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股骨近端解剖钢板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

李建东

关键词:股骨近端解剖钢板, 股骨转子间, 骨折
摘要:目的:对股骨近端解剖钢板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将我院92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46例患者行股骨近端解剖钢板治疗,对照组46例患者以动力髋螺钉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的治疗优良率为90.48%,对照组的治疗优良率为76.19%,观察组的治疗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6.52%,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6.09%,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以股骨近端解剖钢板技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安全性高等优点,是老年转子间骨折的有效治疗方法。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浅谈情境教学在基础护理教学中的运用

    目的:探讨情境教学应用于护理基础教学中的作用及实现情境教学的有效途径。方法:采用对照方式进行对比观察,将就读于我校护理专业的学生随机分成两个小组,分别命名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有46个学生。对照组的学生实行常规的教学模式,实验组的学生实行情境教学的模式。以此探讨学生对基础护理知识的掌握程度,并对两组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跟踪记录。结果:在教学中实行情境教学的实验组,不管是在基础护理知识掌握还是技能应用,其效果明显都比对照组好,p <0.05,具有统计学差异意义。结论:在基础护理教学中恰当的将情境教学融入到其中,可以活跃教学课堂的气氛,激发学生对基础护理知识学习的兴趣,促使学生更为主动的学习,参与教学互动,提高教学的质量。与此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沟通、应变能力以及职业素养,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育高素质护理服务人员。

    作者:闫婧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中药新药研究开发的现状及思考

    现今社会是个科学技术发展突飞猛进的时代,科学发展的综合化,技术发展的高新化以及高新科技的产业化是21世纪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特征,这一趋势将在新药研究开发中得到充分的体现。本文试论世纪之交中药新药研究开发现状及思考,以期加快中药新药创新的步伐。

    作者:何凯丽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PBL 教学法在基础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目前 PBL 教学法已经逐渐地在我国护理教育中开展起来,所谓的 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教学法即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在护理医学教育中是指以临床问题引导学生把握学习内容的教学方法、激发学习的动力,通过在临床前期课以及临床课实践课程中,以病人的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的小组讨论或教学。近年来发现 PBL 教学法在基础护理教学中取得了优秀的临床效果,本文将就 PBL 教学法在基础护理医学中的应用概况、应用现状,对我国 PBL 教学在基础护理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促进 PBL 教学法在护理教育中更加科学、灵活地的进一步应用。

    作者:周娟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股份制医院与卫生事业公益性的博弈分析

    随着市场经济逐步在我国社会各个领域主导地位的确立,医疗卫生行业也在逐步打破全部国有公办的格局,依据市场规律,向多元化和市场化迈进,出现了股份制医院、私有制医院与公立医院并存的局面。公立医院的股份制改革已经提到日程,已有专家指出:在新医改方案中,部分公立医院将实行股份制改革,今后我国将形成以公立医院为主体、社会资本参与的相互促进和共同发展的医疗卫生服务体制。同时,也有人认为:股份制医院具有一定的私有性,按照《公司法》的要求,股份制企业关注的是效率而非公平,它的目标是实现出资人即股东利润大化,并根据出资额的多少分配利润,股份制医院的这一属性与我国卫生事业的公益性相背离。医院的公益性实际上是指公共利益性,体现为其生产的医疗服务的公益性[1]。医院公益性质的内涵主要是解决医疗服务的公平性、适宜性及可行性问题,保证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外延主要体现为减免贫困患者的医疗保健费用、承担公共卫生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紧急救援[2、3]。本文结合齐齐哈尔市中医医院股份制改革案例,用博弈的观点就股份制医院与卫生事业公益性的关系进行分析。

    作者:宁立新;赵珊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升降浮沉理论的意义及临床指导作用的探讨

    中药的升降沉浮是药物性能在人体内呈现的一种走向和趋势。升降浮沉理论是药性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药性理论的核心。本文就中药升降浮沉理论的意义及临床指导作用择其精要进行概述和探讨。

    作者:陈云鹤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探讨不同抗生素对早期梅毒的临床疗效

    目的:研究分析对早期梅毒患者采用不同抗生素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整理收集我院收治的90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将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 组采用苄星青霉素治疗,B 组采用头孢曲松治疗,C 组采用阿奇霉素治疗,比较三组治疗效果。结果 A 组治疗治愈率为96.7%,B 组治愈率为90%、C 组治愈率为66.7%,A、B 两组和 C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 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B 组为13.3%,明显低于 C 组23.3%(P <0.05)。结论苄星青霉素治疗早期梅毒疗效好,不良反应少,是治疗早期梅毒的首选药物,头孢曲松治疗早期梅毒疗效肯定,可作为早期梅毒青霉素过敏患者的替代药物。

