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探讨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的临床特征和危险因素

王彬

关键词:退行性心脏瓣膜病, 临床特征, 危险因素
摘要:目的 讨论并分析关于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我院心脏外科于2010年3月~ 2015年5月期间收治的200例经超声心动图诊断符合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式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瓣膜退行性病变的发生部位多见于主动脉瓣,其次为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和二尖瓣;高血压的程度与退行性瓣膜病之间存在着直接的联系.结论 年龄是退行性心脏瓣膜病主要的危险因素,其次为高血压.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麻醉与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研究

    目的:对比分析不同麻醉方法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探讨麻醉与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28例老年麻醉手术患者,根据不同麻醉方法将其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各64例,实验组采用硬膜外麻醉方法,对照组采用全身麻醉方法,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的认知功能,总结分析麻醉与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1、3、7天的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的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为21.3%,对照组为34.4%,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比全身麻醉方法,硬膜外麻醉方法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较轻,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较低.

    作者:陈亚军;刘长妍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护理持续改进在骨科病房中的应用

    目的 分析探讨护理持续改进方式对骨科病房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骨科护理人员12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并对其采取行护理持续改进模式,并成立护理持续改进控制小组,根据自身问题和临床工作状况制定相应方案后进行培训及考核,观察记录改进前后患者对其满意程度并进行对比.结果 患者对护理持续改进后护理人员满意程度高于护理持续改进前护理人员,且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护理持续改进方法可有效解决护理人员自身能力及临床工作问题,帮助提升护理人员整体素养和能力,促进医患关系呈现和谐发展.

    作者:舒畅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银离子抗菌敷料在感染性压疮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和分析在感染性压疮患者护理工作中应用银离子抗菌敷料的临床效果,旨在为临床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12月~2014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感染性压疮患者8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n=40例)和对照组(n=40例).对照组患者在护理工作中采用传统的纱布敷料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在护理工作中采用银离子敷料进行治疗.观察和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感染控制时间、换药次数及敷料费用等指标.结果:研究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的换药次数和感染控制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银离子抗菌敷料在感染性压疮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中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作者:陈金川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高校水痘患者的护理措施

    水痘是冬春季青少年常见的病毒性传染病,有些地区给易感人群接种水痘疫苗,但高校的生源复杂使得水痘时有发生,会给患病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极大困扰.

    作者:何朝霞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气滞胃痛颗粒联合多潘立酮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41例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和分析气滞胃痛颗粒联合多潘立酮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总结其临床价值.方法:将82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患者41例,对照组给予多潘立酮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气滞胃痛颗粒进行治疗.两组均以4周为1疗程.结果:按制定的标准评价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观察组痊愈18例,显效11例,有效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2.68%;对照组痊愈12例,显效9例,好转7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68.29%.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气滞胃痛颗粒联合多潘立酮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显著,明显优于单纯应用多潘立酮的治疗效果,安全可靠,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有效方法之一,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宿红光;李文博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以全身皮疹为首发表现的肝脏类癌1例

    患者江某某,男,48岁,因全身皮疹1年余,B超及腹部增强CT发现肝脏多发实性占位1月于2014.05人院.入院前1年患者出现反复阴囊水疱伴瘙痒,进行性加重并逐渐泛发全身,伴双中肢重度水肿,曾于华西医院门诊行病检:阴囊表皮角化过度,棘层轻度不规则增生,真皮浅层小血管扩张及小血管周围少量淋巴细胞浸润.查输血前检查阴性,胃肠镜、胸部CT未见异常;AFP、CEA、CA153、CA199、CA125、CA724、CYFRA211、NSE、PSA基本正常.考虑转移性肝癌,皮疹原因不明,先后予外用抗生素、激素等对症治疗,效果差,全身仍有新发红斑出现.入院时查体: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肝区叩痛,心肺查体阴性.双下肢皮肤呈大片暗红色,之上可见新旧脓疱疹,针尖至黄豆大小,部分糜烂融合,脱皮,皮温较高,水肿;面部、躯干、双上肢可见散在上述皮疹.入院后考虑副瘤综合征伴皮肤感染,予抗感染治疗后行肝穿刺活检,病检示:“肝脏”恶性肿瘤,转移性肿瘤的可能性大(病理号:141323).于成都军区总医院行PET-CT检查:肝脏占位性病变,考虑恶性肿瘤,仍未明确原发灶.进一步于华西医院行免疫组化示:镜下见巢状分布小异型上皮细胞,免疫组化检测PCK(+),CK19(+),CK20(+),CD56(+),CgA(+),Syn(+),Ki-67阳性率约1%,病理诊断为:转移性神经内分泌瘤,G1(即类癌).建议查消化道胰腺等处(病理号H1406720).患者病程中出现乳腺发育、反复低血糖症、贫血及皮疹均考虑类癌综合征所致,因“奥曲肽”自费患者拒绝使用.予替吉奥50mgpoBidd1-28方案化疗5周期,化疗后患者皮疹明显消退,肝脏占位较前缩小,疗效评价PR.

