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螺旋CT在乳腺疾病的应用

刘明娟;黄兆民;郭燕;罗小梅

关键词:乳腺, 断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摘要:目的评价CT在乳腺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 52例病理证实的乳腺疾病先作全乳腺的平扫,其中38例平扫后加增强扫描.47例同时进行钼钯照片.结果肿块边缘的毛刺、尖角及细小的簇状钙化为乳腺癌较特征性的表现.病灶明显强化、皮肤增厚、皮下索条状增粗影也是重要的征象.结论 CT在乳腺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判断预后有重要价值.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相关文献
  • 螺旋CT在乳腺疾病的应用

    目的评价CT在乳腺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 52例病理证实的乳腺疾病先作全乳腺的平扫,其中38例平扫后加增强扫描.47例同时进行钼钯照片.结果肿块边缘的毛刺、尖角及细小的簇状钙化为乳腺癌较特征性的表现.病灶明显强化、皮肤增厚、皮下索条状增粗影也是重要的征象.结论 CT在乳腺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判断预后有重要价值.

    作者:刘明娟;黄兆民;郭燕;罗小梅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肝血管瘤的影像学对比研究

    目的探讨肝血管瘤在超声、CT及MRI的影像特点,比较不同检查方法对病灶的敏感性及特异性.方法经手术病理及血管造影证实的40例肝血管瘤病人,均进行超声,CT及MRI检查.对不同检查方法的影像表现及检出率进行比较,并对敏感性及特异性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超声,CT及MRI对肝血管瘤的敏感性为70%、92.5%、95%,特异性为68.4%、89.5%、94.7%,不同方法之间的敏感性有显著差异(P<0.005),MRI对肝血管瘤的敏感性高于超声及CT.结论超声可做为肝血管瘤的首选方法,采用螺旋CT或/和MRI在定性方面上加以证实,不同方法之间的联合运用,可提高对肝血管瘤的诊断水平.

    作者:张铎;孟恒;韩向君;杨海山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CT导向肺内肿块穿刺活检技术及其临床应用

    本文收集了我院37例肺部孤立性肿块患者.在CT导向下进行穿刺活检,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

    作者:李红专;郑卫权;张雪林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经胸及经食管超声评价高血压病患者左心耳功能

    目的应用经胸及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TE,TEE)技术评价高血压病患者左心耳功能.方法测定26例健康人和28例高血压病患者左心耳大容积、小容积、左心耳容积变化率和充盈血流速度峰值、排空血流速度峰值.并将高血压病患者按左房内径和左室射血分数分为2组.结果随高血压病患者左房和左心耳逐渐扩大,其容积变化率下降,血流频谱形态改变及血流峰速降低,经TEE虽然较TTE检查图像清晰,但TTE更方便、易行.结论应用TTE及TEE技术评价高血压病患者左心耳功能可预测高血压病病情,判断血栓形成的危险程度.

    作者:丁康;郝林娃;袁迎;芦芳;李曙光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胃超声检查在伴类神经症症状病人中的应用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胃超声在类神经症患者中的应用及临床意义.方法所有病人均经超声和胃镜检查,并将结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实验组溃疡发生率高于对照组,胃超声检查结果与胃镜基本相符.结论伴类神经症症状的患者是溃疡的高发人群,胃超声检查方便、无痛苦,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梅绝;蔡敏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的钙化多为偏心性分布吗?

    目的分析原发性支气管肺癌钙化的分布及其鉴别诊断意义.方法收集经病理证实的并含肉眼可见钙化的原发性支气管肺癌32例,回顾性分析CT像上钙化的分布特征及与原发肿瘤病理类型的关系,用非配对t检验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病灶平均大直径5.4±2.3cm(2.0~13.0cm),其中直径5cm以下者3例.偏心性钙化16例,其中9例为腺癌,鳞癌7例.中心性者14例,包括腺癌5例,鳞癌5例,小细胞癌2例,低度恶性肿瘤1例,未能分型1例.钙化数目5枚、4枚、3枚各1例,2枚者3例,均属偏心分布;1例含4枚钙化者,既有中心又有偏心性钙化;另1例为弥漫性钙化,其余25例均只含1枚.中心性组和偏心性组间数目、及与病理组织类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原发性肺癌的钙化既可以是中心性也可以偏心性分布,钙化的分布不能作为定性诊断的依据.

