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春艳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类文化的提高,病人满意度是医院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由于年龄,环境,文化层次,思维方式、医疗技术、服务态度与利益问题等,使病人与医护人员之间产生误解、矛盾,由此病人的满意度大大下降.为了弥补和改善医、护、患关系,提高病人满意度是首要任务.为此,我院于2009年11月随着新的分院启用,开始在门诊开展人性化服务,受到了病人的好评,门诊满意度和门诊量均明显提高,2011年门诊综合满意度为96.20%,比2010年(满意度93.50%)增长了2.7%,门诊量达到90多万人次,比2010年增长了26%.现将我们的做法与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冯小华 刊期: 2012年第02期
ICU护士因为工作的特殊性而常常暴露于职业危害中,长期接触会损害身体健康,本文概述了物理性、生物性、化学性损伤的防护.
作者:林茜;黄榕 刊期: 2012年第02期
本文就近年来在青光眼新的治疗方法,从药物、手术及药物联合手术治疗,中西医联合治疗方面进行了综合叙述,目的在于将新方法介绍给同道,以便在今后的治疗中尽量防止因青光眼病治疗不当所引起的盲目和低视力.
作者:尹洪伟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早期干预对减少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者的伤残率,提高其生存质量的意义.方法 对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采取早期干预的护理并与常规护理作回顾性比较.结果 早期干预组104例患儿中,发生智力低下4例,确诊为脑瘫4例,IQ> 100分为8例;对照组102例患儿中发生智力低下14例,确诊为脑瘫10例,IQ> 100分2例;早期干预组智力低下及脑瘫的发病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其智商测定值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早期护理干预能提高患儿的生存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英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高原乙肝患者在药物影响下的心理特征,有针对性地解决其心理问题.方法 收集本科2010年1月~2011年10月使用长效干扰素治疗的13例乙肝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心理特点,制定出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 13例患者心理特点主要是以自卑、孤独、悲观、抑郁为主.结论 针对患者的心理特征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可使患者增强信心坚持治疗,从而达到佳疗效.
作者:吕凤麒;李少霞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复方五倍子箍围膏对实验动物皮肤用药的安全性.方法 采用健康Wistar大鼠进行皮肤急性毒性试验,用健康白兔进行皮肤刺激性试验;用健康白色豚鼠进行皮肤过敏试验.结果 复方五倍子箍围膏对大鼠正常皮肤及破损皮肤均无急性毒性反应,对白兔完整皮肤和破损皮肤无刺激性,对豚鼠正常皮肤及破损皮肤均无致敏作用.结论 复方五倍子箍围膏是较安全的皮肤外用药.
作者:胡祥宇;袁叶飞;杨文信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评价目前三腔二囊管在肝硬化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时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有呕血症状并经胃镜确诊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肝硬化患者153例,200人次.分成A、B两组.A组治疗措施包括垂体后叶素加H2受体阻断剂联合或不联合三腔二囊管,B组包括SS(生长抑素)加PPI(质子泵抑制剂)联合或不联合三腔二囊管.统计两组患者的出血情况、止血时间、治疗结果以及三腔二囊管的使用情况.结果 止血时间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B组三腔二囊管使用例次及第1次出血时的使用率已明显降低,三腔二囊管的压迫时间明显缩短;三腔二囊管止血成功率在A、B两组无统计学意义;联合三腔二囊管治疗组死亡率高于仅用药物治疗组.结论 SS和PPI的联合使用能提高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止血率,三腔二囊管不能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故药物治疗可作为的首选方法.
作者:陈光明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胃安平(复方石菖浦碱式硝酸铋)、雷尼替丁、阿莫西林分散片(简称三联疗法,以下同)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疗效.方法 本组60例患者,男40例,女20例;年龄16 ~ 35岁.全部胃镜确诊,门诊治疗;胃安平,口服,3片/次、3次/d,饭后服用,嚼碎温开水送服,两个月为1个疗程;雷尼替丁150mg/次、2次/d,两个月为1个疗程;阿莫西林分散片0.5g/次,3次/d,半个月为1个疗程.结果 服药两周后患者自觉症状完全缓解,两个月后胃镜复查,56例溃疡消失,治愈率为93.3%;3例好转,1例无效.追踪1年,1例复发.结论 三联疗法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效果较好.
