射式隆乳后患者的超声检查、手术和病理资料进行相关的分析,以明确产生并发症的原因.结果注射层次的错误和渗漏将导致并发症的出现.结论超声是验证注射式隆乳是否成功的首选检查方法,乳腺后间隙的厚度和完整性与是否出现并发症密切相关,注射式隆乳的安全性值得探讨.
作者:马步云;毛维;魏兵;罗燕;庄华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应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分析正常人及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肌运动速度及心肌速度梯度(MVG),探讨MVG评价缺血心肌局部功能的价值.方法离线分析19例心肌梗死患者和13例正常对照者左室后壁及前室间隔的心肌多普勒速度曲线,分别测量收缩期及舒张早期短轴方向和长轴方向上的心肌运动速度,并计算相应的MVG.结果心肌梗死时缺血节段在短轴方向上仅前室间隔的心肌速度较正常明显下降,长轴方向上心肌运动速度较正常无明显变化,而短轴方向和长轴方向上MVG均较正常显著降低.结论 MVG是比心肌运动速度更敏感的反映局部心肌缺血的指标.
作者:刘红云;邓又斌;常青;杨好意;毕小军;向慧娟;李秀兰;黎春雷 刊期: 2003年第12期
肌血管瘤是原发于骨骼肌的一种血管瘤,临床较为少见,占血管瘤总数的0.8%,发病部位以下肢为多,其次为上肢.肌肉内血管瘤的好发年龄在30岁以下,以往临床上根据临床症状及核素扫描来确诊此病.我科应用二维、三维和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肌血管瘤9例,全部病例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现报道如下.
作者:肖雪初;金建文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小剂量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LDDSE)早期识别存活心肌和预测其功能恢复的临床价值.方法 2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其中行直接PTCA术18例,入院后第10天进行LDDSE.结果①LDDSE检测存活心肌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3.8%、61.9%、88.2%、76.5%.②再灌注<12h(11例)和>12h(7例)的两组患者三个月时运动恢复的心肌节段分别为85.4%、62.2%,而未行PTCA组(10例)仅为9.1%.结论 LDDSE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的存活性和功能恢复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作者:杨俊华;宋建平;杨向军;蒋廷波;李勋;王育林;张健;王立志;刘志华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总结36例颅底异常血管网病的多普勒超声探测经验,评价无创诊断颅底异常血管网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经颅多普勒(TCD)、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及彩色多普勒能量图(CDE)技术探测颅底异常血管网病颅内血管及血流动力学改变,并与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比较分析.结果 TCD探测24例,明确诊断22例,高度怀疑1例,阴性者1例,与DSA比较诊断符合率为96%.CDFI及CDE探测12例,均明确诊断为颅底异常血管网病,并被DSA证实.结论 TCD、CDFI及CDE能实时动态观察颅底血管及血流动力学改变,CDFI及CDE对狭窄处血流显示敏感,有助于准确判断血管闭塞与轻度狭窄,对颅底异常血管网病的诊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又因其无创,病人易接受,可作为颅底异常血管网病病人诊断、定期随访的首选方法.
作者:张小征;吕健;莫雪红;束枫;华莎;马廉亭 刊期: 2003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