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亚萍;赵彦艳;孙开来;章锦才
颌面部间隙感染的发病原因以牙源性、腺源性感染常见,而外伤性、血源性和医源性感染少见.作者就1985年~1997年诊治的198例间隙感染进行统计分析,特别对儿童感染的病源牙进行了统计分析.
作者:瞿百玲;任志伟;王海龙 刊期: 199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腭裂患者中耳功能障碍与腭裂修复术及术前年龄的关系.了解腭裂患者伴分泌性中耳炎鼓室分泌物细菌培养的情况及鼓室置管治疗的初步效果.方法:采用声导抗检查和纯音测听判断中耳功能及听力.鼓室分泌物细菌培养,了解分泌性中耳炎分泌物特点.结果:腭裂术前患者75.5%为异常鼓室图,其中3岁前患者高达81%,术后患者41.2%为异常鼓室图.鼓室分泌物细菌培养,革兰氏阳性和阴性菌阳性率分别为20.1%和24%.6耳分泌性中耳炎经中耳置管治疗后,由中度听力下降恢复至正常听阈,4/8耳鼓室图由B型转为A型.结论:①早期修复腭裂,有助于咽鼓管功能的改善.②患分泌性中耳炎的腭裂患者,早期鼓室置管能改善听力,有助于正常语音发育.
作者:徐慧芬;廖小宜;徐丽蓉;郑谦;孙莹;王凯;郑艳 刊期: 1999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兔关节软骨细胞体外培养形成基质能力.方法:通过Ⅱ型胶原酶消化法获得大量高活性兔关节软骨细胞,倒置显微镜及透射电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及超微结构,用含15%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液连续培养,观察软骨基质的形成情况.结果:体外培养的软骨细胞为多角形,透射电镜下见胞浆内有丰富的粗面内质网系统及线粒体,胞膜下及胞浆中有较多分泌泡;连续培养10天时,培养瓶底部出现肉眼可见的白色结节,蕃红-O染色显示白色结节含大量氨基葡聚糖阳性物质,20天时形成火山口样结构,也被蕃红-O染成深红色.结论:软骨细胞在体外也具有很强的基质形成能力并能形成软骨样组织,因而可以用于进行软骨体外再造.
作者:陈富林;毛天球;冯雪;杨维东;吴军正 刊期: 1999年第02期
目的:测试自行研制的耐火代型材料的主要常温性能、凝固时间和常温抗压强度.方法:采用自制维氏针,测出粉液比分别为8∶1、7.5∶1、6.5∶1、6∶1时调拌耐火代型材料的凝固时间;并制作自然干燥1、2、8、24、72小时及在1000℃反复烧结4次的抗压测试样本,测试各组试件常温下的抗压强度值.结果:①凝固时间为16.25分(7.5∶1,常温),粉液比减小凝固时间延长(P<0.01).②常温抗压强度为25.32 MPa(干燥24小时),随时间的延长常温抗压强度增大(P<0.01),残留强度为24 MPa.结论:自行研制的钛合金粉浆涂塑底层冠用耐火代型材料(基础型)的主要常温性能完全可以满足钛合金粉浆涂塑底层冠的应用要求.
作者:邝先昊;廖运茂;巢永烈;王航 刊期: 1999年第02期
菌斑作为龋病病因的始动因素,已经得到公认.为了更深入研究菌斑、氧自由基与龋病发病的关系,作者对菌斑中氧自由基进行检测.
作者:阎鹏;黄力子;王成龙;王多宁 刊期: 1999年第02期
目的:对测量甲硝唑根管消毒控释系统药物释放度的方法进行评价.方法:作体外释放实验、离体牙根周释药实验及自行设计的体内释药实验,求1、3、7、10天的甲硝唑释放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体外与离体牙、体内实验的累积释药百分率在不同的时间均有极明显显著性差异(P<0.01);离体牙与体内实验的累积释药百分率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利用离体牙,将释放介质生理盐水控制在37℃,pH7.4,测定甲硝唑释放度的方法更接近于体内情况,是一种测定根管消毒控释系统药物释放度的有效方法.
