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生产工艺参数对奥美拉唑肠溶片释放度的影响

周彤

关键词:奥美拉唑, 肠溶片, 薄膜包衣, 释放度
摘要:目的:对影响奥美拉唑肠溶片质量的生产工艺进行详细的研究。方法:使用同一种包衣预混剂完成相应的试验流程,在实验结束之后还要对肠溶衣层的增重情况进行详细的观察,包衣当中混悬液的 PH 值以及包衣的温度等因素对奥美拉唑肠溶衣片的释放度影响进行详细的分析。结果:肠溶衣层的增重量和耐酸能力相比呈现出正相关的关系,但是与此同时,释放度的减小,这种情况在一定范围内是不会对释放度产生影响的,包衣的温度一般要低于粘片的温度,如果包衣的温度增加,其耐酸的能力也就会减弱,而在这一条件下,其释放度也就会越大、结论:肠溶衣增重达到10%的时候,肠溶的效果是好的,包衣液的 PH 值控制在6.0到7.2的时候对肠溶效果产生的负面影响时小的,而包衣的温度在36到39摄氏度这一区间内时,奥美拉唑肠溶片包衣的整个环节可以非常那个顺畅的就完成,同时其在释放度方面也有了很好的保证。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药品分类管理对药店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的管理机制越来越完善,而且管理水平也越来越高,这有利于促进各行各业更好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在得到较大提升后,对自身的健康越来越关注,这也是得药品的种类越来越多。药店的发展对人们的健康影响越来越大,做好药品分类管理工作,可以提高要药店的管理水平以及服务质量,可以使人们购买到适合的药物,从而更快的恢复健康。

    作者:赵虹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手术室护士与麻醉医生术中的配合

    手术中手术室护士和麻醉医生的密切配合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障之一,通过总结手术室护士在手术中与麻醉医生的护理配合要点,协助麻醉医生处理麻醉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情况,即可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和确保患者手术的安全。

    作者:葛锦萍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15例肺腺癌误诊临床分析

    对15例误诊为血行播散型肺结核的肺腺癌病例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主要症状为长期咳嗽、咳痰及呼吸困难,胸部影像均表现为两肺弥漫性分布的小结节影。抗结核治疗无效,经病理学诊断为肺腺癌。对诊断为血行播散型肺结核患者治疗效果不佳时,应结合临床表现考虑到肺腺癌。

    作者:黄山齐;李莎莎;朱志强;冯健罛;郑旭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皮肤软组织扩张术用于烧伤整形的临床研究

    近几年,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在烧伤整形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所谓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就是指选取正常皮肤下方部位,将皮肤软组织扩张器植入,利用注射壶将液体注射于扩张器内,使扩张器容量增加,进而达到增加表面皮肤压力的目的,经弹性扩张、生长后,可使额外皮肤面积增加,新增皮肤会得到转移,完成器官再造与组织修复。扩张皮瓣在毛发特征、质地、皮肤色泽等方面,均优于普通皮瓣与皮片,整形效果较好。这种扩张术具备安全性高、操作简单等特征,且适应性较广。本文主要分析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在烧伤整形中的应用价值,探讨其特征。

    作者:黄家华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CT 诊断外伤性小脑幕及大脑镰硬膜下血肿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大脑镰、小脑幕硬膜下血肿的 CT 特点,分析误诊原因。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大脑镰、小脑幕硬膜下血肿的 CT 和临床资料。结果17例中大脑镰硬膜下血肿10例,CT 表现为内缘平直、外缘弧形或波浪形的带状高密度影;小脑幕硬膜下血肿 7例.CT 表现为高密度片状影2例、U 形影2例,累及大脑镰后部3例,呈 Y 形或镰刀样改变。结论:大脑镰、小脑幕硬膜下血肿 CT 表现具有特征性,CT 复查对其诊断和鉴别诊断很有意义。

    作者:戚永娟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69例淤胆型肝炎的临床诊疗分析

    目的:探讨治疗淤胆型肝炎退黄、降酶的有效方法和药物。方法69例淤胆型肝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予以甘利欣、维生素 K1、门冬氨酸钾镁、抗病毒、保肝等综合基础治疗,治疗组在综合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和苯巴比妥口服,疗程为4周。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血清 ALT、TBil、PT 水平和其他肝功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各项指标明显低于治疗前(P <0.01),治疗组治疗后的 Bil、ALT 均比对照组治疗后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 <0.01),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说明复方丹参和苯巴比妥联合治疗淤胆型肝炎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胡杰;王冠杰;贾雪岭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突发失语、血尿为症状的中毒性休克一例

