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娜
目的:探析射频联合强动脉冲光治疗面部皮肤老化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面部皮肤老化患者92例分为两组,其中给予对照组常规射频治疗,而观察组则运用射频联合强动脉冲光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运用射频和强动脉冲光联合治疗面部皮肤老化,可以获得较好的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毛德芬;代璐;叶梦娜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中西药物保留灌肠治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 014年3同至2015年5月我院收拾的68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参照随机分类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西药保留灌肠治疗,观察组采用中西药联合保留灌肠治疗,对比并分析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疾病活动指数、消化性溃疡症状消失时间等.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1.17% (31/34),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1.76% (20/34),组间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疾病活动指数明显减少,临床病症消失时间明显缩短,组间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中西药物联合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效果显著,且操作简便,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马奎 刊期: 2015年第06期
患者李X,女,24岁,无业,未婚,因“反复咳嗽、咯痰半年,咯血3+月,再发加重6天”人院于2012-12-07.2012-06月咳少量黄色粘痰,无异味,无潮热、盗汗、无胸痛、气紧,曾行胸片提示:肺部感染,予抗感染治疗后好转.2012-09月再发咳嗽,伴咯血,为暗红色,混合较均匀,伴轻微气紧,胸部CT示:右肺下叶背段、基底段巨大空腔,壁不规则增厚,可见多发结节向腔内突起,性质?支气管囊肿?其他?邻近右肺下叶基底段斑片影,考虑慢性感染.PPD试验阴性.纤支镜未见新生物,灌洗液片未见肿瘤细胞,TB-DNA阴性,予抗感染治疗后咳嗽、咯痰好转出院,未再咯血,院外自行中药治疗,间断咳嗽,咳少许黄色粘痰,未进一步诊治.2012-12-01咯血、气紧加重,伴轻微头晕、乏力,胸部MRI:1、右肺下叶背段、后基底段空洞性病变(空洞内积气、积液及少许积血),考虑:肺结核可能,脓肿或其他待排;2、双侧胸腔少量积液.予抗感染治疗后无好转,2012-012-07转入我科.既往无支扩、百日咳,无经期咯血,无肺结核接触史,无长期激素、抗生素使用史,无食物药物过敏史,无家族史.月经史:月经初潮14岁,经期5天,周期28-30天,经量适中,色暗红,痛经症状明显,需服用止痛药物治疗,末次月经2012.09.18,停经2月余,自行查尿HCG阳性,未行B超检查.婚育史:未婚,有性生活,2010年人流一次,此次系第2次妊娠.体格检查:体温37.0℃,脉搏94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00/70mmHg,体重51kg.发育正常,营养稍差,全身皮肤无黄染,未见皮疹及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无肿大.眼脸结膜稍苍白,右下肺呼吸音减低,可闻及少许湿罗音,左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啰罗音,心腹阴性.初步诊断:1、肺结核伴咯血?;2、早孕.治疗:2012-12-07血常规WBC 8.89×10^9/L、N% 92.11%、HGB 96 g/L;血沉33mm/h:AFP 12.266 uIU/mL;HCG 276396 mIU/mL;乙肝、丙肝、艾滋、梅毒阴性;肝肾功、电解质、CEA、结核抗体正常.彩超检查:中期妊娠、单活胎.经沟通后,患者及家属决定放弃妊娠,予止血、抗感染、调节免疫等治疗.2012-12-10请胸外科会诊后考虑肺脓肿可能性大,不排除肿瘤及其他,建议人工流产后手术.