    作者:孟庆梅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膀胱癌患者术后膀胱灌注护理效果观察

    目的:对我院在膀胱肿瘤患者术后膀胱灌注治疗中实施护理的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3年3月本院收治的膀胱癌患者32例,对其实施灌注前护理、心理护理、灌注中护理和灌注后护理,并观察护理效果。结果:32例患者均获得满意临床效果,未见药物性皮炎和化学性尿道炎发生,无膀胱挛缩现象,无尿道狭窄。结论:对膀胱肿瘤患者进行系统的术后膀胱灌注护理干预,有助于患者康复,提高治疗效果,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李红英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子宫颈癌患者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子宫颈癌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10年8月至2014年7月我院收治的43例子宫颈癌患者临床资料。结果:通过有效的护理和综合治疗,43例子宫颈癌患者显效16例,有效22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8.4%。结论: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可以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吕爱华;丁玉静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妇科手术术前焦虑的预见性护理

    目的:观察预见性护理对妇科手术中术前焦虑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到2015年1月接收的88例行妇科手术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全部患者均分为两组,即预见组与常规组,每组各有44例,其中常规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在此基础之上,预见组患者再进行预见性护理,且对其临床效果加以观察。结果预见组与常规组患者的 SAS 评分与 HAMD 评分均优于护理前,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 <0.05);预见组患者护理后的 SAS 评分与 HAMD 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护理后,存在显著性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实施妇科手术前,对患者予以预见性护理措施,可有效改善其焦虑程度,且提升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值得大力推行。

    作者:申山会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皮肤软组织扩张术用于烧伤整形的临床研究

    近几年,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在烧伤整形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所谓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就是指选取正常皮肤下方部位,将皮肤软组织扩张器植入,利用注射壶将液体注射于扩张器内,使扩张器容量增加,进而达到增加表面皮肤压力的目的,经弹性扩张、生长后,可使额外皮肤面积增加,新增皮肤会得到转移,完成器官再造与组织修复。扩张皮瓣在毛发特征、质地、皮肤色泽等方面,均优于普通皮瓣与皮片,整形效果较好。这种扩张术具备安全性高、操作简单等特征,且适应性较广。本文主要分析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在烧伤整形中的应用价值,探讨其特征。

    作者:黄家华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单次髂筋膜阻滞复合舒芬太尼用于骨科下肢手术患者的镇痛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单次髂筋膜阻滞复合舒芬太尼对骨科下肢手术患者镇痛效果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2012年4月在2014年1月选取在本院行骨科下肢手术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60例,观察组术毕于定位点注入0.3%罗哌卡因0.6mg/ml,对照组术毕同一部分注射生理盐水。两组患者术后48h 内均行舒芬太尼自控泵镇痛(PCA)。分别于镇痛前即刻、术后3h、术后6h、术后12h、术后48h、术后72h 应用视觉模拟评分(VAS)量表对两组镇痛效果进行评分。记录两组术后12h、24h、36h、48h 舒芬太尼用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6h、术后12h、术后48h VAS 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术后12h、24h、36h、48h 舒芬太尼用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恶心呕吐、躁动、呼吸抑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单次髂筋膜阻滞复合舒芬太尼可提高下肢手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降低患者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发生,减少术后 PICA 舒芬太尼使用量。

    作者:刘红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中心律失常的有效护理干预分析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中心律失常的有效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例于我院行急诊介入治疗过程中发生心律失常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成功率为100%(200/200),均发生心律失常;通过积极地临床治疗与护理,所有患者现已均康复出院。护理后患者的 HR、QTd 和QTc 水平均明显优于护理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给予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过程中发生心律失常的患者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显著地提高手术的成功率,改善患者的 HR、QTd 和 QTc 水平,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周李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护理干预在危重手足口病患儿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危重手足口病患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我院在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期间收治的44例手足口病危重症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随机将44例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1例患儿。观察组患儿在接受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而对照组仅接受常规护理。通过定期的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其对相关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在治疗的有效率方面,观察组患儿的为95.5%,而对照组患儿为86.4%。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二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护理服务满意率方面,观察组患儿为95.5%,对照组患儿为77.3%。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二者相比差异显著,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护理干预在危重手足口病患儿护理中的应用,不仅对患儿的康复具有促进作用,还能使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得到提高。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

