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儿童发热30例临床观察

王立明

关键词:发热, 儿童, 临床观察, 病因
摘要:目的:观察儿童发热的临床特点及病因构成.方法:从我院发热患儿中选择30例,根据年龄将患儿分为学龄前组(2~6岁)和学龄组(6~ 14岁).观察和对比两组患儿的发热热型和病因.结果:两组患儿的发热类型均以间断发热为主,发热病因以呼吸道感染为主,比较无明显差异,其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学龄前组患儿发热特点还表现为不规则发热,发热病因中下呼吸道感染占比较高,学龄组患儿的发热病因中还包括结蹄组织疾病,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其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道感染是引起儿童发热的主要病因,临床中患儿多表现为间断发热,结合患儿的临床资料,对患儿的发热热型特点和发热病因进行全面观察,是进一步治疗儿童发热的基础.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2014年新疆疏附县甲肝疫情调查分析

    目的 分析疏附县2014年甲肝疫情发生的原因和流行特征,探讨控制甲肝疫情措施,评价疫情控制效果,为制定甲肝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疏附县2014年甲肝疫情进行分析.结果 2014年大疫情网络按照现住址报告疏附县甲肝病例154例,发病率55/10万,11月、12月达到高峰,2015年1月出现明显下降趋势.在发病人群中6岁以下儿童发病构成占总发病人数的69.48%(107/154),病例分布除阿卡什乡外的其余10个乡镇均有发病.结论 当地对适龄儿童甲肝疫苗接种率低和卫生条件差是发病的主要原因.

    作者:薛振香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浅谈脑出血患者心理护理效果

    目的 通过介绍1例脑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的心理护理效果,探讨心理护理的技巧、方法及在治疗和康复中的重要作用.方法 采取加强基础生活护理,与患者零距离接触,细心观察患者的每一个变化,微笑服务、调节情绪、变换心境、安慰鼓励、音乐疗法等心理护理手段.结果 患者打开心扉,主动与我们倾诉,积极配合治疗.后康复出院,缩短了住院时间,减轻患者家属的经济负担.结论 心理干预护理时患者的治疗和康复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是系统化整体护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整个护理过程中,心理关怀要体现和融入在每次操作、治疗、护理以及护患沟通中.加强基础生活护理,构建和谐医护患关系,有利于心理干预护理的进行.

    作者:党茂林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硬膜外麻醉并发症的处理

    目的 分析实施硬膜外麻醉的患者发生并发症情况并进行有效处理措施,从而提高患者的预后效果及生活质量.方法:选择80例2013年1月至2015年5月采用硬膜外麻醉方法的患者,观察记录分析硬膜外麻醉产生的各种并发症.结果 局麻药毒性反应的有2例,神志模糊或昏迷现象的有2例,出现神经根损伤的有1例,出现硬膜外血肿的有1例,心率加快的有4例,出现皮肤黏膜水肿的有1例,拔管困难有1例,导管出血有2例,没有全脊麻发生.结论 对硬膜外麻醉患者采取正确的临床预防措施,对已经出现并发症的患者进行及时的处理,可显著提高患者的预后以及生活质量,硬膜外麻醉患者出现的各类并发症均可预防也可进行治疗.

    作者:张海琴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试论肝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

    目的 探讨治疗肝衰竭患者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4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肝衰竭患者50例(包含我院转上级医院和在省三进修时所管病人随访着)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式划分为3组,其中A组(n=19)采用常规内科保肝疗法,B组(n=12)应用肝移植疗法,C组(n=19)应用血浆置换法,对比3组临床疗效.结果 A组总有效率为73.7%,B组为83.3%,C组为73.7%,由此可见B组临床疗效好,但是3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肝衰竭患者需结合其实际制定佳治疗方案,以改善预后,降低死亡率.

