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素娟;张红荃
目的:研究和观察急诊消化内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收集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共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进行西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医进行治疗,将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恢复时间以及满意度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恢复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 均<0.05。结论: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治疗过程中进行中西医的结合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治疗的效果和患者的满意度,缩短患者的康复时间,而且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权晨敏 刊期: 2015年第02期
机械通气对由于各种原因而导致呼吸衰竭的患儿有着很好的治疗效果,但是机械通气患儿因为气管插管需要被动的接受各种治疗,所以对环境有着非常强的陌生感,再加上呼吸困难,身体上也会出现非常明显的不适症状,在这样的情况下就需要医护人员要和患儿形成有效的沟通,同时还要在这一过程中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减轻患儿出现的不良症状,患儿的病情有了好转之后需要撤机?这个过程中就需要很多医务人员共同的努力,在这一过程中,患儿和医护人员会在这一过程中频繁接触,这对患儿的观察和治疗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满足撤机要求的患儿一定要按照标准的程序进行撤机,这样的护理效果要更好一些?本文主要分析了小儿机械通气护理新进展,以供参考和借鉴。
作者:董云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在新时期背景下,提高护理学专业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十分重要。毋庸讳言,护理学专业生的实践操作技能是否熟练,直接关系到护理质量,在临床中还会影响医院的整体形象和口碑。护理学专业生不能纸上谈兵,这样只能使学到的理论知识成为摆设。本文尝试分析护理学专业生实践操作技能的培训方法,希望能为提高护理学专业生的实践操作技能献出微薄之力。
作者:李辉云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通过分析了解肠造口患者的心理特点,总结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60例肠造口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护理情况。结果:本组患者经过相应护理后,恐惧(6.7%)、紧张焦虑(6.7%)、悲观抑郁(16.7%)、绝望(0%)等不良心理较护理前100%、71.7%、95%、31.7%均有明显好转,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精心的心理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使患者以良好的心态面对手术,有利于促进患者尽早康复。
作者:冯亚蔚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鼻咽癌放射治疗(简称放疗)患者的健康教育干预方法,以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将我科2012年1月~2014年12月的35鼻咽癌放射治疗的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干预。采取干预方式:分阶段、个性化地进行健康教育。结果35例均接受健康教育干预的鼻咽癌放疗患者均起到了良好的效果,顺利的完成了放疗,促进了疾病的康复。结论健康教育干预可有效地提高鼻咽癌患者放射治疗的效果,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刘小白 刊期: 2015年第02期
2型糖尿病是胰素相对缺乏而出现糖、蛋白质、脂肪代谢紊乱性疾病,并发症多。随着饮食结构的改变,生活节奏的加快,运动量的减少,2型糖尿病发病率越来越高,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近两年来,我院内分泌科收治 2型糖尿病138例,通过住院治疗、护理、健康教育和出院后的服务,收到了满意的效果。
作者:付春燕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在于探讨改良阴式子宫切除术(ITVH)与腹腔镜下子宫全切术(AVH)在基层医院应用的临床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院行改良阴式子宫切除术病例(48例),和行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44例)分别设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比较其二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手术费用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改良阴式子宫切除术与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费用,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住院时间无明显差异(P >0.05).结论:改良阴式子宫切除术与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均在基层医院得到开展,但前者由于手术操作更易于掌握,且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手术费用低,在一定程度上较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更显其具有优势的一面。
