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彩超在眼外伤中的诊断应用

文春霞;徐云

关键词:全身彩超, 眼外伤, 现报告如下, 材料和方法, 住院病人, 外伤患者, 探头频率, 随访观察, 平均年龄, 检查时间, 高频探头, 多方位, 诊断, 应用, 生产, 门诊, 美国
摘要:我院自1996年8月以来,应用彩超的高频探头诊断30例眼外伤,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材料和方法30例眼外伤患者均为我院门诊和住院病人,男20例,女10例,年龄5~70岁,平均年龄28岁.检查时间为伤后半小时到三年.采用美国ATL公司生产的Apogee cx-200全身彩超仪,探头频率7.5~10MHz,进行眼部多方位的全面检查,并进行动态随访观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相关文献
  • MRI弥散成像对脑缺血的诊断价值

    目的评价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表观弥散系数(ADC)和ADC图对脑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 30例脑缺血患者行DWI检查,其中急性和非急性脑缺血各15例,计算两组脑缺血病灶的ADC值,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急性脑缺血病灶的ADC平均为0.42×10-3mm2/s,ADC图可见异常拟合的局部低信号.非急性脑缺血ADC值平均为1.40×10-3mm2/s,急性与非急性脑缺血组的ADC值和ADC图均有显著性差异(F一42.29,P<0.01).结论结合病史ADC值能作出脑缺血的定量诊断,ADC值和ADC图可区分急性与非急性脑缺血.

    作者:孙万里;李坤成;张春明;李亭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颌下腺肿块诊断

    本文对15例颌下腺肿块,应用彩色多普勒及脉冲多普勒检查,判断其在颌下腺肿块方面的价值.1资料与方法

    作者:赵爱娜;杨春光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对转移性骨瘤治疗作用的评价

    内照射治疗对骨转移瘤病人骨痛的缓解和生活质量改善及病灶控制有-定的临床作用,我们应用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对于骨转移瘤89Sr内照射治疗前后病灶的修复进行了临床疗效的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资料和方法

    作者:刘枫;任志刚;刘淑华;刘致俊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定量分析的显微医学图像的获取条件

    目的本文阐述了医学图像的来源和定量分析,并着重对进行光密度定量的显微医学图像的获取条件加以讨论.方法用显微镜通过CCD获取显微医学图像,采用光密度参数进行分析.结果光密度定量需借助分割图从原始图上测量,但获取原始图时由于光路、视场光分布等问题使对光密度参数定量时产生误差.结论为使唤显微医学图像定量的结果更加可靠、准确,在图像获取时应注意下列问题:保持光路的稳定、消除显微镜视场光强度分布的不均匀--阴影校正等.

    作者:杨建茹;管增伟;陈跃;王靖野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新型口服磁共振造影剂--D98A的基础和动物试验研究

    目的报道一种新近由复合铁磁性原料研制成功的口服磁共振胃肠造影剂--D98A.方法按照新药研究的方法,进行了毒理、代谢、动力学、体外试管及动物体内磁共振成像试验,并对其进行了效果分析.结果和结论这种对比剂易于接受,安全性好,成像浓度范围宽,性能稳定,成本低,有优良超顺磁性的阴性对比效果,为临床试验提供了依据.

    作者:姚建;赵斌;王涛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超声对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的判断

    目的通过将胰腺炎(AP)病人的超声检查结果与临床、实验室检查的对比研究评价超声对胰腺炎严重程度的判定价值.方法本文总结了84例急性胰腺炎病人,按检查结果将其分为三组,A组:胰腺超声显像正常,周围无渗出;B组:胰腺表面不光,内部回声不均匀;C组:在B组的基础上伴有周围渗出.结果三组病人在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在84例病人中,根据Ranson诊断标准判断出重症胰腺炎22例,其中19(86%)例位于C组.结论此研究显示超声检查对急性胰腺炎病人病情程度的判断有很大帮助.