请妇产科会诊后考虑目前孕周引产效果差,若病情允许,建议4周后再行引产.病情复杂,于2012-12-12转华西治疗.行血管造影,考虑:1、肺结核?;2、右侧支气管动脉畸形、右侧T6-T10肋间动脉畸形,予支气管动脉栓塞、肋间动脉栓塞,术后咯血症状基本消失,并长期予以“异烟肼300mgqd、乙胺丁醇750mgqd、利福喷丁胶囊0.45 biw”,诊断性抗结核治疗.每月复查胸部CT,病灶稳定.期间于2013-01-21我院妇产科行引产术.2013-10-08再次出现咯血,量较前明显增多,再次人我科.查血常规:G%83.21%;结核抗体、血沉、AFP、CEA正常.结合抗结核治疗10月,复查胸部CT,空洞较前无任何改变(见图1),空洞周围团片影(见图2)不排除真菌感染,予血凝酶、垂体后叶素、氨甲环酸等止血同时,予氟康唑及伊曲康唑抗感染,胸腺法新调剂免疫,营养支持等治疗,咯血仍重,建议外科治,治疗.故于2013-10-14日转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成都军区总医院住院.2013-10-15胸部CT:右肺下叶可见空腔及液平形成,空腔大小为8.9cm* 7cm,增强后无强化,其周围见团片、絮状及条索影,增强后团片影中度强化,右肺下叶可见多发大泡状强透光区.诊断意见:1、右下肺考虑感染可能,并右肺下野液气平形成;2、右下肺囊肿.多次痰涂片、TB-DNA、痰培养阴性.2013-10-21在全麻下行胸腔镜辅助右肺下叶切除、胸膜粘连烙断术,术中见右下肺背段可见一大小约5*6cm囊性病变,囊壁与胸壁形成致密粘连,血运丰富.术后病理:右下肺囊性病变,囊内见曲霉菌菌落,周围肺组织呈慢性炎症,间质大量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浸润,泡沫细胞沉积,伴多灶淋巴小结形成,病变符合肺曲霉菌病.术后予伏立康唑200mg q12h静滴抗真菌治疗,咯血停止,咳嗽、咳痰逐渐消失.术后无明显并发症,多次复查胸部CT右侧胸腔少量积液,于2013-11-27日出院.之后我院因无伏立康唑,调整为伊曲康唑20mg qd,于2014-02-11复查胸部CT提示积液减少,未见感染征象(见图3),结束治疗,随访1年无异常.二、讨论
作者:杨霞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和研究神经外科患者医院感染的病原体分布、流行病学特点,感染发病和耐药情况,从而制定有效控制医院感染对策.方法:选取保定市某医院2012年1月到2014年12月进行就诊的神经外科住院患者482例,其中感染患者共5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神经外科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病率为10.3%,第一年28例,占总数56%;第二年13例,占总数26%;第三年9例,占总数18% 可以说是呈现逐年递减趋势,3年之间的感染发病率存在着显著差异(P值小于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加强神经外科医院感染管理,合理使用抗生素.严格控制各种侵入性操作的临床适应症,医护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加强专业基础护理知识对减少神经外科患者医院感染具有十分重大的临床意义.
作者:刘丽华;胡远想;张保德;马云涛;郭志南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对于卵巢癌化疗患者的作用与效果.方法:选择在2010年8月-2014年8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0例卵巢癌化疗患者,将这30例患者随机地进行分组,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对对照组的15例卵巢癌化疗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对观察组15例卵巢癌化疗患者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再给予优质护理服务.对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心情抑郁程度以及化疗后不良反应等情况进行观察对比.结果:经过长时间观察,观察组15例卵巢癌化疗患者在采取优质护理服务后,取得了满意效果,在护理质量、息者心情抑郁程度以及化疗后产生不良反应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形成的差异大,在统计学方面具有意义(P<0.05).结论:对卵巢癌化疗患者进行优质护理服务,有助于提高护理质量,帮助改善患者心情,减少患者化疗后不良反应产生,说明优质护理值得在卵巢癌化疗患者的护理中被推广、应用.
