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璐璐;宁亚功;邓富;曹少鸣
后鼻孔息肉(Choanal Ployp,CP)由Killian于1906年首次报告,经过一个多世纪,后鼻孔息肉一直被认为是来自上颌窦内囊肿或息肉的增大,经自然口或鼻囟门突出上颌窦外,再沿中鼻道向后延伸到后鼻孔甚至鼻咽部,因此也称其为上颌窦后鼻孔息肉。但随着近年来对后鼻孔息肉认识的加深,越来越多的文献报道并非来源于上颌窦的后鼻孔息肉,因此,后鼻孔息肉不单纯指上颌窦后鼻孔息肉。CP无论从临床表现还是组织病理学方面均不同于普通鼻息肉也得到了大家的认同。关于后鼻孔息肉的发病机制,现在还未研究清楚,CP的诊断不难,一般术前通过CT及鼻内窥镜检查,多能确定息肉的来源及范围,通过鼻内镜手术,取得满意疗效。但目前国内文献未对后鼻孔息肉的研究现状作一归纳,本文对现有后鼻孔息肉的来源及病因、组织病理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作者:龙盈(综述);黄定强(审校) 刊期: 2013年第06期
尿液化学检查是尿液分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1],日本ARKRAY公司生产的AX-4030全自动尿液干化学分析仪,使用双波长反射测光法,对专用试纸条进行检测,尿比重利用反射型曲折率测定法进行检测。它的仪器性能及其配套试剂质量是检测结果的可靠保证,如何选择和评价仪器性能及试纸质量尤为重要。作者对本科2012年引进的AX-4030全自动尿液分析仪的性能进行测试评估,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雄;李兵;孟凡;赖欣;易珂 刊期: 2013年第06期
我院是首批通过国家评审的综合性“三甲”医院,担负着西南片区部队的医、教、研、防、卫、保任务。近年来,医院先后获得军队科技进步、军队医疗成果奖多项,自2002年首次参加四川省成果奖评审以来,先后6次获得了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同时医院出色地完成了黎巴嫩维和、汶川、玉树地震抗震救灾、6.5公交车爆炸事件伤员抢救等多项重大任务。所有成果的取得,得益于我院高素质的人才队伍,而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建设与研究生教育是分不开的。医院承担着第三军医大学、重庆医科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泸州医学院等军地院校的研究生培养任务。
作者:刘建华;侯凯文;王魁英;张莹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针对胰腺外科患者术后引流管多、并发症发生率高,护理风险相对较多的情况,探讨外科病房精细化管理,提升优质护理内涵。方法采取优化工作流程、梳理护理细节、管道名称标签化、引流颜色图谱化、责任护士分层管理等措施。结果优化了病房工作流程,从专业上细化了护理内容,体现了专科护理内涵,出院患者短信回复护理服务满意率持续大于98%。结论精细化管理运用于外科病房,有助于提升护理服务品质,充实优质护理内涵。
作者:杨亚英;李春梅;邓懿 刊期: 2013年第06期
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感染在婴幼儿期多为隐性感染,并且这种感染状态可能持续终生[1],一般对机体是无害的,但是在特定条件下可致病。若感染延迟至学龄儿童或少年时期则可能表现为急性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 IM),约占此种病例的20%~50%[2],近年来该病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有学者推测急性IM可能会永久的改变或减弱宿主机体的免疫应答[3],更可能是部分EBV相关疾病的主要发病起源[4]。大部分IM病例发生于EBV原发感染期间,而慢性IM病例主要见于T细胞功能障碍的患者[5]。国外文献报道IM发病率为5‰,发病人群主要集中于15~24岁的青少年[6]。而在发展中国家主要见于2~6岁儿童。IM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主要为发热、咽峡炎、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实验室检查为外周血淋巴细胞及异型淋巴细胞增多。通常其病程呈自限性,但也可发生相应的并发症,包括肝炎、心肌炎、脾破裂、神经系统及血液系统的疾病,甚至可引起爆发性感染。Aki等[7]报道了1例因EBV感染伴有肉芽肿样肺损伤的病例,推测可能与EBV感染引起机体免疫应答紊乱有关。IM患儿若出现严重的并发症,伴有多器官功能的损害,则称为重症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简称重症传单)。其病情重,预后差,如不及时治疗死亡率高达92.3%[8]。有文献报道存在2个以上器官功能受损的重症传单病例发生率超过20%[9]。临床上尚无特效治疗药物,主要以对症及支持治疗为主[10]。本文主要介绍近年来IM的诊断及治疗进展。
作者:杨佳(综述);刘文君(审校)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维权意识的增强,使得医院的医疗纠纷居高不下,已经严重干扰医院正常医疗秩序,影响医院发展。本文从医学心理学角度,分析医疗纠纷的成因,提出化解的办法。
作者:赵升阳;叶平;李勇;吴凡;董疆红 刊期: 2013年第06期
分析护理论文中医学名词使用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规范使用医学名词的写作观念及相关对策,以确保论文质量和学术上的严谨性。
作者:李世英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观察不同压力高压氧(HBO)对颅脑外伤术后昏迷患者的早期疗效。方法按入组先后顺序随机将75例颅脑外伤术后昏迷患者分为对照组、0.20MPa高压氧组(HBO1组)和0.25MPa高压氧组(HBO2组),每组25例,比较三组患者在术后1周内和术后1月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以及出院前的治愈显效率。结果(1)三组患者在术后1周内GC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治疗1月后GCS评分均提高(P<0.05)。(2)治疗后HBO1组和HBO2组GC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且HBO2组评分高于HBO1组(P<0.05)。(3) HBO1组和HBO2组的治愈显效率(76%和80%)明显高于对照组(48%)(P<0.05),但HBO1组和HBO2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早期两种压力的HBO治疗对颅脑外伤术后昏迷患者的恢复均有良好促进作用,其中0.25MPa压力的HBO对患者的促醒作用可能更优。
作者:何春阳;吴帆;付西;邓韩彬;蒙俊甫;刘毅;呼永河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手术室感染控制护理措施和方法。方法对2012年我院手术室完成的146例髋关节置换术手术室感染控制的方法和效果进行回顾分析。结果146例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手术部位感染率为0.67%。结论手术室应用系统规范的感染控制对策,积极预防院内感染,降低手术感染率,保证了髋关节置换术的成功。
作者:李宁;陶虹;张建敏 刊期: 2013年第06期
自1965年Newman[1]将托槽直接粘贴技术应用以来,固定矫治已成为临床正畸治疗的主要矫治方法。但是矫治过程中托槽的脱落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常常困扰着患者及医生,其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延长了椅旁操作时间和疗程,甚至引起一些不必要的医疗纠纷。因此如何提高托槽粘贴的粘接强度就成为大家一直关注的话题,本文就喷砂技术在口腔正畸托槽粘贴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作者:冉萍(综述);杨四维(审校) 刊期: 2013年第06期
