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探讨 CT 分区结合彩超评估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的临床应用价值

赵新

关键词:彩超, CT, 甲状腺, 乳头状癌淋巴结, 转移
摘要:目的:探讨彩超结合 CT 分区评估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的实际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某院耳鼻喉科2012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120例(142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进行彩超、CT、彩超结合 CT 检查来评估患者颈中央区以及颈侧区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情况的实际应用价值。使用彩超进行检查为 A 组;使用 CT 检查为 B 组;彩超结合 CT 分区检查为 C 组,对三组检查数据结果进行收集整理并绘制表格以方便分析比对工作的开展。结果在颈中央区三组检测准确率分别为59.9%、49.3%、60.6%;在颈侧区检测准确率为85.9%、77.5%、85.2%。相较于 CT 检查,彩超与彩超结合 CT 检查数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彩超检查与彩超结合 CT 检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单一的彩超检查以及彩超结合 CT 检查在颈中央区以及颈侧区的检查结果准确率高于 CT 检查,彩超结合 CT 检查结果与单一彩超检查结果相近,但是运用综合的检查方法能够保证检查结果更加科学合理,具有较高的推广使用价值。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浅析妊娠晚期羊水过少分娩方式的影晌

    目的:探析妊娠晚期羊水过少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利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我院妇产科于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1266例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将其中诊断为妊娠晚期羊水过少的149例产妇设为观察组,将没有出现妊娠晚期羊水过少的1117例产妇设为对照组。统计对比两组产妇孕周、分娩方式、妊娠病发症、新生儿病发症等情况。同时探究观察组产妇羊水量与剖宫产率、新生儿 Apgar 评分情况。以此来具体探析妊娠晚期羊水过少分娩方式的影响,为妊娠晚期羊水过少,临床分娩方式的选择做出一定的参考。结果通过我院妇产科1266例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出现妊娠晚期羊水过少的观察组的孕周、剖宫产率、妊娠期并发症、新生儿病发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 <0.05)。观察组中羊水量越少,剖宫产率越高、新生儿 Apgar 评分越低,差异据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当产妇妊娠晚期出现羊水过少的情况时,能显著的提高妊娠期病发症、新生儿病发症的发生率。在妊娠晚期较为常见,因此需要医护人员对此情况提起足够的重视。做到观察早、发现早、应对早。适时的终止妊娠减少剖宫产率有利于产妇与产儿的预后,效果突出,值得临床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徐丽萍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自体富血小板血浆与 NGF 对周围神经损伤修复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自体富血小板血浆(PRP)逐步应用到临床多学科实践中,也成为各国学者研究的热点,现已有学者通过动物实验初步确定其在面神经等周围神经损伤修复上有良好的促进治疗作用。本文通过周围神经损伤修复机制、自体富血小板血浆的生长因子与 NGF 受体在临床上应用及特点作一综述。

    作者:刘萌;吴蜀江;卢海彬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神经内科昏迷患者鼻饲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

    为了提高颅脑疾患昏迷病人的治疗效果,减少胃肠内营养并发症的发生,对鼻饲引起的腹泻、恶心呕吐、胃潴留、便秘、血糖紊乱、电解质紊乱、误吸、脱管进行分析讨论,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护理对策,保持和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促进病人康复。

    作者:陆星晨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妊娠合并糖尿病的护理

    目的:通过对36例妊娠合并糖尿病住院后护理,提出产科护士应具备完整的妊娠合并糖尿病理论知识。方法全面了解分娩过程,做好孕妇心理护理及分娩、分娩时、分娩后的护理妊娠与糖尿病有相互影响,处理不当并发症。结论护士应及时估计可能发生的并发症,配合医生及时准确处理,降低围产期母儿死亡率。

    作者:王晓玲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正骨复位配合正骨治疗正骨劳损的正骨

    目的:探讨在腰肌劳损治疗中采用正骨复位与推拿配合疗法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腰肌劳损患者中选取72例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对照组36例,对照组行推拿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正骨复位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同对照组比较,显著较高,对两组患者进行3-9个月随访,观察组生活质量同对照组比较,明显较高,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腰肌劳损治疗中,采用推拿同正骨复位结合疗法,疗效确切,能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王璐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腹腔镜下治疗胆总管结石患者的护理