    作者:郝艳爽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脓毒血症合并急性肾损伤行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对脓毒血症合并急性肾损伤采用连续型血液净化治疗后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我院于2012年3月-2014年3月接收了脓毒血症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70例,采用抽签的方法将其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35例常规治疗基础上加行连续型血液净化治疗,对照组35例患者进行常规治疗,两组患者在治疗后意识上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后,其生命各项特征以及死亡人数等都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应用于脓毒血症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治疗中的效果显著,有效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范洁;贺喜强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高血压病人的护理方法分析及效果评价

    目的:高血压病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它是一种累及全身、需要终身治疗的慢性疾病.据调查统计,目前我国高血压病病人已超过2亿,其中老年高血压病病人占绝大多数.方法:将天水四0七医院2011年12月-2012年12月,156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心理护理组(简称对照组)和心理护理+综合干预组(简称综合护理组),对照组74例,男38例,女36例;年龄61 ~83(73.1±3.9)岁;血压(143~ 175)/(91 ~ 113) mmHg.综合护理组82例,男42例,女40例,年龄65 ~84(71.2±6.4)岁;血压(142 ~ 173)/(98~ 113)mmHg.2组年龄、性别、血压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对2组患者治疗情况总结分析.结果:①综合护理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②两组病人入院时心理障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综合护理组药物治疗依从性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④经两组患者血压总体上均有下降.但综合护理组血压持续下降比对照组明显,P <0.01.

    作者:高华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锁骨解剖学观测及临床意义

    目的:由于临床上行锁骨骨折复位术时,应密切观察不同锁骨的形态差异,进行合理复位,避免术后锁骨对颈根部组织造成挤压以及影响上肢功能.方法:收集人体解剖学实验室12块锁骨标本,利用用圆规和直尺测量各锁骨总长、窄矢状径和弧半径,结果:测得锁骨总长、胸骨弧弦长、肩峰弧弦长、矢状径.讨论:结合临床文献知识观测锁骨各参数,增加了学习兴趣,培养了实践动手能力,为临床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

    作者:彭阳阳;李楠;陈夏夏;石家林;吴洁;伏辉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试析呼吸内科护理安全隐患与对策

    目的:探讨呼吸内科住院惠者存在护理安全隐患的各类原因,并提出干预对策,以确保患者住院期间的安全.方法:对呼吸内科可能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进行回顾性分析与总结,制定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结果:呼吸内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主要由各种意外事件、操作规程执行不到位、管理缺陷、护理人员综合能力欠缺引起.结论:通过对意外事件进行防范,规范专科操作,提高护士的整体素质,强化科内管理可有效防范护理安全事件的发生.

    作者:程娜娜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应用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护理观察

    目的 观察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应用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护理效果.方法 在我院诊断过的所有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患者中随机选择88名患者并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膝关节的护理效果.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划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健康护理干预的方法进行护理,一段时间后观察两组护理情况.结果 对照组的护理情况明显低于观察组的护理情况,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应用到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关节炎的护理过程中具有良好的控制效果,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苏晓娇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探讨胰腺癌患者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及护理对策

    目的 分析胰腺癌患者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 采取2013年8月份至2014年7月份本院10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胰腺癌患者,回顾性分析这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护理对策.结果 10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胰腺癌患者中,出现了4例并发症,其中胰瘘1例、腹腔出血1例、胆漏1例、腹腔内感染1例,经过有效的护理后,4例并发症患者中,除1例胰瘘患者死亡外,其余均康复出院.结论 胰腺癌患者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后容易出现多种并发症,针对并发症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后,能有效地促进患者的健康,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池静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腹腔镜下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患者的临床疗效

    目的:分析腹腔镜下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选取我院自2014年2月-2015年2月手术治疗的78例胆囊结石患者,依照不同手术方式分成两组,对照组实施传统胆囊切除术,观察组实施腹腔镜下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比较两组手术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胆囊结石患者实施腹腔镜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可减少患者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抗生素使用量,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兰文政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妇科腹腔镜手术围手术期的护理

    腹腔镜手术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微创治疗,其代替开腹手术已经称为明显的趋势.与普通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具有许多优点,临床护理也有许多不同之处,认真做好腹腔镜围手术期的护理以及并发症的观察和处理是进一步体现腹腔镜治疗模式优势的重要环节.

    作者:熊成艳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诊间封药用氢氧化钙的研究进展

    目前,随着根管预备和冲洗技术的不断完善,根管预备可明显减少报管内残存的感染物,但尚不能彻底清除根管内的微生物.根管预备后充填前进行根管消毒,杀灭残存的微生物,预防再感染是必要的.氢氧化钙因其抗菌性已经广泛应用于多种口腔治疗的材料中,例如:根管治疗术中诊间封药用氢氧化钙.其作为根管消毒药已经被广泛接受和临床应用,并作为目前主要根管内消毒药物.

