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B超诊断胎儿膈肌缺如并胸腹腔积液1例

郑俊平;张一新

关键词:断胎儿, 膈肌缺如, 液性暗区, 胎儿心脏, 妊娠, 呼吸困难, 胸腹腔, 超声, 肺组织, 超检查, 孕妇, 羊水, 心率, 胎心, 胎盘, 死亡, 尸检, 膨胀, 回声, 规律
摘要:孕妇,20岁,妊娠30周,行B超检查示:胎心规律,心率140次/分,胎儿心脏周围见液性暗区与胎儿腹腔相通及未膨胀之肺组织,未见膈肌回声(见图1,2),胎盘位于右侧壁,羊水大暗区4.9cm.超声提示:胎儿膈肌缺如,胸腹腔相通、积液.妊娠38 周娩出,呼吸困难,26min后死亡.尸检结果与超声相符.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相关文献
  • 原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1例报告

    患者男,37岁,因咳嗽、咳少量白色黏痰,无规律低热40天入院,无盗汗、咯血,曾在当地医院抗感染治疗,效果欠佳,既往无心脏病史.查体:两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心脏彩超未见异常.胸部X线平片:双肺弥漫分布小粟粒影,CT检查:两肺弥漫分布粟粒样小结节,边缘清晰,直径2~4mm,同时伴有细网状影,小叶中轴间质及小叶间隔增厚(见图).CT诊断:肺间质纤维化.

    作者:李云霄;王胜利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胃癌的CT与内镜对照研究(附89例分析)

    目的探讨螺旋CT( SCT)及内镜在胃癌诊断及术前分期中的价值,并就二者的相关性进行对照研究.方法 89例胃癌患者在术前行SCT及内镜检查.CT扫描采取患者口服水及低张处理,增强扫描时相分别设置为动脉期、门静脉期及延迟期.结果①9例早期胃癌(EGC)均为内镜所诊断,而仅2例为CT检出.②80例进展期胃癌(AGC)内镜的检出率及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5%、90%;而CT的检出率及诊断率为90%、 87.5%.③SCT对于AGC的分期:单相(平扫)扫描准确率为70%,多相(平扫+三期增强)扫描为91.8%.结论内镜在EGC的诊断方面优于SCT,而在AGC的定位及定性诊断方面与SCT相当,判断术前分期是CT的独到优势,故对于胃癌的术前检查应重视二者的结合.

    作者:李健丁;孙华平;张跃珍;李睿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脑梗塞患者的颈动脉超声检测分析

    研究表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颈动脉斑块形成与脑梗塞相关,颈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形成是造成脑梗塞的重要病因[1],笔者试图通过59例脑梗塞患者的颈动脉超声检查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的研究,探讨其在脑血管疾病的早期发现和预防治疗方面的意义.

    作者:白建宁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三维CT在测量小儿股骨颈前倾角的应用及方法比较

    目的研究比较螺旋CT二维法和三维法在小儿股骨颈前倾角(FNA)测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0例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儿及1例正常小儿共计82髋,分别采用二维法和三维法进行FNA测量及统计学分析.结果二维法总平均值为(31.28±12.63)°,三维法总平均值为(37.72±12.06)°,平均相差约6.5°,经配对t检验分析有明显差异,P<0.01,同时经相关性分析,r=0.906,P<0.001,二者呈显著相关.结论三维CT测量法是一种新的更准确、直观、方便的FNA测量方法,与二维测量值有相关性;同时结合三维图像,能对相关手术设计提供更精确的指导.

    作者:张劲松;赵黎;孙晶;龚雪鹏;黄耀添;宦怡;郑敏文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三维CT重建成像在寰枢椎病变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三维CT重建对寰枢椎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18例寰枢椎病变的三维CT重建图像,并与常规CT比较.结果 18例寰枢椎病变中,骨折8例,旋转性脱位7例,其中2例伴齿状突发育不良,先天性畸形5例.结论三维CT重建对诊断多发和复杂骨折有较大帮助,与常规CT结合使用,可明显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三维CT重建能发现轻微旋转脱位及伴发的齿状突畸形,是诊断寰枢椎旋转性脱位的佳方法;三维CT重建诊断寰枢椎先天性畸形具有独特优势.

    作者:刘新;梁立华;刘亦明;李锦;刘为平;陈耀强;陈丽玲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疝囊造影术诊断隐匿性腹股沟斜疝(附30例报告)

    目的探讨疝囊造影术对于隐匿性腹股沟斜疝的诊断准确率.方法对临床高度怀疑为隐匿性腹股沟斜疝的患者,行疝囊造影.结果 30例患者施行了疝囊造影术,术前诊断19例,均由手术证实.结论疝囊造影术对于隐匿性腹股沟斜疝是一种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的诊断方法.

