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慧慧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Clinical Nursing Pathway,CNP)护理模式在前列腺电切术病人的临床应用效果及可行性。方法实验组按照护理路径的模式,对前列腺电切术的患者实施整体护理,对照组是未实行临床护理路径的相同诊断的择期手术患者。结果实验组的平均住院日比对照组缩短,平均住院费有所下降,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增加,亦增加了护士的工作满足感。结论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有助于缩短平均住院日,降低医疗费用和改善护患关系,是值得推广的护理方式。
作者:邓贡香;陈香玉 刊期: 2015年第02期
工勤人员的工作内容是医院感染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医院正常运行的重要环节。自从有医院的建立,在医院感染方面,工勤人员这个特殊的群体可以说是被忽视的。长期以来,他们对医院感染知识匮乏,在工作过程中不注意环境的污染,不注意皮肤的损伤,很容易发生医院感染。所以,应让工勤人员正确认识到医院感染防护工作的重要性,这样,可以保障他们在工作中不受病原菌的侵害,从而减少他们发生医院感染的概率。
作者:王薇;韩微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中护理管理改革的方法及效果。方法:我院在2013年8月到2014年8月对58例患者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实施护理改革,采用新的护理排版模式,并应用分级护理原则,统计护理工作的效果。结果:开展护理优质服务前后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分别为79.3%、98.3%。结论:开展优质护理服务能显著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值得大量推广使用。
作者:修俊娟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研究采用多巴胺联合呋塞米及硝酸甘油在临床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效果。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风湿性心脏病心力衰竭住院患者共62例,依照随机的原则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而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另外给予多巴胺、呋塞米及硝酸甘油联合使用治疗,7 d 疗程结束以后,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结果经过治疗以后,显效患者共28例,有效患者共2例,总有效率为96.8%,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80.6%),该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于风湿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采用多巴胺联合呋塞米及硝酸甘油来进行治疗,有着疗效好、安全性高的优点。能够为今后的手术治疗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
作者:吴秀华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纵观现如今中国发展现状,经济迅猛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居民对健康的要求不仅局限于治疗疾病,疾病的防御与个人养生、护理更加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为了适应这一现状,国家在社区服务方面设立全科诊室、社区卫生服务站点、家庭病床上门服务等项目。现如今,全科团队模式下社区医疗卫生保健虽取得一定进展,但是在社区护理方面依然存在护理人员数量少、专业度缺乏等问题。为了更好的为社区居民服务,我们需要完善社区护理服务制度、提高社区护理服务质量。接下来我将结合现如今社区护理服务的现状以及参考相关期刊论文就如何更好促进社区护理服务提出自己的见解。
作者:周燕飞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究舒适护理干预对气管切开患者的使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7月-2014年11月期间收治的104例气管切开患者,按照单双号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患者为52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护理方法,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舒适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结果:两组患者通过护理后,其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经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果:对气管切开患者进行舒适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提升护理满意度,大大缩短患者的恢复时间,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魏春香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急诊救治期间采用综合护理模式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从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随机选取72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患者在急救期间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观察组在急救期间采用急诊综合护理模式进行护理。结果在患者急性心肌梗死病情控制上观察组明显好于对照组;而急救时间、住院治疗时间以及心功能复长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在急救期间出现不良反应的几率上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方面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在对急性心急梗死患者的急救期间实施急诊综合护理模式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
作者:汤苗苗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情境教学应用于护理基础教学中的作用及实现情境教学的有效途径。方法:采用对照方式进行对比观察,将就读于我校护理专业的学生随机分成两个小组,分别命名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有46个学生。对照组的学生实行常规的教学模式,实验组的学生实行情境教学的模式。以此探讨学生对基础护理知识的掌握程度,并对两组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跟踪记录。结果:在教学中实行情境教学的实验组,不管是在基础护理知识掌握还是技能应用,其效果明显都比对照组好,p <0.05,具有统计学差异意义。结论:在基础护理教学中恰当的将情境教学融入到其中,可以活跃教学课堂的气氛,激发学生对基础护理知识学习的兴趣,促使学生更为主动的学习,参与教学互动,提高教学的质量。与此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沟通、应变能力以及职业素养,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育高素质护理服务人员。
作者:闫婧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儿科输液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0月到2012年5月的住院儿科患儿220例,随机分对照组与观察组,观察组120例,对照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护理风险管理,比较两组患儿父母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以及护理缺陷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对照组护理缺陷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在儿科输液管理中有效应用护理风险管理,能够有效提高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降低护理缺陷发生率。
作者:章朝晖;李春华 刊期: 2015年第02期
