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红珊
目的:观察分析后侧入路手术在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对接受后侧入路手术的80例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分析治疗结果。结果:患者病情得到明显改善,且术后并发症少。骨折愈合情况良好,术后与术后12个月随访时,骨折愈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HSS和Rasmussen膝关节评分较高。结论:对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患者施行后侧入路手术,可取得较好疗效,且患者术后恢复状况良好,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李波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分析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方法和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4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48例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探究其发病原因、护理方法及效果。结果:经过精心的治疗及护理干预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均痊愈出院,住院时间(12.8±1.9)天,随访观察6个月后,无1例复发。结论:对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进行恰当的护理干预效果较好,能利于患者的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姚丽晓 刊期: 2015年第01期
一一般护理.1迅速清除毒物是抢救成功的重要前提,对口服中毒意识清醒者立即进行催吐,插胃管,清水彻底洗胃,直至洗出液澄清无异味,更换被污染的衣物并彻底清洗皮肤,以免毒物继续吸收,必要时手术切开洗胃,不应放弃洗胃;洗胃液的配置;生理盐水加入0.001%和0.008%浓度的去甲肾上腺素洗胃,可减少低钠血症的发生,并由此减少住院时间和病死率生理盐水洗胃液还可以有效地减少洗胃前后动脉压的下降。能有效地减少胃内毒物的进一步吸收,胃黏膜出血和并发症,,且对患者的血压、心率、尿量无不良影响。洗胃夜温度在32至38摄氏度。快速和有效地插入胃管实施洗胃是抢救的关键。。胃管插入法是护理基本操作之一,广大护理工作者都能熟练掌握,在这就不在论述了。采用头低脚高左侧卧位体位因胃大弯位于左侧,水流方向与其一直,能充分稀疏胃壁上的毒物,使洗胃更彻底。对于清醒患者,患者自感不适时,可以变换体位。洗胃时注意经常适度压力逆时针按揉胃部,避免冲击式按压,避免在机器“进胃”时按压;血压稳定时方可经常变换体位。对于昏迷患者,应当经常观察清除患者口腔分泌物的情况,及时更改体位解除或减少对气道的干扰,避免分泌物过多阻塞气道。要有预见性的准备抢救,操作中应严密观察病情和生命体征护理人员必须做到每15~30min测血压,脉搏,呼吸1次,观察病人的神志,瞳孔,心率,呼吸的变化等,,如有异常及时向医生汇报,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作者:杨小玲;张传玲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总结新生儿黄疸的观察护理经验。方法:通过对13名新生儿黄疸患者的观察,分析造成新生儿黄疸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护理措施。结果:13名新生儿黄疸均找出原因,及时治疗,防止胆红素脑病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加强新生儿黄疸的观察与护理,有助于尽快找出原因,及时治疗,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杜晓棠 刊期: 2015年第01期
门诊药房是药剂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直接面对患者的服务平台,因此药房在负责调配处方、发药时,不但是医院取得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窗口,也是体现医院文明服务和科学管理水平的窗口。药房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药品的疗效与医院的形象。现就我院的情况谈谈门诊药房的管理。
作者:胡庆;张少娟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分析手术护理路径在腹腔镜股沟疝修补手术配合中的应用。方法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从我院收治的腹股沟疝患者中抽取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100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对照组50例,实验组50例。对照组的患者采用常规的手术护理配合的方式,实验组的患者采用手术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不良反应情况的发生率,患者对护理效果的满意程度。结果经过护理,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明显要短于对照组的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满意程度明显要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股沟疝修补手术配合手术护理路径可以有效缩短手术的时间,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和医生的满意程度,有良好的护理效果,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作者:林娟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比较分析螺旋CT小肠造影及传统气钡双重对比造影检查在诊断小肠肿瘤性疾病中的价值。