    作者:刘志;尚培中;李庆春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经阴道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子宫内膜癌的研究

    目的探讨经阴道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子宫内膜癌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6年至2001年4月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6例子宫内膜癌的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图特征.结果术前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子宫内膜癌的诊断符合率为87.21%,子宫动脉血流频谱RI平均0.79±0.08,病灶内血流频谱RI平均0.43±0.14.结论术前经阴道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子宫内膜癌具有较高的诊断率,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大量信息,是较好的诊断方法.

    作者:王敏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鼻咽纤维血管瘤术前供血动脉栓塞的临床价值探讨

    目的探讨鼻咽纤维血管瘤术前栓塞的临床价值.方法 29例鼻咽纤维血管瘤,其中20例行IADSA及栓塞,9例直接手术切除,供血动脉主要为颈外动脉的颌内和/或咽升动脉,栓塞物为明胶海绵.结果栓塞后90%肿瘤血供完全消失,未行栓塞与栓塞后手术平均出血量分别为1150ml、800ml和450ml、300ml,二者差异显著(P<0.05).栓塞后14例瘤体不同程度缩小,6例无变化,15例瘤周水肿明显,栓塞后48~72h手术为理想.结论鼻咽纤维血管瘤术前栓塞是临床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

    作者:孟昭明;张改华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扩散成像在脑水肿研究中的价值

    自1986年Libenhan[1]将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应用于临床以来,经过10多年的不断完善发展,并随着平面回波技术(EPI)的开展,DWI在临床上的应用愈来愈广泛,特别是对脑缺血的研究多、为深入[2].这不仅是因为脑缺血的早期诊断具有特别重要的临床意义,还因脑组织本身具有长T2值的特性,有利于应用EPI技术.据研究在脑缺血超早期(3h以内)时DWI信号增高[3],病理基础为细胞内水肿,即细胞形态正常,细胞膜完整,仅为水分子在细胞内、外的分布比例变化,也就是说:因水分子的分布失调所致的细胞内水肿是导致DWI信号异常的原因.

    作者:鲁宏;孙善全;龚水根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胃底静脉曲张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探讨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胃底贲门静脉曲张的表现和超声诊断价值.方法用二维灰阶、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胃底贲门静脉曲张做观察分析.结果 113例肝硬化伴有门静脉高压患者接受了超声检查.超声显示胃底贲门静脉曲张46例,超声假阴性病例25例.超声诊断正确率:77.9%(88/113);超声诊断敏感性64.8%(46/71);特异性:100%(42/42).频谱多普勒测定的静脉血流为(15.95±2.78)cm/s.曲张的静脉直径0.8~1.4cm.结论胃充盈下的超声检查能显示扩张的静脉的范围和程度;二维彩色多普勒和频谱多普勒能帮助了解病变血流的流速.肝脏左叶萎缩,胃底位置偏高、扩张的静脉轻微是假阴性的主要原因.

    作者:李建国;宋奕宁;强沁晨;甘丽云;刘月洁;张万蕾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泛影葡胺和碘海醇、优维显在螺旋CT增强扫描中的对比研究

    目的评价60%泛影葡胺、碘海醇和优维显-300临床应用的安全性,以好的效能价格比选择对比剂.方法分别观察60%泛影葡胺、碘海醇及优维显-300于螺旋CT增强扫描106例、120例和230例,比较其不良反应和图像质量.结果 60%泛影葡胺、碘海醇与优维显-300轻、中度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7%、1.7%和2.6 %.三种对比剂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应用三种对比剂所获图像质量均达到诊断要求.结论 60%泛影葡胺应用于非高危人群是相对安全的.

    作者:杨学华;高剑波;郭华;李荫太;陈学军;管生;郝桂玲;谢静;杨晓鹏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髋臼与股骨头三维立体影像三种分离技术分析(附22例分析)

    目的比较分析髋关节三维立体影像髋臼与股骨头分离技术.方法对22例44个髋关节进行临床诊断:髋关节发育不良15人,髋关节骨折7人.螺旋CT扫描后进行三维立体重建,然后分别使用:①阈值(Threshold)分离法;②曲线切割分离法;③半自动立体分割法等3种分离技术对髋关节3D影像进行髋臼、股骨头分离.结果采用阈值分离法,产生的影像Ⅳ级、Ⅴ级占总病例59.1%.采用曲线切割分离法,病例中100%的股骨头影像在分离后都有不同程度切割损伤.半自动立体分离法,Ⅰ级、Ⅱ级影像占全部病例的97.6 %.结论我们认为半自动立体分离法是获得分离后完整股骨头,髋臼影像较理想的方法.

    作者:王予生;程晓光;赵英威;屈辉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敏感性编码技术在腹部磁共振快速成像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敏感性编码(SENSE)技术在腹部快速MRI检查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15例患者的腹部进行常规快速自旋回波(TSE)序列T2加权成像(T2WI)、选择性部分反转恢复(SPIR)序列 T2WI、快速场回波(FFE)序列T1加权成像(T1WI)以及在保持参数不变时联合应用SENSE成像.观察应用SENSE后,扫描时间的缩短情况以及图像的对比度变化情况.结果应用SENSE成像当缩减因子为2.0时,腹部每个序列扫描时间缩短约43%~50%,而图像的对比度不变.结论联合应用SENSE技术能显著缩短扫描时间,而保持图像对比度基本不变.SENSE技术在磁共振快速成像中的应用前景广阔.

