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善莲
目的:探讨家庭随访对2型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效果。方法将住院139例患者在出院时分为试验组77例,对照组62例,试验组实行定期随访,对照组不采取任何措施。6个月后按事先设计的调查表所获分析遵医行为效果。结果试验组遵医行为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家庭随访对糖尿病患者的院后遵医行为有积极作用。
作者:冯梦婕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在手术室整体护理中的应用效果,通过在手术室开展人性化护理,缓解患者对手术的应激反应,增强自信心,保证手术顺利进行,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方法选择2011年10月至2011年12月我院整形手术室240例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实验组与对照组分别为120例,对实验组实行人性化护理,对照组实行传统式护理。结果通过在手术室实行人性化护理,使患者得到亲人般的照顾,提高了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和手术成功率。实验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改善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护理质量。
作者:马娜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分析鼓膜穿刺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护理措施和护理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11月-2014年12月期间经鼓膜穿刺术治疗的78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39例)与对照组(3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术前检查、生命体征监测、术后遵医用药等常规手术护理配合方法开展护理,试验组则加强术前心理护理、体位护理、术中配合、术后饮食干预、出院指导等综合护理干预,观察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试验组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在鼓膜穿刺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过程中加强患者的护理干预对于提高临床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者:郭倩倩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总结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的综合尿道护理的体会,更好的进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的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3年2月~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46例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了护理措施,总结了体会。结果:手术顺利完成、护理恰当、无护理并发症,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对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进行手术后的综合尿道护理,可以显著提高手术的治疗效果,并显著减少感染的发生,具有良好的临床意义。
作者:李红英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布拉氏酵母菌辅助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0例来我院治疗的新生儿黄疸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布拉氏酵母菌散剂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5天后的血清胆红素水平为(41.54±31.68)umol /L,对照组的血清胆红素水平为(67.93±31.06)umol /L,两组治疗后的血清胆红素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的黄疸平均消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的黄疸平均消退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布拉氏酵母菌辅助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显著,利于胆汁排泄,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傅又文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分析经皮冠脉介入治疗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在2013年1月至2014年7月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实施经皮冠脉介入治疗,对照组实施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冠脉再通情况;记录两组患者住院时间;观察两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情况及心脏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冠脉再通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经皮冠脉介入治疗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患者冠脉再通率高,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低,患者预后好,值得借鉴。
作者:魏启民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观察纳洛酮氨茶碱联合应用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AOP)的疗效。方法:将我院儿科2013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原发性呼吸暂停早产儿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两组均在抗感染支持及对症治疗基础上使用氨茶碱注射液治疗呼吸暂停,首次负荷量5mg/kg 静注,12小时后给予维持量2mg/kg,每12小时给药1次稀释后静注;治疗组加用纳洛酮注射液,首次负荷是为0.1mg/kg 静注,1小时后按0.01mg/(kg·小时),经微泵持续静注,每日总量不超过0.4mg/kg。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有非常显着差异 P <0.01。结论:纳洛酮氨茶碱联合应用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疗效优于单用氨茶碱。
作者:陈静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在中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近年来收治的90例中风偏瘫患者根据就诊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为45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内科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同时接受中医针灸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临床治疗效果及患者运动功能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及运动功能评分显著优于参考组(P <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大于参考组(P <0.05)。结论:给予中风偏瘫患者针灸治疗能够促进患者功能康复,减少残疾发生率,有着显著的使用价值。