    作者:谢仲梅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原发性食管小细胞癌40例临床分析

    原发性食管小细胞癌(primary small cell carcinoma of the esophagus,PESC)为食管癌中少见的组织类型,小细胞癌占消化道肿瘤的0.1% ~1%,食道是常见好发部位.食管小细胞癌可以独立存在,也可以同鳞癌或腺癌等混合存在.本文通过对本院1995-2010年病理检查为食管小细胞癌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刘庆丰;谢志原;陈美佳;王永川;周淑英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护理干预与非干预对高压氧治疗效果的对比观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与非干预对高压氧治疗效果的对比方法:选取我院360例神经外科危重颅脑外伤患者,随机抽签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80例.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性的护理,而干预组的患者在常规性护理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比如指导患者及家属正确看待疾病,给予环境、饮食、运动、康复等护理干预措施等,之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结果:干预组的患者在治疗有效率上明显的要高于对照组,P<0.01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护理干预在高压氧治疗的效果上比非干预治疗更为有效,有利于患者症状得到显著缓解并提高其生存质量,值得今后推广.

    作者:王丽华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纵隔标本局部解剖学制作方法

    纵隔是左右纵隔胸膜之间的器官、结构和结缔组织的总称[1].由于其结构较为复杂,在解剖学上常采用四分法对其分区,而临床上则采用三分法对其分区,目前又有学者提出了新的五分区法[2].纵隔里的组织器官多,因而可发生多种多样的肿瘤,即使肿瘤很小也会引起循环、呼吸、消化和神经系统的功能障碍.因此,对纵隔的解剖学结构有全面详细的了解,是治疗纵隔肿瘤的知识基础.然而在局部解剖学教学过程中,由于纵隔部位标本的欠缺,使得学生的学习只停留在书面上.对此,在相关技术的指导下,我们设计制作了纵隔层次结构标本,以配合实验教学,教学效果较好,故将设计和制作方法介绍如下.

    作者:余平;彭泽鸿;董迪烽;祝峰;姚伟;李兵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一起学校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的调查报告

    2013年4月30日-6月3日,肥东县某学校共发生20例流行性腮腺炎病例,经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及临床诊断,被证实是一起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1 一般情况该校是一所私立全封闭寄宿制学校,共有6个年级22个班级,在校学生752人.本次共发生20例流行性腮腺炎病例,罹患率2.66% (20/752).2 流行病学调查2.1 病例定义和病例搜索:从发病早时间2013年4月30日向前推一个长潜伏期21天,4月9日开始该校出现发热(>38℃)伴咽痛、耳后疼痛、单侧或双侧腮腺肿大等症状的学生即为流腮病例.根据病例定义通过查看该校医务室学生就诊记录、店埠镇中心卫生院和肥东县人民医院门诊日志,开展流行性腮腺炎病例搜索,并现场调查了学校学生.2.2 首末例病例:首例病例吴云雨,男,11岁,六(1)班学生,家住肥东县马湖乡三官村一组,于2013年4月30日20时发病,发病前3周无外出史,发病后及时进行了隔离治疗.末例病例金鑫,男,11岁,六(1)班学生,家住包公镇王集村王南组,6月3日出现出现发热、咽痛、耳后疼痛等症状,伴单侧腮腺肿大,学校立即让其家长带到医院就诊,经肥东县人民医院诊断为流行性腮腺炎病例,并给予抗病毒和抗生素治疗.

    作者:曹敏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支撑钢板与锁定钢板治疗Schatzker Ⅴ Ⅵ型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支撑钢板与锁定钢板治疗Schatzker 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手术治疗的Schatzker 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40例,其中支撑钢板固定组19例,锁定钢板固定组21例,参照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标准(HSS)评估术后膝关节功能,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结果: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评定比较,其优良率支撑钢板组为68.42%,锁定钢板组为85.7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锁定钢板组膝关节功能优良率高于支撑钢板组.结论:治疗Schatzker 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使用锁定钢板优于支撑钢板.

    作者:周伟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探讨急诊科感染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

    医院感染管理是当前医院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尤其是急诊科的感染管理,急诊科是医院感染的高发科室之一,担负着对患者进行急危重症的抢救任务,因此其工作质量直接影响着急救患者的生命,医护人员一般看重患者抢救的成功与否,却忽视了引起医院感染的可能发生的重大问题,感染诱发可能威胁到患者及医护人员健康的危险因素.急诊科医院感染不但直接影响急诊科护理质量,同时还与医疗事故和纠纷及医疗费用是密切相关的.