作者:汪竹平;王铎;高静;张武 刊期: 1999年第02期
目的:了解采用机械搅拌法提取的粘性放线菌Ⅰ型、Ⅱ型两种菌毛的化学组成.方法:首先制备出抗Ⅰ型菌毛抗血清和抗Ⅱ型菌毛抗血清,鉴定两种菌毛纯化物纯度后,采用考马斯亮蓝法和蒽酮法分别测定两种菌毛中蛋白质和糖的含量,并进行氨基酸组成分析.结果:两种菌毛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糖含量较低.两种菌毛均是天门冬氨酸、谷氨酸、丙氨酸、赖氨酸和甘氨酸含量较多.两种菌毛中,非极性氨基酸百分含量高,碱性氨基酸百分含量低.结论:本实验结果有助于了解两种菌毛的化学组成与其生物性能的关系.
作者:李文;刘天佳;章崇杰;岳松龄;赵崇蓉 刊期: 1999年第02期
目的:研究涎腺肿瘤的发生和发展规律,建立涎腺肿瘤动物模型.方法:采用化学致癌物3-甲基胆蒽对40只SD大鼠颌下腺腺体内进行直接注射的方法,观察诱发产生颌下腺肿瘤情况.结果:共诱发肿瘤32例,其中鳞癌4例,平滑肌肉瘤28例.并对所诱发的两种肿瘤的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和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探讨了3-甲基胆蒽对大鼠颌下腺的致癌作用及所诱发肿瘤的组织起源.结论:3-甲基胆蒽诱发大鼠颌下腺肿瘤能成功地建立颌下腺肿瘤的动物模型,并以平滑肌肉瘤多见.
作者:曹选平;刘学军;何巍;刘学杰;郝志芳;赵庆夏 刊期: 199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面中部骨折的原因、临床特点及治疗方式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过治疗的98例面中部骨折病例,对其发病原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时机及方法进行探讨.着重讨论了手术切开复位与坚固内固定技术的应用基础、临床效果及注意事项.结果:本组病例共98例,男性占78.6%,好发于21~40岁年龄段.伤因,车祸伤占32.6%,工伤事故的打击伤占24.5%,跌伤占17.3%.骨折以上颌骨为主的联合骨折为多(72.45%).行骨折Ⅰ期处理的45例及陈旧性骨折错位愈合Ⅱ期处理的42例均采用手术切开复位及坚固内固定技术,获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结论:手术切开复位及坚固内固定技术的联合应用是治疗面中部骨折,尤其是复杂骨折及陈旧性骨折错位愈合的理想方法.
作者:田卫东;李声伟;潘剑;高振南;郑晓辉 刊期: 1999年第02期
目的:了解粘放菌两种菌毛在粘附牙面和与血链球菌34凝集中的生物活性.方法:采用粘放菌Ⅰ型和Ⅱ型菌毛提取物及两种抗菌毛抗体,通过它们对粘放菌粘附唾液包被的羟磷灰石(SHA)的抑制实验来判断两种菌毛的粘附活性,通过粘放菌与血链球菌34的凝集实验及两种抗菌毛抗体对凝集反应的抑制实验来确定两种菌毛的凝集活性.结果:①粘放菌Ⅰ型和Ⅱ型菌毛提取物及两种抗菌毛抗体均能抑制粘放菌对SHA的粘附;②只有Ⅱ型菌毛能间接引起肉眼可见的血链球菌34的凝集反应,抗Ⅱ型菌毛抗体能抑制凝集反应,抗Ⅰ型菌毛抗体无此抑制作用.结论:Ⅰ型和Ⅱ型菌毛均有粘附性能;Ⅱ型菌毛有凝集性能,Ⅰ型菌毛无凝集性能;本课题所采用的菌毛分离法未破坏菌毛的生物活性.
