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Fascin和P27在结直肠癌的研究进展

易礼俊

关键词:结直肠癌, fascin, p27
摘要: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多步骤、多基因、多因素综合作用的复杂过程.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表达失调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近年来研究发现Fascin表达上调与P27表达下调可能参与了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以及侵袭转移.
西南军医杂志相关文献
  • 体位护理对ARDS患者通气效果的影响

    目的 研究不同体位条件下ARDS患者的通气效果,为采取佳体位通气方法提供参考.方法 将120例ARDS患者分为A、B、C三组,分别接受侧卧位、侧俯卧位和完全俯卧位通气.监测三组患者呼吸、心率、血压等参数变化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本研究死亡17例,103例患者经改变体位后氧合情况改善,住ICU病房5~23天后转至普通病房.结论 ARDS患者采取间歇侧俯卧位后能明显改善通气效果,从而尽早脱离呼吸机,减少监护病房住院时间,提高救治成功率.

    作者:杜津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军卫一号”数据库中费用清单不准确问题的分析及改进方法

    深入分析“军卫一号”数据库中费用清单不准确的原因,采取合理手段切实解决费用清单与发票金额不符、应收价格与实收价格不符、时间为空等问题,进一步规范业务流程,确保医疗数据的可靠性、完整性和准确性.

    作者:孟刚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丹参注射液与地塞米松鼓室冲洗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效果比较

    目的 比较丹参注射液与地塞米松鼓室冲洗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4月~2012年1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62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地塞米松组)31例和观察组(丹参注射液组)31例,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骨气传导差改善情况及治疗时间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骨气传导差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治疗时间短于对照组,P< 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丹参注射液鼓室冲洗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效果优于地塞米松,患者康复速度也更快.

    作者:胡秀珍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丹红、胰岛素及左氧氟沙星外敷治疗糖尿病足溃疡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应用丹红、胰岛素及左氧氟沙星无菌纱布外敷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 糖尿病足溃疡患者170例分为三组.A组丹红、胰岛素及左氧氟沙星无菌纱布外敷于患处;1日1次.B组浸透碘伏无菌凡士林敷料敷于患处,1日1次.C组无菌敷料敷于患处.结果 A组治疗总有效率90.77%与B组76.92%比较,x2=4.25455,P<0.05,B组与C组(58.49%)比较x2=4.07287,P<0.05.结论 丹红、胰岛素及左氧氟沙星无菌纱布外敷治疗糖尿病足溃疡,能消除局部高血糖状态,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提高抵抗力,利于溃疡愈合,有很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陈良;卿燕;方芳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优质护理服务在老年性痴呆病人临终前的应用

    老年性痴呆(Alzheimer disease,AD)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精神退缩性疾病,以缓慢进展的智力减退为特征,终导致无力进行日常生活和人格的持续变化[1].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老年性痴呆患者日益增多,临终阶段的护理更显示出其独特的主导性.

    作者:何发群;刘文清;王红梅;李世英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流动儿童家长对儿童保健知识掌握情况调查及对策

    目的 探讨流动儿童家长对儿童保健知识的掌握情况,并根据调查情况制定针对性的干预对策.方法 对本地区的流动儿童家长以保健知识调查问卷的形式,通过对普遍适用性的保健知识问答及家长关心的保健问题的需求调查,统计儿童家长对儿童保健常用知识的掌握情况,并根据调查情况,制定针对性的具体对策.结果 本次调研中初中和高中文化程度在所有调查对象人群中所占比例高达到44.5%和37.1%,而问卷60分以上人群仅占总数的25.2%,情况不容乐观.结论 本次研究以调查问卷的形式,统计儿童家长对儿童保健知识的掌握情况,为今后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思路和经验,对具体政策的制定有指导作用.

    作者:林华;黄燕;郑小琴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微创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肠瘘的护理

    目的 探讨微创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并发肠瘘护理措施,为该类病人的护理提供依据.方法 总结6例微创治疗SAP并发肠瘘的护理经验.结果 由于严密监测,护理措施得当,特别在各引流管护理、皮肤护理措施等方面独具成效,6例患者经微创干预后均渡过了危险期,在肠瘘发生后10-15d痊愈.结论 重症急性胰腺炎病情重,一旦并发肠瘘处理棘手,且病程漫长,若施行手术治疗创伤大,病人机体不可耐受,但通过微创及时的治疗和正确护理,可以降低死亡率.