作者:张文杰 刊期: 2015年第06期
护士自我效能对护理水平及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5],但自我效能理论在手术室护士的应用少见报道.本研究以本市二级以上医院的新入科的143名手术室护士作为研究对象,调查干预前后干预组(68名)自我效能水平和并和同期对照组(75名)比较,分析自我效能水平和年龄、学历等的关系.结果发现,手术室新入科护士自我效能水平普遍偏低;3个月后各组自我效能水平均较之前明显提高;职业道德教育和实践等措施能够有效提高手术室新入科护士的自我效能水平且高于对照组(2.99±0.23分和2.75±0.26分,P <0.05);新入科护士自我效能水平和年龄学历正相关(r值分别为0.81和0.87,P均<0.01).该研究为手术室新入科的护士自我效能水平的提高提供了理论和实践指导.
作者:陈美英;王迎春;林勤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无痛病房管理模式应用于混合痔术后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同期混合痔手术患者426例,均为住院患者行首次手术治疗.男198例,女228例,均在腰硬联和麻醉下行混合痔外包内扎术,随即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13例.对照组给予肛肠科围术期常规护理,患者疼痛时临时给予药物止痛.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无痛病房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护理后疼痛评分低于护理前(P<0.05),观察组护理后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无痛病房管理模式可减轻混合痔术后患者的疼痛程度,改善治疗效果.通过规范化的无痛管理可提高无痛病房的质量,进而提高患者疼痛控制的质量,使患者得到人性化、优质的无痛护理服务.
作者:王奂生;苑爱玲;崔晓倩;井海燕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分析本院感染常见的影响因素及防控对策.方法:对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院各科室总计564例感染事件进行分析,总结常见的影响因素,并制定合理的防控对策.结果:本院各科室中内科感染率高,为31.6%,其次是外科(21.5%)、儿科(13.8%)、妇产科(9.4%);564例感染患者中,上呼吸道感染患者212例,占37.6%,下呼吸道感染患者134例,占23.8%,胃肠道感染患者79例,占14.0%,其他部位139例,占24.6%;手术、长期卧床、动静脉插管、昏迷、免疫抑制剂这5个因素是常见危险因素.常见的影响因素有患者自身因素、医护人员因素以及医源因素.结论:本院感染情况具有科室差异性,部位差异性,重点科室重点易感部位应重点防护.
作者:刘金花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减少尿道下裂患者术后并发症,尿瘘、狭窄、伤口感染、裂开等的发生.方法:术前做好指导,术后严密观察切口的敷料、加强手术切口、支架导尿管、心理护理及术后用药等护理.结论:精心护理防止并发症,是获得手术成功的诀窍,对提高手术成功率有积极的意义.
作者:袁弦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临床上应用穴位埋线疗法治疗单纯性肥胖的效果.方法:选择的研究对象为在2012年3月~2015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30例单纯性肥胖病人,随机分为单纯给予针刺治疗的对照组,和给予穴位埋线疗法治疗的研究组,每组65人,然后将对照组病人与研究组病人的治疗总有效率和治疗前后血脂水平进行比较.结果:在给予穴位埋线疗法治疗的研究组病人的总有效率为90.77%;单纯给予针刺治疗的对照组病人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0.00%.研究组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前两组病人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在治疗后,研究组病人的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病人,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病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穴位埋线疗法的治疗方案治疗单纯性肥胖,效果明显且能降低病人的血脂水平,有着重要的临床参考意义.
作者:杨玉凤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对腹针配合体针治疗中风后遗症偏瘫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方法 选取本院中风后遗症偏瘫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两组.对照组中风后遗症偏瘫患者为30例,使用常规体针治疗法进行治疗;实验组中风后遗症偏瘫患者同样为30例,使用腹针配合体针进行治疗,并观察两组中风后遗症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的评分大小.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都有显著提高,实验组患者相对于对照组患者临床疗效更显著.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0%,远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腹针配合体针治疗中风后遗症偏瘫患者有显著临床疗效,该方案值得应用并推广.