    作者:孙建丹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浅谈人性化护理在产科中的应用

    人性化护理以尊重患者的生命价值、人格以及尊重个人隐私为核心。宗旨是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目标是为病人提供包括心理、社会、文化等方面的护理服务及护理教育。是一种创造性的、个性化的、整体的、有效的护理模式,为患者营造一个舒适的就医环境,使患者在就医的全过程中感到方便、舒适和满意的一种护理方法。人性化护理运用到产科护理工作中要求护理人员不要局限于护理、助产等单纯的技术操作,而应更注意以人为本的整体护理,并针对个体、家庭、新生儿在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的需求及时调适,为其提供安全性和高质量的健康照顾,尤其强调提供促进家庭成员间的凝聚力和维护身体安全的母婴照顾。我院自开展人性化的护理服务以来,取得了诸多举措。目前,人性化护理模式已得到全面实行,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作者:肖莎莎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L5/S1椎间盘突出症不同入路微创手术治疗的优势及其进展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率已经越来越高,随着学习、工作等方面的压力,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人群逐渐年轻化,过去开放式的手术治疗方法对患者的创伤比较大,手术过程中对肌肉的剥离与牵拉,不仅损伤椎旁肌肉、韧带,对脊柱的稳定性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次破坏性的损伤。微创手术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医务人员及病患所接受,因为它具有创伤小、疼痛轻、恢复快的特点。L4/5水平的病变在椎间盘疾病中常见,L5/S1椎间盘由于其生理位置的特殊性,导致其手术入路的要求也有异于其他椎间盘病变的手术入路。

    作者:张志铭;张卫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多发伤的急救与护理要点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疾病也在发生变化,创伤已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全球性问题。现代创伤中多发伤发生率高,病情严重,严重多发伤患者具有伤情复杂、病情变化快、并发症多、病死率高等特点。

    作者:贾宁;王斌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气相色谱法测定茶叶中甲体六六六农药残留量的不确定度评

    1材料与方法1.1方法用气相色谱法测定茶叶中甲体六六六农药残留量。依据 GB /T 5009.19-2008《食品中有机氯农药多组分残留量的测定》第二法,依据《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JJF1059-1999.1.2仪器与试剂1.2.1所用的水为超纯水,所用的试剂石油醚(40~60℃)为农残级,浓硫酸(G. R)。

    作者:吴聿玫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古汉养生精治疗失眠60例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古汉养生精口服液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失眠患者给予古汉养生精口服液治疗,连服10天为一疗程,共服两个疗程。并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作为评定患者睡眠质量的工具。结论古汉养生精口服液后对治疗失眠的有效率高达93.33%,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效率等,值得推广应用。。古汉养生精口服液治疗中风后失眠疗效满意。

    作者:马进;刘炳成;刘庆梅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针对青霉素发酵过程精细化控制

    青霉素是一种重要的抗生素,主要是通过微生物发酵法进行生产。生产成本中,发酵部分占80%以上。在青霉素发酵的过程中,影响发酵生产水平的因素主要为菌种生产能力和控制力度。但由于青霉素是微生物的次级代谢产物,青霉素发酵过程是微生物、化学和工程等学科的理论和技术的综合利用,其生化反应过程机理复杂,表现出的动态行为复杂多变,控制其发酵过程必然是比较复杂的。种子质量、温度、pH 值、溶氧、培养基中碳源、氮源、硫源、前提物质苯乙酸等因素影响青霉素发酵,使得青霉素的发酵过程变得复杂而难以控制。因此,要想顺利的进行青霉素发酵的工作,就要对发酵过程进行精细化的控制,保障青霉素的整体发酵水平。本文根据生产实践就青霉素发酵过程精细化控制进行了简要的探究。

    作者:张德重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老年大肠癌患者围手术期的观察和护理

    目的:总结老年大肠癌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经验。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39例老年大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9例老年大肠癌患者,3例发生术后并发症,经过治疗全部治愈出院,无死亡发生。结论:老年大肠癌患者手术风险高,对护理方法要求严格,在围手术期对患者进行全面细心的护理措施能够减少并发症,提高治愈率。

    作者:张晓磊;李金业 刊期: 2015年第02期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

主管:陕西省东方美容文化研究所

主办:陕西省东方美容文化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