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菲;甘新宇
宫颈炎是妇科常见病,分为急性和慢性.慢性宫颈炎是由于急性宫颈炎未经治疗或治疗不当,或非特异性化脓性细菌等病原菌潜伏于宫颈粘膜所致.
作者:谢佳;李宗恒;刘华梅 刊期: 2008年第05期
1 病例报告患者蒋某,男性,4岁,患儿因发现心脏杂音4年入院.4年前因病到医院检查,发现心脏杂音,当时超声心动图提示室间隔缺损.近一年来患儿剧烈活动后常出现口唇轻度紫绀,要求行封堵治疗而入我院.
作者:王宝文;马志显 刊期: 2008年第05期
重型颅脑损伤急性期因强烈应激反应或下丘脑、脑干损伤等因素引起血糖升高,严重影响颅脑损伤病人的预后.血糖在伤后即升高,12~24小时左右达高峰,持续数小时或效天后降至正常范围[1].颅脑损伤后血糖升高是由于机体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和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的激活,引起许多相关激素和神经递质的变化而表现血糖升高[2].
作者:倪维举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提高阴茎白膜及海绵体损伤的诊疗水平.方法 对临床怀疑并经辅助检查证实并进行急诊手术修补的19例阴茎白膜及海绵体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5例均获随访,3例失访,1例因病死亡,随访病例全部勃起功能及性功能正常.结论 阴茎白膜及海绵体损伤手术治疗是保证疗效的关键.
作者:朱福亮;鲁猛 刊期: 2008年第05期
汶川大地震伤救治血液保障是一次成功的范例,为国家灾害救援血液保障及战时血液保障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在血液保障体系构建和运作、军地联动保障机制建立、分级保障任务确定、筹组及拉动野战血站、远程血液支援、临床用血保障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1-5].在成功的保障过程中,亦暴露出了一些局部的缺陷和不足,我们根据相关资料结合救灾中血液保障体会谈几点看法.
作者:朱国标;甘新宇 刊期: 2008年第05期
气管插管术是危重病人的抢救和气管内麻醉过程中的必须操作技术.通过气管插管,达到保持呼吸道通畅,减少气道阻力和解剖死腔,便于清除气道分泌物或异物,增加有效气体交换量的目的,同时为危重病人抢救中气管内用药,应用呼吸机保证危重病人的生命安全提供必不可少的条件.因此气管插管技术的使用及护理十分重要,为总结经验,提高器官插管术后护理水平,我们对95例患者应用气管插管术的护理资料进行了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姚芳;聂政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艾滋痛高热的护理特点.方法 对32例艾滋痛高热采取高热护理、基础护理、注重消毒隔离、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结果 本组病倒体温正常出院22例(69%);体温不降、经济困难而自动出院8例(25%);死亡2倒(6%).结论 有效的降温措施,是降低病死率的主要关键.
作者:卢国彩;韦彤;李露莎;罗明珠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比较数字减影法(DSA)、数字胃肠机下X线摄影法在子宫输卵管造影检查中影像学表现,探诗DSA法在子宫输卵管造影中对囊卵管性不孕症的诊断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应用美国CE-TH600及意大利SIRS DSA中型C臂机对380例需做子宫输卵管造影检查的患者进行检查,将380例患者随机等分为2组(即比较组、对照组).造影剂为76%复方泛影葡胺.比较组在DSA机检查,用6帧/秒,采集30~50幅DSA图像,选取6~12幅图像保留于一张胶片上,对照组在GE~TH600数字胃肠机透视下实时摄影6~12幅图像保留于一张胶片上.结果 比较组与对照组在子宫腔、宫腔用围静脉回流、淋巴逆流显影及翰卵管间质部阻塞、峡部阻塞的王示方面没有显著性区别,而在输卵管间质部狭窄、溃疡,壶腹部阻塞、憩室及伞部阻塞、子宫内膜炎症、子宫角粘连等显影方面,比较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为重要的是DSA法比X线摄影法灵活,无痛苦、元创伤,可多角度、多体位动态观察,对患者及医护人员辐射剂量少,是患者及医护人员都愿意接受的检查.结论 应用DSA法比数字胃肠机X线摄影法子宫榆卵管造影检查更具优越性及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严杰;杨慧芬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硝普钠联合多巴胺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 .对101例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在继续采用传统综合治疗基础上,给予微量注射泵持续静脉泵注治疗量的硝普钠和多巴胺,疗程10~15 d.结果 显效71例(70.73%),有效30例(29.27%),总有效率100%.用药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舒张早期大充盈速度(E)与舒张晚期重大充盈速度(A)的比值(E/A)均明显增加(P<0.01),6分钟步行距离明显改善.结论 微量注射泵持续静脉泵注硝普钠、多巴胺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邓建平;刘海燕;陈勇;王晓芳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急诊观察室采取形式多样的教育方式和不失时机的进行健康教育的方法.方法 找出适合急诊观察室特点、满足急诊观察人群需求、可操作性的急诊健康教育工作方法.结果 与结论经过4年多的实施.基本满足了急诊观察人群的健康需求,大大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作者:张亚红 刊期: 2008年第05期
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mlng,PBL)于1969年由美国Barrows教授在加拿大的麦克马斯特大学创立,其后在多所医科学校中得以推广、不断修正,实践证明其医学教育中具有独特的优势.本文就PBL的理论基础、教育模式以及在国内外医学教育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简要叙述.