    作者:詹丹丹;陈亭;赵铁军;肖乐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疗养院护士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疗养院护士由于地理环境,工作性质,价值观等因素导致了职业倦怠,本文对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进行了分析,采取积极的心理疏导,合理补充人员,改善工作环境,增加福利待遇,良好的职业规划和培训机制等应对策略可以有效的缓解护士的压力,激发护士的工作积极性,稳定护理队伍,提高护理工作满意率,提升护理质量.

    作者:夏永莲;尹红;李继铭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腹腔镜辅助“中间入路法”右半结肠癌根治术51例体会

    目的 探讨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操作技巧,以提高其安全性和规范的区域淋巴结清扫.方法 2009年10月~2012年5月我院对51例符合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患者实施手术,术中采用五孔“中间入路法”,利用右半结肠镜下解剖特点和定位标志,自创“拔河式对抗牵拉法”、“帐篷式显露法”,充分达到对血管根部鞘内解剖,完整系膜游离,规范的淋巴结清扫,肠段的切除和吻合通过腹部小切口完成.结果 51例手术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125-228min,平均157.6min.切除标本长度17-28cm,距离肿瘤上、下切缘长度(11.2±4.8)cm和(11.8±4.2)cm,术后病理RO阴性.清扫淋巴结(10.5±3.2)枚.术后发生肺部感染2例,切口感染1例,经对症治疗痊愈.37例随访3-36月,无局部复发和切口种植发生.2例分别于术后10、18月发生肝转移.结论 在坚持肿瘤根治术的原则前提下,采用“拔河式对抗牵拉法”、“帐篷式显露法”,可以完整的进行区域淋巴结清扫,降低操作风险性,提高手术的可行性、安全性.

    作者:彭绍智;蔡忠红;金川;伍洪彬;姚小军;唐书军;郑兴龙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的彩色多普勒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测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患者声像图特征及血流动力学改变.结果 23例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主要由动脉粥样硬化及大动脉炎引起,其中Ⅰ度窃血4例,Ⅱ度窃血12例,Ⅲ度窃血7例.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是一种有效、无创的方法,可明确诊断.

    作者:王银;苏军芳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鼻内镜在鼻咽部活检术中运用价值的分析

    鼻咽癌是我国高发肿瘤之一,系原发于鼻咽部粘膜被覆上皮的恶性肿瘤,具有局部侵袭力强,极易侵犯邻近组织器官,局部淋巴结转移率高的特点.鼻咽部组织活检病理组织学诊断是确诊鼻咽癌的标准.

    作者:张强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慢性肾衰竭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变化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研究慢性肾衰竭(CRF)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及分析其相关因素.方法 以ELISA法测定CRF患者及正常对照组的空腹血清脂联素,同时测定体重指数、血压、空腹血糖、白蛋白、高敏C反应蛋白、血脂及24小时尿蛋白等指标,比较组间差异及分析脂联素与各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1)CRF组血清脂联素高于正常对照组.(2)体重指数、肌酐,甘油三酯,空腹血糖是影响脂联素水平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 慢性肾衰竭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较健康者普遍升高,受肥胖因素影响,肾功能、空腹血糖、甘油三酯是影响脂联素的重要因素.

    作者:陈昕;李友芸;彭波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膳食营养因素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关系研究

    目的 探讨膳食营养因素与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发生的相关性.方法 在西南医院通过B 超检查诊断的300例NAFLD患者作为病例,按照年龄、性别、居住地等信息配比选择相应的健康对象300例作为对照,设计半定量食物频数调查表和24h回顾法表进行了膳食调查,分析NAFLD的膳食危险因素.结果 NAFLD病例组摄入牛肉、猪肉、粮谷类、烹调用油的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NAFLD病例组摄入的总能量、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1),病例组的脂肪供能比和动物来源的脂肪数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总能量、总脂肪、动物来源的脂肪摄入量过多是NAFLD的膳食危险因素.

    作者:时皎皎;冉莉;陈玲;万婧;糜漫天;张乾勇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血液灌流对急性重度有机磷中毒患者血清酶学变化的影响

    目的 探讨血液灌流在急性重度有机磷中毒患者合并血清酶学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急性重度有机磷中毒患者43例,于入院后6h,血液灌流后24h分别采血,行LDH、CK、CK-MB、AST、CHE检测,并与相同例数的非有机磷中毒体检健康患者相比较.结果 急性重度有机磷中毒患者血清酶学有显著改变,行血液灌流后其血清酶学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 血液灌流可迅速改善急性重度有机磷中毒患者的症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减低其对心肌等重要器官的损害,值得临床进一步探讨.

