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策云
目的:探讨临床对终末期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可行性。方法:将近两年到我院行血液透析的72例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纳入研究,同时随机均分成2组,对照组按常规模式进行护理,观察组实施综合性护理,研究2组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的临床满意度相比对照组更高,合并症发生率更少,SAS分值和SDS分值相比对照组改善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有可行意义,值得加强普及。
作者:张雯雯;陈廷侠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研究经皮扩张与传统气管切开术在重症监护病房危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为今后治疗效果的提高提供可参考依据。方法将2013年1月-2014年6月期间收治的100例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组采用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PDT),对照组则采用传统气管切开术(OT)。观察并比较两组手术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愈合时间、切口长度更短且术中出血量更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气管切开术相比,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切口长度短、术中出血量少、伤口愈合快、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作者:唐皓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在手术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180例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手术室护士对手术患者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来体现人性化护理。结果:人性化护理的实施,使患者术前的焦虑紧张情绪得以缓解,术中患者能以佳状态接受手术,术后患者能更好的恢复身体。结论:手术室实施人性化护理不仅可提高护理质量和病人的满意度。其护理品牌的形成能吸引更多的住院病人,从而增加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作者:姚红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对糖尿病肾脏疾病住院的患者第一次进行诊断时的临床症状进行仔细和认真的分析,从而更好的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临床治疗。方法:收集2008年1月到2013年12月在医院初次诊断为糖尿病肾脏疾病的124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和分析。同时还要对这些患者进行后期回访同时还要对一些重要的指标进行分析。结果:糖尿病病程、血红蛋白和白蛋白都有统计学意义,护理上也对其进行调整,这样才能更好的提高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结论:做好早期的诊断工作,同时也根据患者不同时期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措施;做好护理工作,改善患者自我管理和控制疾病的能力可以很好的提高患者治愈后的养护效果。
作者:张宪萍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研究目的:探讨改良式阴式子宫切除手术的方法、手术后的护理效果以及护理的优越性。方法:选择具备全子宫切除手术特征的患者200例,随机分成两组,其中进行改良式阴式子宫切除的有120例,对照组80例进行腹式子宫切除,对两组患者术前、术中和术后的护理进行总结分析。结果:通过对改良式子宫切除术护理不同于腹式子宫全切术的护理,减少了术后并发症,术后恢复快,使病人通过改良式阴式子宫切除手术,这一微创又经济的方法减少了痛苦。
作者:孙冬梅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健康教育在高血压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随机将96例高血压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健康教育干预。比较两组治疗后血压、代谢指标以及生活行为改变率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血压水平、各项代谢指标以及生活行为改变率等指标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健康教育干预可以显著有效地控制患者的血压以及各项代谢指标,改变患者不良生活习惯,降低致死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晖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通过利用综合性护理干预手段观察其对无创呼吸机治疗呼吸衰竭的效果影响。方法:将我院在2012年6月—2014年6月期间入院进行无创呼吸机治疗的80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患者各40例,采用鼻面罩,对两组患者全部使用BiPAP无创呼吸机实施疾病治疗,同时观察组利用具备全面整体性的综合性护理干预,对照组则使用常规护理方法,通过针对两组患者的血气指数变化状况、脱机时间、依从性、并发症及焦虑情况等方面做出效果观察和比较,计数资料与计量资料则分别采用x2检验和t检验,经比较,P<0.05,两组患者具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经过干预护理之后,观察组PaCO2为(6.8±1.3)kPa,PaO2为(10.7±1.6)kPa;对照组PaCO2为(8.7±1.6)kPa,PaO2为(8.8±1.6)kPa,经比较P<0.05,两组患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依从率91.0%,对照组则为62%,两组比较P<0.05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脱机时间为(33.15±8.94)d,观察组为(14.67±6.54)d,两组经比较P<0.05,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1.0%,观察组为0,两组经比较P<0.05,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焦虑发生率为3.4%,对照组为34.2%,两组经比较P<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根据本次效果观察得出,综合性护理干预手段针对无创呼吸机治疗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十分显著,能够提升依从性,减少治疗所用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有助于临床效果的提升,被广泛应用。
