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慧禹;戴天阳;詹福生
目的 探讨西酞普兰治疗躯体形式障碍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80例躯体形式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西酞普兰和阿米替林进行为期6周的治疗研究,采用汗密顿抑郁量表(HAMD)、副反应量表(TESS)于治疗前和治疗1、2、4、6周末分别评定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西酞普兰和阿米替林治疗躯体形式障碍的疗效相似,但西酞普兰比阿米替林起效快,不良反应少而轻,疗效指数优于阿米替林(P<0.05).结论 西酞普兰治疗躯体形式障碍疗效好、起效快且安全.
作者:马晓光 刊期: 2009年第02期
垂体瘤是一种常见的良性肿瘤,目前治疗首选方法是肿瘤切除术,主要有经颅和经碟两种入路,随着显微外科的发展,医疗设备的更新,显微镜下单鼻孔经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是种一简单、有效、安全的手术方式[1].我院近两年应用比较广泛.2008年新引进的德国蔡司OPMI NEURO显微镜与手术多媒体工作站一体化设备,使器械护士能够在显微镜录像显示屏上了解手术步骤,更好地配合手术,作者于2008年4月~12月共配合完成10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显微镜下垂体瘤切除手术,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全兴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奥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0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25例:治疗组:奥美拉唑20mg,每日一次口服,莫沙必利5 mg,每日3次口服;对照组:莫沙必利5 mg,每日3次口服.两组均治疗4周后观察临床显效率及有效率.结果 治疗组显效率及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奥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比单独用药效果更佳.
作者:赵秋雁;陈光明 刊期: 2009年第02期
慢性荨麻疹病因复杂,致敏原不明确,常迁延不愈,瘙痒剧烈,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我们对2005年5月~2008年5月期间住院治疗的6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应用穴位埋线,配合中医护理,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吴云娣;程晓春;李刚 刊期: 2009年第02期
军队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医改)从正式推开实行到现在已经4个年头了.无庸至疑的是医改实施以来,军队医疗机构的保障投入逐步加大,就医和费用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医疗服务质量和保障效益也稳步提高.军内就医人员得到了更多的实惠.但在实施过程中我们遇到了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现探讨如下.
作者:杨阳;李立新;王鹤飞 刊期: 2009年第02期
慢性肾功能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 CRF)是一种严重威胁生命的常见病[1].大多数病人主要采用中西医结合药物治疗,治疗过程中病人会产生各种不良情绪和心理应激反应,对病情的反复发作有影响.因此,我们对病人进行临床心理干预,使病人心理障碍明显减轻,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作者:袁俊华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D101大孔树脂对治伤灵口服液中芍药苷的吸附性能及分离纯化的工艺参数.方法 采用HPLC法测定芍药苷含量,通过考察pH值对吸附的影响、吸附容量、洗脱剂选择及其用量等因素对芍药苷分离纯化的影响,确定工艺参数.结果 D101大孔树脂对芍药苷的适宜交换吸附条件为pH=4,大上柱量以芍药苷计为3.661mg·g-1树脂,水洗除去杂质,洗脱剂为40%乙醇溶液,用量为8个柱体积(BV).结论 D101大孔树脂能提高芍药苷纯度,为芍药苷含量测定提供保证.
作者:于波涛;姜云平;张勤;陈冬琴;江宗婷 刊期: 2009年第02期
输液微粒污染是指在输液过程中,将输液微粒(非代谢性颗粒杂质、不溶性,其直径一般1~15 um,少数可达50~300um.)带入人体,对人体造成严重危害的过程.输液剂中的微粒有橡胶塞屑、炭粒、碳酸钙、氧化锌、粘土、纸屑、纤维素、玻璃屑、细菌、药物微晶等[1].
作者:袁小婷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全麻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舒适护理方法、评估其护理效果.方法 260例全麻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145例)行普通护理,试验组 (n=115例)予以围手术期舒适护理,比较两种护理的效果;观测指标有术前和术后焦虑评分、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术后镇痛药使用率,就两种护理的观测指标做对比分析.结果 试验组患者术前及术后焦虑评定分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 )、术后镇痛药使用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围手术期舒适护理能有效缓解全麻手术患者术前及术后的焦虑、减低苏醒期躁动发生率、降低术后镇痛药使用率.
作者:黄雄招;孙波;蒙丽婵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早期贲门癌的X线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36例早期贲门癌的X线表现.结果 36例患者在钡餐造影检查中,主要表现黏膜异常增粗、紊乱、肥大,钡剂通过贲门缓慢,贲门痉挛,黏膜纠集、中断,局部呈结节样或大小不一的颗粒状阴影等.结论 双对比造影时体位变换和流动技术的合理应用及胃泡充气良好是诊断早期贲门癌的关键技术,仰卧左前斜→右侧位的动态观察方法是早期贲门癌不可缺少的流动观察体位.
作者:郭春梅;金红梅 刊期: 2009年第02期
部队医院担负着部队广大官兵及家属职工的医疗、预防、保健和教育等卫勤保障任务.多年来,我们针对部队医院的工作性质和保障特点,通过组织和开展各种学术活动,促进了医院各项业务建设的全面发展,明显提升了医院的医疗技术和服务保障水平.