    作者:曾伶俐;郝炎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PCI围手术期炎症反应和心肌损伤的影响

    目的 观察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PCI围手术期炎症反应和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 将本院心内科2011年10月-2012年4月收治的ACS患者130例随机分为两组:强化治疗组65例于PCI术前2小时给予阿托伐他汀40mg口服,术后1个月内继续强化他汀治疗40mg/d,1个月后改为维持剂量20mg/d.标准治疗组65例PCI术前及术后均给予阿托伐他汀20mg/d,晚饭后顿服.随访30天,所有患者于PCI术前、术后24小时测定肌钙蛋白Ⅰ(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PCI术前及术后1、7、30天测定血清C反应蛋白(CRP)、谷丙转氨酶(ALT)、肌酸激酶(CK)水平,PCI术前及术后7、30天测定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PCI术后30天内心脏不良事件与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PCI术后24小时两组患者cTnI、CK-MB水平均较术前有明显增高(P<0.05),但强化治疗组CK-MB、cTnI水平低于标准治疗组(P<0.05).术后第1天两组患者血中CRP均较术前显著升高(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天强化治疗组血中CRP水平下降至术前水平(P>0.05),标准治疗组中虽下降,但仍高于术前水平(P<0.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0天强化治疗组患者血中CRP水平明显低于术前(P<0.05),而标准治疗组CRP水平与术前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用药前血脂无明显差异,用药后血脂均有所下降,且各时间点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0天,两组患者均无1例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15%、4.62%,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可减少ACS患者PCI围手术期炎症反应和心肌损伤,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牟英;罗彩东;刘云兵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舟桥部队抗洪抢险卫勤保障的做法与体会

    我国是一个洪涝灾害频发的国家,军队参与抗洪抢险是非战争军事行动的主要组成部分.作为国家级应急专业力量,某舟桥部队卫生队在十余年抗洪抢险卫勤保障工作中的实践经验基础上,不断摸索探讨,研究制定了符合自身实际的一系列卫勤保障方法措施,为进一步完善抗洪抢险中卫勤保障能力建设提供了参考依据.

    作者:马骏;敬培胜;孟宪勇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核基质蛋白与结直肠癌的筛查和诊断

    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致死率一直以来居高不下,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治疗是目前提高结直肠癌治愈率的有效手段,寻找一种具有较高敏感性和特异性、操作简单、无创低危、人群依从性好的结直肠癌筛查手段则是达到上述目的 的关键.本文拟就结直肠癌的发病和治疗现状、诊断手段以及核基质蛋白在结直肠癌诊断中的价值进行综述.

    作者:薛刚;周均;冉锋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全胸腔镜下胸腔内巨大包块切除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全胸腔镜手术治疗胸腔内巨大包块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我科12例全胸腔镜胸腔内巨大包块切除术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全组平均手术时间150(120~190)min,术中出血平均120(40~450)ml;术后总引流量平均470(300~950)ml;术后住院时间平均6.1(4~ 11)d.其中,后纵膈囊肿3例,直径平均8.0(6.5 ~ 11.0)cm;前纵膈胸腺瘤3例,胸膜孤立性纤维瘤2例,中纵膈淋巴结节增生症1例,直径平均7.5(6.0 ~ 10.0)cm;肺癌1例,肺部炎性假瘤2例,直径平均8(6.0 ~ 10.0)cm.全部患者术后恢复顺利,无严重并发症.随访1~24个月,未见复发.结论 在仔细的术前评估及充分胸腔镜探查下,部分巨大胸腔内包块可通过全胸腔镜手术切除.

    作者:杨列;姜建青;郑轶峰;俞永康;李卫;郑秀山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应用门诊医生工作站统计部队疾病谱的情况分析

    用军卫一号门诊医生工作站由医生录入门急诊病人疾病诊断的方法,采集到我院的门急诊就诊的保障体系部队病人疾病谱资料,并对该种方法进行讨论.

    作者:李永光;孙俊;袁岚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上颌快速扩弓对颌骨及其周围组织影响的CBCT研究

    CBCT即锥状CT,它用三维锥形束X线扫描代替体层CT的二维扇形束扫描,可扫描整个颅面部,因为具有与投照物以1∶1的比例进行实际测量,辐射剂量仅为大型高分辨率CT的1/400,伪影少,用时短,无创性等优点自本世纪问世以来广泛应用于口腔临床,大大提高了临床诊断的效率[1].

    作者:马静;苏勇滔 刊期: 2012年第05期

西南军医杂志

西南军医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成都军区联勤部卫生部

主办:中国人民解放军成都军区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