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勇军;郑珈琳;钟庆;邬瑞刚;汪辉德;陈涛
目的 观察翼状胬肉手术中联合应用丝裂霉素C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探讨如何降低翼状胬肉术后的复发率.方法 选择翼状胬肉100例(110眼),在显微镜下行翼状胬肉切除手术,术中联合应用丝裂霉素C,对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观察术后患者疗效和复发率.结果 术后随访期间,4眼出现胬肉复发,复发率为3.6%,106眼临床治愈,所有患者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眼部美观改善,且未出现感染,角结膜愈合良好,疗效满意.结论 显微镜下翼状胬肉手术中联合应用丝裂霉素C,复发率较低,简单易行,费用低,是治疗翼状胬内的一种有效方法.
作者:袁琳;陈曦;杨卫国;曾圆圆;肖乐 刊期: 2012年第02期
通过对当前我国医疗改革,尤其是基层医疗现状的观察,论证流程化管理对基层医疗资源高效化和公益化的现实指导意义.并藉此希望对我国基层医疗制度改革在理论上有所帮助和促进.
作者:郭文杰;王跃錡;史铀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除术围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 将54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即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对患者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及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为92.59%,对照组的满意度为66.67%,实验组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例数、住院时间均高于实验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加强对经尿道膀胱癌电切除术围术期的临床护理,同时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提高了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
作者:谷永芳;张龙英;张艳英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在人员中的口腔疾病治疗条件情况,为开展军人口腔疾病医疗保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世界卫生组织1987年版口腔健康调查基本方法和标准器材,并根据我军实际情况需要设定了相关问卷调查项目,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分别对西北某部官兵进行口腔健康调查.获得数据利用FoxPr06.0软件建立数据库,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描述分析.结果 共调查643人,表明该部现役人员口腔疾病治疗率仅为3%,19.1%的官兵由于口腔疾病影响了训练,54.1%官兵需要跋涉5公里以上才能接受口腔治疗.结论 该部官兵口腔治疗条件较差,不同程度影响了正常的军事训练,急需加强基层官兵口腔卫生宣教和口腔医疗活动.
作者:王军;李广文;张燕;齐志远;李刚 刊期: 2012年第02期
艾滋病自1981年美国报道第一例病例以来在全球快速蔓延,近几年在我国病例报道较多.艾滋病发生过程中并发严重口腔病损的发生率高达94%.口腔病损不但作为艾滋病的首发症状还因口腔表现往往早于全身症状可作为早期确诊艾滋病的指标.口腔病损发生后带给患者极大的生活不适,不易治疗,所以引起了各国家乃至全球的广泛关注,本文就艾滋病口腔病损的治疗进展进行了综述.
作者:宋成成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通过回顾性分析明确诊断为颅内细菌感染的150例患者的脑脊液检测结果,探讨各项检测指标对颅内细菌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别选取临床确诊的150例颅内细菌感染患者的初次脑脊液葡萄糖测定、氯测定、脑脊液总蛋白、脑脊液白细胞计数、脑脊液IgG、脑脊液IgM、脑脊液IgA、细菌培养及结核杆菌荧光定量PCR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1)感染组与对照组相比,脑脊液白细胞计数和脑脊液总蛋白显著升高,脑脊液氯测定、葡萄糖测定及脑脊液葡萄糖与血液葡萄糖比值显著降低(P<0.01).(2)感染组与对照组比较,IgG、IgA及IgM均显著升高(P<0.01).(3)检出前3位分别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鲍曼不动杆菌和结核杆菌.(4)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以耐苯唑西林的葡萄球菌( MRCoSA)为主(77.78%),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性严重.结论 脑脊液的生化和常规检查对颅内细菌感染的早期诊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脑脊液特定蛋白测定对颅内细菌感染具有辅助诊断价值,病原学检查有助于颅内细菌感染的确诊.
作者:邹自英;朱冰;汤雪晴;曾平;汪璐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雏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状况.方法 对96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统计影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因素.结果 大部分患者对现在的生活不满意,存在较大的心理压力,对疾病的治疗失去信心,影响正常的社交,治疗费用较大,给家庭带来很大压力,有大部分患者的治疗费用可以报销,但需借助亲属帮助,影响家庭的正常生活开支;通过SF-36生活质量简表可知,男女两组间GH、PF、SF、BP、MH及R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E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过程中有无费用压力两组间GH、PF、SF、BP、RE、MH及R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无心理压力两组间GH、PF、SF、RE、MH及R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技术有效地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期,但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医护人员应积极研究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多种因素,通过科学的方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满足患者的需求.
作者:章茵 刊期: 2012年第02期
EB病毒(Epstein - Barr virus,EBV)与多种人类恶性肿瘤如Burkitt淋巴瘤、鼻咽癌(nasopharyllgeal carcinoma,NPC)、何杰金氏病( H0dgkin's disease,HD)等的发生有关,由于EB病毒对人类的普遍易感性和与多种人类恶性肿瘤疾病密切相关,EBV感染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对EB病毒对机体免疫系统的影响和EbV感染对特定免疫细胞的影响等进行了综述.
作者:王艳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对心肌酶的影响.方法 对50例病理性黄疸的新生儿和40例生理性黄疸的新生儿,抽取静脉血测定其胆红素和心肌酶.结果 病理性黄疸组心肌酶AST、CK、CK - MB、LDH、a - HBDH均高于生理性黄疸组(P<0.01).结论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可出现心肌酶异常,心肌损伤,经及时治疗后,心肌酶可恢复正常.