方法:分别对我院收治的45例小肠肿瘤性疾病患者进行螺旋CT小肠造影及传统气钡双重对比造影检查,对终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传统气钡双重对比造影检查的敏感性为100%,螺旋CT小肠造影检查的敏感性为95%,两者联合诊断小肠肿瘤性疾病的准确性为99%。结论:联合螺旋CT小肠造影及传统气钡双重对比造影检查对小肠肿瘤性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同涛;马砚明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慢性进行性关节病变为主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未经及时治疗有较高的致残率。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使患者得到较好预后的关键。MRI 因为具有较高的软组织对比度和空间分辨率,可以直接显示代表RA 病理特征的滑膜增厚和软骨改变,使早期诊断成为可能。目前,国内、外关于RA 的MRI研究均较少涉及早期诊断,笔者通过对53例多关节肿痛患者双腕关节的MRI 多序列研究,旨在探讨3.0 T磁共振软骨敏感序列成像技术在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杨华园;夏玉君;金立新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若在普外科腹腔镜手术中,采用舒适护理,可以对其产生怎样的干预效果。方法:我们将2011年6月到2012年6月到我院接受治疗的符合标准的100例患者,进行随机的分组,50例患者围常规护理组,50例为舒适护理组。结果:舒适护理组的患者在各个方面的恢复情况及护理满意度都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的患者。结论:舒适护理能使普外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更快地恢复身体状况,能更好地消除术后恐惧等负面情绪,能够起到较好的干预效果。
作者:张昱馨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并分析PICU潜在护理安全隐患与对策。方法:将2014年1月到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82例行中心静脉置管道术的患者纳入本研究,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将82例患者分为干预组(n=41)与对照组(n=41),对于对照组,应用单一医用透明贴覆盖患者穿刺点,对于干预组,使用贴贴伤口敷料与3M透明伤口贴膜来贴于患者穿刺点,对于干预组与对照组患者穿刺点局部感染率、导管移位率以及敷贴更换间隔时间。结果:干预组导管移位、局部感染、敷料更换时间小于3d例数分别为1、1、9,对照组导管移位、局部感染、敷料更换时间小于3d例数分别为7、8、24,上述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PICC置管患者,应用伤口敷料与3M透明伤口贴膜能够避免导管出现移位问题,降低局部感染发生率,减少敷料更换时间,该种措施是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和使用的。
作者:杨蕾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消化性溃疡患者的内科临床治疗效果。方法:从我院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期间收治的消化性溃疡患者中随机选取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分别采用常规治疗和常规治疗基础上并行有针对性药物治疗的方法,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两组患者实施上述内科治疗后,对照组的患者治疗的总体有效率为82.5%,研究组患者治疗的总体有效率为97.5%,研究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之间的治疗效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消化性溃疡患者实施内科治疗,对于疾病的治疗和疾病的复发都十分有效,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并行有针对性药物治疗具有临床推广的意义。
作者:周婷娅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分析和研究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3月冠心病患者126例,将其按住院编号顺序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有患者63例。对照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给予常规心理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给予有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将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心理状态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心理状态相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焦虑评分及抑郁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焦虑评分与抑郁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于冠心病患者治疗中,其能够有效缓解患者负性情绪,促进病情转归,对提高治疗效果及患者生存质量均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娟 刊期: 2015年第01期