作者:平天洲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盐酸伊托必利联合艾司唑仑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方法 202例F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18例,给予盐酸伊托必利及小剂量艾司唑仑联合用药治疗;对照组84例,单用盐酸伊托必利治疗.比较观察两组的餐后胀满、早饱、上腹部疼痛、上腹部烧灼感等症状的变化.结果 用药2周后,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3.9%,对照组为63.1%,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 盐酸伊托必利联合小剂量艾司唑仑治疗FD疗效好,耐受性好,是一种可靠可行的治疗FD的方案.
作者:王保建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米非司酮治疗更年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64例确诊为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给予米非司酮口服治疗.结果 64例患者治疗后,显效37例(57.81%),有效23例(35.94%),无效4例(6.25%),有效率93.75%.结论 米非司酮治疗更年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效果好、副反应小、复发率低,是一种理想的药物治疗方案.
作者:饶珊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对我院2005~2010年3498例住院死亡病历进行性别、年龄和死因构成进行统计分析,反映导致住院患者死亡的疾病分布规律,为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医院3498例死亡病历并按国际疾病编码ICD - 10进行分类,用统计软件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住院病人死亡率为1.09%,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按年龄段划分死亡率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死亡病因中前3位的依次是: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结论 加强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等疾病的防治工作,提高医疗质量,降低病死率,提高居民的健康水平.
作者:姚科 刊期: 2012年第02期
FLT3受体是Ⅲ型受体酪氨酸激酶家族中成员.FLT3突变是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中一种常见基因改变,1/3的AML患者有该基因突变,主要的突变包括FLT3近膜区(JM)内部串联重复突变(ITD)和“活化环”处点突变(TKD).这些突变导致FLT3下游信号通路持续活化和变异细胞增殖[1].本综述总结了FLt3活化后其下游分子信号通路效应的新认识,重点阐述转录因子效应.描述了新的FLT3靶向抑制剂单药治疗和联合化疗治疗FLT3 -ITD突变白血病患者的疗效和新的应用前景[2].
作者:刘元军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军队干部病房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的效果.方法 根据军队干部病房护理工作的特点,制定有特色的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方案、工作计划,加强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健康宣教、护患沟通,改进工作流程,确保医疗安全.结果 住院老干部得到护理人员从心理上、生活上的关怀与照顾,获得了满足感和安全感,提高了住院老干部的满意度和护士的满意率.结论 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可满足患者的需求,融洽护患关系,赢得患者信赖,同时也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护士综合素质.
作者:蒋玲俐;沈国玉;孙海清 刊期: 2012年第02期
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cervical spinal cord injury without fracture and dislocation,CSCIWFD)是指X线片上无骨折脱位,而患者却出现明显的颈脊髓损伤的症状和体征[1],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对CSCIWFD的病因、机制、治疗及预后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现对CSCIWFD的诊治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罗彬;王清 刊期: 2012年第02期
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21岁.2+年前在“感冒”后4天反复出现意识丧失,入院时体温36.0℃,血压80/50mmHg,心率55次/分,呼吸18次/分,入院后查心肌酶学CK873U/L,CK - MB103U/L,AST1965U/L,LDH4096U/L,CREA169mmol/,肌钙蛋白22.78ng/ml.心电图:交界性逸搏心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Ⅲ°AVB).临床诊断:急性重症心肌炎,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心源性休克.经安置临时起搏器,多巴胺升压,甲强龙40mg加入5%GS100ml静滴qd×5天,抗病毒、黄芪调节免疫等治疗,住院治疗14天后取临时起搏器,患者未再出现晕厥,共住院22天后出院.出院后2+年来,患者未再出现晕厥,未出现Ⅲ°AVB,轻体力活动不受限,未予以治疗,未门诊随访.
