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丽
目的 观察复方氟米松软膏治疗神经性皮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56例神经性皮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79例和对照组77例,分别予复方氟米松软膏和醋酸曲安奈德尿素软膏外搽患处,早晚各1次,治疗2周后判定疗效.结果 治疗组痊愈率为49.37%,有效率为89.88%;对照组分别为22.08%和59.74%.两组痊愈率及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组复发9例,对照组复发27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方氟米松软膏治疗神经性皮炎疹疗效好,安全性高,复发率低,是治疗神经性皮炎的理想外用药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吴伟庆;张婕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分析和研究金标法与酶联免疫法测定抗-HIV的效果.方法:选取在本院接受治疗的56例患者作为实验研究的对象,分别采用金标法和酶联免疫法对患者进行血样HIV抗体的检验并结合检测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金标法初检测中血样阳性4例,阳性率为7.14%.酶联免疫法初检测血样阳性为2例,阳性率为3.57%.在确诊实验之后,金标法检测血样阳性为2例,阳性率为3.57%,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样阳性为1例,阳性率为1.79%.终经过免疫印迹法检测之后,确诊血样阳性为1例,阳性率为50% 金标法虽敏感性较高但假阳性率较高,酶联免疫法敏感性较为理想且综合准确率高于金标法,二者分别适合于检测数量大小不同的样本.结论:金标法与酶联免疫法测定抗-HIV均有一定的效果,在进行HIV抗体的检测时,金标法和酶联免疫法各自具有不同的特点,因而在实际临床使用时,需要根据不同情况选择恰当的检测方法.
作者:陆卫英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鼻整形手术中采用板条状鼻中隔加强移植物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5月我院鼻整形科收治的鼻整形病例48例,采用板条状强移植物插入鼻中隔L型支架处,分离软骨膜单侧的下腔隙,将加强抑制物固定在前角,保持鼻中隔L支架垂直,评估患者术后鼻型稳定性.结果 48例行该手术的患者鼻中隔强明显增加,移植软骨量增加明显.术后对所有患者保持长达2年的随访,观察并记录患者的鼻子形态变化情况.结论 采用板条状鼻中隔加强移植物能够应用于亚洲人鼻整形手中,提升鼻中隔强度,增加并固定软骨移植物,整形后鼻子形态稳定,该整形方法应用价值显著.
作者:杨礼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分析研究抗生素在普外科手术中预防感染的临床使用效果,探讨其使用价值.方法:将我院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在我院行各种普外科手术的32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326例患者在不同的时间,采用不同的方式,行不同的抗生素发生切口感染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在326例患者中,一共出现了切口感染患者9例,切口感染率为3.06%,通过分析得知,在术前、术后行抗生素比术中行抗生素的感染率高,数据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在普外科手术过程中药预防患者出现切口感染必须严格掌握使用抗生素的时间,在未中行抗生素取得良好的预防效果,值得在临床应用中大力推广.
作者:姚精忠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为了深入研究经皮胆红素值在检测新生儿黄疸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7月到2012年7月在我院足月的黄疸新生患儿55人,对这些患儿同时使用两种不同的检测方法,A种方法为经皮测总胆红素值(TCB),B种方法为血清总胆红素值(TSB),对比分析两种检测方法之间的相关性,同时分析新生儿的体重、胎龄、出生后时间等因素对胆红素值的影响.结果:当血清总胆红素值< 260 μmol/L时,经皮测总胆红素值与血清总胆红素值之间的相关性为0.947,当血清总胆红素值≥260μmol/L时,两者之间的相关性为0.295,两种检测方式均为正相关,但是当血清总胆红素值<260μmoL/L时,两者的相关性更高,P=0.0001,并且不受新生儿的体重、胎龄、出生后时间等因素的影响.结论:当血清总胆红素值< 260μmol/L时,经皮测总胆红素可以代替血清总胆红素值,经皮测胆红素值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可以推广使用.