作者:周益新 刊期: 2015年第06期
腹腔镜在泌尿外科的应用历史回顾1889年,Fenwick用一带有套管针的膀胱镜行耻骨上穿刺检查膀胱.这是人们第一次利用非天然孔道检查人体内部器官.也是腹腔镜技术临床应用发展雏形.Gersdunan于1990首次报道采用腹腔镜对盆腔癌患者行盆腔淋巴结清扫;Clayman于1991年首次报道采用腹腔镜行肾切除,引起泌尿界轰动.这也是首次采用腹腔镜进行实质器官切除的临床报告;Gan于1992年首先报告采用球囊管扩张术分离后腹膜成功进行腹膜后腹腔镜手术;Roberts早在1976年即采用腹膜后间隙充气扩张后行径皮内腔镜检的动物实验.
作者:李明珠;程新红;曹成哲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生殖道畸形患者对晚期妊娠分娩时的不良影响及其产程的临床护理观察.方法:采用回归性分析方法对收集的我院近8年来住院分娩的43例此类孕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结果:临床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臀位发生率32.56%,头位难产率高达9.3%,产后出血发生率34.88%,产程异常16.28%,新生儿窒息16.28%.结论:生殖道畸形晚期妊娠可导致多种并发症发生.对此,做为医护人员应当加强患者孕前、孕期检查及其产程临床观察与护理,提高孕妇生殖道畸形的早期诊断率,积极防治降低孕产期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丁玉香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和分析在CT增强扫描患者中应用舒适护理干预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10月间我院收治的CT增强扫描患者8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列表将其随机分成研究组(n =40例)和对照组(n=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患者采用舒适护理干预.观察和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一次检查成功率(97.5%)明显高于对照组(72.5%),(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87.5%)明显高于对照组(67.5%),(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CT增强扫描患者采用舒适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一次检查成功率和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作者:孔祥燕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小儿腹泻的临床症状及治疗方法 方法:选取我院小儿腹泻患儿120例,根据入院顺序将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护理方沄,观察组对患儿的临床症状进行具体分析,实施针对性的治疗方法.并比较护理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和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在治疗后的恶心、呕吐、发热、腹胀、脱水等临床症状的消失时间要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其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其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合对腹泻患儿临床症状的分析,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可以显著减轻患儿的临床症状,降低继发感染率,有效缓解患儿病情.
作者:张魁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分析循证护理在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右心衰竭患者规范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近年来收治的90例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心衰竭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循证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例数均为45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循证组患者采取循证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满意情况以及心理状态,并予以对比分析.结果:循证组满意度评分、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均明显比对照组好,二者所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结论:在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心衰竭患者规范化护理中应用循证护理,便于患者心理状态的改善,使其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以提高治疗效果和护理满意度,具有应用价值和推广价值.
作者:刘李萍 刊期: 2015年第06期
如何让学生掌握好各项护理技术操作,本人在教学中有以下几点体会.
作者:陈苏莲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针对对我院门诊外科伤口感染的原因以及其临床分析进行探讨,找出门诊外科伤口感染发生的特点和规律方法:随机地在2012-2014年间在我院的门诊外科425例病例中进行抽取,并将所抽中的病例进行跟踪.结果:门诊外科患者伤口感染的主要因素包括患者拨弄伤口、不谨遵医嘱、操作失误等.结论:门诊外科患者在术前应接受相应检查,手术过程要确保规范、到位,术后患者应当谨遵医嘱,牢记注意事项,着力降低伤口的感染率.
作者:左建春 刊期: 2015年第06期
高血压以体循环动脉压增高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症,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和危险因素.高血压是我国患病率高的疾病之一,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可以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在绝大多数患者中,高血压的病因不明,这种高血压称为原发性高血压,占总数的95%,少数患者的血压升高是某些疾病的一种临床表现,有明确而独立的病因,比如:肾性高血压.
作者:刘聪玲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蒲公英辅助治疗牙周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90例牙周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n=45),对照组实施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蒲公英,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治愈率为13.33%、总有效率为95.56%,对照组分别为4.44%和45.33%,治疗组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治疗前的PD比较无明显差异,治疗后的PD值明显降低,且治疗组的PD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牙周炎的临床治疗中局部加用中药蒲公英,能够迅速缓解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郑光义 刊期: 2015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