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256层螺旋CT仿真内镜及气钡双重对比造影检查诊断小肠肿瘤隆起性病变的实验研究

柳治;陈伟彬;杨冬生

关键词:螺旋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 小肠造影, 气钡双重对比造影, 小肠肿瘤
摘要:目的 探讨256层螺旋CT仿真内镜及气钡双重对比造影检查两种方法在小肠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8例小肠肿瘤的256层螺旋CT影像学资料.结果 高度为≤10mm小肠隆起性病变传统气钡双重对比造影检查敏感性100%,准确性98.73%.二种检查方法对小肠隆起性病变的检出情况比较,仿真内镜检查敏感性96.37%,准确性90.25%,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度>10mm小肠隆起性病变传统气钡双重对比造影检查敏感性100%,准确性99.02%.仿真内镜检查敏感性99.37%,准确性98.03%,二种检查方法对小肠隆起性病变的检出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仿真内镜对于高度>10mm小肠隆起性病变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可作为小肠肿瘤诊断和评估治疗的无创检查方法之一.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100例标本不同放置时间对血常规白细胞及分类的影响

    目的:在相同条件下,分析血液标本放置时间对血常规测定中白细胞、淋巴细胞、中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100名健康体检者,采静脉血2ml置于EDTA-K2的抗凝管中.标本收集后即刻、2小时、4小时、6小时、8小时、12小时在SYSMEX-18001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测定.将测定的白细胞及其分类进行比较.结果:在0小时、2小时、4小时之间的参数变化率小,无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4小时以后的白细胞以及分类不稳定,成假性增高或者降低.结论:标本放置时间对血常规测定中白细胞及其分类有影响,标本采集后应在4小时内送检,可以大程度地避免白细胞数以及白细胞分类假性增高或者降低的现象.

    作者:蒙春旭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深静脉血栓的健康教育

    静脉血栓的形成实质静脉内血液发生不正常的凝结,好发于下肢深静脉[1].肺栓塞(PTE)是严重的并发症,危及病人生命,号称沉寂的“杀手”:住院患者大约1%死于肺栓塞,90% PTE患者血栓来自下肢静脉,80% PTE患者起病时无临床症状,2/3 PTE患者死亡在2小时内发生.静脉血栓的防治也越来越受到重视,而进行血栓教育可以降低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作者:牛精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超说明书用药的现状及管理

    超说明书用药指的是临床实践上出现不在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说明书之内的药品使用给要方法、剂量及药品使用适应症的情况.经研究国内外超药说明书的用药情况普遍存在,目前医务人员对超说明书用药的认识不够充足,而对超说明书用药进行合理研究、引导及加强管理是十分必要的.现对超说明书用药的现状、欧美国家超说明书用药的管理以及我国的管理现状及对策进行相关论述,期待国内超说明书的用药现象得到更加科学的监督,确保患者用药更加安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王卫东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皮肤感染致病菌细菌谱分析

    :目的 分析我市某医院皮肤感染致病菌细菌谱.方法:本研究选取2013年9月-2014年9月,我院皮肤科患者60例感染部位样本,对其病原菌分布、病原菌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病原菌分布60例感染部位样本经细菌分离,获得56株病原菌,其中43株革兰阴性菌,7株革兰阳性菌,6株真菌.革兰阴性菌中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100%胺培南、美罗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较敏感,鲍曼不动杆菌对米诺环素、美罗培南、亚胺培南敏感;革兰阳性菌对苯唑西林、环丙沙星的耐药率较高,对替考拉宁的耐药率为100%;真菌对伊曲康唑敏感.结论:皮肤科感染性疾病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耐药菌感染发生率高.

    作者:王戈;邓婵娟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护理干预在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在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的效果分析.方法 从2011年2月至2012年2月在本社区接诊的老年糖尿病患者中选取140例进行社区护理,依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不同的干预措施,并进行跟踪管理.结果 通过6个月的护理干预,相比于干预前,患者在体重指标、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舒张压和收缩压方面具有明显下降,P <0.05,差异具有显著的意义.在患者的健康相关的行为方面与干预前相比有明显的改善,P<0.05,差异具有显著的意义.而相比于干预前,患者的生命质量各维度的得分有了明显的提高,P<0.05,差异具有显著的意义.结论 社区护理干预,能有效的提高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患者的生命质量.