作者:徐卫利 刊期: 2015年第02期
肿瘤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常见病、多发病,肿瘤在我国人口全部死亡原因中居第二位,且35岁以下的低龄化肿瘤患者人数呈上升趋势。低龄化的年轻肿瘤患者更需要包括医护工作者在内的全社会的关注。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和护理模式的转变,对肿瘤患者给与人性化的护理在临床的治疗、预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作者:张玲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中药对皮肤过敏性紫癜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70例皮肤过敏性紫癜患儿,按照数字单双号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应用常规西医疗法,研究组则应用中医辩证治疗,分析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经治疗后总有效率94.3%明显高于对照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对皮肤过敏性紫癜的治疗效果较为显著,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王明跃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人员护理危险因素及相应对策。方法选取2011年8月份~2014年8月份我院手术室护理人员40例,分析手术室护理人员的护理危险因素,采取相应对策后,就护理满意度和护理水平与实施对策前相对比。结果手术室护理人员护理危险因素主要有手术室环境及个人因素等相关,实施后手术室护理差错、纠纷以及锐器损伤发生率均明显少于实施前,相比较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施后护理满意度显著优于实施前(90.0%>67.5%),相比较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通过研究可知,手术室护理人员护理危险因素众多,明确危险,有利于正确措施的实施,更有利于职业防护的高效进行,值得临床推荐应用。
作者:邱文静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在脑血栓患者的治疗用药过程中加入血栓心脉宁片,观察其效果和作用,研究此药物对治疗效果产生的作用。方法:为形成对比采取分组的方式,将病历分为两组,普通治疗对照组和心脉宁片治疗组。两组病历都采用同样的治疗方法的,唯一不同的就是用药时,心脉宁片观察组所用药物中多一种血栓心脉宁片。结果:采用血栓心脉宁片的治疗组要比普通治疗对照组组的治疗效果好,病情缓解的比普通治疗组要快。结论:在脑血栓患者的治疗过程中,血栓心脉宁片起到了很好的治疗和辅助治疗的效果,使用该药物的治愈率明显高于不使用的。从而使患者的病情更快的得到缓解更快的康复。
作者:周晓飞 刊期: 2015年第02期
高血压是内科常见疾病之一,它可以引起严重的心、脑、肾功能障碍,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高血压是一个终身的病,需要长期服药,除了要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外,还需要长期服用降血压药。以口服药物为主,大部分患者需长期或终身服药。若高血压长期得不到有效的控制,会对患者的肾脏产生危害,同时肾脏出现健康损害会反过来会加重高血压。因此要对高血压患者及时有效地治疗。但是很多高血压患者血压一直降不下来,或降压效果不太理想。本文对影响降压效果的因素和对策做一探讨。以提高降压的疗效,减少高血压的并发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孙怡涛;郑庆红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总结对产后出血的预防、监测、抢救、护理对策和体会,以供探讨。方法:对我院65例产后出血的产妇进行临床分析,做好产前、产时、产后预防与监测,做好产后出血抢救及护理。结果:65例产后出血患者经临床观察抢救及护理预后良好。结论:产后出血重在预防和认真细致的临床观察和护理,及时发现及时处理。
作者:徐丹 刊期: 2015年第02期
压疮是由于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组织营养缺乏,致使皮肤失去正常功能,而引起的组织破坏和坏死。它的发生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降低生活质量,而且一旦发生感染,严重者会导致死亡。因此对压疮高危人群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对已有压疮的患者实施科学有效的护理,可以明显减轻患者的痛苦及经济负担,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本文通过分别对压疮的护理分期以及压疮的护理措施进行分析,希望对压疮的护理工作有更深一步的认识。
作者:洪珊;兰晓玲;舒婷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对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动态心电图临床分析。方法:对我院从2009年5月到2014年5月收治的330例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动态心电图临床分析,将患者分成三组,一组是80岁组,一组是70到79岁组,一组是60到69岁组,总结患者动态心电图的特点,采用专业检测系统,对患者的动态心电图进行24小时的不间断监测,在分析时对心电变化情况进行回放,从而借助专业的软件获取准确的 HRV 参考值。结果;心律失常患者中70到79岁患者的检出率高,在窦性心律变化方面患者的在心律变化方面有着明显的统计学差异,慢心率要比80岁的患者大,比70到79岁的患者小。结论: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动态心电图临床表现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年龄越大的患者在心电的变化上就越明显。
作者:迟威;韩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分析营养不良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
作者:宦欣;郎绪龙;于庆功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究分析加替沙星注射液的不良反应。方法:选取近两年在我院接受加替沙星注射液治疗并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80例,观察并比较患者的具体不良反应。结果:加替沙星注射液治疗后的不良反应中皮肤占(58.75%)明显高于消化系统(20.00%)、神经系统(2.50%)、内分泌系统(6.25%)、心血管系统(5.00%)以及其他(7.50%),其有显著性差异,统计学上有意义(p <0.05)。结论:应用加替沙星注射液治疗中,应合理用药,同时要密切观察患者有无异常表现。
作者:胡天翠 刊期: 2015年第02期
财务内控在医院的内部财务管理中占据重要地位,但是受内部控制制度成立时间晚、发展速度慢等因素影响,在财务内控管理中出现监督机制不完善、内控人员素质低等问题。因此,需在医院内部构建高效的财务内控制度,促进医院财务内控管理工作进一步发展。本文在总结医院财务内控内容的基础上,详细分析医院财务内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促进医院稳定、健康发展。
作者:贺申中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患者应用免疫球蛋白检验的临床研究。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0月收治180例接受免疫比浊法检查患者,其中90例治疗组和90例参照组,治疗组为不同程度乙型肝炎患者,参照组为健康体检者,治疗组按照乙型肝炎由轻度向重度分为 A、B、C 三组,每组各30例,并予以患者相应治疗,对比各组及治疗后有效者和无效者的免疫球蛋白 A、G、M水平。结果经过检查后,治疗组免疫球蛋白 A、G、M水平明显高于参照组,A、B、C 组免疫球蛋白 A、G、M水平逐渐增高,差异明显(P <0.05);经治疗和检查后,治疗组中有效者的免疫球蛋白 A、G、M水平比无效者低,存在显著差异(P <0.05)。结论在乙型肝炎患者中应用免疫球蛋白检测的临床效果明显,可以反映乙型肝炎不同程度病情,因此,具有十分重要的预后作用,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赵治瑞 刊期: 2015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