ICU病房探视对讲系统是专门为方便医院ICU病房住院患者与亲属之间的沟通,而设计开发的一套运用现代化科技电子技术的图像视频、音频传输系统,是现阶段医院临床信息系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者:刘媛媛;李明;童玲 刊期: 2013年第06期
在骨科开展延续护理后,受到患者及家属的好评,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促进了护理人员的学习热情和医院发展,医院应加强延续护理的开展,并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
作者:卞德芸 刊期: 2013年第06期
基层部队卫生员中医技能培训工作是把基层中医药普及应用作为发展中医药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培训真正发挥中医药在军队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中的独特优势,为提高部队战斗力服务。笔者就培训过程中如何提高中药教学的质量,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使培养的中医卫生士官应用所学服务于部队。
作者:杨璐璐;宁亚功;邓富;曹少鸣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治疗和生活方式的干预对煤矿矿区高血压病控制效果。方法对丰矿八一社区全体居民建立健康档案,发现该社区高血压患者383例,将383例高血压患者进行统一建档管理。比较干预前后患者对高血压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治疗率、血压控制率的变化情况。结果管理、干预前社区高血压患者对高血压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分别为71.02%、80.15%、33.15%。管理干预一年后患者对高血压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分别为100%、100%、96.08%。比较管理前后患者对高血压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以社区为单位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建档、管理、对生活方式进行干预等手段,能提高患者对高血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从而控制血压、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作者:肖新明;江勇;罗义根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讨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血清电解质(K+、Na+、Cl-、Ca2+)于生后24小时内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本院新生儿科2010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HIE患儿32例为HIE组,32例正常新生儿为对照组,测定两组患儿的电解质。结果 HIE组患儿平均血钠、血氯、血钙明显低于对照组;不同程度HIE组之间血钠、血氯、血钙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钾变化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IE患儿易出现电解质紊乱,并且与病情程度有明显的相关性。
作者:王金珠;龚全业;胡国峰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输尿管中上段嵌顿结石的终极外科治疗手段。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6年8月~2013年4月在我院接受经背部直切口辅助后腹腔镜行中上段输尿管切开取石2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4例,女9例,平均43岁,左侧6例,右侧9例,双侧8例。结果输尿管中上段结石直径1.0~3.5cm,手术时间40~120min,术中失血量极少,术后翌日即下床活动,无腹膜后血肿,无尿漏,1例切口感染换药处理愈合。术后随访6月至7+年,无并发症。结论经背部直切口辅以腹腔镜行输尿管中上段切开取石术式安全、简捷、有效。
作者:金川;曾锋;胡应明;伍洪彬;唐书君;张伟 刊期: 2013年第06期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 ,POCD)广泛报道于各种外科手术之后,其导致的医疗和社会问题日趋严重,目前POCD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存在多种学说,但大部分学说终都涉及到神经炎症。大量对动物及人体的研究也显示神经炎症与POCD高度相关,且抗炎策略对POCD的防治有效。因此,对神经炎症的深入研究或许可以有效防治POCD。
作者:李勇(综述);唐霓;孙广运(审校)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结直肠癌的发生是环境因素与遗传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与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异常有关,也是一个多基因、多步骤、多阶段的复杂过程。Ki67与肿瘤细胞的周期、增殖密切相关,在多种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nm23在肿瘤细胞增殖、分化和侵袭转移中也起着重要作用。现将近些年ki67、nm23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作者:文飞(综述);徐亮(审校) 刊期: 2013年第06期
为了贯彻落实卫生部《2010年“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方案》的通知,我科在护理部的布署与指导下,以患者满意、社会满意、政府满意为目标制定了具体活动实施计划。两年多以来,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不断改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也积累了一些经验,现将我科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张琴;李辉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高位结扎术和传统开腹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腹腔镜下行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患儿55例(观察组)的临床资料,并选取同期行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的患儿45例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术后恢复情况及护理要点。结果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皮下气肿、内出血、阴囊肿胀及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总发生率为9.09%,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为(3.24±0.24)d和(5.18±0.67)d,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随访3~12个月,观察组无一例患儿复发,对照组有2例患儿复发。结论配合优质护理模式,腹腔镜下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疗效显著,创伤小、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毕丽菊 刊期: 2013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