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雅楠;徐红
脑血管病是我国死亡率高的三大疾病之一。有其发病率高、致残高和死亡率高的特点。每年至少有200万人患脑血管疾病,生存者中有90%留有后遗症,康复医学认为脑血管病发作时康复护理即应开始,忽视早期及较长时间的功能训练是造成脑血管病永久性残废的主要原因。做好早预防,早训练,早指导能有效地减少后遗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高峰;郭静 刊期: 2015年第01期
上消化道应激性溃疡出血是急性脑出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一旦发生往往难以控制,死亡率高,其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多与病情呈正相关。有资料显示,一般脑出血约19%、重症脑出血50%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所以,及时发现和预防应激性溃疡,是防治上消化道出血的重要环节。我院于2013年4月-2014年4月对11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在应用抗酸剂的基础上,早期留置胃管进行观察,发现早期留置胃管行胃液监测及鼻饲全流质,可预防上消化道出血。
作者:吴静 刊期: 2015年第01期
近年来,我国医疗事业得到快速的发展,康复医学作为医院“四大医学”之一,其也得到迅猛的发展,为医疗事业注入一股新的理念与新的力量,推动我国医疗事业的进步。而随着康复医学的日益发展,其存在的问题也日益突出,如医务人员康复理念淡薄、康复专业人员欠缺、康复专科缺乏特色性等。本文将结合我国康复医学的实际情况,对康复医学中常见的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并提供相应的对策,以供参考。
作者:苏国强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肺宁颗粒在临床治疗不同时期慢阻肺患者时的有效性。方法:于我院收治的稳定期和急性加重期慢阻肺患者各100例,两者各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肺宁颗粒治疗,分别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肺功能变化情况。结果:两组实验组相较对照组肺功能指标均得到改善,但稳定期疗效明显优于急性加重期,两组数据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肺宁颗粒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肺功能,且疗效显著,尤其适用于治疗稳定期慢阻肺。
作者:刘尧琼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在膝关节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6~10月在吉林市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116例膝关节损伤患者为观察的对象,对患者进行核磁共振检查,并采用回顾分析法对其影像表现进行分析。结果:经过MRI诊断韧带损伤32例,有骨质改变16例,半月板损伤39例,关节腔积液29例,均通过临床检查和关节镜以及手术后证实。在膝关节损伤的诊断中,核磁共振的确诊率很高。结论:膝关节核磁共振检查是常用检查方法之一,并且属于无创检查方法,可有效帮助临床医生提供可靠的治疗方法,还可以显示膝关节组织变化及病理变化,并且准确知晓病变程度,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作者:于鹤人;高嘉宏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调查研究城市居民肺结核发病危险因素。方法:选择120例城市肺结核患者与120例健康者。调查其居住环境及工作环境,经多元回归分析,将混杂因素排除,找出独立肺结核发病危险因素。结果:生活环境中卫生情况差、潮湿、卧室通风不良、过度拥挤与工作环境中大量粉尘、化学烟雾等均为肺结核发病的危险因素。结论:综上所述,居住条件的干燥、通风和清洁,避免空气污染等,可显著降低肺结核发病率。
作者:沈晓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研究老年冠心病心律不齐患者采用胺碘酮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老年冠心病心律不齐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胺碘酮治疗,对照组采用慢性心律口服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率。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4.12%)高于对照组(64.71%),另外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88%)低于对照组(26.47%)。两组以上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冠心病心律不齐患者采用胺碘酮治疗临床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作者:吴文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研究目的:探讨改良式阴式子宫切除手术的方法、手术后的护理效果以及护理的优越性。方法:选择具备全子宫切除手术特征的患者200例,随机分成两组,其中进行改良式阴式子宫切除的有120例,对照组80例进行腹式子宫切除,对两组患者术前、术中和术后的护理进行总结分析。结果:通过对改良式子宫切除术护理不同于腹式子宫全切术的护理,减少了术后并发症,术后恢复快,使病人通过改良式阴式子宫切除手术,这一微创又经济的方法减少了痛苦。
作者:孙冬梅 刊期: 2015年第01期
失血性休克是临床上各种疾病的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多发生于车祸、生产意外及其他外伤等。其共同病理变化是有效循环血容量骤然减少,组织血液灌流不足,细胞缺氧及代谢障碍。失血后是否发生休克不仅取决于失血的量,还取决于失血的速度。休克往往是在快速、大量(超过总血量的30~35%)失血而又得不到及时补充的情况下发生的。做好失血性休克患者的紧急抢救至关重要,在抢救中突出一个“急”字,争分夺秒,积极抢救[1]。自2011年4月~2013年4月,我科共抢救的失血性休克患者共32例,现将抢救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王斌;贾宁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宣肺解毒颗粒合抗敏灵治疗变应性鼻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8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为治疗组及对比组,使用宣肺解毒颗粒合抗敏灵治疗为90例患者,对比组也是90例患者,在年龄的分布以性别的分布上,治疗组男性为42,而对比组为43人,治疗组女性为48人,对比组为47人,治疗组的年龄从10—56岁,而对比组为11—54岁,通过分组,可以看出,不论是人数,还是性别、年龄几个方面,差别不大。结论:使用宣肺解毒颗粒合抗敏灵治疗变应性鼻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对比组相对较弱。宣肺解毒颗粒合抗敏灵是治疗变应性鼻炎很有效果的方式。
作者:籍玉青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若在普外科腹腔镜手术中,采用舒适护理,可以对其产生怎样的干预效果。方法:我们将2011年6月到2012年6月到我院接受治疗的符合标准的100例患者,进行随机的分组,50例患者围常规护理组,50例为舒适护理组。结果:舒适护理组的患者在各个方面的恢复情况及护理满意度都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的患者。结论:舒适护理能使普外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更快地恢复身体状况,能更好地消除术后恐惧等负面情绪,能够起到较好的干预效果。