作者:刘天佳;李文;岳松龄 刊期: 1999年第02期
恶性淋巴瘤(malignant limphoma, ML)可发生在有淋巴网状组织的任何部位,并以颈部淋巴结受累者多,原发于涎腺的ML,国内外报道较少[1].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口腔科于1984年8月至1995年10月收治14例经病理确诊的涎腺ML.现结合临床病理检查分析如下.
作者:寿柏泉;孟昭业;杨震;石群立;郑葆春;周楠 刊期: 199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99m锝腮腺动态显像对诊断舍格伦综合征的价值.方法:应用99m锝对临床诊断为舍格伦综合征的52例患者进行腮腺动态显像,将所得的结果应用计算机ROI程序进行定量分析和动态曲线分析.结果:腮腺外形较正常大者46例(88.4%),肿大腮腺轮廓清晰28例(53.85%),轮廓模糊18例(34.62%).腮腺功能正常7例(13.46%),轻度受损15例(28.84%),中度受损17例(32.69%),重度受损13例(25%).舍格伦综合征首先是腮腺分泌功能受损,并存在于多数患者45例(86.53%),而摄取功能受累较晚,存在于少数较重患者5例(9.6%).结论:99m锝动态显像是一种检查唾液腺功能很有价值的方法.
作者:李宁毅;左书耀;樊功为;王国明;牛星光 刊期: 1999年第02期
目的:定量分析大鼠下颌持续前伸对颞下颌关节窝新骨形成的影响.方法:模拟临床固定功能矫治器,引导大鼠下颌前伸,制取下颌骨和颞下颌关节组织切片,采用Leica Q550IW计算机辅助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大鼠在下颌持续性前伸条件下,其颞下颌关节窝后份有明显的新骨沉积.第3天时,实验组和对照组间新骨沉积无明显差异,从第7天开始实验组与对照组有明显区别,在第21天时达到高峰,接近30天,二者间的差别趋小.结论:前伸大鼠下颌后,颞下颌关节窝有新骨形成,并可采用计算机辅助图像处理系统进行定量分析.
作者:赵志河;Urban Hgg;Rabie ABM;沈刚 刊期: 1999年第02期
尹某某,女,23岁.因左上后牙持续性疼痛3天就诊.检查:远中面洞,深而大,可见髓室底,探痛(-),叩痛(+),龈不红肿.诊断为:急性根尖周炎.处理:根管扩大,3%双氧水和生理盐水交替冲洗,干燥,置樟脑酚棉捻.第2天上午复诊,自述治疗当天下午疼痛加重.检查:左侧面部轻度弥漫性肿胀,压痛不明显,开口正常.叩痛(++),龈不红肿,去放置的樟脑酚棉捻,见棉捻松软,未闻及异味.处理:再次冲洗根管并干燥,窝洞内置干棉球,口服螺旋霉素和甲硝唑.第5天复诊,自述治疗后患牙症状缓解较快,现仍有轻度不适.检查见面部肿胀消失,叩痛(+),龈不红肿.处理:冲洗并干燥根管,再次置樟脑酚棉球.第6天复诊,自述前一天晚上患牙发生明显疼痛,并出现面部肿胀,且左眼发红,视物稍模糊.检查:左眼球结膜轻度充血,面部及口内情况基本同第2天复诊时.处理:冲洗并干燥根管,未发现异物及异味,疑与樟脑酚有关,置丁香油棉球于窝洞.约20分后,左眼球结膜充血明显好转,视物清楚,疼痛缓解.患者在两次症状加重过程中,身体其他部位未发现异常变化.
作者:蒲志杰 刊期: 1999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具核梭杆菌的内毒素(LPS)对重组人成骨蛋白-1(rhOP-1)诱导牙髓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方法:采用噻唑盐比色测定(MTT)、酶动力学方法和放射免疫技术.结果:在较低浓度LPS作用时,可协同增加rhOP-1对牙髓细胞增殖和碱性磷酸酶(ALPase)活性,但对骨钙素(BGP)无明显影响,而高浓度LPS则起抑制作用.结论:提示适度的LPS在牙髓对龋病的防御反应过程中起着一定调节作用.
