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柳
手术是治疗很多疾病的重要手段,如肿瘤,穿孔,腹腔内出血,骨折等,需通过手术达到治疗目的。手术病人通常会有怀疑,焦虑,恐惧等一些负面的心理活动。心理研究证明;疾病的发展是受精神因素制约的,手术的成败与患者的精神因素有一定的关系,对需手术的患者进行心理受疏导和护理,通过对患者实施术前、术中、术后的身心护理,使患者对护士产生强烈的依赖感,从而建立了相互信赖合作的护患关系,把心态调整到有利于治疗和康复的佳状态从而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确保患者的安全。
作者:刘军红;杨丽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第三产程为胎儿娩出至胎盘剥离排出的阶段,在这一段相当短的时间里,护理人员的职责非常重要而且常须敏锐的判断与机动性的处理,例如持续地评估母体与新生儿的状况,完成产房记录以及促进早期的亲子互动。
作者:季桂兰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对DR在急性肋骨外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门诊在2012年7月份到2014年7月份的80例急性肋骨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80例患者依次实施常规X线片检查以及DR检查,对两种方法的检查效果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常规X线胸片检出率为76.9%,DR的检出率为96.8%,DR的检出率相比常规X线胸片更高,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DR检查的图像质量明显比对照组好,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DR对急性肋骨外伤进行诊断,具有较高的检出率,诊断可靠,有利于为医师的治疗提供更多信息和依据,值得基层医院普及和应用。
作者:刘琼;黄金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总结新生儿黄疸的观察护理经验。方法:通过对13名新生儿黄疸患者的观察,分析造成新生儿黄疸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护理措施。结果:13名新生儿黄疸均找出原因,及时治疗,防止胆红素脑病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加强新生儿黄疸的观察与护理,有助于尽快找出原因,及时治疗,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杜晓棠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联合特布他林对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的效果。方法:收集近3年我院诊治的120例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研究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两组基础治疗均为抗感染、全身抗炎、止咳、化痰、扩张支气管、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研究组额外吸入特布他林+丙酸氟替卡松。对比两组治疗前、治疗第3天肺功能改善情况、住院天数及治疗疗效。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前肺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第3天肺功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住院天数及治疗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次研究认为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联合特布他林能明显改善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临床症状,缩短住院天数。
作者:杨发勇 刊期: 2015年第01期
1.资料与方法血管性头痛的诊断按1988年国际头痛学会提出的分类和诊断标准。血管性头痛102例,均为我院内科门诊近3年来诊治的病人,均经头颅CT,颈椎CT,TCD(经颅彩色多普勒)等项检查,排除脑,颈器质性疾患引起的头痛。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男20例,女30例,年龄18~55岁,平均40.5岁)和对照组50例(男17例,女33例,年龄16到52岁,平均34.6岁)。其中治疗组合并失眠、精神紧张、焦虑32例,对照组24例。治疗组单用灯盏花素注射液,用法:5%的葡萄糖250ml加灯盏花素0.6~0.8,每天一次静滴:对照组采用调节植物神经药、扩血管药及镇痛药,两组均不采用镇静剂,7天为1个疗程。
作者:汲长丽;叶凤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老年吸入性肺炎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2014年6月间收治的56例老年吸入性肺炎患者临床资料。结果通过治疗基础疾病、祛痰、对症支持等治疗,56例患者治愈30例(占53.6%),好转19例(占33.9%),无效7例(占12.5%),有效率87.5%。结论老年吸入性肺炎临床表现不典型,呼吸衰竭比例高,死亡率高,及时的诊断、治疗极为重要。
作者:罗志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提高内科临床护理质量的策略。方法:对影响内科临床护理质量提高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根据相关因素制定提高内科临床护理质量的策略,以确保医院工作的顺利进行。结果:影响内科临床护理质量的因素主要包括护理观念缺失、社会环境影响、医护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等,通过采用加强风险护理管理、培养医护人员的责任心、完善内科临床护理体制。结论:医院的内科临床护理质量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医院形象,提高内科临床护理质量,可以促进医院工作的顺利进行。
作者:郭淑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通过收集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比较,探讨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预防和治疗进展。结果,通过在孕期应用糖皮质激素预防、新生儿大剂量应用氨溴索等方法,可有效刺激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内细胞器的发育,促进PS的生物合成和分泌;或者可在出生后及时补充外源性PS,都能够有效预防和治疗NRDS。
作者:聂宗生 刊期: 2015年第01期
医学院校的实验室是开展科学研究、实验教学,培养专业人才的基地。完善实验室建设,加强实验室管理工作能提高实验教学质量,为学校培养创新人才做出贡献。如何管理好实验室,充分发挥其功能,是确保实验教学工作高效有序进行,实现实验教学管理程序化,充分发挥实验设备的大效能,节省实验费用,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和水平的基础。因此只有实施科学的管理方法,实验室才能体现其应有的价值,才能适应新形式下实验室建设发展的需要。
作者:彭芬;黄文杰;李兵 刊期: 2015年第01期