    作者:范彩华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加强护患沟通对门诊护理满意度的改善效果

    目的 研究门诊护理中加强沟通对护理满意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100例患者,分别行常规护理及加强沟通护理.对比护理满意率差异性.结果 对照组满意率为88%,观察组为98%,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 门诊护理中加强护患沟通可显著改善护患关系,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孙毅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内分泌失调性不孕症患者采用来曲唑与克罗米芬治疗对子宫内膜厚度的影响

    目的:探讨来曲唑与克罗米芬对内分泌失调性不孕症子宫内膜厚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内分泌失调性不孕症患者7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40,给予来曲唑)和对照组(n=35,给予克罗米芬),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第1-6个月的子宫内膜厚度显著大于对照组治疗后1个月(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5.00%)低于对照组(22.86%),有显著差异(x2=18.547,P =0.002 <0.05) 结论:来曲唑对内分泌失调性不孕症患者子宫内膜厚度的影响较小.且不良反应少.

    作者:熊友琼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68例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的急救护理体会

    上消化道大出血是常见的临床急症,在老年人、伴有生命器官严重疾患的病人病死率相当高.我科室通过对68例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的急救护理,总结出一套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的护理常规,为以后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的急救护理提供了一个优质的急救护理方案.

    作者:徐燕;崔金花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老年急性心肌梗塞72例临床特征分析

    目的 分析老年急性心肌梗塞的临床特征;方法 研究中从部体系医院(107)医院门诊部接诊的心肌梗塞患者中随机选取72例分作高龄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比患者临床特征、危险因素等多项指标.结果 老龄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在危险因素、临床特征、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等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老年人急性心肌梗塞的临床症状与青年人比较差异较大,需针对老年人临床特征给予针对性治疗.

    作者:王舒梅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复杂性上输尿管结石中不同取石方法的应用效果对比

    目的:比较分析复杂性上输尿管结石中不同取石方法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68例复杂性上输尿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n=30例,经皮肾镜取石术)与观察组(n=38例,逆行输尿管镜取石术),比较两组术中各项指标及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各项手术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结石清除率(92.11%)、并发症发生率(13.16%)与对照组(86.67%、16.67%)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逆行输尿管镜取石术治疗复杂性上输尿管结石可取的满意疗效,且有着较高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冯永红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专科护生实习前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目的 了解护理专业专科生(以下简称专科护生)在临床实习前的心理健康状况,为实习前的岗前培训以及实习初期的临床带教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郑州大学护理学院2013级100名即将进入临床实习的专科护生进行心理健康状态调查.结果 专科护生在临床实习前存在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和焦虑等心理问题,且焦虑占主要地位.

    作者:张慧霞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循证护理在乳腺癌手术患者心理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乳腺癌手术患者心理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用我院于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间收治的乳腺癌患者5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询证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理状况及其心理护理的应用效果.结果:接受护理后,对照组患者存在自卑心理的15例,抗药心理8例,恐惧心理6例,其他不良心理5例;观察组患者存在自卑心理的6例,抗药心理4例,恐惧心理2例,其他不良心理3例.二者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乳腺癌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中,给予询证护理,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心理问题,帮助患者提高医疗依从性,临床护理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张毓芬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利多卡因、复方倍他米松针等联合分组硬膜外腔注射治疗腰腿疼痛42例报告

    我科疼痛门诊从2011 ~2015年间,本人采用利多卡因、复方倍他米松针、山莨菪碱针、维生素B12针分组硬膜外腔药物注射治疗腰腿疼痛病例42例,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何祖耀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Id-1在子宫颈癌促血管生成的相关机制

    宫颈癌是全球妇女,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妇女常发生的恶性肿瘤之一.在中国,估计每年超过14万妇女患病,超过5万妇女因该病导致死亡.其发生发展快,易发生浸润、转移.虽然近年来由于细胞学筛查的普遍应用使得宫颈癌早发现早治疗,但其仍严重威胁着广大妇女的健康与生命.数十年来,宫颈癌的发生、发展的相关机制也一直成为国内外专家学者研究的热点.