作者:苏勤;何国华;张郁;李强 刊期: 199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牙周病的病因与红细胞免疫功能间的关系.方法:测定牙周病患者体循环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C3bR)、红细胞免疫复合花环率(RBCICR)、红细胞免疫促进因子(RFER)和红细胞免疫抑制因子(RFIR)的功能状态.结果:牙周病患者体循环中SOD活性、C3bR、RFER均较正常对照组降低,而RFIR和RBCICR则较正常对照组升高.结论:牙周病患者体循环红细胞免疫状态低下或继发性低下,致循环免疫复合物增加,而清除能力下降,致牙周组织受损,可能是牙周病的病因之一.
作者:赵淑贤;朱进才;李强 刊期: 1999年第02期
目的:掌握VITA成品比色板及金瓷修复体的色度规律,合理、客观使用VITA成品比色板.方法:随机抽取由同一位技师采用YKH-1 Ni-Cr烤瓷合金、VITA VMK68系列瓷粉制作的92件前牙金瓷修复体,对其颜色及所选VITA成品比色板比色片颜色用美能达CR-100型色度计,CIE1976L*a*b*系统进行测试.结果:金瓷修复体的明度值均高于所选比色片的明度值.二者色相一致,彩度值不相同,存在肉眼能区分的颜色差异.结论:使用VITA成品比色板指导临床配色、选色时,应选择较同名牙或相邻牙明亮度低、色彩偏淡的比色片作为指导制作金瓷修复体的色标.
作者:杨宏军;孙剑;王忠义 刊期: 199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涎腺腺样囊性癌具有神经内分泌性的可能性.方法:采用神经内分泌细胞及肿瘤细胞所特有及相关的抗体S-100蛋白、神经特异性烯醇酶、嗜铬素A和突触素4种标记物对其在该肿瘤的表达进行免疫组织化学研究.结果:50例涎腺腺样囊性癌中S-100蛋白阳性表达42例(84%),神经特异性烯醇酶阳性表达32例(64%),嗜铬素A阳性表达8例(16%),突触素阳性表达7例(14%).结论:涎腺腺样囊性癌部分细胞具有神经内分泌性的可能.
作者:孙长伏;钟鸣;王兆元;王玉新 刊期: 1999年第02期
目的:了解人与不同实验动物涎腺中肌上皮细胞的差异.方法:用HHF35对人和动物涎腺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测量肌上皮细胞的平均体积比并进行比较.结果:人和动物涎腺中肌上皮细胞的平均体积比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除啮齿类动物外,人和其它动物粘液腺中肌上皮细胞的平均体积比高于浆液腺中者.结论:涎腺肌上皮细胞的平均体积比与动物种类和涎腺分泌物性能有关.
作者:马文波;何志秀;卢勇;蔡益新 刊期: 1999年第02期
多种口腔疾病或系统性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唾液成分的质和量都可能发生改变[1].唾液蛋白作为唾液的主要有机成分,与唾液的多种生理功能密切相关[2].因此研究唾液蛋白对于了解机体的生理及病理状况具有重要意义.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是常用的唾液蛋白的分离方法.传统的SDS-PAGE系统由Laemmli建立,该系统对分子量在20 kD以下的蛋白分离欠佳[3],需通过繁琐的操作制备梯度凝胶.而腮腺唾液的主要成分富脯蛋白和富组蛋白的分子量为10~40 kD和3~5 kD,故分析腮腺唾液蛋白需要对Laemmli的方法进行改进.既往研究发现经SDS-PAGE电泳后,唾液富脯蛋白难以着色.但可去除乙酸脱色液中的其他有机溶剂成分,使富脯蛋白发生变色效应呈紫红色,与其它蛋白区分[4].
作者:郭颖;罗海燕;黄宁;杨美薷;吴琦;王伯瑶 刊期: 1999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