作者:李秀君;黄毕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有创颅内压监测并脑室外引流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4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颅内压监护,一旦颅内压持续超过270mmH2O,立即行单侧或双侧侧脑室穿刺外引流.结果 GOS分级评估:死亡6例,占15%,重残3例,轻度残疾5例,恢复良好者28例.结论 对颅内压进行有效监测,积极行脑室穿刺外引流是一种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可以有效缓解颅脑创伤后所致脑肿胀,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
作者:陈平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分析颅内血管外皮瘤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经外科手术后再联合伽马刀放射治疗2例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结合文献复习,对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的诊断,治疗及预后进行讨论.结果 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的术前诊断主要依靠影像检查,预后不理想,且受较多因素影响.结论 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的术前确诊困难,治疗仍以外科手术联合伽马刀放射治疗为主要治疗方法.终生随访是必要的.
作者:李平;孔宾;杨晓滨 刊期: 2012年第02期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17岁,2011年7月因”消瘦,双手细颤”2月余,在当地医院化验甲功:游离T3:31.12pg/mL(2.8 ~7.1),游离T4:70.13pg/mL( 13 ~23),TSH:0.05um/L (0.33~5.6);CK:71u/L;诊断甲亢,给予“甲巯咪唑(赛治)10mg口服,3/日;心得安10mg,口服,3/日”治疗,一周后出现双下肢乏力,抽搐;症状进行性加重,行走困难;遂来我院.查体:一般情况可,甲状腺Ⅱ度弥漫性肿大,质软;双手细颤(+),心率95次/分,律齐;双下肢肌力Ⅳ级,无水肿,神经系统检查未见异常.检查化验:肝肾功正常,血钾:3.56mmol/L,血钙:2.32mmol/L,碱性磷酸酶(ALP) 303u/L;肌酸激酶(CK) 1031u/L(25 ~200 u/L);肌酸激酶MB26u/L(0~25);肌红蛋白(-),肌钙蛋白(-);双下肢肢肌电图检查:神经肌肉末见特征性改变,考虑为药物性肌病.
作者:张云峰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滑膜软骨瘤病的影像学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滑膜软骨瘤病的影像资料.结果 男性14例,女性7例,平均年龄45岁.膝关节13例,髋关节6例,肘关节2例.21例共26个关节均可见单发或多发游离体,有大量关节积液,不同程度的滑膜增厚,其中1例合并树枝状脂肪瘤;骨化的游离体T1WI、T2WI均呈高信号,在脂肪抑制序列上为低信号,钙化的游离体T1WI、T2WI均呈低信号,未钙化的游离体均为中等信号;增强扫描游离边缘及关节滑膜均显著强化.结论 滑膜软骨瘤病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点,术前影像学检查对于治疗有重要意义.
作者:冯丰坔;陈友兰;方维;成喜欢;刘年元;曹火乃 刊期: 2012年第02期
1病例介绍女童,藏族,6岁,因“下腹胀痛伴尿失禁2d”入院.3年前有不规则阴道出血史,量少,持续约1月,未经诊治自愈,无明确外伤史.查体:一般情况较好,各项生命体征平稳,腹部平软,肝、脾未扪及,双肾区无明显叩痛;膀胱区膨隆,压痛;阴道口无红肿及异常分泌物;肛门指检因患儿不配合无法施行.实验实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肾功均正常.入院诊断:尿路感染,尿潴留,充溢性尿失禁.立即予导尿,见尿道通畅,引流尿液清亮.留置尿管后行腹部平片检查,提示耻骨联合区椭圆形高密度致密影,边界光滑.CT检查提示直肠与尿道间高密度影,考虑阴道内异物可能.在麻醉下见阴道内有异物,钳出为一枚3cm×2cm×1cm结石,表面光滑,结石前端靠近阴道口处有一米粒大小柱状体向前方突出.置入膀胱镜检查见阴道前壁距离阴道口5mm出有一直径3mm瘘口与尿道相通.后诊断:尿路感染,阴道结石,尿道阴道瘘,尿潴留,尿失禁.留置尿管1周,拔除尿管,排尿通畅、尿失禁消失后出院.
作者:李少勇 刊期: 2012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