    作者:张国艳;马宝山;赵丽莉;刘玉兰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磁显葡胺在低场强MR的应用价值

    磁显葡胺(Gd-DTPA)在MR成像上的应用,不仅能提高人体病变的检出率,而且在定性上有长足的进步.故GD-DTPA常应用在MR成像上.本文总结Gd-DTPA在低场强MR的应用,以期引起同道的重视.1材料与方法

    作者:孔祥镇;苏春萍;宋建民;王汝浩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透明隔缺如及其伴随畸形的CT诊断

    目的研究透明隔缺如及其伴随畸形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研究36例透明隔缺如及其伴随畸形,分析其CT影像并进行脑室大小的测量.结果36例病人中单纯透明隔缺如4例,合并其它畸形32例,共合并6种脑先天性畸形,脑室测量显示透明隔缺如组的侧脑室明显大于正常对照组.结论透明隔缺如是一种单纯性的或伴发的先天性畸形,通常引起脑室系统扩张.

    作者:姜卫国;王飞宇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螺旋CT在乳腺疾病的应用

    目的评价CT在乳腺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 52例病理证实的乳腺疾病先作全乳腺的平扫,其中38例平扫后加增强扫描.47例同时进行钼钯照片.结果肿块边缘的毛刺、尖角及细小的簇状钙化为乳腺癌较特征性的表现.病灶明显强化、皮肤增厚、皮下索条状增粗影也是重要的征象.结论 CT在乳腺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判断预后有重要价值.

    作者:刘明娟;黄兆民;郭燕;罗小梅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CT在关节创伤中的应用

    我院1992年8月至1999年12月期间.检查了75例关节创伤患者,有阳性征象45例,鉴于国内文献有关CT检查报道较少.本文报告15例具有典型阳性特征的CT检查结果,分析如下:1材料和方法

    作者:李志坚;洪黛芳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B超诊断平滑肌肉瘤1例

    患者女.55岁.因腹部隐痛伴恶心2周.近日于左上腹触摸到一包块而就诊.查体:患者一般情况良好.于脐左侧扪及约8.0cm×6.0cm的包块,质度较硬.压痛,挤压时有移动感.超声检查:肝、胆、胰、脾正常.于左肋下,脐左侧2cm处探及8.5cm×6.3cm的实性肿物,边界清楚.不规则,内部回声不均匀,中心处见0.9cm×0.6cm的不规则无回声区(如图).口报甘露醇后扫查见肿物下方含液性内容物的肠管壁增厚,体位改变或加压后肿物有轻度移动感.

    作者:张嘉丽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肝血管瘤的影像学对比研究

    目的探讨肝血管瘤在超声、CT及MRI的影像特点,比较不同检查方法对病灶的敏感性及特异性.方法经手术病理及血管造影证实的40例肝血管瘤病人,均进行超声,CT及MRI检查.对不同检查方法的影像表现及检出率进行比较,并对敏感性及特异性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超声,CT及MRI对肝血管瘤的敏感性为70%、92.5%、95%,特异性为68.4%、89.5%、94.7%,不同方法之间的敏感性有显著差异(P<0.005),MRI对肝血管瘤的敏感性高于超声及CT.结论超声可做为肝血管瘤的首选方法,采用螺旋CT或/和MRI在定性方面上加以证实,不同方法之间的联合运用,可提高对肝血管瘤的诊断水平.

    作者:张铎;孟恒;韩向君;杨海山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高血压左心室肥厚及其逆转机制的探讨

    高血压引起的左心室肥厚(LVH)是左室壁为平衡动脉血压的升高而发生适应性改变过程.多种血流动力学和非血流动力学因素参与了LVH的形成.无论对于总死亡率还是对于心血管事件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来讲,LVH都是一个很强的、独立的危险因素.LVH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主要是增加了发生充血心力衰竭及室性心律失常的危险,降低了冠状动脉血流贮备,增加了心肌缺血事件的发生.此外,高血压可以促进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

    作者:刘力松;华琦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Debakey Ⅲ型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后近期CT评估及价值

    目的探讨Debakey Ⅲ型主动脉夹层进行腔内隔绝术(EVE)后CT评估的方法及价值.方法 51例Debakey Ⅲ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接受了EVE手术治疗.主要检查内容为移植物的形态、位置;移植物内的血流通畅度;有无内漏及夹层变化情况.结果术后近期CT所见:1例术后7天CTA检查发现移植物中段少量内漏.4例于术后7天发现假腔血栓化不彻底,有远端血液反流入假腔.1例移植物失去正常形态,但血流通畅,未处理.其余均未发现真腔外异常血流影像.结论主动脉夹层EVE术后CT评估具有图像重建方式多样、提供的信息量大、可准确测量、图像直观易理解、成像清晰、可观察周围组织、易检出并发症等优点,应作为首选的术后评估方法.