    作者:梁碧玲;沈君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食管颗粒细胞瘤2例报告

    我院自1988年至2000年,12年间共收治原发性食管癌3955例,其中发现2例食管颗粒细胞瘤,占其发生率 0.5‰.因其影像表现酷似食管良性肿瘤,易误诊.现结合文献复习就其病理、临床、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

    作者:李华圣;杜湘珂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异位妊娠未破裂型的超声诊断

    本文报道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例宫外孕未破裂型的超声检查资料,进一步探讨超声诊断方法及临床价值.

    作者:周君毅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经直肠彩色多普勒超声膀胱肿瘤显像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经直肠腔内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对膀胱肿瘤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6例膀胱肿瘤患者先经腹壁再经直肠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两种方法的显示率进行比较,记录血流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腹壁和经直肠彩色多普勒显像肿瘤显示率分别为61%和97%,有显著差异(P<0.05).大血流速度Vmax和小血流速度Vmin在较小的肿瘤低,较大肿瘤高.阻力指数RI在较小的肿瘤高,较大肿瘤低,但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膀胱肿瘤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经直肠检查方法优于经腹壁方法,特别是小于2.0cm的膀胱肿瘤.

    作者:单诗山;李建国;刘月洁;张万蕾;舒京敏;张颖;甘丽云;薛利芳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B超诊断左位阑尾炎伴周围脓肿形成

    患者男,63岁,汉族.因左下腹持续性疼痛,伴恶心、呕吐、腹胀20h入院.查体:T 36°C,P 80次/分,腹软,左下腹压痛明显,无反跳痛,略有肌卫.血常规检查:WBC 8.6×109/L,W-LCR 0.936.我们采用RT-fino型超声显像仪,探头频率为3.5MHz,于左下腹扫查可见一 5.4cm×1.6cm的长条形不规则的低回声区,内回声不均质,可见有略强斑块回声,边界欠清,距体表约0.9cm,周围肠蠕动活跃(见图).超声诊断:左下腹低回声区,急性阑尾炎伴周围脓肿可能性大(左位).经手术证实为左位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后经X线、B超、心电图全身检查诊断患者为右位心、内脏反转.

    作者:王新辉;王桂萍;盛素华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氟脲脱氧核苷碘油乳剂肝动脉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

    目的评价氟脲脱氧核苷(FUDR)碘油乳剂肝动脉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选择原发性肝癌30例,经导管肿瘤血管内注入FUDR碘油乳剂,后用明胶海绵条封闭肿瘤供血动脉.术后1个月复查CT,观察肿瘤直径变化及碘油沉积情况,决定是否再行栓塞治疗,两次栓塞间隔1个月.结果 30例共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92次,多5次,少1次,平均3次.FUDR碘油乳剂栓塞后肿瘤明显缩小,碘油在肿瘤内沉积良好,病人术后反应轻微,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FUDR碘油乳剂肝动脉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疗效明显,安全性好.

    作者:郭喜田;张立军;赵锦桥;吕淑红;王燕妮;李亚琦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上尿路梗阻的影像学诊断评价

    目的探讨和评价影像检查对上尿路梗阻的诊断价值.方法对经临床治疗和手术病理证实的135例上尿路梗阻进行了回顾性分析,重点分析B超、X线和CT对上尿路梗阻的检出、定位和病因的诊断.结果上尿路梗阻的检出率:B超明显高于X线和CT(P<0.01).定位正确率:X线、CT明显高于B超(P<0.01).三项联合检查定位正确率高达100%.病因确诊率:CT明显高于B超、X线(P<0.01),三者联合检查的确诊率97.8%.结论影像学检查对上尿路梗阻诊断起决定性作用.三种检查方法各有所长,三项联合检查佳,临床应注意联合检查方法的应用.

    作者:周庆为;刘灿瑞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经皮血管腔内支架植入术治疗布-加综合征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经皮血管内支架植入术对布-加综合征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具备完整诊断资料的42例布加综合征患者,根据不同表现,分别采用单纯球囊扩张后植入支架,或穿刺破膜后球囊扩张满意后再植入支架治疗.结果 42例植入支架成功40例,共植入腔静脉支架44枚、肝静脉支架4枚.植入支架后造影证实原下腔静脉狭窄或梗阻征象消失,造影剂回流通畅.2例因操作不当而失败.结论经皮血管内支架植入术是治疗布-加综合征的一种有效的微创治疗手段,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高万勤;李云东;陈登庭;张灿斌;史海军;韦京华;方新历;张朝文;侯民聚;吴江潮 刊期: 2002年第06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院

主办: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