作者:靳丽;张丽霞;李姗;郭志慧;赵立娟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静脉输液后拔针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科收治的患者183例随机分为2组,分别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常规护理拔针后嘱其按压5~10分钟。对照组?取护理干预指导患者正确按压方法,及拔针后注意事情。比较2组患者出血及淤血的效果。结果实验组的出血和淤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输液后拔针后的护理干预可以使患者很好地掌握按压知识,改善按压效果,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周援月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对甲状腺术后迟发性声音嘶哑原因进行分析,并探讨有效的治疗措施。方法选取我院近年来收治的160例甲状腺手术患者资料进行观察,回顾性分析术后发生迟发性声音嘶哑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探讨有效的处理方法。结果恶性病变、囊外手术操作、手术次数等对患者术后迟发性声音嘶哑的发生有着直接关系;对患者进行积极的综合治疗后,患者均痊愈,上述症状等均消失。结论采取科学手术方法,严格手术操作,术后创腔充分引流能够减少甲状腺术后患者迟发性声音嘶哑的发生,给予给予患者积极有效的治疗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费继峰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中药对皮肤过敏性紫癜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70例皮肤过敏性紫癜患儿,按照数字单双号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应用常规西医疗法,研究组则应用中医辩证治疗,分析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经治疗后总有效率94.3%明显高于对照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对皮肤过敏性紫癜的治疗效果较为显著,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王明跃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胆囊息肉样病变的临床意义,分析胆囊息肉样病变不同的病理类型所对应的声像图特征,为胆囊病变的早期诊断提供临床影像学依据。方法分析2013年1月30日~2014年5月30日我院80例胆囊息内样病变患者的彩色超声声像图,分析不同病理类型病变对应的声像图特征和病灶的直径规律。结果胆固醇性息肉、胆囊腺肌瘤的直径大多<10mm,胆囊腺瘤、胆囊癌的直径大多>10mm。阻力指数(RI)>0.80时可判断良、恶性病变,且阻力指数在鉴别胆囊良、恶性息肉样病变方面有重要意义,但超声显示的血流形态在良、恶性肿瘤的鉴别方面不明显。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显示胆囊息肉样病变病灶的直径大小,为胆囊病变的早期诊断提供参考。
作者:刘彦丽;靳元;邓锁琴;韩秋;李万荣;邹松平;乔继伟;孔凡树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SAHS)是具有潜在危险的高发病率病症,可以涉及各年龄段人群。临床上以反复发作的呼吸暂停、严重打鼾、低通气、低氧血症和白天嗜睡为特征。成人 SAHS 包括阻塞型、中枢型和混合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本文对58例 OSAHS 患者和20例单纯打鼾者(对照组)进行整夜 PSG 监测和睡前、晨起肺功能检查,并对不同程度低氧血症的 OSAHS 患者的睡眠特征进行比较分析,进一步了解 OSAHS 患者的肺功能变化与呼吸紊乱指数(AHI)及低氧血症的相关程度。
作者:韩世福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皮肤消毒剂碘伏原装塑料瓶开启后的有效使用期限方法对使用中的36瓶碘伏,在启用后的第1天、第4天和第7天后进行有效碘含量及染菌量测定。结果 除 6瓶在开启后第4天用完外,30瓶使用中的皮肤消毒剂碘伏未检查出细菌,使用中的皮肤消毒剂碘伏有效碘含量均高于标准的低有效碘含量。结论皮肤消毒剂碘伏原装塑料瓶开启后的第7天仍具有消毒效果。
作者:夏绮梦;邓成凤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呼吸内科老年重症哮喘的临床规范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1月~2013年11月我院呼吸内科收治的老年重症哮喘患者共78例,将患者按照入院编号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数量均为39。对照组患者入院后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规范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39例患者中显效患者21例(53.8%),好转16例(41.1%),无效2例(5.1%),总有效率为94.9%;对照组患者中显效患者共15例(38.5%),好转10例(25.6%),无效14例(35.9%),总有效率为64.1%。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和显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治疗效果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 <0.05。结论呼吸内科对老年重症哮喘患者实施规范治疗,能快速缓解患者的哮喘症状,使患者的治疗质量得到明显改善,进而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具有十分理想的治疗效果,可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作者:郝庆峰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分析在精神科病区加强心理护理管理对护理信任度的影响。