    作者:赵?;景在平;赵志青;包俊敏;陆清声;冯翔;冯睿;黄晟;叶必远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彩超诊断美克尔憩室并炎性肉芽肿1例

    患儿女,2岁.因间断性腹痛8个月就诊,发作时无呕吐、腹泻,能自行缓解;平时大便干结.查体腹部未触及包块.

    作者:孙晓枫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腺性膀胱炎的声像图及其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目的探讨腺性膀胱炎的声像图及其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特征.方法本文10例病例均经超声和膀胱镜检查,并经病理证实.结果超声所见如下:①病损发生于黏膜层,基层不受损.②扁平、宽基底、表面不规则的实性回声型.③较大的病变中可有低回声或无回声显示.④后侧无回声增高征,无明显衰减.⑤并有肾积水,憩室或结石时,可表现相应的超声图像改变.⑥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病变中血流信号稀少,RI>0.60.结论腺性膀胱炎的早期诊断及动态观察均为超声检查的适应情况,且具有超声声像图特征.

    作者:张云山;张岐山;贺声;朱世华;关维民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皮革胃的B超诊断--与胃镜、X线、病理对照分析

    我院自1987年开展胃造影超声检查以来,受检已达8000余人次.现将经胃镜、X线和B超检查及病理确诊的17例资料对比分析如下:1 资料、方法以及观察内容

    作者:蔡小云;燕山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MRI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评价和彩超及手术病理对照分析

    目的通过和彩超及手术病理的对照分析,评价MRI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7例经我院手术病理证实的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每例术前均行MRI及彩超检查.结果①16例MRI清晰显示了主动脉内膜瓣及由其分隔的真假腔,MRI诊断的手术符合率为94.1%(16/17),术前彩超诊断符合率同样为94.1%(16/17).②MRI及彩超分型的手术符合率分别为94.1%(16/17)及70.6%(12/17).③主动脉弓分支受累3例,MRI图像上全部得以显示,而彩超仅显示了其中一例.④合并主动脉瘤样扩张7例,MRI及彩超的手术符合率均为100%.⑤合并主动脉瓣返流6例,MRI及彩超的诊断正确率分别为33.3%及85.7%.⑥MRI及彩超对内膜破口的显示率分别为11.8%及17.6%.结论 MRI对主动脉夹层有较大的诊断价值,对夹层部位及主动脉分支受累的显示优于彩超,对内膜破口及主动脉瓣功能的显示有一定限度.

    作者:白红利;朱培菊;缪兢陶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动态CT增强对肺内多发球形结核的诊断

    目的评价CT动态增强扫描对肺内多发球形结核的诊断及鉴别价值.方法对13例共31个肺内多发球形结核分别进行CT平扫及增强的前瞻性对比研究.结果球形结核的大增强CT值为4.0±2.4HU,增强前后多发球形结核强化不明显.增强后的形态学特征表现为球形结核无任何强化26个(83.9%,26/31),呈包膜样强化5个(16.1%,5/31).CT平扫诊断正确率为23.1%(3/13),增强后诊断正确率为100%(13/13).结论对肺内多发结节进行CT动态增强扫描有助于多发球形结核的鉴别诊断.结节无强化或有包膜样强化是诊断结核的影像学依据.

    作者:谢汝明;马大庆;陈冀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心肌再梗塞因素的远期临床探讨

    目的探讨再发急性心肌梗塞(RAMI)患者的临床再梗塞的因素及临床特点.方法将再发AMI的38例患者与无再梗塞的73例AMI患者对比,分析其临床特点.结果再发心梗患者的症状多不典型(P<0.01);多支病变显著高于无再梗塞者(P<0.01),再梗塞者血总胆固醇水平显著高于无梗塞者(P<0.05);血糖水平亦高于后者(P<0.05).结论再梗塞患者多具有严重的冠状动脉多支病变,再梗塞时临床症状多不典型,其血总胆固醇和血糖水平增高为主要的危险因素.

    作者:韩树森;张立新;李乃达 刊期: 2001年第08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院

主办: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