作者:张昱馨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扩创植皮联合负压封闭引流的方式在治疗烧伤后期感染难愈创面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并进行分析,以供参考。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4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烧伤后期感染难愈创面患者共16例,以此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进行随机分成2组,一组为治疗组,患者为9例,该组患者采用扩创植皮联合负压封闭引流的方式进行临床治疗;另一组为对照组,患者7例,该组患者采取单用扩创植皮法进行临床治疗。比较2组患者在治疗2个星期之后的临床疗效,并进行分析。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要明显优胜于对照组患者,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烧伤后期感染难愈创面患者而言,应用扩创植皮联合负压封闭引流的治疗方式对其患者进行治疗,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植皮成活率,促进患者创面快速愈合,值得在临床医学中推广。
作者:钱李科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对胫后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观察。方法:23例足踝部软组织缺损,采用胫后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移植修复治疗。结果:23例患者术后皮瓣均移植成功,创面修复良好,皮瓣质地优良,外观及功能满意。结论:对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患者进行胫后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手术,移植皮瓣具有较高的成活率,该皮瓣具有血管恒定,切取简单,血供丰富且不牺牲主要动脉,外形美观的优点。
作者:刘乐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比较面瘫早期巨刺与常规针刺患侧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从2012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92例早期面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两组均给予甲钴胺胶囊和TDP 治疗仪照射,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常规针法治疗,观察组巨刺法治疗。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观察组总有效率为100.00%,对照组为97.83%,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HB分级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观察组FDIP、FDIS评分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5)。结论:巨刺法治疗面瘫疗效确切,可以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缩短治疗时间,有利于患者尽快恢复,减少后遗症,值得推广。
作者:王秀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更年期综合征患者的心理活动及护理。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4年6月期间在院妇科门诊就诊的经内分泌医生确诊为更年期综合征的500例患者,以随机分配的形式将其分为两组,一组为观察组,另一组则为对照组,对照组则心理分析,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还增添了对患者的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均进行护理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心理、生活上均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更年期综合征患者心理活动分析及护理干预,不仅能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还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对患者的家庭和睦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作者:周易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利凡诺与米索前列醇联合用于中期妊娠引产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6例中期妊娠要求终止者给予利凡诺与米索前列醇。结果:86例患者中显效75例,有效8例,无效3例,有效率达96.5%。结论利凡诺与米索前列醇联合用于中期妊娠引产方法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作者:崔淑瑜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呼吸护理对急性左心衰竭患者预防院内呼吸道感染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急性左心衰竭患者90例,按照随机化原则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4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呼吸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体温、白细胞、X胸片、细菌培养、感染率等指标对比,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呼吸道感染率为45.3%,对照组呼吸道感染率为81.9%。结论:加强呼吸护理降低了急性左心衰患者院内呼吸道感染率,能有效预防院内呼吸道感染,并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提高。
作者:康蓉廷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索抗SRP19抗体在免疫性坏死性肌病患者肌肉组织表达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察抗SRP19抗体在免疫性坏死性肌病患者肌肉组织中的表达并与相关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71.43%(20/28)的免疫性坏死性肌病患者肌肉组织中抗SRP19抗体表达阳性,主要表达在坏变肌纤维胞浆、小血管周围及细胞间质中。与不表达者比较,在年龄、病程、肌力以及肌酸激酶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202,0.939,0.711,0.109,P>0.05)其血清抗核抗体、抗Ro-52、抗SSA、抗Sm、抗Jo-1表达也无显著性差异(P=0.281,1.000,0.497,1.000,1.000,P>0.05)。结论:抗SRP19抗体在免疫性坏死性肌病患者肌肉组织的表达率较高,可能参与疾病的发生与发展过程。
作者:汪茜;蒲传强;陈婷;刘洁晓;毛燕玲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内科病房静脉输液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方法收集2013年1月份至11月份内科住院静脉输液患者中,在各个环节存在的隐患,并制订防范措施,及时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全科护理人员静脉输液安全控制意识加强,静脉输液安全受控,病人满意度提高。结论护理人员必须加强对静脉输液安全防护的认识,仔细分析每个环节存在的隐患,找出防范措施并严格落实实施,提高输液质量,保障病人输液安全。
作者:邓秀英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调查高血压患者的使用降压药物治疗情况,分析存在的用药问题。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9月在我院治疗后出院的高血压患者128例,对所有患者进行为期半年的随访调查,调查内容为降压药物的使用情况。结果128例患者中有82.8%(106/128)的患者选用指南推荐的一线降压药物,首选单联用药85例,首选联合用药46例。随访期间有15例发生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7%。128例患者的降压药物治疗达标者有39例,达标率为30.5%。结论高血压患者使用降压药物虽然符合单联或多联复方药剂的使用标准,但是降压药物的使用达标率偏低,仍然有许多患者因为不合理用药发生不良反应。
作者:徐新华;吴虹霞 刊期: 2015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