乳腺癌是妇女为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我国乳腺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占恶性肿瘤的7%-10%已成为我国女性发病率高的恶性肿瘤。注射用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为细胞毒类抗肿瘤药物,是一个个的白蛋白结合紫杉醇微粒构成,这些微粒只有人体红细胞1/100大小,外层被白蛋白包裹,内核为不溶于水的细胞毒药物。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的微粒通过 Sparc 蛋白吸附在肿瘤细胞上,并终进入肿瘤细胞释放出细胞毒药物,杀死肿瘤细胞,达到治疗目的[1],现将我科应用注射用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治疗乳腺癌的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顾敏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究肿瘤内科中心静脉置管期相关感染因素。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4年10月在我院肿瘤内科接受治疗的260例中心静脉置管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各项临床资料,判定引发中心静脉置管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肿瘤内科患者发生感染率为8.46%;肿瘤内科患者中心静脉导管感染与导管留置静脉时间、部位和导管的材质有关。结论为了避免发生感染,肿瘤内科患者接受中心静脉置管和置管期间,需要正确选择导管留置的静脉及导管材质,强化置管操作及维护,尽量缩短导管的留置时间,不断增强患者的免疫力以减低中心静脉置管的感染率。
作者:钟艳;张辉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免疫规划工作综合评价的方法与与免疫规划工作评价指标体系。方法:通过德尔专家咨询法和层次分析法建立《咨询指标草案》并进行权重的评价。结果:《咨询指标草案》共包括了预防接种的开展情况、免疫规划基础工作指标、免疫规划的财政投入及保障工作、医保覆盖情况和免疫规划工作效果指标在内的五个一级指标,其权重分别为:23、18、24、25、12,权重总和为100。结论:在地区实际情况基础上合理运用德尔专家咨询法和层次分析法可以建立起一套系统化的、实用的、具有较强代表力的综合性免疫规划体系和评价方法。
作者:付蕾蕾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分析儿童消化性溃疡患儿采用克拉霉素三联疗法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将儿童消化性溃疡患儿38例按照双盲法分为治疗组(采用甲硝唑、奥美拉唑以及克拉霉素三联疗法治疗)和对照组(采用甲硝唑、奥美拉唑、阿莫西林等联合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4.7%,其中治疗显效15例,有效3例,无效1 例,对照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78.9%,其中治疗显效10例,有效 5例,无效4例。治疗组临床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儿童消化性溃疡患儿采用克拉霉素三联疗法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见效较快,可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陈柳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可行性;方法:从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孕产妇中选取20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生产情况将阴道试产成功孕产妇100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剖宫产孕产妇10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孕产妇手术情况、住院情况及分娩情况。结果:观察组分娩出血量无明显差异(P>0.05),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孕产妇产褥病率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 >0.05);结论:在符合阴道试产条件且行严密监护前提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可行阴道分娩。
作者:李小波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通过对新形势下的西药房管理模式现状进行探讨,旨在推动新的管理模式的产生,实现西药房更加科学的管理。方法将某医院的西药房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现有的管理模式进行分析和研究,并指出变革模式的新措施。结果西药房在管理模式存在着管理素质不高、管理机制落后等问题,阻碍了其快速发展。结论西药房的管理模式无法适应现代医学发展的机制要求,因此需要采取变革方式,实现管理机制的创新发展,更好地促进西药房的管理工作。
作者:杨海霞;陈艳梅;邓秀英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前 PBL 教学法已经逐渐地在我国护理教育中开展起来,所谓的 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教学法即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在护理医学教育中是指以临床问题引导学生把握学习内容的教学方法、激发学习的动力,通过在临床前期课以及临床课实践课程中,以病人的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的小组讨论或教学。近年来发现 PBL 教学法在基础护理教学中取得了优秀的临床效果,本文将就 PBL 教学法在基础护理医学中的应用概况、应用现状,对我国 PBL 教学在基础护理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促进 PBL 教学法在护理教育中更加科学、灵活地的进一步应用。
作者:周娟 刊期: 2015年第02期
在当前医院管理中,通过增强人文关怀在儿科护理中的作用,提高对病人的护理质量,注重护理技巧与心理沟通,为病人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让病人感受到护士的关心与照顾,有利于提高医院整体护理质量和护理技术水平,使护患关系更加融洽,提高病人的满意度。
作者:张代森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干预对突发性耳聋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5月至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突发性耳聋患者7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干预组实施系统化健康教育,观察比较两组疗效及疾病认知水平。结果:干预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且干预组疾病认知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突发性耳聋患者通过系统化健康教育,可有效改善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水平,提高疗效,值得推广。
作者:张周波 刊期: 2015年第02期
大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和其它学科相似,大学生应认真学习防治疾病的知识,了解艾滋病对人类带来的巨大危害,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是学好防治疾病的首要原则。本文将针对当前大学生预防艾滋病健康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大学生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措施。
作者:张碧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9月~2014年3月在本院治疗的45例异位妊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 A、B、C组,分别口服100、200、400 mg 米非司酮,1次/d,连用3 d,3个疗程后,观察临床疗效以及不同剂量与患者血β-HCG 的关系。结果 A、B、C 组有效率分别为40.0%、66.7%、86.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当血β-HCG 值在300~2000 U /L 时用100~200 mg,1次/d,连服3 d,连续 3个疗程时有效;当血β-HCG 值在2001~5000 U /L 时用200~400 mg,1次/d,连服3 d,连续 3个疗程时有效。结论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安全有效,血β-HCG 的浓度越大,米非司酮的剂量越高就越有效。
作者:李秀文 刊期: 2015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