作者:周月明 刊期: 2015年第01期
有机磷农药中毒是我国城乡常见中毒之一,由于其毒性大,常为医务人员所关注,尤其是重度有机磷中毒患者早期即出现呼吸循环衰弱,故早期基本生命支持,彻低洗胃并及尽早使用解毒剂、短期尽快达阿托品化并及时给予对症处理,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作者:王敏;宋小玲 刊期: 2015年第01期
微核糖核酸(miRNA)是一种大小含21~23个核苷酸的非编码单链小RNA分子,参与细胞的分化、增殖和凋亡以及个体发育等多种生物学过程。它在免疫系统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某些自身免疫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和系统性红斑狼疮中有异常表达,是自身免疫病发生发展中重要的调控因素。本文就miRNA及其在免疫反应中的功能和作用、与口腔癌前病变的相关性等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曾昕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剜除术与电切术治疗不同质量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5例,分别标记为对照组、治疗组。对照组患者予以前列腺电切术治疗,治疗组患者予以经尿道前列腺剜除术治疗,将所有缓和术前前列腺质量分为2组,分别为≤70g组40例、>70g组50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前列腺质量≤70g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手术引流量、术中出血量及前列腺切除质量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列腺质量>70g治疗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引流量、术中出血量及前列腺切除质量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尿道前列腺剜除术可彻底切除病变的前列腺,且术中出现少,临床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欧阳军利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观察蹄甲多肽片联合无痛清宫术用于人工流产术后阴道出血的疗效。方法:将2012年1月-2014年6月与我院妇产科门诊行人工流产术终止妊娠,且术后阴道出血患者428例,以随机及自愿接受治疗为原则,分成观察组和治疗组,每组214例(观察组接受蹄甲多肽片联合无痛清宫术治疗,对照组接受蹄甲多肽片治疗。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阴道流血量小,且出血时间更短,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蹄甲多肽片联合无痛清宫术可以有效减少人流术后阴道流血量及出血时间,促进人工流产术后的康复。
作者:陈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分析对护理安全管理在神经内科护理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自2013年3月—2014年1月收治的神经内科患者120例,设为对照组,对其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进行回顾性分析,另收集2014年2月—2014年9月收治的120例神经内科患者设为观察组并进行护理安全管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意外发生率以及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对照组意外发生率为12.0%,对护理的满意度为88.0%;观察组的意外发生率为4.0%,对护理的满意度为96.0%。两组数据存在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神经内科患者进行护理安全管理可以有效的降低意外风险的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促进了医患关系的和谐,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赵海燕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比较研究文拉法辛和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的疗效。方法将80例符合CCMD-3诊断标准的抑郁症患者随机分组,分别给予文拉法辛和艾司西酞普兰单药治疗,疗程共8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疗效评定。结果8周末时,文拉法辛、艾司西酞普兰的治疗有效率、HAMD量表减分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文拉法辛和艾司西酞普兰对抑郁症疗效相当。
作者:高明;罗兰珠;郭少楠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分析手术室护理干预对开放性四肢骨折术切口感染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2月至2012年11月到我院进行开放性四肢骨折手术的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全部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其中优质组70例,使用综合性手术室护理措施,对照组50例,使用一般护理,并对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感染率和切口愈合状况进行对比。结果:使用综合性手术室护理措施护理的优质组患者出现感染率为5.4%,低于对照组感染率20.0%,切口愈合状况也明显优于对照组,其效果具有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经过数据对比结果来看,优质组患者经过综合性手术室护理后,伤口的感染率明显降低,伤口的愈合速度也比较快,值得推广使用在开放性四肢骨折手术患者的临床护理。
作者:徐珍 刊期: 2015年第01期