方法:选择在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入住我院的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8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将两组的预后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选取病例护理满意率为97.5%,显著高于对照组8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在干预前护患信任各评分无差异,实施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精神科病区心理护理管理,可显著提高护患信任度,确保临床安全,保障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陈谊花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病毒性脑炎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整理收集2012年9月~2013年9月我院收治的60例病毒性脑炎患儿的临床一般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60例患儿随机分成对照组30例患者采用医院常规的护理方案,观察组30例患者则采用医院针对病毒性脑炎患儿而制定的舒适护理。结果经过舒适护理后,观察组30例患儿中有23例患儿终痊愈出院,6例患儿病情出现了明显的好转,1例患儿出现了轻微的后遗症,而对照组的30例患儿中18例患儿终痊愈出院,8例患儿出现了明显的好转,3例患儿终转去其他医院治疗,1例患儿出现了后遗症。经过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对照组患儿的康复情况显著的低于观察组,但终出现后遗症患儿的人数相等。结论对病毒性脑炎患儿进行有效的舒适护理可以促进患儿的康复情况,降低后遗症的几率。但本院传统的护理方法对于病毒性脑炎患儿的康复也具有非常好的效果。
作者:鞠惠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2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02例四肢骨折的患者,对所有患者进行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手术,根据手术结果有无并发症,分为治疗组(有并发症)和对照组(无并发症),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的年龄、手术时间、平均年龄、骨折愈合时间、以及糖尿病、原发病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对于进行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骨折的患者,并发症的高发因素较多,例如高龄、糖尿病以及原发病等,在治疗过程中,应该积极预防,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肖杰正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羊水过少与妊娠并发症的关系及对围生儿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羊水过少孕妇30例作为观察组;另同期选取羊水量正常的孕妇3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孕妇的妊娠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与围生儿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在胎儿生长受限率、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过期妊娠及胎儿畸形等发生率上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P <0.05)。此外,观察组患者的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及羊水粪染发生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羊水过少可提高妊娠并发症的发生率,并对新生儿造成不良影响。临床上需加强对羊水过少产妇的监测,以提高其分娩安全性,提高新生儿的出生质量。
作者:于春玲 刊期: 2015年第02期
鉴于人体生理学具有灵活性、逻辑性、趣味性、抽象性等特点,在教学过程中会遇到不少困难,尤其是记忆的难度更大。作者根据多年教学经验,在教学中推介联想、谐音、形象、理解、归纳五种学习与记忆方法,以期激发教师与医学生们的探索实践精神,调动教与学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作者:申永刚 刊期: 2015年第02期
全球范围内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约3.5亿人,是人类常见的病毒性感染之一,其中大部分分布在亚洲地区。我国属于 HBV 感染高发区,2006年卫生部关于全国1~59岁人群乙型肝炎等有关疾病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人群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携带率达7.18%,总数约1.2亿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约3000万,其中10%~20%可发展为肝硬化,1%~5%可演变为肝癌。在乙肝病毒导致肝硬化的过程中,将有一个慢性的过程,那就是肝纤维化。肝纤维化是指肝细胞发生坏死及炎症刺激时,肝脏中胶原蛋白等细胞外基质(ECM)的增生与降解失去平衡,进而导致肝脏内纤维结缔组织异常沉积的病理过程,轻者称为肝纤维化,重者进而使肝小叶结构改建、假小叶及结节形成,称为肝硬化。然而,肝纤维化是可逆的,早期进行诊断并进行有效的治疗将有助于抑制肝纤维化的发展,并且在一定程度上逆转肝纤维化,可减少肝硬化的发生而提高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因此有效地阻断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对防治肝硬化、肝癌就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临床仍缺乏高效、无明显毒副作用的治疗肝纤维化的西药,近十多年来,随着核苷类抗病毒药物的不断研发与临床应用,在抑制乙肝病毒复制、阻止肝纤维化等方面显示出较为有效的治疗,但仍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中医药近年已成为国内防治肝纤维化研究的热点,目前已由较成熟的实验研究转向临床研究,并积累了极为丰富的临床经验。本文主要综合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和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近年来有关中医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代表文献,总结其成果,分析目前仍存在的问题,以期为中医药更有效地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肖贵宝 刊期: 2015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