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我国社区护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对策研究

朱晓英

关键词:社区护理, 问题, 解决对策
摘要:现今社会,由于我国的经济发展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鉴于这些因素,我国社区护理工作的发展不够健全,存在着许多的问题。那么,为了满足人民对于护理技术的高标准、高质量、高要求的目标,还要逐步地提高护理卫生工作的服务效果,要想达到这些目标,迫切地需要我国就社区护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性以及服务的多样化进行深入地研究现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系列的解决措施,从而促进社区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舒适护理改善老年拔牙手术患者抑郁和焦虑及其疼痛的研究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改善老年拔牙手术患者抑郁和焦虑及其疼痛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在我院老干科进行拔牙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100例,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进行舒适护理,对两组患者的SAS、SDS及拔牙后100mmVAS评分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SAS、SDS与100mm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数据差异显著,结果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拔牙手术患者实施舒适护理可有效降低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同时还可帮助患者缓解疼痛,缓解老年患者的不适症状。该种护理模式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以帮助更多患者受益。

    作者:黄欣莹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中医辨证护理干预对类风湿关节炎100例临床观察

    目的:研究中药穿山龙三藤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及中医辨证护理方法。方法:2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服用扶他林、柳氮磺氨吡啶、甲氨喋呤,同时口服穿山龙三藤汤,常规护理;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中医药辨证的心理、疼痛和关节功能锻炼等强化护理干预,两组8周为一疗程,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及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评定关节僵硬评分、疼痛评分,观察临床疗效。结果:在疾病疗效方面,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0.0%)高于对照组(84.0%),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中医证候总积分、疼痛评分方面,两组差异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患者在中医治疗同时施行中医药辨证强化护理,可以提高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效果。

    作者:唐丽璠;刘会娟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良肢位摆放在脑卒中康复护理的护理体会

    目的:良肢体位摆放在脑卒中康复护理中作用明显,可降低并发症,值得推广。方法:我们从2014年1月到2014年11月开始在神经内科病房脑卒中患者98例作为对照组开展良肢位摆放等康复护理,并每日由专业治疗师进行运动疗法及痉挛肌治疗。另外将同样病房,相同设施96例病人作为观察组在病房接受传统护理。结论:康复科护士应该肩负更多的职责,在护理的同时要教会病人家属正确的肢体摆放,让康复护理给患者带来更多的健康和实惠。

    作者:冯华;范学荣;王仁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查找小儿静脉输液穿刺失败原因及方法

    小儿静脉输液是临床常见的操作技术,无论是治疗还是在应急抢救过程中,静脉穿刺是重要的手段之一,尤其是抢救用药,如果穿刺不成功,往往会耽误诊断和治疗。

    作者:刘淑红;李存然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乳腺癌患者的护理方法

    乳腺癌是妇女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其发病率一直呈持续上升趋势,严重威胁着患者的身心健康。目前,国内大多数医院以手术切除作为治疗乳腺癌的手段,从长期的临床工作中笔者发现诸多因素对术后恢复有很大的影响,直接影响着患者的康复。现结合近年来的临床工作实践,就如何搞好乳腺癌患者的护理及心理指导谈点浅见。

    作者:刘佳玥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浅谈慢性胃炎的临床治疗

    慢性胃炎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性病变或萎缩性病变。其发病率高,临床上十分常见,病因主要与幽门螺杆菌感染、饮食和环境因素、自身免疫因素、其他如胆汁、胰液反流、酗酒、服用NSAID、某些刺激性食物有关。其中以胃黏膜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为常见。按炎症部位分为慢性胃窦炎和慢性胃体炎。

    作者:刘玉峰;陈满英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无创通气在心脏外科术后低氧血症患者的应用及护理分析

    目的:探讨无创通气治疗心脏外科术后低氧血症患者的应用效果和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年8月-2014年8月收治的80例心脏外科术后低氧血症患者,比较患者在无创通气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压饱和度(SaO2)、心率、收缩压等指标的改善程度,观察患者进行相关护理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无创通气后PaO2、SaO2、心率、收缩压、呼吸频率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通气前,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胃肠胀气、误吸、面部压伤、结膜炎等术后不良反应改善情况明显优于护理前,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通气能有效改善心脏外科术后的低氧血症,做好相应护理后,能降低患者术后不良反应。

