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会珍
反义转录本NATs是与内源性的RNA转录互补的RNA转录方式,在许多物种中存在,是一个典型的非编码RNAs.反义转录本在基因表达的不同阶段:转录,翻译或转录后水平调节靶基因的表达,这些不同的机制会影响不同的生理和病理过程,例如器官形成,细胞分化及疾病的发生.本文将试图从反义转录本NAT的分类形式和调控机制方面对对近年来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马强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外科术后皮肤末梢的观察与处理的护理体会.方法 对85例三、四级手术术后皮肤末梢的观察及时发现循环状态的异常,及时处理异常状况.结果 通过对皮肤末梢及时有效的观察及处理,85例手术均获成功.结论 观察病情是护理工作一个重要的部分,不仅需要经验的积累,更需要要规范化、系统化.近年来,随着手术诊断、手术技术的改善,手术适应症范围扩大,护理工作更加复杂,对护理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其要求也更高,护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病人的预后及疗效[1].通过对外科手术后皮肤末梢来衡量循环功能. 皮肤与末梢表面的温度、潮湿度、颜色、弹性、毛细血管和静脉的充盈程度,动脉搏动反映外周的循环状态.
作者:张慧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针对哺乳期子宫上环术中出血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将在我科接受子宫上环术治疗且出现术中出血的64例哺乳期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接受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西医常规治疗措施基础上,加用葆宫止血颗粒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月经量为(109.74±25.41)ml,对照组患者月经量为(136.33±26.15)ml,两组患者月经量与治疗前相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但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程度更为明显(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9.39%,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4.41%,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有效治疗哺乳期子宫上环术中出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叶兴宇 刊期: 2015年第06期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病毒感染性传染病,传染性强,好发于冬、春季.临床上以发热、流涕、咳嗽等卡他症状及眼结膜炎,特征性表现为口腔麻疹粘膜斑及全身皮肤斑丘疹.风疹属风疹病毒感染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也好发于冬、春两季.皮疹呈浅红色,稍稍隆起,分布均匀,通常24小时全身疹子出齐.1~2天皮疹消退.无色素沉着和脱屑,耳后淋巴结肿大等表现,无麻疹粘膜斑.近年来麻疹疫情再度袭来,多地已爆发.但麻疹合并风疹实属罕见.现介绍病例如下:
作者:张花子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分析重症监护病房控制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护理经验.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7月至2015年1月重症监护室收治的患者153例,取患者痰液、尿液或血液标本,分离鉴定多重耐药菌,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并为今后控制ICU多重耐药菌提出对策.结果:分离出的180株多重耐药菌中,革兰阳性(G+)球菌75株(41.74%),以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多,约占23.3%;革兰阴性(G-)杆菌105株(58.3%),以大肠埃希菌多,约占21.6%.结论:通过采取护理管理措施,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治疗效果较好,有效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感染在医院内的传播.
作者:陈玉兰 刊期: 2015年第06期
当前医院耳鼻喉科护理工作中针对安全隐患处理具有较大的风险.如何降低耳鼻喉科护理工作中的安全隐患成为众多医疗团队和专家教授的主要工作任务.本文从实际工作中出发,选定了我院2013年8月-2014年8月耳鼻喉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重点对耳鼻喉科护理工作中的气管切开手术、急性会厌炎症、鼻腔大出血几个主要病症进行了分析研究,给出了不同病症的具体发病特征和应该采取的相应手段,确保耳鼻喉科安全隐患下降.同时,在疾病治疗过程中,应该结合当前先进的护理理念、采用精湛的护理技术和完善的护理制度来提高日常护理质量,降低潜在风险因素.
作者:赵尊兰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究在防治婴幼儿腹泻中口服轮状病毒疫苗所起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近一年120例在我院接受疫苗防疫婴幼儿,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60人,对照组给予安慰剂,试验组口服轮状病毒疫苗预防,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状况以及并发症、颅内压状况术后进行对比并研究.结果:试验组患儿腹泻次数(2.46±1.01)、腹泻时间(4.01±1.30)、腹泻发生率(5.00%),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腹泻次数(4.23±1.56)、腹泻时间(8.37±2.82)、腹泻发生率(30.00%),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婴幼儿口服轮状病毒疫苗防治腹泻,可有效降低患儿腹泻的次数和缩短腹泻的时间,效果好见效快,值得临床广泛应用并加以推广.
作者:张磊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制作简易女性接尿器在女性患者临床中的护理方法和使用效果.方法:通过对患者现场使用和效果观察,并与传统接尿器的使用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共为10名女性卧床患者,使用简易女性接尿器排尿,一般卧床患者,单独可以操作,重症卧床患者,只需一人配合,无尿液外溢现象.结论:对部分患者现场使用后,普遍反映方便舒适、经济实惠,便于更换,能够有效减轻护理强度.
作者:信晓莉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Q-开关翠绿宝石激光对常见色素增加性皮肤病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120例色素增加性皮肤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实施维A酸软膏外用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Q-开关翠绿宝石激光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75.00%,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3%,对照组为10.00%,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常见色素增加性皮肤病患者采取Q-开关翠绿宝石激光治疗,可显著提高疗效,促进病情改善,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曾慧智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不同种植系统种植体种植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90例于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期间在我院接收种植附加手术治疗的患者,将其按种植系统的不同分为ANKYLOS组与XIVE组,观察两组骨吸收情况及5年脱落率.结论 在排除表面处理技术、负重条件等条件下,骨水平种植体的周围牙槽骨吸收相对要少,有利于保持种植体稳定,种植体脱落率低,值得推广.