作者:张闻熙;陈锋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通过对我院在地震灾害发生后的物资供应进行总结,以便为今后的突发事件提供经验教训和参考例证.方法 分析我院突后特点,总结医院物资供应具体做法和经验.结果 在地震灾害中组织有力.应对及时,基奉满足了救治伤病员的各类物资要求.结论 实践证明,我院的具体做法是行之有效的,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作者:苟俊昌;米兴义;赖华;刘云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低温等离子手术在肥厚性鼻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70例确诊患者在局麻下行低温等离子鼻甲消融术.结果 主观症状明置改善,有效率迭100%.结论 低温等离子射频鼻甲消融术可以应用于临床,并取得良好的疗效.
作者:李明芬;李建平;张秀元;肖丽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大面积烧伤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碱中毒的原因.方法 采用病例分析跟踪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根据患者血气分析结果了解患者内环境的变化,并结合患者的治疗方案,分析其可能出现的原因.结果 15位患者均在伤后4~8天出现不同程度的碱中毒,其中6倒出现于第一次手术前,9例出现于第一次手术后3天内.而15例大面积烧伤病人中出现PO2明显降低的仅3例,出现PCO2降低7例,心电监护经皮测SO290%以上有12例,80%~90%有3例,PO2降低的3例患者经面罩用氧及静脉用氧后氧分压逐步升高,碱中毒情况随病情稳定后3~5天内渐好转.结论 大面积烧伤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碱中毒是可以得到有效控制的.
作者:侯伟;葛永强;宋晓霓;卢建刚;靳慧勇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颅内动脉狭窄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08例,根据经颅多普勒超声诊断技术(TCD)测量结果分为颅内动脉狭窄组和非狭窄对照组.观察颈动脉狭窄的分布特征,同时采集怠者流行病学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身高、体重、血糖、血脂、烟酒嗜好、病程、家族史等.先进行单因素分析,对单因素分析P<0.01的解释变量再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TCD检测到45例(21.64%)颅内动脉狭窄;单因素分析显示:吸烟、高龄、病程长、血压较高、高TC、高TG患者更易发生颅内动脉狭窄;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病程、收缩压、LHL-H纳入的回归方程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 年龄、病程、收缩压、LHL-H是导致高血压患者颅内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年龄、病程为不可控因素,延缓颅内动脉狭窄的关键应是良好的血压控制和血脂改善.
作者:贾宝山;王小燕;徐德华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细胞黏附分子是一种参与细胞-细胞、细胞-细胞外基质问相互作用的跨膜蛋白,具有多种生物功能,它们通常以配体和受体相结合的方式来发挥作用.近几年研究发现:细胞黏附分子在具有广泛种植性转移等特点的卵巢肿瘤的侵袭及转移等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从各种黏附分子在卵巢癌侵袭转移过程中表达的差异以及其在卵巢癌恶变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作者:金洁琼;刘成红;毛熙光 刊期: 2008年第05期
气管、支气管断裂少见,但是随着交通事业的高速发展,交通肇事骤增,闭合性胸外伤引起支气管断裂的患者也日渐增多了.我院自1999年6月至2007年11月,共收治创伤性支气管断裂患者24例,现就其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王华;刘箭 刊期: 2008年第05期
在以教学为中心的军事医学院校中,学员队作为学员的直接管理单位进行教学管理工作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人为本,即以学员为主体.奉文强调了学员队教学管理工作应从思想、制度、方法和环境上下功夫,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作者:武丽娅;吴代树;尹霞 刊期: 2008年第05期
1 病例报告患者男性,39岁,已婚.自诉2年前无明显原因下腹疼痛,近来突然消瘦,体重下降16Kg,疼痛加重,呈阵发性.外院治疗无效而于2004年9月2日到我院就诊.B超检查:腹腔混合性包块.查体:上腹部剑突下可触及20cm×15cm、3.Ocm×2.0cm包块各1个,脐下触及23cm×16cm大小包块1个.
作者:张滇新;汪兆亮;魏永敬;张双丽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通过考察我国药学服务现状,分析其存在同意,并提出相应对策.方法 采用文献查询和综合分析的方法.结果 我国药学服务的开展受到在认识因素、制度因素和人才因素的制约.需要加强认识.配套翻度,改革现有人才培养模式与选拔机制以推进我国药学服务事业的全面发展.结论 药学服务是现代药学发展的新方向,为全面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提供了新思路,也是我国医疗卫生事业枣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当为药学服务的发展创造务件.
作者:赵淼;谢敏 刊期: 2008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