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甘露醇用于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药学探析

兰涛

关键词:甘露醇, 急性脑梗死, 脱水, 微循环, 抗凝
摘要:目的:探析甘露醇用于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为临床工作者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自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数字随机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给予所有患者肝素抗凝血、阿司匹林抗血小板凝集、依达拉奉清除自由基和血管扩张等常规治疗。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者(n =35)甘露醇脱水,剂量根据患者的平均动脉压均调整;给予对照组患者(n =35)甘露醇脱水,剂量为125 ml /次,每日2次。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显效12例,治疗有效20例,治疗无效3例,治疗有效率为91.43%;对照组患者治疗显效9例,治疗有效16例,治疗无效10例,治疗有效率为71.43%,治疗效果在组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甘露醇能有效降脱水低颅内压,利尿改善微循环,应该根据患者的病情合理调整用药剂量。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益母草颗粒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验证

    按照《中国药典》2005年版附录对微生物限度检查的要求,采用常规法对益母草颗粒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的验证,确认所采用的方法适合于益母草颗粒的微生物限度检查,即确认益母草在该检验量,该检验条件下无抑菌活性或其抑菌活性被充分消除到可以忽略不计,以保证检验结果准确,可靠及检验方法的完整性。结果表明,益母草颗粒无抑菌作用,常规法对无抑菌作用的益母草颗粒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的结果可靠,准确。

    作者:马淑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钩藤及其有效成分的作用研究现状及展望

    钩藤始载于《名医别录》,性味甘、凉,归肝、心包经,为平肝息风之代表药物,主要化学成分为生物碱类、三萜及皂苷类、黄酮类等[1],具有息风定痉、清热平肝的功效。近年来钩藤已成为治疗高血压方剂中的常用药物[2]。现代研究表明,钩藤具有降压,抗心律失常,抗癫痫,对脑缺血缺氧保护作用,抑制血小板聚集等药理作用。随着近年来对钩藤现代药理作用及其机制的深入研究,本文将现将钩藤较新的作用机制整理综述如下,为中药作用机制研究提供思路。

    作者:黄聪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面部刮痧联合超声波导入在衰老性皮肤养护中的应用

    1衰老性皮肤分析1.1衰老性皮肤特征皮肤衰老是伴随机体衰老发生的不可抑制的自然过程。但衰老的进程与遗传、生活环境、生活方式及肌肤保养等因素有关。其一表现为皮肤组织衰退。表皮细胞形态与大小不一。增殖减少,颗粒层渐萎缩到消失,棘细生存期缩短,角质层对某些化学物质的通透性增加,黑色素增多,肤色变得越来越深;真皮在30岁后随着年龄增长,真皮层结缔组织减少,胶质性物质浓缩变硬且弹性减弱,弹力与胶原纤维变性、增粗、缩短、数量减少.使皮肤逐渐失去弹性和张力;由于细胞代谢减弱,老化细胞附着于表皮角质层不脱落,使皮肤表面失去柔润性而变硬、无光泽。其二表现为生理功能低下。皮脂腺分泌的皮脂与汗腺的汗液在皮肤表面形成一层薄薄的乳化膜,润泽皮肤。伴随皮肤的衰老,皮脂腺、汗腺功能衰退,再加上血液循环功能减退,皮肤缺乏必要的营养补给而变得干燥。衰老性皮肤的表现为皮肤弹性减弱,无光泽,皮下组织减少,变薄,皮肤松弛,下垂,皱纹增多,色素增多。典型表现为松弛和皱纹。

    作者:王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质量控制在血液净化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分析质量控制在血液净化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科血液中心未加强质量控制的2011年1月-2011年12月设为对照组,加强质量控制的2012年1月-2012年12月设为观察组,观察两组血透患者环境采样细菌培养合格率。结果:观察组血透患者环境采样细菌培养合格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质量控制在血液净化护理质量管理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作者:栗恩恩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丹参注射液与丹红注射液治疗冠心病临床疗效的对比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在使用丹参注射液与丹红注射液的临床疗效,分析探讨两种注射液的不同治疗效果。方法本文选择收集2012年3月-2014年3在我院16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将其分成丹参组和丹红组,其中丹参组患者给予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丹红组患者给予丹红注射液静脉滴注,同时两组患者都进行常规的治疗方式进行治疗。通过临床对照研究,对比分析丹参注射液与丹红注射液的不用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得到治疗前后心电图 NST 数据:丹参组治疗前后 NST 数有所改善,丹红组治疗前后NST 数有显著改善,丹参组患者心电图改善情况明显低于丹红组,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两组治疗效果评定中丹红组总有效例数大于丹参组,丹参组治疗后显效有15例,有效有27例,总有效率是52.50%;丹红组显效有29例,有效有32例,总有效率有76.25%。两组总有效率相比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经过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比,使用丹红注射液对于治疗冠心病有显著的效果,并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童强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针对乙酰吉他霉素的工艺研究

