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消毒供应中心质量评价体系要素及指标的探讨

张荣

关键词:消毒供应中心, 质量评价体系, 药物, 应用价值
摘要:目的:探讨医院消毒供应中心质量评价体系要素及指标,为消毒供应中心清洗质量控制提供有价值依据.方法:按照我院消毒供应中心操作规范,制定可操作性强的、完善的清洗流程,并对工作人员加强培训,调查体系实施后,消毒供应中心器械清洗合格率、科室满意度情况.结果:实施前,一般器械清洗合格率为91.5%、官腔器械清洗合格率为83.9%,质量控制体系实施后,一般器械倾斜合格率为98.2%、官腔器械清洗合格率为93.1%,前后比较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消毒供应中心实施质量评价体系后器械消毒质量合格率职显提升,对于提升消毒供应中心质量控制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值得在消毒供应中心推广应用.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优质护理干预在注射室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研究优质护理干预在注射室中的应用.方法:把我院2014年1月-12月期间78例注射室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按照对照组39例和观察组39例进行随机分组,其中对对照组进行一般的护理,而对观察组进行优质护理,后把两组人员对治疗效果的满意程度和是否存在不良反应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中有30例患者非常满意,满意率为92.31%,而对照组中有21例患者非常满意,满意率为69.23%,观察组患者满意程度要明显比对照组患者高,且不同组之间产生不良反应的后果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注射室中应用优质护理干预能提高患者的满意程度,而且能减少不良反应的产生,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周也舟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护理干预对小儿消化不良的影响研究

    目的:深入研究护理干预对小儿消化不良的影响以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于2013年2月-2015年4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3例小儿消化不良患者,将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36例)和观察组(37例)进行对照研究,观察并比较常规护理和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4.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2%,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小儿消化不良患者给予护理干预具有显著的效果,能够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对提高护理质量以及患儿的生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值得进行推广应用.

    作者:任碧英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浅谈多元化带教模式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分析多元化带教模式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及体会.方法:选取在我院实习的60名护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带教模式,研究组采用多元化带教模式,比较两组护生的专业理论、护理文书、护理操作以及综合成绩等评分情况.结果:采用多元化带教模式的研究组护生专业理论知识、护理操作能力、护理文书写作能力以及综合成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生,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多元化带教模式能够有效提高教学的效率,有助于培养护生的临床护理能力.

    作者:李萍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从脊髓来看解剖与临床的联系及学习心得

    脊髓属于中枢神经系统,在临床上脊髓节段和椎骨的对应高度对判断脊髓损伤的平面及手术定位极其重要,如在创伤中,x片所能反映出来的是损伤的椎骨位置,我们则可根据受伤椎骨的位置来推测可能受损伤的脊髓节段,反之亦然.

    作者:赵静;谢益;胡佳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新生儿消化道出血的急救护理分析

    目的:研究探讨新生儿消化道出血的急救护理措施,进一步提高临床抢救护理水平.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2年7月-2014年7月收治的消化道出血新生儿20例为研究对象.在患儿入院治疗的过程中予以急救护理措施.结果:在经过急救护理措施后,18例患儿2d内已经停止出血,1例家属放弃治疗,自动出院,1例患儿由于多功能衰竭死亡.结论:及时发现新生儿消化道出血,给予患儿有效的止血治疗与相应的急救护理措施,是临床提高抢救成功的重点.

    作者:曲志荣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高血压性脑出血的诊疗方法与效果

    目的 研究高血压性脑出血的诊疗方法与效果.方法 在经过CT检查后,从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中选取出血量小于30ml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实施内科保守治疗观察其治疗的效果.结果 内科保守治疗小量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效果良好,死亡率较低,本次共选取100例患者共有5例死亡,死亡率仅5%,并无显著后遗症.结论 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如出血量较小则比较适合保守治疗,早期应采取卧床休息,不宜活动.若是水肿范围小、占位效应不大的患者可进行适当的早期活动.保守治疗损伤小、简单易行、并且肺炎较低,适合在基层医院进行.

    作者:娄崇洁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护理干预对肛肠科患者术后排尿排便影响探讨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肛肠科患者术后排尿排便的影响,以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术后排尿排便的发生率.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自2012年1月~2014年12月的接收的肛肠科患者160例,并且随机分为2组,一组是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法,另一组是观察组,采取干预护理的方式对肛肠科患者进行护理.结果 观察组排尿排便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 结论 通过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地降低肛肠科患者术后排便排尿困难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加快患者康复速度.