    1病例介绍患者女性,16岁,学生;因突发失语2h 就诊。发病前日曾因腹痛而多次服用“诺氟沙星胶囊”,其它用药情况不详,就诊当日无特殊不适。体格检查:BP:10.67/8.0Kpa (1Kpa =7.5mmHg),HR:120次/min,R:28次/min,T:40.5℃;意识恍惚,表情淡漠,双侧瞳孔等大,对光反射灵敏;生理反射对称存在,病理反射阴性;腹软,无肌紧张。ECG 检查未见异常;血常规:WBC 19.4×109/L,中性86%;尿常规:Pro +,RBC 满视野,WBC 0-2个/HP;血糖:6.6mmol /L。患者平时健康,无疾病史。即予以抗炎、抗休克治疗,补液3500ml,12h 尿量200ml。次日晨症状缓解,可表达简单语言,追问病史,方述有腹泻史且只服用过“诺氟沙星”胶囊。便常规:RBC 20-30个/HP,WBC 7-15个/HP,脓细胞满视野;肾功能:尿素氮、肌酐轻度异常。诊断:①。细菌性痢疾并中毒性休克;②。药源性血尿并肾功能不全。治疗七天后痊愈出院。

    作者:王著军;李志伟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华中某地区脑外伤迟发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

    脑外伤迟发出血是颅脑损伤后急剧演变直接迅速危及生命的严重进展性血肿,涉及全身情况、受伤机制、受伤程度等诸多因素,临床表现隐匿复杂。平舆县人民医院地处豫南,人口密度较大,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收治的1520例颅脑外伤患者中有108例脑外伤迟发出血。研究发现本组病例中进行再次手术的多达58例 (53.7%),约占同期全部颅脑创伤手术(1350例)的4.3%。十分有必要对脑外伤迟发出血进行二次手术病例的发生、发展和演变特征进行临床分析研究。为总结我院对本病治疗的经验,丰富相关文献资料,特进行此研究,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全自动化发光免疫分析与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促甲状腺激素的对比

    目的:对全自动化发光免疫分析法、放射性免疫法在血清促甲状腺激素中的检测情况进行调查。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9月-2014年9月间51例来院就诊的患者,抽取患者静脉血,分别采用全自动化发光免疫分析和放射性免疫法对患者血清促甲状腺激素进行检测,对两种检测方式的效果进行调查。结果:低值水平的放射性免疫法批内变异系数、批间变异系数超过标准值,且与全自动化发光免疫分析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 <0.05;中值水平中全自动化发光免疫分析的批间变异系数与放射性免疫法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高值水平中全自动化发光免疫分析与放射性免疫法的批内、批间变异系数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 >0.05。低值水平、中值水平以及高值水平下的全自动化发光免疫分析和放射性免疫法回收率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 >0.05,且所有检测结果均符合检测标准。两种检测方式检测的血清促甲状腺激素水平呈正相关性,其线性回归方程为 Y =0.241+0.901X。结论:两者均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但全自动化发光免疫分析具有更高的精准度。

    作者:陈聪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质量管理在医学临床检验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在医学临床检验中实施质量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我院检验人员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常规管理,观察组行质量管理干预。以临床检验中的血液检验为判断标准,了解若未实施质量管理控制出现溶血现象是否会对血液检测结果产生影响。结果对比之下,相对于采用了质量管理的观察组中未溶血检验结果而言,出现溶血现象的对照组检验结果中血糖、总蛋白等多项检测指标均受到影响,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 <0.05)。结论在医学临床检验中实施质量管理能够显著降低由于操作不当造成的检验值受影响,对检验有效性意义重大。

    作者:张冬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浅析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原因及解决策略

    目的:探究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原因及解决策略。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4年8月至2014年9月期间120例患者的血液样本进行血常规检验误差分析。结果: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原因主要包括:检测方法的差异、血液样本放置时间的差异以及存放温度的差异等;引起血常规检验误差的因素主要包括:人为因素、仪器因素、试剂因素以及患者自身因素等。结论:临床血常规检验过程中,应当充分重视血液检验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使检验人员严格遵循相关规定进行血常规检验,采取合理的检验方法,确保血液样本放置时间的合理性,对血液样本存放温度进行调整,以此解决血常规检验中的常见误差,降低血常规检验误差的发生率。

    作者:董琴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中医保健按摩对提高老年人生存质量的研究

    目的:中医保健按摩对提高老年人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所在社区离退休人员,年龄在65-75岁的正常老年人250例,其中男性120例,女性130例,平均分成对照组和保健按摩实验组,每组125人,其中,男女比例均衡不存在明显差异,具有良好的可对性,对于对照组的老年人进行常规的保健过程,对于保健按摩组的老年人,采取中医保健按摩的方式进行保健过程,通过为时7个月的保健周期,对两组的老年人身体状况进行检查。结果:实行中医保健按摩的老年人身体状况相比较对照组的老年人有着显著的提高,主要是因为接受中医保健按摩后的老年人高发病的人数明显低于对照组老年人高发病的人数,其次,中医保健按摩组的老年人的生存质量较为良好的人数比例高于对照组。结论:经过中医保健按摩对提高老年人生存质量的研究证明中医保健按摩对提高老年人生存质量有着良好的保健效果,所以中医保健按摩的方式在老年人的群体当中具有着十分重要的可用性价值,值得广泛的推广与使用。