    作者:涂瑛娟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静脉输液反应的防治和护理

    静脉输液是利用大气压和液体静压原理将大量无菌液体、电解质、药物由静脉输人人体内的方法,也是临床上常用的重要治疗措施之一。也是临床护士必须熟练掌握的一项基本护理操作,虽然操作比较便捷,但在输液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问题影响液体的顺利输入。存在一定的医疗安全隐患,一旦出现输液反应,不仅会增加患者的痛苦,严重者还可危机生命。护理工作者应该在患者静脉输液中正确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常规做好“三查、七对、一注意”。输液时多巡视,多观察。发现输液反应立即采取治疗和护理措施。降低输液静脉输液的发生率。

    作者:许悟银;齐燕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漏的护理

    血液透析要求血流量>150ml/min,才能保证透析效果。浅部静脉容易穿刺,但血流缓慢,血流量难以达到透析要求;深部静脉如股静脉可提供充足血流量,但穿刺针不易固定,易造成血肿或出血,穿刺肢体受限;动脉血流量大,但部位较深,穿刺难度大且不能反复使用。临床将动脉与浅部静脉通过手术吻合,称之为动静脉内瘘手术。动静脉内瘘简称内瘘,是血液透析病人的生命线,而维持性血液透析是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患者维持生命的一种替代疗法,内瘘的通畅与否是延长患者生命和提高生存质量的基本保证。由于反复穿刺或护理不当不仅给病人增加痛苦,还可能导致内瘘堵塞,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由此可见,保护内瘘延长其使用寿命对血透病人极为重要,动静脉内瘘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常用的血管通路,具有安全、血流量充分、感染机会少等优点。一般内瘘的使用可维持4~5年。这样内瘘流的动脉血静脉化,血流量充分,且易于穿刺,便于观察,因此保护好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如何护理好内瘘和大限度延长内瘘使用时间,需要医护人员、患者和家属的共同努力。

    作者:李雪芹;徐会彬;徐慧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藏医催吐法的护理

    藏医催吐法是服用催吐药方,使宿食或毒物随呕吐排出,达到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藏医经典《四部医典》中说:“由于培根、赤巴、隆等失调,能化培根(主磨碎腐熟食物)不能发挥其功能,能消赤巴(主分解精华与糟粕)等火隆(供给胃热能,促使血液生化成熟)不能在人体正常运行、产生不消化症。由此,胃中培根激增,胃涎阻塞隆(风、气)行脉道,胃中积垢。”“糟粕与精华不能分离,糟粕流入精华的脉道,蓄积于肝脏,形成潴聚、滴漏、溃散,产生各种内科疾病”故不消化为内科疾病的病源。用催吐法借助药物作用,呕吐出宿食等物,则不消化症自然去之,能化培根、能消赤巴、等火隆功能恢复,清浊分离,生化自然,疾患除也。14世纪,藏医北派强巴?南杰札桑及南派舒卡?年姆尼多吉等诸多历代藏医名家,均有详尽叙述,是一种经久不衰的常用疗法。针对催吐法的护理总结如下:

    作者:王倩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浅谈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3例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环境、心理、生理、健康教育等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抑郁、疼痛程度和生活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生理、心理、社会和环境4个维度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抑郁、疼痛得分低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对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提高其生活质量,缓解其抑郁情绪,利于术后康复。

    作者:杨怀梅;国营;张艳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甲氨喋呤保守治疗宫外孕护理体会

    目的:总结甲氨蝶呤保守治疗宫外孕的疗效和对其护理应注重的关键点,提高宫外孕保守治疗的成功率。方法:收集我院自2013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68例宫外孕患者采用甲氨蝶呤进行保守治疗和护理,对其重点进行用药和心理上的护理,观察其病情变化还有日常的检查等方面的情况。结果:其中有60例保守治疗成功,成功率88.2%,8例病情恶化改用手术方式治疗,所有患者均没有心理上的阴影和障碍。结论:宫外孕保守治疗的成功率与护理密切相关,能否及时发现病情的变化和对病人心理的疏导都影响着宫外孕保守治疗的成功与否。

    作者:周贝贝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探究高剂量地诺孕素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有效性及不良反应