    作者:刘保萍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急性心肌梗死34例临床观察

    目的:分析并研究中西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文选取2013年9月-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34例,依据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采用中药人参山楂饮方进行治疗)与对照组(采取西药进行治疗)各17例,比较两组治疗疗效.结果:经研究得出观察组总有效率为100%显著高于82.4%,因此,采用中药人参山楂饮方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疗效优于西药疗法,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给予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使用中药人参山楂饮方能有效缓解各临床症状,具有很好的疗效.

    作者:徐国新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妇产科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及临床护理措施

    目的:探讨妇产科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及临床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5年5月我院妇产科病房护理不良事件52例,对妇产科护理工作中所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总结,并对相应地护理措施进行分析和探讨.结果:总结发现妇产科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主要为护理人员的法制观念较薄弱、护士责任心不强、护患沟通缺乏技巧、护理核心制度落实差、护理技术不熟练.结论:对妇产科的安全隐患进行评估与分析,并制定和实施具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可保障母婴安全,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付建红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封闭式负压引流术在治疗皮肤软组织感染性缺损的观察与护理

    目的:观察封闭式负压引流术在治疗皮肤软组织感染性缺损中的护理效果.方法:应用封闭式负压引流术治疗皮肤软组织感染性缺损20例.结果:术后7天引流后揭除敷料,感染均已得到控制,创面缩小,17例行一期治疗,3例行二期治疗后创面肉芽组织生长良好,再次植皮后效果满意.结论:在进行封闭式负压引流术的治疗前做好心理护理,皮肤护理,术后做好健康宣教,对疼痛的处理以及负压引流管的护理是保证治疗效果的关键.

    作者:熊凌捷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泮托拉唑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效果及其对胃HP的影响研究

    目的:分析泮托拉唑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效果及其对胃HP的影响研究.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11月-2015年03月期间诊治的80例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泮托拉唑治疗,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并检测两组患者的胃HP(幽门螺杆菌)结果.结果: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泮托拉唑用于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其可以有效清除胃HP,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卢永红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助产士实施预防新生儿窒息措施的探讨

    目的:探讨助产士实施预防新生儿窒息的措施.方法:选取2013年6月到2015年6月在我院分娩发生窒息的新生儿120例.将其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对窒息新生儿进行产房常规助产护理,观察组对室息新生儿进行产房常规助产护理的同时给予相应的抢救措施.观察比较两组对于新生儿窒息抢救的成功率.并调查孕妇对其新生儿护理的满意度.结果:对于新生儿窒息的抢救,观察组的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助产士在处理新生儿窒息时,采用产房常规助产护理的同时给予相应的抢救措施,能有效提高医院对新生儿窒息的抢救成功率,获得理想的效果.

    作者:蒋慧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人体解剖学肝标本制作方法

    现代肝外科的发展出现两大热点:一、肝切除术已从传统的非解剖性肝切除向精确的肝段切除过渡[1];二、活体肝移植和劈离式肝移植广泛开展口[2-3].这些均需要精确地界定肝表面和内部划分肝段的解剖性标志.探索肝脏血管管道分支形式、数量、走行及各管道与肝脏周围韧带及表面裂隙等解剖性结构的位置关系,为肝段的应用基础研究提供相应的参考.探索肝脏血管铸型结合透明化处理的方法,可在保留器官外形的基础上显示出其内在管道,管道分支形式、数量、走行及各管道与肝脏周围韧带及表面裂隙等解剖性结构的位置关系,为肝段的应用基础研究提供一种新方法.1、材料准备甲醛固定手标本,医用纱布,塑料布一块,解剖用不锈钢方盘,弯止血钳,解剖刀,有齿镊,尖镊,直剪,红色乳胶,玻璃插管,粗棉线,50 ml注射器,502胶水.试剂①固定液:10%甲醛溶液.②漂白液:2%过氧化氢.③脱水剂:70%乙醇,95%乙醇.④透明剂:2%氢氧化钾,甘油.⑤铸型剂:JF树脂,环己酮,蓝、粉红色染料.2、制作方法2.1 取肝按以下步骤将肝取出:①平网膜孔处切断肝蒂;②将肝和肋弓上提,分别在腔静脉孔平面和尾状叶平面,从上、下方离断下腔静脉;③紧贴腹前壁和膈下面,将肝圆韧带和镰刀韧带剪断,使韧带连于肝上;④平置手术刀,示指按于到面上,与刀尖平齐,将肝下拉,于肝上面与膈之间进刀,分别将冠状韧带及左、右三角韧带剪断,然后缓慢剥离肝裸区结缔组织及右肾上腺切断冠状韧带下层,将肝完整取出.2.2肝的外形