作者:包克珍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之一.氧化应激即活性氧簇、糖氧化应激产物、抗氧化物酶等在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抗氧化剂可以通过降低氧化应激水平,对肾脏起保护作用,为DN的临床防治提供新的研究方向和治疗靶点.
作者:陈洋;付婷;姜爱花 刊期: 2012年第02期
包虫病是一种危害严重的人畜共患病.在深入研究后,我们发现我国传统医学对于该病有着很深的认识,并在治疗方面有其独到之处.
作者:袁庆;夏先明;多吉;李波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新生儿脐部护理,减少并发症的佳方法.方法 选择2010年1~12月我院出生的母婴同室新生儿800例,按随机原则分为四组,每组200例.A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断脐法后让脐带自然脱落.脐带残端二次剪脐法为观察组(B1-3组),各组脐带残端二次剪脐时间分别在出生后的24 h(B1组)、48 h(B2组)、72 h(B3组).对各组新生儿脐部出血(渗血),感染发生率及脐带脱落时间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B1-3组脐带脱落时间及脐部愈合时间均显著短于A组(P<0.05);B1,2组感染发生率低于A、B3组(P<0.01);B1组渗血发生率较高(P<0.01).结论新 生儿二次剪脐法较传统方法比较脐带脱落时间及脐部愈合时间缩短,感染发生率低,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为减少渗血发生率二次剪脐佳时段为48h左右.
作者:叶晓辉;冉琼;崔茜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神经外科重症监护患者院内感染的护理对策.方法 选取神经外科重症监护患者570例,随机分为有可比性的两组,其中对照组240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33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针对性的全方位护理.对两组患者感染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进行分析.结果 观察组感染率及感染例次分别为5.76%和7.88%,明显少于对照组13.33%及20.42%,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80.30%,明显高于对照组53.75%,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明显.结论 经过认真执行消毒隔离制度,严格无菌原则,持之以恒的按照操作规范进行护理,对每一个可能造成感染的细节都加以重视,可以有效减少感染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周富瑾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糖尿病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代谢紊乱综合征,是常见的内科疾病.2型糖尿病(T2DM)是由于胰岛素相对不足或者周围组织对胰岛素敏感性下降引起的血糖升高,同时也存在体内胰岛素分泌水平或峰值下降的情况,在进食后不能引起胰岛素分泌高峰的出现,导致血糖水平升高.传统的治疗方法分为饮食控制、口服降糖药物、胰岛素治疗等控制血糖水平,但不能预防其并发症的发生.因此,迫切需要探索更好的治疗手段.有证据表明减肥手术是一种治疗2型糖尿病的有效治疗方法.目前,欧美国家已有超过100万的糖尿病患者受益.在美国,每年就有约14万患者通过胃转流手术(Grastric Bypass,GBP)获得康复.本文对2型糖尿病的流行病学趋势、治疗糖尿病的手术方式、手术疗效以及机理进行综述.
作者:黄斌;赵少勇;周文浩;王昌松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糖尿病酸中毒的护理体会.方法 对10例糖尿病乳酸酸中毒患者进行纠酸、补液,控制血糖、血液净化等治疗的护理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9例患者成功救治,1例由于病情危重,未成功救治.结论 做好各种管道的护理,加强病情观察,做好血液透析,心理护理,加强基础护理,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可提高治愈率.
作者:张家菊;刘高伦;周建红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人工流产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08年1月~2011年10月于本院进行人工流产术的4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23例和观察组2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模式进行护理,后将两组患者治疗配合度、护理前及护理后的焦虑、抑郁、恐惧评分、患者满意率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配合度好于对照组,护理后焦虑、抑郁、恐惧评分优于对照组,患者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均<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在人工流产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较佳,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及治疗依从性,从而改善治疗效果.
作者:王萍 刊期: 2012年第02期
川崎病目前已经成为婴幼儿常见病之一.冠状动脉损害是川崎病的主要并发症,可以形成冠脉扩张或冠状动脉瘤(CAA),甚至猝死.本病已取代风湿热成为我国小儿后天性心脏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川崎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至今不明,有研究报道显示:KD的发病机制与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有关,其中血管内皮损伤因子(VEGF)与内皮抑素(ES)的平衡在KD发病周期中出现了明显的变化.现对KD病变密切相关的血管生长因子及内皮抑素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作者:王娟;朱红枫 刊期: 2012年第02期
异位妊娠是严重危害妇女健康和生命的妇产科疾病,其发病率占妊娠的1.5%[1].近年来,由于妇科医师对异位妊娠认识的提高,血β - HCG测定方法准确性及阴道超声诊断技术的提高,使大多数异位妊娠在早期就能得到明确诊断,为保守性治疗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回顾我科2009年6月~2011年6月收治异位妊娠患者中,采用甲氨蝶呤肌肉注射保守治疗的28例全程护理情况介绍如下.
作者:声云凤;刘奇利 刊期: 2012年第02期
贝伐单抗(bevacizumab)是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单克隆抗体.研究证实,贝伐单抗联合治疗,能增加铂美为基础的双药化疗方案治疗进展期NSCLC的疗效.本文就贝伐单抗联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杨波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在高原地区实施术前护理干预对听觉诱发电位指数(auditoryevoked potentials,AEP)和脑电双频谱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的影响.方法 将42例需实施心内直视手术的高原先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1例,试验组采用术前护理干预加常规护理模式,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模式.分别于手术过程中不同时期测定AEP、BIS数值.结果 实验组的AEP、BIS数值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术前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高原先心病心内直视手术的风险,促进康复,明显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程远;郑榕;曹红英 刊期: 2012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