    目的:探究腹腔镜下胆总管结石患者治疗过程中的护理功能。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3年4月~2014年8月入院接受治疗的70例腹腔镜下胆总管结石患者,对其开展术前术后护理,观察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无1例严重并发症。结论有效的护理是提升治愈率的关键,腹腔镜下胆总管结石的治疗做好护理工作有现实性应用价值。

    作者:储姗姗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临床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从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5月接收并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随机性抽取60例进行回顾性探究,分析其治疗措施并观察其治疗结果和特点,用统计学进行数据处理。结果:35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中,与治疗前相比,显效率为9/35(25.71%),有效率为23/35(65.72%),治疗总有效率为91.43%,明显高于无效率(p <0.05);25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中,与治疗前相比,显效率为7/25(28%),有效率为16/25(64%),治疗总有效率为91.43%,明显高于无效率(p <0.05);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上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进行积极有效的治疗,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心肺功能、有效降低复发率,对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继国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关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的探讨

    急性心肌梗死是由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的缺血缺氧所引起的,终结果导致心肌坏死。临床上常常伴随着剧烈的身体疼痛,也会有血清心肌酶活性增高和心电图变化,有时也会并发心律失常或心力衰竭等。这种病在欧美国家较为常见,近些年我国的趋势也呈逐渐上升。引起了人们对急性心肌梗死护理的重视。

    作者:吴娟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碘仿氧化锌糊剂与 vitapex 糊剂在治疗乳牙慢性根尖周病的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碘仿氧化锌糊剂和 vitapex 糊剂在治疗乳牙慢性根尖周病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口腔科2012—2014年诊断为乳牙慢性根尖周病的患儿166例182颗患牙,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用碘仿氧化锌糊剂和 vitapex 糊剂进行根管充填治疗,分析一年内三次随访结果。结论:利用 vitapex 糊剂为根管充填药物的在治疗效果和操作便捷上明显优于碘仿氧化锌糊剂。

    作者:李令会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反向银屑病一例

    反向性银屑病是一种特殊类型的银屑病,好发在腋窝、肘窝、脐、腹股沟、外阴等处,临床并不少见。

    作者:吕莉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品管圈与护士分组管理在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

    目的:探究品管圈与护士的分组管理在优质护理服务当中所起到的作用。方法将本院手外科分院两个病区从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260例患者,自然分组到各病区每组130人,观察组患者采用品管圈与护士分组管理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优质护理服务,对照组的患者则采用普通的骨科常规护理。通过患者在医院治疗过程中的满意度进行调查,来对两组患者的满意程度进行相关性对比。结果观察组的患者在对护理的护理技术、服务态度、护士长管理等方面的满意度明显的高于对照组的患者(P <0.05)。两组患者的自身状况以及对于病房的硬件环境的满意程度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品管圈与护士分组管理相结合的方式在优质护理服务中对于患者的满意度提高和调动医院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乃至参与管理意识的提高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作者:程振平;赵欣;张明莉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阿维 A 联合 NB 一 UVB 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阿维 A 联合 NB—UVB 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4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NB—UVB 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添加阿维 A 进行联合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前两组患者 PASI 评分无明显差异,治疗后两组患者PASI 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患者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阿维 A 联合 NB—UVB 治疗寻常型银屑病患者效果非常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文生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巢式-实时荧光定量 PCR 法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PBMC 中 HBV cccDNA 的实用性评估

    目的:评估巢式-实时荧光定量 PCR 法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PBMC 中 HVB cccDNA 的实用性。方法利用巢式-实时荧光定量 PCR 法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和 PBMC 中 HVB cccDNA 水平。结果20例血清 HBV DNA 均为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和外周血 PBMC 中 ccDNA 阳性率分别为55%(11/20)和45%(9/20),两者的符合率为90%。结论利用巢式-实时荧光定量 PCR 法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PBMC 中 HBV cccDNA 能较真实地反映 HBV 的复制。该方法可能是一种评价抗病毒药物的疗效,观察乙型肝炎患者病情的变化的有效手段,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作者:杨慧慧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前尿道小瘘口修补的体会

    目的:探讨前尿道小瘘口修补的方法。方法对本组5例前尿道小瘘口的患者均不行耻骨上膀胱造口,用剥离瘘口、内层内翻缝合法进行修补取得了满意效果。结果所有病例术后随访6月均排尿通畅,阴茎局部外形基本无异常,一次修补成功4例,一次修补成功率80%;一次修补失败,再次修补成功1例。结论不行耻骨上膀胱造口,用剥离瘘口、内层内翻缝合法进行修补前尿道小瘘口具有手术方法简单,成功率高的特点。