    目的:探讨高剂量地诺孕素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4月至2014年4月本院收治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64例,以20mg/d剂量的地诺孕素进行治疗,观察其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患者治疗后主要临床症状及体征均比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患者血、尿常规检查、心电图检查、肝肾功能检查均无明显异常。结论:高剂量地诺孕素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具有显著疗效,且不良反应小,安全性高。

    作者:何春凤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浅谈老年跌倒危险因素及护理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老年人的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跌倒是老年人群伤残、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严重影响老年人的健康及生活自理能力,患者住院期间发生跌倒损伤,不仅影响其身心健康和生活自理能力,增加患者的痛苦和家属的负担,同时也容易引起医疗、护理纠纷。如何预防老年患者住院期间跌倒的发生,已成为护理管理者日益关注的问题。

    作者:周岐;陈凤英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吞咽障碍患者坐位与侧卧位置胃管对比研究

    目的:通过吞咽障碍患者坐位与侧卧位置胃管对比研究,为吞咽障碍患者寻找更合适的胃管体位。方法:取我院2014年2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吞咽障碍患者胃管采用坐位,对照组吞咽障碍患者胃管采用侧卧位。实时监测放置胃管的一次性成功率,成功时间,问卷调查护士技术满意度,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针对两种体位插管比较,坐位置胃管一次性置管成功率,成功时间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坐位置胃管患者对护理技术服务满意度为98%,侧卧位置胃管患者满意度为62%。结论:吞咽障碍患者坐位置胃管相对侧卧位更容易被患者接受,一次性至胃管成功率明显提高,且置管时间较少,技术满意度高,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和应用。

    作者:张兆慧;毕群;翟春霞;黄利珍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抗生素合理应用原则及方法

    生活在地球生物圈中的人类,只是大自然中的一个成员。在生物圈中,自然界的生态系统总是处于有序的动态平衡之中,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形成天然和谐、共生共荣的大家庭。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破坏了人与微生物的平衡,必然遭到细菌耐药的报复,肆虐人类。

    作者:孙华斌;柏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附65例报告)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治疗效果。方法:65例子宫肌瘤患者在腹腔镜下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结果:65例手术均获成功,术中失血量15~300m L,平均(80.5±55.6)ml;手术时间(100.5±35.5)min;术后肛门排气(1.65±0.5)d;无子宫肌层血肿形成;无严重并发症。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李丽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TPPA和TRUST联合检测在梅毒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TRUST与TPPA两种联合检测方法在梅毒诊断中的应用。方法:用TPPA和TRUST两种方法同时检测我院2013年1———12月958例门诊及住院患者血清标本中的梅毒螺旋体抗体,同时进行TRUST滴度测定,并对比检测结果。结果:对所有例数进行检测后,TPPA特异性为99.99%,TRUST特异性为98.85%,TPPA检测阳性率明显优于TRUST,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PPA法优于TRUST法,可以作为梅毒的确证实验,TRUST可作为疗效观察,判定复发或再感染指征。两种方法联合使用在检测梅毒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王文忠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吸入布地奈德治疗XX例气管哮喘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布地奈德在治疗支气管哮喘疾病的临床效果,得出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72例支气管哮喘病人,将其分为实验组和传统组,两组患者均接受抗感染、气管扩张、吸氧等基础治疗,实验组吸入布地奈德,对照组采用地塞米松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4.4%)明显高于传统组(83.3%),实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8.3%)明显低于传统组(30.6%),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地奈德是一种强效的局部抗炎的糖皮质激素,对于治疗支气管哮喘疾病具有显著疗效,能够缓解病人患病带来的痛苦,缩短住院时间,与传统的治疗方法相比,具有疗效快、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的优势。

    作者:王显水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的方法。对首次发病的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在生命体征平稳,神经学缺陷不再进展48 h后,进行肢体功能的康复训练和护理,以使其功能尽早得到大限度的康复,有效降低致残率。方法选取首次发病的脑卒中偏瘫患者8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一般常规护理加康复训练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结果4周后两组患者FMA和MB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提高,而试验组FMA和MBI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早期的康复护理能使残障的发生率降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对促进脑卒中造成的肢体功能康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

    作者:李惠 刊期: 2015年第01期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

主管:陕西省东方美容文化研究所

主办:陕西省东方美容文化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