作者:徐慧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维生素B12内关穴位注射治疗脑卒中后顽固性呃逆临床疗效,为治疗顽固性呃逆提供参考.方法:将80例脑卒中后持续性呃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40例予以胃复安肌肉注射治疗;治疗组40例,给予维生素B12内关穴穴位注射治疗.两组患者治疗疗程均为6d.对两组治愈率、总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分别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治疗组为88.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维生素B12内关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呃逆临床疗效显著,其效果优于胃复安肌肉注射治疗,且维生素B12内关穴位治疗毒副作用少,简便易行,价格低廉,易被患者接受,值得推广.
作者:张玲玲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浅谈健康教育在COPD患者护理中的作用.方法 对50例COPD患者实施相应的健康指导.结果 给予健康教育后,患者能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使病情及早得到控制,生活质量明显改善(P0.01).结论 对COPD患者采用健康指导能有效改善运动耐力、缓解呼吸困难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陈晓瑛 刊期: 2015年第06期
微针经皮给药技术作为新时代先进的无痛给药技术,其发展前景较为可观.本文主要从微针技术的发展历史及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微针技术当前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分析了人造微针及生物微针之间的差距.基于当前加工技术的限制,人造微针达不到生物微针一样完善的微纳结构,人造微针达不到生物微针刺入过程中能够根据已有条件进行主动控制的能力.因此,人造微针若想达到生物微针的操作水平,还需解决其面临的诸多障碍.
作者:唐鼎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住院期间的合理应用及效果,体会进行因人而异,行之有效的心理护理产生的影响及意义.方法:采用有针对性的护理指导,配合有效的临床治疗.结果:使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身心痛苦减轻、治疗效果得到提高.
作者:唐晓琳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探究慢性阻塞性肺病的健康教育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3月-2014年3月60例慢性阻塞性肺部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以及对照组.实验组给予健康教育,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指导,对2组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经教育1年之后的肺功能情况比较分析.结果 实验组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经健康教育1年之后,其在PEF%、FEVI/FVC、FEVI等方面均比对照组存在优势(P<0.05),同时实验组在戒烟率、住院时间、发作次数等方面均比对照组存在明显的优势(P<0.05).结论 给予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健康教育,可以明显提高患者治疗的效果,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在临床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中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作者:赵美玲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26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早期康复干预.于干预前及干预1个月后采用运动功能评定量表(简式Fugl-Meyer评分)评价两组肢体运动功能,用巴氏指数量表(Barthel指数)评价患者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相近,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个月后,康复组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优于对照组(P均=0.0000).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早期康复干预,能明显改善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作者:黄连欣;王建源;黄小珍;覃金艳 刊期: 2015年第06期
脑卒中也称为脑中风或者脑血管意外,它是因多种因素诱发脑内动脉变狭窄或者闭塞或者破裂,导致脑血液循环出现急性障碍,其临床症状是一过性或者永久性的脑功能障碍[1],一般有出血和缺血这两大类.脑卒中的发病率、致残率和病死率均较高,尽管诊断和治疗技术都在提高,但其致残率仍远远超过80%.大多数患者遗留下来的运动、言语、心理及情感等功能会出现障碍,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能力.有研究明确表明,早期康复治疗能提高脑卒中患者各方面的能力,改善其生活能力及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童雪花;陈小容;迭盼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于脑出血患者的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间我院收治的脑出血患者52例为研究对象,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干预,采用脑卒中生活质量影响量表评价患者在干预前和干预后的生活质量评分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后本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提高,干预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7.5141,P<0.01).结论:早期康复护理能显著改善脑出血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翁迪华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分析探讨对成人患者术后疼痛实施护理干预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3年12月之间84例出现术后疼痛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在VAS疼痛评价标准的基础上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并对护理之后患者的疼痛水平进行测量和分析.结果:护理干预的第1天,轻度、中度和重度疼痛患者人数为64例、12例和8例;护理第二天分别为68例、14例和2例;第三天分别为79例,7例和0例.结论:对术后疼痛的患者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缓解疼痛程度,帮助患者尽早恢复健康.
作者:姚单芳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模式在消化内科临床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择在2010年7月-2014年7月期间在我院消化内科接受治疗的100患者,将这100例患者随机地进行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对照组的50例消化内科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对观察组50例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再给予优质护理.对两组患者在临床前后的临床症状、患者及家属对护理满意度以及护理前后患者的心理状态等方面情况进行观察对比.结果:经过长时间观察,观察组50例消化内科患者在采取优质护理模式后,取得了满意效果,在、患者心理状况、患者及家属对护理满意程度以及护理后的临床症状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形成的差异大,在统计学方面具有意义(p<0.05).结论:对消化内科患者进行优质护理模式,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帮助改善患者心情,提高患者及家属对护理满意度,说明优质护理值得在消化内科的临床护理中被推广、应用.
作者:杜晓霞 刊期: 2015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