作者:张林红;李文燕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糖尿病是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它的急、慢性并发症累及多个器官,已成为致残率、死亡率仅次于肿瘤和心血管疾病的第三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身心健康,并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老龄化进程的加速,近年来在牙周专科就诊的糖尿病患者人数不断上升,有些成年患者因为牙周炎、牙周脓肿而就诊,经检查不仅有牙周病而且患有糖尿病.因此牙周病与糖尿病的关系不容忽视.
作者:张宇航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究人性化护理对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5年2月间,在我院确诊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患者共68例,随机将68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4人.对照组通过常规的手段对患者进行护理,观察组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加用人性化护理.结果:观察组中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疗效总有效率为94.18%(32例),高于对照组的76.47%(26例),且差异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模式下,加用人性化护理,能够显著提升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郑可为;黄磊;殷兰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产妇的精神因素对分娩方式及产后出血的影响及护理措施.方法:本研究于2014年1月~2014年12月对在我院住院接受分娩的110例初产妇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产妇分娩方式及产后出血差异.结果:本组110例产妇中34例发生焦虑,占30.91% (34/110);发生抑郁35例,占31.82% (35/110).研究组的产后出血发生率、产后2h出血量及产后24h出血量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下降(x2/t =4.51、3.99、4.74,P <0.05).观察组的剖宫产率(7.27%,4/55)明显低于对照组(20.00%,11/55)(x2 =3.98,P <0.05).结论:产妇的焦虑和抑郁情绪会增加剖宫产和产后出血发生率,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产妇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并提高产后满意度.
作者:吴晓利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耳尖放血疗法治疗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的患者12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1例和对照组61例,治疗组61例给予耳尖放血治疗方法,对照组61例给予通过改善生活方式的方法,治疗时长4周比较两组疗效.结论:本疗法效果显著,方法简便,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高君;潘晓涛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LASIK在治疗近视眼时开展围手术期护理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近视眼患者90例(168眼)作为研究对象,均行LASIK治疗,且开展围手术期护理.结果:所有患者均脱镜,平均视力为1.0±0.2,且未出现明显并发症.结论:对近视眼患者采用LASIK治疗效果明显,再与围术期护理相配合可强化临床效果,减少并发症,有推广价值.
作者:张媛媛;伏丽珍;王敏;刘洁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并分析糖尿病合并甲亢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接收的52例糖尿病合并甲亢患者,对其均进行相关检查和确诊后,根据其具体病症情况采取对症方法进行治疗,之后观察其血糖恢复情况及甲状腺功能恢复情况.结果:52例患者治疗前后血糖值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所有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甲状腺功能均恢复正常或趋于正常.结论:对糖尿病合并甲亢患者,临床应详细、反复对其病情进行检查后再确诊,从而降低误诊或漏诊的概率,同时根据患者的具体病症采取对症方法进行治疗,并遵循先控制甲亢并兼治糖尿病的原则,可有效控制血糖并提高甲状腺功能恢复的效率.
作者:吕志明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研究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泌尿外科疾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2年9月-2014年9月收治的泌尿外科疾病合并高血压患者12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分别为60例.对照组患者实行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血压控制水平与患者术后疼痛状况.结果:护理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中重度疼痛发生率为53.7%,对照组患者中重度疼痛发生率为83.7%,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与此同时,观察组患者血压控制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针对泌尿外科合并高血压患者实行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能够降低患者术后不良反应,有效增强患者不良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李晓芬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研究静脉套管针在防止高压注射器CT增强扫描时造影剂外渗的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340例CT增强扫描的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癌症患者平均分布,对照组采用带翼头皮针,实验组采用静脉套管针,对比两组患者的造影剂外渗情况.结果:实验组仅有3例患者出现了造影剂外渗,外渗发生机率为0.09%,对照组有9例患者发生了外渗,外渗的几率为2.65%,差异具有临床意义.结论:在高压注射器CT增强扫描中,采用静脉套管针,能够很好的防止造影剂外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刘玉香 刊期: 2015年第06期
发热是由于发热激活物作用于机体,进而导致内生致热原的产生并入脑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更进而导致发热中枢介质的释放继而引起调定点的改变,终引起发热.在本文中,笔者主要分析发烧时降温的物理方法,通过实践,得出酒精擦拭是物理降温的好方法.