    作者:汪自力;张朝德;岐宏政;胡荐云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论鼻内镜鼻窦手术体会

    鼻-鼻窦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不但影响个人的身心健康、生活质量,而且给社会也造成了巨大的经济负担。功能性内窥镜鼻窦手术是通过重建鼻腔、鼻窦通气和引流作为改善和恢复鼻腔、鼻窦黏膜形态及生理功能的基本条件,以治愈鼻窦炎、鼻息肉及鼻腔阻塞性疾病。2005年6月-2008年3月对220例鼻息肉和鼻窦炎患者行内窥镜下鼻窦手术,手术均采用插管全麻,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苗伟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基层医院剖宫产手术的麻醉方法分析

    目的:对基层医院剖宫产手术的麻醉方法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通过对本院2014年6月-2014年12月剖宫产手术的麻醉方法进行统计并结合本人对剖宫产手术麻醉处理的一些经验从而对剖宫产的麻醉方法进行分析。结果168例剖宫产手术无母婴死亡病例,术后除1例术中大出血患者转入 ICU 继续观察治疗外,其余患者均安全返回病房。结论麻醉医师应当根据孕妇的生理、病理特点以及病情的缓急来选择适当的麻醉方法及药物。

    作者:杨冰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常用心电检查项目的特点和临床适应症

    随着我国医学科技的不断发展,电子诊疗仪器越来越多,功能也越来越健全,在心电检查的过程中,应用先进的仪器设备,可以提高检查的准确性以及效率。本文对常用心电检查项目的特点以及临床适应症进行了分析,希望对医疗工作者有所帮助。掌握心电检查项目的特点,可以在诊疗的过程中,提高资源的利用率,而且不会对病人及家属造成较大的经济负担。

    作者:李欣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经导管动脉栓塞术治疗妇产科急症出血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妇产科急症出血应用经导管动脉栓塞术治疗的效果,以丰富临床治疗经验。方法:选择2011年6月-2014年6月在我院接收并确诊妇产科急症出血的患者100例,根据入院治疗顺序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通过骼内动脉结扎术进行治疗,观察组则通过经导管动脉栓塞术予以治疗,经治疗后,统计两组患者的平均止血时间、手术时间、临床治疗效果及子宫切除情况,并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经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有明显的改善与缓解,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止血时间及手术时间治疗显著短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 <0.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00%,优于对照组的76.00%,比较差异显著(P <0.05);观察组的子宫切除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 <0.05)。结论:妇产科急症出血应用经导管动脉栓塞术治疗具有疗效确切、安全可靠等优点,提高了子宫保留率,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

    作者:宁冬梅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疼痛护理对泌尿外科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

    目的:探讨疼痛护理在泌尿外科中的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泌尿外科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疼痛护理,比较两组的术后疼痛、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术后24h、48h、72h 时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疼痛护理是人性化护理的重要体现,能够明显减少泌尿外科患者术后疼痛,促进患者术后康复,改善护理满意度。

    作者:金利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儿童中风的临床分析

    儿童中风对患者本身及其家庭都带来一种突如其来的、可怕的且及其深刻严重的后果。和成人相比,儿童中风里半侧症候性大约占了70%~80%,从而成为一种特殊症状,且根据梗塞的局域性呈现多种多样的症状。对三分之二的儿童患者进行诊断后发现其症状消退的时间约4-6小时。对一些典型症状的认知帮助我们能正确并尽早的提出疑点。诊断的安全性首先得通过磁共振成像(MRT)来实现。对于一些触发性因素,比如会对治疗或复发危险率造成影响的因素,应该彻底的研究。跟广泛流传的观点不同的是,在发生动脉缺血性中风后的儿童会出现近一半运动机能方面的残余症状(大部分是半瘫)。对患者认知力和行为活动带来的后果会对他们的日常生活造成决定性的影响。研究工作应该有助于提高对儿童中风的详尽的认知,且提高对中风前兆特征的判断和了解应该采取哪些治疗和诊断的紧急措施。从而改善儿童患者今后的生活。

    作者:胡晓;任光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

主管:陕西省东方美容文化研究所

主办:陕西省东方美容文化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