    作者:董迪烽;余平;尹丽珠;姚伟;李兵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超说明书用药的现状及管理

    超说明书用药指的是临床实践上出现不在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说明书之内的药品使用给要方法、剂量及药品使用适应症的情况.经研究国内外超药说明书的用药情况普遍存在,目前医务人员对超说明书用药的认识不够充足,而对超说明书用药进行合理研究、引导及加强管理是十分必要的.现对超说明书用药的现状、欧美国家超说明书用药的管理以及我国的管理现状及对策进行相关论述,期待国内超说明书的用药现象得到更加科学的监督,确保患者用药更加安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王卫东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干扰素治疗新生儿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研究并探讨干扰素治疗新生儿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取数字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上使用干扰素进行治疗.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0%,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观察组的临床效果较对照组明显更优(P<0.0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使用干扰素治疗新生儿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具有显著的疗效,且安全性较高.

    作者:方晓云;金晶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眼眶肿瘤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研究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眼眶肿瘤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眼眶肿瘤患者40例,均进行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将其检查结果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观察DWI的应用效果.结果:本组40例眼眶肿瘤患者,其中良性肿瘤患者19例,经过病例检查显示良性肿瘤患者19例,DWI诊断准确率100.00%,ADC值(1.82±0.44) ×10-3 mm2/s,其中恶性肿瘤患者21例,经过病例检查显示恶性肿瘤患者21例,DWI诊断准确率100.00%,ADC值(0.80±0.22)×10-3 mm2/s.恶性肿瘤ADC值低于良性肿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WI诊断在核磁共振成像的基础上附加了肿瘤的ADC信息,有助于眼眶肿瘤的鉴别以及诊断,具有较高的医学价值.

    作者:郭雄飞;刘鹤鹤;崔刚;于晓燕;张云萍;牛虎;林艳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膀胱肿瘤手术术前术后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膀胱肿瘤术前术后护理要点.方法:对45例膀胱肿瘤术前术后护理过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经过术前术后护理,术后治愈出院43例,好转2例.结论:全面分析术前准备、术后护理,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对手术成功疗效及为重要.

    作者:蔡元元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腹腔镜技术在泌尿外科的应用历史回顾及发展现状

    腹腔镜在泌尿外科的应用历史回顾1889年,Fenwick用一带有套管针的膀胱镜行耻骨上穿刺检查膀胱.这是人们第一次利用非天然孔道检查人体内部器官.也是腹腔镜技术临床应用发展雏形.Gersdunan于1990首次报道采用腹腔镜对盆腔癌患者行盆腔淋巴结清扫;Clayman于1991年首次报道采用腹腔镜行肾切除,引起泌尿界轰动.这也是首次采用腹腔镜进行实质器官切除的临床报告;Gan于1992年首先报告采用球囊管扩张术分离后腹膜成功进行腹膜后腹腔镜手术;Roberts早在1976年即采用腹膜后间隙充气扩张后行径皮内腔镜检的动物实验.

    作者:李明珠;程新红;曹成哲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复发的诱因,提出预防的针对性护理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在本院消化内科门诊及住院的复发病例进行相关诱因分析,总结预防复发的针对性护理措施.结果在复发患者中,饮食因素、心理因素、过度劳累、药物应用不当是复发的主要诱因,另外肠道感染和某些不明原因也可诱发.结论通过对复发相关因素的分析,制定护理措施,积极地配合治疗.

    作者:谢玲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护理体会

    病毒性心肌炎是指由各种病毒引起的心肌局限性或弥漫性的急性、亚急性或慢性炎症.本病可见于各个年龄阶段,是儿童及健康青年猝死的主要原因.急性心肌炎病人经过及时治疗和休息,症状一般在数周内即可消失,心电图恢复正常则需要几个月.急性期目前定为3个月,3个月后少数未能完全恢复者转为慢性病程,临床可见心脏增大、心电图异常,可并发心力衰竭,易发展为扩张型心肌病.[病因和发病机制]许多病毒可引起心肌炎,如柯萨奇病毒A或B、埃可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流感和疱疹病毒等,其中以柯萨奇病毒B引起的心肌炎常见.在病变早期,病毒常直接侵犯心肌,造成心肌细胞溶解,间质水肿,同时也存在免疫反应的作用;在病变后期,免疫反应则成为造成心肌受损的主要因素.

    作者:李文英 刊期: 2015年第06期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

主管:陕西省东方美容文化研究所

主办:陕西省东方美容文化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