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患者的健康为中心的新型护理模式,也是提升优质护理质量的重要环节[1]。尤其对于腋臭手术的患者,术后有效的健康教育直接影响伤口的愈合。腋臭是一种常见的成人疾病,尽管目前有许多药物治疗,但要根治仍以手术为主(腋臭切除术或吸刮术)。患者手术后勿需住院,回家休养,因而术后正确指导患者及家属有效的提高健康教育效果,对术后伤口愈合尤为重要,能让医患双方共赢受益。
作者:王小梅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护理。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2月至2014年11月共收治重症颅损伤患者50例,行气管切开术后总结护理过程,预防肺部感染,保持呼吸通畅。结果:护理过程中45例临床治愈,3例因颅脑损伤严重死亡,1例发生肺部感染,感染率占3%,1例在气管切开后6天因呛咳出现切开出血,给予结扎而出血。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合并呼吸功能障碍早期进行气管切开,并施以科学有效的护理是预防和减少并发症,有效控制肺部感染,提前拨管时间,促进原发病的治疗,提高救治率的关键。
作者:张海云;王萍 刊期: 2015年第01期
1临床症状及病因;慢性气管炎是以长期咳嗽,气喘,咳粘痰为特征,由感染或非感染因素引起的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病变。由于本病反复发作,逐渐形成支气管粘膜在,增厚,萎缩纤维增生导致支气管狭窄,腺体分泌增多,分泌物郁积,支气管因被阻塞而痉挛而引起气喘,咳嗽,咳痰症状。中医认为本病发病机制为感受外邪或内伤饮食,脾失运化,痰湿内生,上壅于肺,肺气被遏,宣肺功能失调而致咳喘。北方气候寒冷患病率高,随着空气污染日趋严重,吸烟人群数量的增加,发病率逐年上升。
作者:杨建弘;倪仁广 刊期: 2015年第01期
为适应新的护理教学改革,提高实习护士在临床工作中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也是她们走出校园,迈向神圣的“白衣天使”工作岗位的第一步。根据我院的情况,在带教中探索出了一套有效的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实践和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章丽君;黄广英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本文主要对心血管内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的产生原因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讨论,并提出相关有效的改善对策。方法:通过选择我院2011年5月到2014年6月期间的80例心血管内科患者进行了实验调查。结果:心血管内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具体是与护理人员因素、患者因素两方面有关。结论:心血管内科科室需要加强建立完善的护理规范制度,注重对护理人员专业技能知识的培训,不断提升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多多与患者之间进行沟通交流,进一步提高心血管内科护理质量。
作者:李际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生活在地球生物圈中的人类,只是大自然中的一个成员。在生物圈中,自然界的生态系统总是处于有序的动态平衡之中,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形成天然和谐、共生共荣的大家庭。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破坏了人与微生物的平衡,必然遭到细菌耐药的报复,肆虐人类。
作者:孙华斌;柏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究在提高新生儿的黄疸护理质量方面,采用健康教育护理的方法对其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近年来新生儿黄疸的患者80例,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两组患者相应对比分析,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护理方法对新生儿黄疸患者进行护理,实验组则在常规护理新生儿的黄疸患者基础上实行健康教育护理进行干预。结果从收集的数据上所得,对照组与实验组中新生儿黄疸患者经过两种不同的方式护理后,康复效果相互比较来看,实验组中的新生儿黄疸患者康复效果较好。经过对比分析后证实两组护士的护理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面对新生儿黄疸患者时,从本院科学实验研究后实验数据上对比来看,专业的健康教育护理手段干预能够令新生儿黄疸患者更加满意,护理质量大大提高,疗效显著。因此,健康教育护理更加适合新生儿黄疸患者的康复治疗。
作者:张海贝 刊期: 2015年第01期
人体皮肤缺陷的修复是一个高度协调的生理过程,涉及众多因素参与,它们以协同的方式重建再生新的皮肤屏障功能。基因的诱导表达和基因抑制是这个再生过程中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MicroRNAs (miRNAs)是一种长约19—22nt的非编码RNA。通过互补或不完全互补的方式识别并结合靶基因,使靶基因mRNA裂解或抑制其蛋白翻译,因而在转录后水平调节基因和(或)蛋白的表达。miRNAs在皮肤形态发生和调节血管生成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人类增生性瘢痕和正常皮肤组织中存在明显的miRNA差异性表达,这可能与增生性瘢痕的发生、发展及演化密切相关。皮肤伤口愈合的特定阶段有特定的miRNAs表达,这些特定的miRNAs失调是慢性伤口愈合的关键。认识到伤口诱导的miR-NAs在皮肤伤口愈合过程中的功能意义,这可能会带来一个全新的伤口诊断和治疗策略。
作者:张奇;王琛 刊期: 2015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