作者:周丽春;方海霞;黄俊芬 刊期: 2009年第02期
2007年3、4月间,我们在对成都市1050名师大毕业即将上岗教师进行常规健康检查时发现,该群体口腔健康情况不容乐观;口腔健康意识急待提高;口腔健康常识几乎是空白.以下是健康检查结果统计分析.
作者:范捷;张国鹏;杨雪 刊期: 2009年第02期
学习记忆功能是脑的一项高级神经功能,一旦受损,会严重影响患者参与家庭与社会生活的能力.针灸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国医术,是中枢神经系统有效的刺激形式之一,电针对脑损伤的学习记忆功能的恢复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动物实验中多采用大鼠来研究其作用机制,近年来国内学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下面将近几年来动物实验中电针对对脑损伤大鼠学习记忆功能恢复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简要综述如下.
作者:段小东;余茜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应用超声心动图技术评价缬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病左室重构的影响.方法 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178例应用缬沙坦80mg/d口服治疗,疗程12个月.观察治疗过程中患者血压及症状体征的变化情况,并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每3个月分阶段应用超声心动图观察心脏形态学变化情况.结果 缬沙坦在治疗二周后血压开始下降,五周后趋于平稳;心腔径、室壁厚度及左室质量指数等在治疗3月后开始降低(P<0.05),6个月~1年后明显下降(P<0.01)并趋于稳定.结论 缬沙坦能够有效逆转原发性高血压病所导致的左室重构,超声心动图能够全面、客观地定量评价心脏结构、室壁运动状态.
作者:朱峻;赖小今;陶杰;邓旦;杨永健;廖明松;梁燕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内窥镜下鼻中隔成形术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对65例鼻中隔偏曲患者行鼻内窥镜下鼻中隔成形术.结果 经随访1~6个月,无鼻中隔穿孔、血肿、脓肿或鼻腔粘连,客观治愈率100%.结论 经内窥镜行鼻中隔成形术操作精细准确,适应证广,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明芬;李建平;张秀元;肖丽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硬膜外及硬膜外联合腰麻在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40例剖宫产ASAⅠ-Ⅱ级病人随机分为硬膜外组(CEA)和腰-硬联合麻醉组(CSEA),观察两组病人麻醉效果、阻滞平面、起效时间及术后头痛发生情况.结果 和CEA组比,CSEA组麻醉起效快(P<0.05).麻醉效果好两组术后均无头痛发生.结论 腰-硬联合麻醉对剖宫产术是一种理想的麻醉方法.
作者:王慧明;李文锋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云南边防军人道路交通伤致残情况及特点,为部队制定预防交通事故及伤残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因道路交通伤致残的官兵76人伤残情况,对资料进行整理、统计、分析.结果 伤残人群中以3年以下驾龄的战士驾驶员为主,伤残部位四肢骨折占51.3%,伤残等级三等甲、乙级占76%.结论 汽车驾驶员是伤残的易发对象,四肢骨折是致残的主要原因,低驾龄的战士驾驶员是伤残主要人群,预防措施重点是加强安全意识教育,严格执行驾驶员准入制度,提高驾驶员的管理水平.
作者:王元山;周全;陈雪松;管力;陈建民;肖茂明 刊期: 2009年第02期
慢性泪囊炎为常见眼病,是泪囊粘膜的卡他性或化脓性炎症.此病多发于成年和老人,女性多于男性.临床表现为泪囊、眦角和结膜囊内有较多黏液性或脓性分泌物.我们对25例28眼慢性泪囊炎进行泪囊鼻腔吻合术,(即泪囊鼻腔造口的手术),在泪囊与鼻腔之间建立新的通道,代替阻塞的鼻泪管以引流泪液,把泪囊和鼻粘膜直接吻合,使分泌物和泪液由泪囊直达中鼻道,使泪道通畅减轻患者痛苦.
作者:邓玉娥 刊期: 2009年第02期
随着当今社会的发展,机动车辆的普及、超高层建筑的增多、化工爆炸、煤矿塌方等突发灾难事件的无法预测性,以及局部武装冲突绵延不断,高能、高速武器的广泛使用,使得创伤发生率有增无减,并且致伤因素的动能明显加大,严重创伤和多发伤的比例显著增加.
作者:戴睿武;王雨;汤礼军 刊期: 2009年第02期
1901年德国Kelling 医生首先用膀胱镜和气腹的方法对狗行腹腔检查,从此开创了腔镜外科学(Endoscopic Surgery).1924年Zollikofer 首先选用二氧化碳作膨腹气体原.实践证明气腹是腔镜手术成功的关键[1].20世纪下半叶,腔镜外科发展更加迅速,其广泛应用在肿瘤的诊断和治疗.与此同时,外科学者开始关注在腔镜手术时,气腹是否会对恶性肿瘤的生长和转移产生影响.
作者:袁丽佳;吴蓓;任渝江 刊期: 2009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