    作者:李成州;肖湘生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肝脏及上腹部MRI扫描序列的应用价值

    目的通过对六种扫描序列的分析与评价以期达到发现中低场强中有价值的扫描序列及序列组合的目的.方法对26名临床怀疑肝脏病变的患者进行了MR检查,均应用了快速自旋回波(TSE)的T2加权像,快速梯度回波(TFE)的反相位T1加权像,快速自旋回波加脂肪抑制的T2加权像,标准自旋回波(SE)的T1和T2加权像,快速梯度回波(TFE)的动态增强扫描等六种扫描序列,对各序列的图像质量及腹部常见正常结构的显示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快速自旋回波(TSE)T2加权像图像质量好,24/26例(92%)选择了这一扫描序列,其次为标准自旋回波(SE)的T1加权像,6/26例选择了这一扫描序列.图像质量差的序列为标准自旋回波(SE)T2加权像(24/24,100%).其他三种扫描序列的图像质量则介于上述三种序列之间.经统计学分析TSE的T2加权像与其他五种扫描序列在图像质量上均存在显著差异(P<0.005).结论腹部病变常规应做标准自旋回波T1加权像,快速自旋回波T2加权像,快速自旋回波加脂肪抑制和梯度回波反相位这四种序列,病变鉴别有困难时则可加做标准自旋回波的多回波序列和快速梯度回波的动态增强扫描序列.

    作者:欧阳汉;赵心明;罗斗强;周纯武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低场强磁共振设备脂肪抑制技术在骨骼、肌肉系统应用初探(附40例分析)

    目的探讨低场磁共振设备脂肪抑制技术在骨骼、肌肉系统检查中的价值.方法在40例骨骼肌肉检查中作常规SE及STIR脂肪抑制扫描,对图像进行阅片评分和统计学处理.结果 SE序列T1W、T2W和STIR序列的病灶检出评分为1.95±0.32、2.03±0.28和2.50±0.64;病灶对比评分为2.10±0.67、2.45±0.64和3.63±0.49;病变边缘和范围评分为1.88±0.76、2.28±0.72;3.73±0.45;STIR与SE序列T1W、T2W比较的t检验结果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国产低场强磁共振脂肪抑制技术在骨骼肌肉系统检查中,对病灶检出、病灶与正常组织间的对比以及病灶边缘和范围的描述上,STIR较常规SE序列具有显著的优越性.

    作者:黄尧生;刘锦文;孟悛非;黄旭东;赵敏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先天性腓骨假关节1例

    患者男,7岁,右小腿局部疼痛1年余.查体:一般情况可,右小腿下段局部软组织高起、压痛,局部无红肿、发热.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正常,血沉不快.X线检查:右腓骨中下段1/3处骨不连接,有假关节形成,相邻骨端骨干变细,髓腔封闭,有硬化,周围无骨痂形成,局部软组织略高起(见图).

    作者:赵锦桥;张立军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膝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滑膜炎的MR和CT诊断(附8例报告)

    目的探讨膝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滑膜炎(PVNS)的发病与骨破坏机制、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研究8例PNVS形态、信号、骨侵蚀表现及强化特点.结果结节T1WI等信号6例,T2WI等信号3例,3例见灶性低信号.小囊状破坏5例,1例股骨关节面破坏.4例MR增强见相对较弱强化区.结论PVNS与巨噬细胞化生为滑膜细胞和成纤维细胞有关.MRI信号取决于含铁血黄素的比例.骨侵蚀可能与多核巨细胞的类破骨细胞特性有关.

    作者:周守国;樊长姝;柯祺;赵小梅;何灿熙;颜小琼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超声对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的判断

    目的通过将胰腺炎(AP)病人的超声检查结果与临床、实验室检查的对比研究评价超声对胰腺炎严重程度的判定价值.方法本文总结了84例急性胰腺炎病人,按检查结果将其分为三组,A组:胰腺超声显像正常,周围无渗出;B组:胰腺表面不光,内部回声不均匀;C组:在B组的基础上伴有周围渗出.结果三组病人在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在84例病人中,根据Ranson诊断标准判断出重症胰腺炎22例,其中19(86%)例位于C组.结论此研究显示超声检查对急性胰腺炎病人病情程度的判断有很大帮助.

    作者:张国艳;马宝山;赵丽莉;刘玉兰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肾外肾盂的影像诊断

    目的研究肾外肾盂的影像表现和鉴别诊断.方法回顾分析18例肾外型肾盂的影像表现,其中CT 15例,MRI 3例,逆行肾盂造影2例和静脉肾盂造影1例.结果全部均在CT或MRI轴位扫描中,表现为在肾窦外囊样水密度影和长T1长T2信号.CT增强时造影剂均匀充盈.其中双侧2例,单侧16例.结论掌握肾外型肾盂的影像特点,能将其与肾盂积水和肾盂旁囊肿等相鉴别.

    作者:张滨;陈巨坤;彭彭;刘汀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眼眶、五官淋巴结外非霍奇金淋巴瘤的CT表现

    目的研究眼眶、五官结外非霍奇金淋巴瘤相对特征的CT表现.方法回顾分析13例经病理证实的非霍奇金淋巴瘤的CT资料.结果 13例中,眼眶淋巴瘤4例,上颌窦淋巴瘤2例,鼻咽淋巴瘤4例,扁桃体淋巴瘤2例,鼻腔淋巴瘤1例.其中伴眼睑肿物2例,相邻鼻背、颌面部皮肤软组织肿胀3例,局部骨质吸收2例.结论眼眶,鼻窦,上颌窦,鼻腔肿物,相邻鼻背,颌面部皮肤肿胀或形成肿物,不伴骨质破坏,是提示淋巴瘤的重要线索.