本文旨在介绍汪世强教授的临床经验,汪世强教授以肝郁论治闭经,疏肝一法贯穿治疗始终,兼以养血,健脾,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米绍平;廖慧玲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浆B型钠尿肽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70例,根据MYHA标准分成心功能I-IV级,通过免疫荧光法对患者血清B型钠尿肽水平进行定量测定,采用彩色超声对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进行检查测定,对B型钠尿肽水平和不同病情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随着患者病情的加重,B型钠尿肽水平逐渐上升,和心功能级别、冠状动脉病变成正相关,和左心室射血分数呈负相关。结论:在对冠状动脉病变和心力衰竭进行检测时,B型钠尿肽是非常重要的指标,对评估临床病情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樊华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小儿感染性腹泻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小儿感染性腹泻患者100例,以随机分配原则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5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生存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在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与认知功能评分上存在显著差异,结果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提高小儿感染性腹泻患者的生存质量,提高患者及其家属的护理满意率。该种护理模式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以帮助更多患者受益。
作者:龙吟虹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LASEK术前近视眼底病变的临床处理方法。方法对我院2013年06月至2014年09月收治的150例行LASEK术的近视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眼底病变进行观察和治疗。结果292眼中6只出现干性视网膜裂孔,占2.1%;34只眼有视网膜变性,占11.64%。患者均在氩激光治疗后半月至1个月形成良好的激光斑,行LASEK术,术后随访一年未出现视网膜脱离现象。结论准分子激光术前散瞳查眼底非常必要,对视网膜裂孔及视网膜病变患者给予眼底激光治疗,半月至1个月后出现良好的激光斑后方可进行准分子激光手术。
作者:孙平;马晓蓉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多在人体抵抗力低下的时候发病。主要累及肺脏,也可经血道和淋巴道播散至肺外器官,从而发生两个或两个以上器官的结核即多器官结核。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低热、乏力、消瘦、盗汗等全身中毒症状以及各器官受损的表现。本文通过对25例多器官结核的病人实施合理有效整体护理后,其病情明显好转,从而达到缩短病程,促进其早日康复的目的。
作者:左廷会 刊期: 2015年第01期
中西医结合发展的今天,怎样联用中西药才能增强疗效、避免产生不良反应,达到合理用药的目的,已经成为困扰临床医师的问题。本文将就不恰当的中西药联用时药物所发生的理化性质的改变、药理变化,导致药物的治疗效果的降低、毒性反应的增加等问题进行总结讨论。
作者:张少娟;胡庆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微创去腐技术在龋齿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4年6月本院收治的60例龋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和30例,对观察组患者采用微创去腐技术的方法治疗龋齿,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法治疗龋齿,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过微创去腐技术治疗的观察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无痛比率及治疗后疾病复发比率分别为26例(86.67%)和2例(6.67%),对照组患者在经过常规方法治疗后,其疼痛比率及复发比率分别为21例(70.00%)和7例(23.33%),观察组患者在疼痛比率及复发比率方面都要优对照组患者,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去腐技术在职龋齿的临床治疗中有着良好的治疗效果,能够有效的降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疼痛感,同时极大的降低复发情况的发生,在龋齿疾病的临床治疗中有着积极的推广价值。
作者:王雷;郑军;黄天鉴;刘丽佳;陈红 刊期: 2015年第01期
掌跖角皮症伴牙周病又名帕皮永-勒菲弗综合征(Papil on -Lèfèvre syndrome, PLS)。1924年由法国人Papil on和Lèfèvre首次报告。为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发病率约为1-4/1000000。典型临床表现为乳牙长出后(1~5岁)出现对称性掌跖角化症和进行性牙周组织破坏、乳牙和恒牙脱落[1]。若不治疗,10岁左右患儿牙齿可全部脱落。20岁后发生牙周疾病的患者,称为PLS 的迟发型。现将我科所遇1例报道如下。
作者:郝继 刊期: 2015年第01期
龋病是人类常见的疾病之一,窝沟龋是龋病发展的重要阶段。龋齿的发生发展和口腔环境(如细菌、食物)及易感的牙面存在关系且与年龄的关系密切,在各年龄阶段具有不同的活跃性。儿童因喜食黏性强、含糖高的软食,易发酵产酸儿童自洁作用差等影响因素,儿童患龋率高、发病早。我国儿童的龋齿发病率很高,据调查6-12岁儿童龋齿防病率达40%-50%,其中窝沟龋占80%。年轻的恒磨牙由于其牙面具有丰富的窝沟点隙,且窝沟内易滞留食物残渣,为细菌生长、菌斑积聚提供了微生态环境儿童不善于利用牙刷将残渣进行彻底清除,从而有利于细菌繁殖,产生窝沟龋坏。第一恒磨牙是口腔中萌出早的恒牙之一,功能时间长对整个牙颌系统影响大,它易患龋,且龋坏易被忽视。因此,有效地保存第一、二恒磨牙避免龋病的发生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尤其是第一恒磨牙龋的预防,封窝沟封窝沟。窝沟封闭是用一种高分子材料涂布在新生磨牙表面在牙合面、颊面或舌面的点隙裂沟涂布一层保护层,保护牙釉质不受细菌及代谢产物侵蚀,达到预防龋病发生的一种有效防龋方法。
作者:黄士矿;李兵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观察我院产科自然分娩出现的软产道裂伤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本院内100例产科自然分娩产妇作为本次的观察对象,根据这100例产妇的软产道裂伤情况分析其相关因素及有效的处理方法。结果进行为期1个月的观察后,发现产妇的主要相关因素为催产素的使用、妊娠期间合并症及助产士操作不当;且根据助产士的素质提高,软产道裂伤也在逐步减少,因产科患者年龄较为集中,无显著差异。结论对于产科产妇临床自然分娩中出现的产道损伤相关因素较多。为了有效降低裂伤率,需加强临床防护工作实施有效预防处理方案可以改善产妇的损伤率,提高助产质量,在该科室日常工作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魏建涛 刊期: 2015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