    目的:探讨乙酰吉他霉素制备中,不同工艺条件对产品的性状、产品在丙酮中的溶解性及产品重量得率的影响。方法:在乙酰吉他霉素粗品的制备过程中,保持醋化反应的物料配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反应液的滴加速度、结晶时间不变,选择不同的结晶温度,进行了9个批次的对比实验;在乙酰吉他霉素湿品的制备过程中,选择不同结晶温度条件下制备的乙酰吉他霉素粗品,进行了6个批次对比实验。结果:乙酰吉他霉素粗品的较好结晶温度为(18±2)℃。结论:粗品的结晶温度对粗品的性状及其在丙酮中的溶解时间影响较大,尤其是产品的重量得率影响较大。

    作者:赵禾粼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中心律失常的有效护理干预分析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中心律失常的有效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例于我院行急诊介入治疗过程中发生心律失常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成功率为100%(200/200),均发生心律失常;通过积极地临床治疗与护理,所有患者现已均康复出院。护理后患者的 HR、QTd 和QTc 水平均明显优于护理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给予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过程中发生心律失常的患者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显著地提高手术的成功率,改善患者的 HR、QTd 和 QTc 水平,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周李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血液透析深静脉留置导管护理研究

    目的:研究血液透析深静脉留置导管的护理方法。方法:将血液透析深静脉留置导管63例分为2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整体护理干预。结果:研究组留置导管时间[(4.71±1.30)月]长于对照组[(2.17±1.53)月],其焦虑自评量表评分[(41.52±5.23)分]低于对照组[(56.82±9.75)分],并发症发生率(9.38%)低于对照组(38.71%),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血液透析深静脉留置导管中应用整体护理,可延长留置导管时间,改善焦虑心理,并发症少。

    作者:李海棠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循证护理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目的:分析循证护理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7月-2014年12月期间诊治的11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60例)与对照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维持体位、口腔护理、病房护理、用药护理等一般性护理管理,试验组采用循证护理,对两组患者住院过程中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进行分析对比。结果: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住院过程中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循证护理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作者:李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分析

    目的:对127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回顾分析在我院警醒治疗的127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分析其临床治疗特征及治疗措施。结果:经过积极治疗病情有所好转,本组127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好转出院87例(68.50%),病情恶化而放弃治疗9例(7.08%),治疗无效而死亡11例(8.66%)。结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疾病一个慢性病理过程的发生,其病情相对复杂.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应积极采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另外,加强营养和对症治疗为主的综合措施和机械通气治疗,治疗效果较为理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定安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试论如何临床控制消化内科患者的病菌感染

    目的:研究探讨临床控制消化内科患者的病菌感染,为临床病菌感染控制提供有效的依据。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消化内科病菌感染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临床资料与病历数据研究分析患者的病菌感染。结果:分析结果发现,老年患者是医院临床病菌感染的易感染人群,其易感的主要因素是患者具有消化道恶性肿瘤、消化道出血和肝硬化,容易感染的部位主要在呼吸系统,感染的细菌主要菌种是革兰氏阴性杆菌。结论:对消化内科感染患者的治疗必须严格、规范的无菌操作,对于容易感染的人群要对其进行合理的保护,治疗中对菌药物要合理使用,积极治疗感染患者的原发病,这样可以有效降低患者在医院中的感染率。

    作者:陈华伟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探讨药品分类管理制度对医院药剂科的影响

    目的:探讨药品分类管理制度对医院药剂科的影响。方法:归纳总结国内文献资料。结果:药品分类管理制度实施将对我国县级以上医院的药剂科产生重大影响。结论:药品分类管理制度,可促进药剂科转向以病人为中心的重点,使药剂科更好的发展。

    作者:庄玉梅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大学生预防艾滋病健康的现状调查分析

    大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和其它学科相似,大学生应认真学习防治疾病的知识,了解艾滋病对人类带来的巨大危害,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是学好防治疾病的首要原则。本文将针对当前大学生预防艾滋病健康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大学生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措施。

    作者:张碧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氢溴酸右美沙芬缓释片的制备及释放度研究

    目的:研究氢溴酸右美沙芬缓释片的制备和体外释放特性。方法:以药用羟丙基甲基纤维素、乙基纤维素和乳糖为辅料,研制成氢溴酸右美沙芬缓释片,并研究了制片压力、释药介质的 pH 值、稀释剂的性质、辅料的粘度和用量等因素对氢溴酸右美沙芬缓释片释药特性的影响。结果:经处方优化研制出的氢溴酸右美沙芬缓释片8h 体外释药90%左右。结论:氢溴酸右美沙芬适合制成缓释片,其释药速率随稀释剂或阻滞剂的用量而改变。