    作者:马淑敏;温大勇;杨晔;田顺典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MRI弥散成像对脑缺血的诊断价值

    目的评价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表观弥散系数(ADC)和ADC图对脑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 30例脑缺血患者行DWI检查,其中急性和非急性脑缺血各15例,计算两组脑缺血病灶的ADC值,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急性脑缺血病灶的ADC平均为0.42×10-3mm2/s,ADC图可见异常拟合的局部低信号.非急性脑缺血ADC值平均为1.40×10-3mm2/s,急性与非急性脑缺血组的ADC值和ADC图均有显著性差异(F一42.29,P<0.01).结论结合病史ADC值能作出脑缺血的定量诊断,ADC值和ADC图可区分急性与非急性脑缺血.

    作者:孙万里;李坤成;张春明;李亭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者治疗后的脑MRI表现

    目的总结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治疗后的脑MRI表现.方法搜集了病理证实的10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儿,且排除了白血病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侵犯.8例静脉化疗加预防性鞘内化疗,2例除行静脉和鞘内化疗外还行头颅放疗.用MRI研究治疗后儿童脑实质的改变.结果 MRI显示5例(50%)患儿脑内有异常改变.2例有脑白质轻度病变,表现为侧脑室旁白质内单发或对称性T1低、T2高信号.1例有脑萎缩,表现为脑室扩大和脑沟增深.2例同时有白质轻度病变和脑萎缩改变.结论 MRI对于显示白血病治疗后的脑内异常改变是很敏感的,儿童白血病患儿治疗中和治疗后可选择性行头颅MRI检查以及时发现病变和指导治疗.

    作者:王霄英;蒋学祥;肖江喜;周元春;高玉洁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皮革胃的B超诊断--与胃镜、X线、病理对照分析

    我院自1987年开展胃造影超声检查以来,受检已达8000余人次.现将经胃镜、X线和B超检查及病理确诊的17例资料对比分析如下:1 资料、方法以及观察内容

    作者:蔡小云;燕山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中晚期妊娠胎儿脸面部的三维超声成像

    目的探讨胎儿脸面部三维超声成像的方法及其临床应用.方法采用表面成像方法对92例中晚期妊娠胎儿的脸面部进行三维超声成像.结果 92例孕妇中,90例均清楚显示胎儿脸面部的表面特征、立体形态及各结构间的位置关系,2例因前方羊水较少显示不满意.结论胎儿脸面部的三维图像可提供更丰富的诊断信息,可作为二维超声诊断的补充,提高对胎儿脸面部畸形的产前诊断率.同时使孕妇及其他非超声工作人员更直观地观察胎儿面部结构,使准妈妈们提前与腹中宝宝见面.

    作者:高玲燕;苏萍;王战标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小肠血管发育不良出血的DSA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DSA对小肠血管发育不良的应用价值,提高对小肠不明原因出血诊断的准确性.方法肠系膜上动脉选择性插管DSA检查,结合手术病理所见,对9例小肠血管发育不良出血者的DSA表现进行分析研究.结果确诊为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病5例,表现为节段性肠管小血管增多密集、浓染,伴造影剂外溢.动静脉畸形4例,表现为粗大的供血动脉和连接扭曲成团的畸形血管巢,以及粗大的引流静脉.结论DSA检查对小肠不明原因出血的诊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对血管性病变,更是主要的检查手段.

    作者:王昌华;陈根生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彩超在眼外伤中的诊断应用

    我院自1996年8月以来,应用彩超的高频探头诊断30例眼外伤,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材料和方法30例眼外伤患者均为我院门诊和住院病人,男20例,女10例,年龄5~70岁,平均年龄28岁.检查时间为伤后半小时到三年.采用美国ATL公司生产的Apogee cx-200全身彩超仪,探头频率7.5~10MHz,进行眼部多方位的全面检查,并进行动态随访观察.

    作者:文春霞;徐云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经食管超声追踪评价左房血栓及抗凝溶栓疗效

    目的评价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诊断左房血栓,追踪抗凝溶栓治疗效果.方法采用经胸或经食管超声诊断了33例适宜于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PBMV),又合并有左房血栓的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患者,并用TEE随访观察抗凝溶栓治疗经过,指导决定PBMV时间.结果33例血栓患者,左房耳血栓28例,左房血栓5例.大血栓6.0cm×4.0cm,小血栓0.8cm×0.6cm.所有患者均用华法令进行抗凝溶栓治疗,定期复查PI及INR调整用药.治疗两周后开始反复用TEE检查,观察到左房血栓均有不同程度减小直至消失.结论TEE不仅可定性诊断左房血栓,还可评价抗凝溶栓疗效.

    作者:姜霞;胡晓军;胡卫玉;郭瑞强 刊期: 2001年第08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院

主办: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