    作者:刘富萍;谷楠;闫胜男;张宇娜;徐召男;张琦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奥曲肽2种皮下注射方法的效果比较

    目的:比较奥曲肽2种皮下注射方法的效果方法:50例皮下注射奥曲肽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25例,观察组25例.观察组采用Z型注射法结合留置气泡技术,对照组采用常规皮下注射法;比较两种不同注射方法药物外溢、疼痛、瘙痒、红肿等局部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局部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优于对照组(x2 =33.42,P<0.05).结论:奥曲肽皮下注射宜采用Z型注射法结合留置气泡技术.

    作者:李海欧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腕管综合征的术后护理

    腕营由屈肌支持带与腕骨沟共同围成.管内有屈肌总腱鞘包裹的指浅、深屈肌腱及拇长屈肌腱及其腱鞘和正中神经[1].腕管综合征是正中神经在腕管内受压而表现出的一组症状和体征,是周围神经卡压综合征中常见的一种[2].

    作者:卿雪梅;陆双双;杨璇;成玉丽;李超玲;孙建永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品管圈活动在精神科老年病房基础护理质量管理中的作用

    精神科老年患者由于自身特质,身体恢复速度较慢,合理有效的护理,便于病情恢复.为了进一步提升精神科老年病房基础护理质量,将品管圈活动应用其中,对护理人员进行分层管理,成立总体的网络控制中心,对病房基础护理实行流程化管理,以便完善现有的精神科老年病房基础护理质量的监督和管理,强化医院以病患为中心,改善精神科老年病房基础护理质量,有助于缓解护患关系,提升护理人员综合素质.

    作者:张楠娣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急性心肌梗死34例临床观察

    目的:分析并研究中西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文选取2013年9月-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34例,依据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采用中药人参山楂饮方进行治疗)与对照组(采取西药进行治疗)各17例,比较两组治疗疗效.结果:经研究得出观察组总有效率为100%显著高于82.4%,因此,采用中药人参山楂饮方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疗效优于西药疗法,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给予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使用中药人参山楂饮方能有效缓解各临床症状,具有很好的疗效.

    作者:徐国新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医学检验人员心理压力分析与应对干预

    医学检验工作具有高风险、高强度以及高重复性的特点,而从事医学检验的工作人员也承受了极大压力,在社会舆论、强制性工作特点以及持续工作高压的影响下,医学检验人员极易出现心理疲劳问题,工作效率以及工作质量也明显下降,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患者诊疗效果.因此,着眼于各个层面分析医学检验人员产生心理压力的影响因素,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缓解对于临床医学检验工作来说具有积极的意义.

    作者:刘锐;陈宏波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产妇的精神因素对分娩方式及产后出血的影响及护理措施

    目的:探讨产妇的精神因素对分娩方式及产后出血的影响及护理措施.方法:本研究于2014年1月~2014年12月对在我院住院接受分娩的110例初产妇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产妇分娩方式及产后出血差异.结果:本组110例产妇中34例发生焦虑,占30.91% (34/110);发生抑郁35例,占31.82% (35/110).研究组的产后出血发生率、产后2h出血量及产后24h出血量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下降(x2/t =4.51、3.99、4.74,P <0.05).观察组的剖宫产率(7.27%,4/55)明显低于对照组(20.00%,11/55)(x2 =3.98,P <0.05).结论:产妇的焦虑和抑郁情绪会增加剖宫产和产后出血发生率,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产妇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并提高产后满意度.

    作者:吴晓利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山莨菪碱对产妇分娩结局及并发症的影响及药理作用分析

    目的:探讨山莨著碱对产妇分娩结局及并发症的影响及其药理作用.方法:将我院妇产科收治的89例待分娩健康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89例待分娩健康产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分娩期间采用常规治疗干预,观察组则在活跃期静脉推注山莨菪碱,观察两组宫口活跃情况、产程时间、疼痛、新生儿Apgar评分、分娩方武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宫颈扩张速度、宫颈开全时间、疼痛评分、胎头下降速度及产程时间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自然分娩率、宫颈水肿消失时间、新生儿Apgar评分及出血量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3% (45/48),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3% (45/4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山莨菪碱能明显缩短产程时间和降低产妇疼痛,降低并发短发生率,对产妇及新生儿无不良影响.

    作者:陈琰琰 刊期: 2015年第06期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

主管:陕西省东方美容文化研究所

主办:陕西省东方美容文化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