作者:郭佳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究早期周围型肺癌的CT诊断特征,以提高临床诊断.方法:对2013年2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56例经病理证实的早期周围型肺癌患者Cr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病变均分布在双肺上叶,孤立结节影占92.9%,其内部结构呈空泡征占41.1%,支气管充气征占33.9%;边缘呈分叶征占76.8%,细短毛刺征占66.1%,棘状突起征占32 1%;周围征呈胸膜凹陷征占51.8%,血管集束征占44.6%;增强扫描后,在30s后病灶呈中度至重度强化.结论:CT征象对早期周围型肺癌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临尿需参照多种征象,并结合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以提高临床诊断率.
作者:施婷艳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硫酸镁联合复方异丙托溴胺吸入治疗小儿哮喘急性发作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儿科收治的54例哮喘急性发作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7例.在抗感染、吸氧、应用糖皮质激素等一般治疗基础上,观察组给予雾化吸入硫酸镁与复方异丙托溴胺,对照组单用复方异丙托溴胺.观察两组不同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和肺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用药前后10min肺功能改善情况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硫酸镁与复方异丙托澳胺联合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急性发作较单用复方异丙托溴胺疗效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新根 刊期: 2015年第06期
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acute disseminated encephalomyelitis,ADEM)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急性多灶性脱髓鞘疾病[1].大多数病例为儿童,高发年龄段为3岁到8岁,多出现在感染或疫苗接种后[2],成人及老年人发病很少见.前驱症状为发热、乏力、头痛、呕吐,持续数天至数周,常见临床表现为单侧或双侧锥体束征、共济失调、脑神经受累、视神经炎、癫痫发作、感觉异常及不同程度意识障碍等[3].影像学检查主要依赖核磁共振,病灶可位于脑和脊髓,多发斑片状长T2、高FLAIR信号,双侧均可受累,也可出现在深部灰质,如基底节、丘脑、脑干[4].脑脊液检查正常或蛋白、细胞轻度升高.治疗主要通过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冲击、静脉滴注人血免疫球蛋白或血浆置换[5].我科于2014年4月8日收治1例继发于肺炎的成人ADEM患者,该患者以发热、咳嗽等肺炎症状起病,抗感染效果差,10天即出现呼吸衰竭,需器官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给我们的治疗及护理带来一定的难度.住院期间经过积极的治疗和精心的护理,该患者病情好转,于2014年5月7日顺利出院.本文针对本例患者在住院期间的护理问题进行探讨及总结,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秋燕;李晶;陈金华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电针与药物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 将14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电针组)80例和对照组(药物组)65例.治疗组选用腰部夹脊穴、腰阳关,十七椎、环跳,委中、阳陵泉、承山等穴位电针治疗.药物组选用:洛索洛芬钠分散片口服治疗.结果:电针组总有效率为96.3%,药物组总有效率为84.6%,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优于药物.
作者:张衡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剖宫产患者手术前后的心理问题,并根据其手术各阶段的特点进行护理干预.方法:对2012年5月~2015年5月在我院进行剖宫产手术的3000例患者进行术前、术中及术后的心理护理干预.结果:患者身心方面的不适得到显著改善.结论:良好的心理护理能消除患者的负面情绪,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决心,排除患者的心理负担,激发患者争取早日康复的积极心态.
作者:陈洁荷 刊期: 2015年第06期
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iPS)是干细胞研究领域一项令人瞩目的新技术.它通过特定的基因组合与转染技术将已分化的体细胞诱导重编程为未分化的多能细胞,再通过定向诱导等方式从而获取目的细胞,这项技术是建立在不涉及伦理学和减少免疫排斥的基础上,给再生医学实践于临床带来曙光.本文就iPS研究现状及现存问题进行综述.
作者:黄钦贤 刊期: 2015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