    作者:张程玲;梅又文;肖雄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封闭式负压引流术在治疗皮肤软组织感染性缺损的观察与护理

    目的:观察封闭式负压引流术在治疗皮肤软组织感染性缺损中的护理效果.方法:应用封闭式负压引流术治疗皮肤软组织感染性缺损20例.结果:术后7天引流后揭除敷料,感染均已得到控制,创面缩小,17例行一期治疗,3例行二期治疗后创面肉芽组织生长良好,再次植皮后效果满意.结论:在进行封闭式负压引流术的治疗前做好心理护理,皮肤护理,术后做好健康宣教,对疼痛的处理以及负压引流管的护理是保证治疗效果的关键.

    作者:熊凌捷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半月板损伤的治疗新进展

    半月板损伤是骨科中常见的运动性损伤.随着关节镜技术的不断发展,目前对于半月板的治疗已经从以往的修复、修补等方面向着移植、重建等方向发展,也成为当今对半月板损伤治疗的发展趋势.本文就半月板损伤的治疗方式从全切、部分切除、缝合、半月板移植到人工半月板方面进行综述,讨论目前半月板损伤的治疗方式及新进展.

    作者:韦积华;罗群强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无痛病房管理模式在混合痔术后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无痛病房管理模式应用于混合痔术后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同期混合痔手术患者426例,均为住院患者行首次手术治疗.男198例,女228例,均在腰硬联和麻醉下行混合痔外包内扎术,随即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13例.对照组给予肛肠科围术期常规护理,患者疼痛时临时给予药物止痛.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无痛病房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护理后疼痛评分低于护理前(P<0.05),观察组护理后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无痛病房管理模式可减轻混合痔术后患者的疼痛程度,改善治疗效果.通过规范化的无痛管理可提高无痛病房的质量,进而提高患者疼痛控制的质量,使患者得到人性化、优质的无痛护理服务.

    作者:王奂生;苑爱玲;崔晓倩;井海燕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腹腔镜技术在泌尿外科的应用历史回顾及发展现状

    腹腔镜在泌尿外科的应用历史回顾1889年,Fenwick用一带有套管针的膀胱镜行耻骨上穿刺检查膀胱.这是人们第一次利用非天然孔道检查人体内部器官.也是腹腔镜技术临床应用发展雏形.Gersdunan于1990首次报道采用腹腔镜对盆腔癌患者行盆腔淋巴结清扫;Clayman于1991年首次报道采用腹腔镜行肾切除,引起泌尿界轰动.这也是首次采用腹腔镜进行实质器官切除的临床报告;Gan于1992年首先报告采用球囊管扩张术分离后腹膜成功进行腹膜后腹腔镜手术;Roberts早在1976年即采用腹膜后间隙充气扩张后行径皮内腔镜检的动物实验.

    作者:李明珠;程新红;曹成哲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探讨生脉注射液在冠心病合并动脉瘤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生脉注射液是根据金元时期名医李东垣创立的著名古方生脉散(红参、麦冬、五味子)经科学方法提取精制而成的注射液,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指定为中医急诊科(室)必备中成药之一,具有益气固脱、养阳生津、生脉之功,广泛应用于休克、冠心病、心衰等循环系统疾病.随着临床应用的扩展,如何安全有效地使用中药注射剂,是医师和药师兜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拟通过一个病例中对生脉注射液的应用分析,提醒临床医师和药师对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须重视.

    作者:程俏添;邓一聪;杨艳婷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护理干预对手外伤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研究

    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对手外伤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本次临床护理研究主要选取了2013年9月到2015年4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77例手外伤患者作为临床护理研究的对象,进行临床护理的对比分析.将177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88例和对照组8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受伤手护理模式,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行为护理、心理护理等全面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的患者中,剧烈疼痛的患者为0例,中度疼痛的患者为6例,轻度疼痛的患者为28例,无痛的患者为54例.对照组的患者中,剧烈疼痛的患者为4例,中度疼痛的患者为29例,轻度疼痛的患者为38例,无痛的患者为18例(详见表1).观察组患者的疼痛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疼痛情况,两组之间的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对减轻手外伤患者术后疼痛具有较好的临床护理效果,有利于帮助患者更好、更快的恢复身体健康,值得在临床护理中广泛推广和应用.

    作者:薛罗前;汤春兰 刊期: 2015年第06期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

主管:陕西省东方美容文化研究所

主办:陕西省东方美容文化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