检验室的检验结果对于临床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对诊断及治疗患者疾病有着重要的决定依据。随着新型医疗分析仪的研发和使用,使临床检验也得到了发展,降低了医务人员的劳动强度和产生各类误差的可能性,提高了准确率。但是不合格的标本也会使得检验结果出现误差,从而造成了临床上的误诊、错诊,标本的采集对检验结果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了解标本采集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对提高检验质量尤为重要。
作者:周宁希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比较羟考酮与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在肩关节脱位手法复位中的麻醉效果。方法:将按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Ⅰ~Ⅱ级肩关节脱位手法复位患者44例,随机分为羟考酮组(A 组)和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组(B组),每组22例。A组给予羟考酮2~2.5 mg静脉推注;B组给予瑞芬太尼1~1.5μg /kg静脉推注,然后两组均给予丙泊酚2~2.5 mg /kg 静脉注射,根据术中肢体情况活动情况追加丙泊酚0.4~0.5 mg /kg。严密观察手术开始和术中BP,HR,SpO2,呼吸频率改变,有无呼吸抑制,有无恶心呕吐,面色苍白等症状,手术结束后在手术床待完全清醒,可辨认时间地点,直立行走时无眩晕,恶心呕吐等症状时出院。结果:A组呼吸抑制、苏醒时间和清醒VAS明显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的麻醉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小剂量羟考酮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用于肩关节脱位手法复位,可以较好的满足手术的要求,麻醉深度可控性强,苏醒后疼痛缓解,患者和骨科医生的满意度高,值得推广。
作者:姜蕾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分析胸腔镜微创手术治疗重度肺气肿的临床效果。方法:资料随机选自2012年9月-2014年9月本院收治的重度肺气肿患者60例,均予以腹腔镜下肺减容术治疗,分析患者术中、术后情况,并对比患者治疗前后的肺功能。结果:60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101.39±8.75)min,术后平均呼吸机使用时间为(16.27±5.80)h,平均住院时间为(38.79±11.56)d;术后切口感染2例,未出现心力衰竭、呼吸衰竭等严重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3.33%;随访3个月,患者均恢复良好,未出现死亡病例。治疗后患者FVC、FVC1、TLC与RV等肺功能指标明显优于治疗前,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镜微创手术治疗重度肺气肿具有显著效果,其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与肺功能,且无明显并发症,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向敏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对药剂科中麻醉药品的管理分析。方法:分析我院药剂科2013年麻醉药品管理现状,总结在麻醉药品管理中存在的不合理之处,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结果:我院2013年麻醉药品处方共计4165张,注射剂5种、普通片剂2种,缓释片1种,我院麻醉药品的使用基本合理,但仍有不合理用药情况需提高重视。结论:药剂科麻醉药品的管理必须科学、规范、有效,才能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性。
作者:李海燕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析血液检测指标在临床诊断冠心病患者中的运用效果。方法:将2012年2月-2013年8月期间来我院体检的50例健康者和收治的5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检测各项血液指标,对比分析两组的血液检验结果。结果:两组患者均完成血液检验,相比较对照组而言,观察组的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cTn)以及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均较高,组间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的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cTn)以及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均高于正常人群,临床上在对冠心病患者进行诊断时,可将相关血液检验指标作为基本依据,从而有效提高临床诊断水平。
作者:刘伟宏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去甲肾上腺素在脓毒性休克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52例在ICU存活超过24小时的脓毒性休克患者,根据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的不同将它们分为观察组(去甲肾上腺组)26例和对照组(多巴胺组)26例,两组患者均在经过积极液体复苏后给予血管活性药物升压治疗,观察两组患者6个小时内达到复苏目标的成功率、升压治疗后12小时、24小时动脉血pH值、乳酸浓度、乳酸清除率。结果观察组6小时内达到复苏目标为21例,成功率为80.77%,对照组为12例,成功率为46.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82,P=0.039<0.05);治疗后12小时、24小时观察组血乳酸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乳酸清除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两组患者动脉血pH值在各时间点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与多巴胺比较,去甲肾上腺素更能改善脓毒性休克患者组织器官低灌注状态、逆转组织缺血缺氧,有利于预防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发生,降低患者的病死率。
作者:赵千文;卓怀书;陈引南 刊期: 2015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