    作者:玉春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微创穿刺粉碎清除术治疗10例高血压脑出血的护理分析

    高血压脑出血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内科疾病,其发病率比较高,而且病死率也比较高,在治疗的过程中,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做好临床护理工作 本文对微创穿刺粉碎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护理效果进行了分析,希望对医疗人员提供一定帮助 本文结合我院在2013年10月收治的1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微创粉碎清除术治疗的护理效果进行了分析,这种治疗方法有着良好的疗效,可以降低致残率,针对病情比较严重的患者可以帮助其脱离危险.下面笔者对护理情况进行简单分析,以供参考.

    作者:赵继民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胸廓内动脉胸及其分支的解剖学测量

    目的:通过解剖、观察了解胸廓内动脉及其分支的解剖结构,测量胸内动脉及其分支的外径,为临床提供直观参考.材料:选用甲醛固定的10具成年尸体胸前壁,共18侧(男13侧,女5侧).结果:多数胸廓内动脉起自锁骨下动脉第1段,沿胸骨侧缘外侧下行;多数胸横肌上缘与胸廓内动脉相交在第3肋软骨处.左、右侧胸廓内动脉的长度分别为195.98±15.34mm和189.56±16.56mm.

    作者:黄玮轩;赖育鹏;贺伦;彭东;邓桢女;孙建永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腰椎骨折病人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对腰椎骨折病人进行整体化护理和系统康复指导的重要性.方法:总结分析近6年来我科收治的35例腰椎骨折病人,围手术期的整体护理和术后系统的康复指导方法和疗效.结果:全部病人围手术期内无1例发生并发症,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围手术期护理和术后康复指导对巩固手术治疗效果,预防合并症的发生以及降低伤残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郑明勉;庄素倩;吴星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医院医疗器械维修问题及维修管理对策探讨

    现实来讲,随着医院现代医疗设备、器械的不断扩充完善,整体科技含量也在不断强化,由此对于医疗设备精度校准、维修维护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此趋势下,众多医院相应器械维修不足问题逐步凸显出来,极大影响了临床医疗服务工作的开展基于此背景,本研究立足于现代医院医疗器械维修问题分析视角,就当前医院医疗设备维修过程中所存在的现实问题予以了定向研究,进而提出了强化医院医疗设备维修管理的对策建议,以期通过现代化维修管理技术原则的强化,更深层次强化医疗器械工作效率及使用寿命,为医院临床医疗工作提供支持的同时,确保医院整体经济效益的提升.

    作者:吕俊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舒适护理在肝癌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肝癌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12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40例肝癌介入治疗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舒适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SDS评分、SAS评分、护理舒适度以及护理满意度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SDS评分、SAS评分、护理舒适度以及护理满意度均得到改善,且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舒适护理在肝癌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有效提高了护理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陆艺红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骨肉瘤保肢术后发生并发症的护理研究

    目的:对骨肉瘤保肢术后发生并发症的护理工作进行分析和研究,同时对其产生的相关因素进行全面的分析,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降低骨肉瘤保肢术之后发生并发症的概率,使得手术的成功率得以更好的保证.方法:对2014年6月到12月在我院治疗的6例骨肉瘤保肢术患者实施了骨肉瘤保肢手术之后的临床效果和并发症进行详细的分析,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对其采取一些有效的护理对策.结果:异体骨一直到虎猴功能良好的患者有2例,人工关节置换手术之后功能锻炼良好的患者有6例,占到了75%,以上数据均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对术后的并发症进行系统的分析,采用合理的评估方法和有效的护理措施你能够有效的控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这样一来也就使得患者的生活和生命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和提升.

    作者:孙琪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临床护理效果分析

    目的:对急诊护理流程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护理的实际效果进行探讨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急诊科于2010年1月-2012年1月间收治的1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资料,按照急救流程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75例).其中,为对照组患者提供常规急救护理,为实验组患者提供常规急救护理基础上的急诊护理,对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展开对比与分析,总结经验.结果:实验组患者急诊时长、急诊球囊扩张时长显著短于对照组,同时住院期间急性心肌梗死复发率有效得到控制(P<0.05).结论:与常规急诊护理相比,急诊护理流程对于缩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时间,提升抢救成功率,降低预后过程中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率效果较好,值得在急诊临床护理上推广应用.

    作者:孙小红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可吸收胶原蛋白线与丝线在眼睑外伤缝合中的效果对比

    目的:对比可吸收胶原蛋白线与丝线在眼睑外伤缝合中的效果.方法:109例门诊眼睑外伤患者按自愿原则分为两组(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患者46例,采用可吸收胶原蛋白线行眼睑外伤缝合,对照组患者63例,采用丝线行眼睑外伤缝合.2周后以问卷形式调查两组患者对眼睑外伤缝合后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结论:可吸收胶原蛋白线在眼睑外伤缝合中优于丝线.

    作者:郭斌;杨松萍;吴敏 刊期: 2015年第06期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

主管:陕西省东方美容文化研究所

主办:陕西省东方美容文化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