    作者:刘蕊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心理护理在护患沟通及临床工作中的意义及应用

    人是身心环境相互作用的整体,有效的护患沟通是满足人身心需要,增加病人对护士的信任感,提高工作质量的重要举措。良好的护患关系是进行心理护理的前提,护士与病人之间良好的沟通是实施心理护理的基础。正确掌握病人的心理特点。帮助病人正确认识疾病。积极配合诊断治疗。激发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机体抵抗力。

    作者:章燕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静脉输液的护理进展探讨

    目的:探讨分析静脉输液的护理进展及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性回顾分析2012年12月~2014年12月与本院进行静脉输液治疗的5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60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对照组),另300例患者给予个性全面护理(护理组),比较组间护理效果的差异。结果:护理组总满意度为90.00%,较对照组的总满意度52.69%相比显著较高,差异具统计学显著性(P <0.05);护理组护理差错及护理纠纷总发生率1.3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6.15%,差异具统计学显著性。结论:输液护理水平不断进步发展,现应用个性化全面护理取得的临床护理效果较以往常规护理所取得的效果明显更优。

    作者:杨青青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重症胰腺炎的观察和护理

    目的:探讨治疗重症胰腺炎应用连续性血液净化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4年9月来我院就诊的20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对我院200例患者在传统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连续性血液净化,观察其治疗效果。对患者给予营养支持,维持水电解质达到平稳状态;采用胰腺休息疗法,并使用相应的抗生素来抑制感染、镇静止痛,预防霉菌感染可使用氟康唑;在此基础上再加以 CVVH 治疗,在中心静脉置管建立血管通路,并应用连续性血液净化系统设备,间隔1d 更换滤器,2500~3500mL /h 的置换液流量,250~300mL /min 的血流量;使用无肝素血滤于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冲洗滤器可使用生理盐水;治疗时间持续48~72h,将患者动脉端在治疗前后取血进行检测;经治疗后的患者,需医护人员针对患者的体温、呼吸、血压等指标进行观察。结果:治疗前与治疗后患者的 APACHE II、MODS 及 SOFA 评分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针对重症胰腺炎患者在传统治疗的基础上再加以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能缓解改换患者的病情,并提高抢救的成功率。因其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能有效的清除患者体内的炎症介质,从而防止相关炎症的并发反应。在治疗过程中,滤器的筛选系数、跨压膜及膜的吸附能力等治疗方式均会影响炎症介入清除。由此可知,为避免治疗过度需结合患者具体病情来制定相关治疗方案,从而使得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重症胰腺炎患者取得有效的治疗效果。

    作者:黄丹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单次单侧硬膜外阻滞用于阑尾切除术效果

    目的:提高阑尾切除手术的麻醉效果,减少其牵拉反应。方法选择40例单纯性阑尾炎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 =20)和对照组(n =20),观察组实行单次单侧硬膜外阻滞,对照组实行连续硬膜外阻滞。结果观察组均产生了右单侧麻醉平面,麻醉效果优良率占93.3%明显高于对照组(36%)麻醉时间比对照组缩短。结论单次单侧硬膜外阻滞用于阑尾切除术操作简便,效果确切,对呼吸循环无明显影响。

    作者:楼瑛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术后早期运用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四肢神经损伤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分析应用鼠神经生长因子对四肢神经损伤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1月~2014年11月收治治疗的102例四肢神经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把其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其中治疗组患者采用鼠神经生长因子实施治疗,而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法实施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的优良率为94.1%;而对照组患者的优良率为76.5%,治疗组患者的临治疗效果明显的比对照组好(P <0.05)。结论:术后早期应用鼠神经生长因子对四肢神经损伤患者进行治疗,其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可以有效的使患者的感觉功能与运动功能得到恢复。

    作者:赵燕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98例头面部烧伤的综合护理方法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头面部烧伤患者应用综合护理的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98例头面部烧伤患者,对其予以综合护理并定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收治的50例烧伤患者,予以常规护理并定为对比组,观察并比较各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色素沉着率(4.1.0%)及不同程度瘢痕增生率(1.0%)均显著低于对比组(P <0.05),观察组疼痛评分、创面愈合时间及14d 后创面愈合率均优于对比组(P <0.05)。结论:头面部烧伤的综合护理包括了心理护理及五官护理等,经实施综合护理可明显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促使患者创面愈合,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潘瑛梅 刊期: 2015年第02期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

主管:陕西省东方美容文化研究所

主办:陕西省东方美容文化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