    作者:权苑;查艳景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浅析喘息型支气管炎患儿护理体会

    目的:分析探讨喘息型支气管炎患儿护理中健康教育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90例喘息型支气管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儿顺序编号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研究组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行系统的健康教育,对照组患儿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儿康复情况。结果研究组患儿临床病症缓解情况、治愈率等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患儿及其家属总护理满意度为93.3%,对照组患儿及其家属总护理满意度为73.3%,研究组患儿及其家属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对喘息型支气管炎患儿行常规护理的同时进行健康教育可以提升患儿治疗效果,推进康复进程,应用价值极高。

    作者:周晓波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褪黑素的生物学功能

    褪黑素是松果腺分泌的神经内分泌激素,其分泌呈昼夜节律,而松果腺是生物钟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发现,褪黑素生物学作用十分广泛,有关其生理、药理作用的研究取得了明显的进展,涉及生殖系统、免疫系统、心脑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等而发挥着生物节律的调节,性腺功能的发育与稳定,抗氧化及清除自由基,抗衰老等多种作用。褪黑素因其能漂白皮肤色素细胞而得名,它的化学名称为 N -乙酰-5-甲氧基色胺。它的生物合成主要是在松果腺细胞内进行,以色氨酸为原料,其主要的降解途径是肝。在肝细胞中,褪黑素在微粒体作用下生成6-羟褪黑素。其中70%~80%与硫酸根结合,5%与葡萄糖醛酸结合,经尿排出体外。同时还有小部分的褪黑素通过3位侧链氧化,形成甲氧基吲哚乙酸。另外还有少量褪黑素可经去甲基代谢途径。

    作者:边绪强;马帅;胡凡琦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放射医学与防护学相关问题研究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世界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核辐射技术的广泛发展与应用,我国的放射医学与防护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明显的进展,并且在某些方面以及达到了国际水平,而且是具有我国自己的独特特色。

    作者:潘铭东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推行职称晋升公开竞聘 创新人才管理机制

    在医院管理中,人力资源管理不仅具有先导性,而且具有战略性,对医院总体发展战略和目标的实现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人是生产力诸要素中活跃的因素,如何调动职工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首要是加强对关系职工切身利益事务的管理,以此促进其不断提升工作能力、业务水平,从而推动医院健康可持续发展。

    作者:贺冬梅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活血解毒中药对稳定期冠心病患者血清炎症标记物及血脂的影响

    目的:探讨活血解毒中药对稳定期冠心病患者血清炎症标记物及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96例冠心病稳定期患者被随机分作两组,对照组进行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则同时加用活血解毒中药治疗,观察并比较患者血清超敏 C 反应蛋白(hs --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及血脂水平的变化。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 hs -CRP、TNF -α及血脂水平均较治疗前与对照组明显改善(P <0.05)结论:活血解毒中药对稳定期冠心病患者疗效显著,能够有效降低其炎症反应,调节血脂水平,值得临床借鉴和应用。

    作者:刘水桃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臭氧水对肛肠疾病术后恢复的临床观察

    目的:评价臭氧水对肛肠疾病术后恢复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采取随机、对照分组,86例肛肠疾病患者,治疗组54例,术后应用臭氧水熏洗患处,1次/d。对照组32例,术后高锰酸钾温水坐浴。两组均每日坐浴或熏洗 1次,3天为1个疗程,连续用药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肛肠疾病的总有效率为98.14%,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8.75%,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 <0.05)。54例患者治疗过程中无不良事件发生。结论臭氧水可有效促进肛肠疾病术后的恢复,安全、有效。

    作者:俞设;李强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慢性呼吸道感染合并反复下呼吸道感染的治疗分析

    目的:研究与探讨慢性呼吸道感染同反复下呼吸道感染之间的联系以及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2011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83例慢性呼吸道感染合并反复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于患有不同类型的慢性呼吸道感染,如慢性鼻炎、鼻窦炎以及咽喉炎的患者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案。结果:治疗后全部患者复查鼻窦部,显示鼻窦部炎症吸收明显,咽喉部炎症已完全消除。1年随访期间,83例患者中20例没有出现感染情况,48例下呼吸道反复感染情况为1次/年,其余15例反复感染情况仍然≥2次/年,与医治前比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反复感染次数显著降低。结论:反复下呼吸道感染同慢性呼吸道感染(慢性鼻炎、鼻窦炎以及咽喉炎等)密切相关,积极预防及时治疗以及降低病原可以抑制下呼吸道感染的侵袭,从而能够有效控制反复下呼吸道感染,相关临床应给予高度重视。

    作者:杨利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浅谈现代中药养生及发展方向

    随着社会发展,全球生态环境的变化,人们生活健康观念转变,重视起回归天然药物的保健生活饮食,中药养生的食品用品不断被开发。本文阐述了现代养生理论分类中药,并根据现在市场发展趋势提出个人对中药养生发展方向的看法。

    作者:罗丽玉 刊期: 2015年第02期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

主管:陕西省东方美容文化研究所

主办:陕西省东方美容文化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