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肺淋巴管肌瘤病的X线、CT诊断(附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赵锡立;崔志鹏

关键词:肺淋巴管肌瘤病, 诊断, 报告, 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 育龄期妇女, 罕见疾病, 个案报道, 病理证实, 文献, 命名, 临床, 国内, 病因
摘要:肺淋巴管肌瘤病或称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pulmonary lymphangioleiomyomatiosis,PLAM)是一种发生于育龄期妇女的罕见疾病.此病早于1937年由Burrel及Ross首先报道.Cornog和Enterline在1966年将本病正式命名为“淋巴管肌瘤病“.目前,国外共报道一百余例,国内则于1986年刘亦庸等首次报道了1例后,也不断有个案报道.本文报告1例经病理证实的PLAM,为提高对PLAM的认识,结合文献,对其病因、病理、临床和X线、CT表现进行综述讨论.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相关文献
  • 颅内小占位病变简易CT体表定位法

    颅内小占位病变是指直径≤3cm的病变.在神经外科手术时如果不在体表准确定位就可能造成创口过大或进入颅内找不到病变等不良后果.我院在头颅CT扫描中,共用过四种方法进行简易体表定位,现分析如下:

    作者:韩丹;吴岩;李劲宏 刊期: 1998年第12期

  • 妇产科急症B型超声诊断价值探讨(附100例分析)

    本文自1990~1997年底收治急症病人100例,均作B超诊断.

    作者:宋瑞英 刊期: 1998年第12期

  • 柏-查综合征的介入治疗(附30例报告)

    本文报告我院使用经皮穿刺腔内血管形成术(PTA),治疗30例柏-查综合征(BCS),现初步总结如下.

    作者:李成朗;曹建民;陈君坤;尹革平 刊期: 1998年第12期

  • B超诊断胆囊Hartmann袋内巨大息肉恶性变1例

    患者男,50岁,上腹痛20年,近2~3月来右后背绞痛.体检:一般情况良好,皮肤巩膜未见黄染,心肺听诊未闻及异常,肝脾未触及,右上腹轻度叩击痛.两次CT检查均报告为间位结肠胆囊内结石.B超检查:肝脏正常,胆管不扩张,胆囊6.3cm×3.0cm,胆囊颈部呈菜花样实质性光团,Hartmann袋内探及4.8cm×4.0cm实质性回声,周边清晰(见图1),胆囊腔内散在强回声块,后方伴声影.B超诊断:胆囊颈部及Hartmann袋内肿瘤伴胆囊内结石.

    作者:王金爱;李涛;秦玉玲;李路明;吴志华 刊期: 1998年第12期

  • 脑血肿的低场MR成像

    1材料与方法本文97例,男52例,女45例,年龄33~89岁.全部病例经临床确诊或CT扫描证实为脑实质出血.MR检查用ASP-015T扫描仪,场强0.15T.常规作轴位成像,成像矩阵255×256.扫描参数:SET1加权:TR/TE=500ms/30ms,T2加权TR/TE=3000ms/120ms.层厚10mm,间隔0.2mm. 方法:按发病时间先后依次阅片,将血肿按核心

    作者:谢琦;陈少琼;郑浩;刘月香;方昆豪 刊期: 1998年第12期

  • 胎头光环与子宫体下壁浆膜的间距在超声诊断前置胎盘中的价值

    1资料和方法使用Aloka-280型B超仪,3.5MHz线阵及机械扇形探头,选择中、晚期妊娠者共117例作为研究对象,常规探查宫壁和胎儿及其附属物,测量宫体下壁浆膜与胎头光环(如为臀位,则为浆膜与臀部皮肤)之间的距离(简称子宫体下壁厚度).

    作者:吴锦春;段晓琳;王桂珍 刊期: 1998年第12期

  • 胎盘呈团状增厚诊断胎盘早剥

    本文回顾了我院近几年来20例胎盘早剥病例,其中声像图表现以胎盘呈团状增厚为主要特征的病例18例,占总数的90%.说明胎盘呈团状增厚是诊断胎盘早剥的重要声像图特点,以下是20例胎盘早剥病例的回顾性探讨.

    作者:张敏;杨兰翊;林毅萍 刊期: 1998年第12期

  • B超诊断肠挫伤坏死1例报告

    患者,男,34岁,因外伤于1998年6月28日急诊住院.检查患者神志模糊,皮肤湿冷,右侧第2~8肋骨骨折,腹软,右下腹轻压痛,肝脾未及,移动性浊音(一),右股骨中断螺旋骨折.临床诊断:胸脑四肢联合伤、腹腔内出血,腹内脏器破裂?B超检查:第一次检查显示:

    作者:左俊明;于化君 刊期: 1998年第12期

  • 青春期女性宫腔阴道内积血的CT诊断

    青春期女性官腔阴道内积血,往往是生殖器官发育异常所引起.有关本病CT诊断,报道不多.我们收集5例,结合文献报告如下.

    作者:王英久;纪国忠;杨旭华;竭向伟;杨晓晶 刊期: 1998年第12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在冠状动脉-心腔瘘的诊断价值 (附6例报告)

    我院1987年12月~1998年6月份经手术证实的1560例先天性心血管畸形病例中,本病6例(占0.38%),以往对本病诊断依赖于升主动脉或冠状动脉造影,近几年来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的临床应用,为本病诊断提供了直接可信的依据,现予以报告.

    作者:孙秀英;王尔松;沈全德 刊期: 1998年第12期

  • 胎儿宫内生长迟缓吸氧后彩色多普勒对脐血流观察分析

    本文对22例胎儿宫内生长迟缓(IUGR)吸氧后的脐血流进行了彩色多普勒扫查,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赵夏夏;杨丽萍;尹玉成;闫瑞玲;张希平;常虹 刊期: 1998年第12期

  • 腹部良性肿大淋巴结的超声诊断

    1资料与方法我院自1995年1月至12月间共发现腹部肿大淋巴结102例,有56例确诊为良性肿大淋巴结,占54.9%.其中17例经手术证实,8例经超声引导下穿刺证实,41例经CT,X线,胃镜及检验等辅助检查排除各脏器的占位性病变,并经2年的追踪观察,确诊为良性肿大淋巴结.

    作者:欧志红;郑丽;穆义 刊期: 1998年第12期

  • 多普勒组织声像图对冠心病室壁运动频谱的研究

    多普勒组织声像图(Doppler tissue imaging DTI)技术早由Sutherland提出[1],是通过对心肌室壁运动速度进行彩色编码,以评价室壁运动异常的新方法,在此基础上可以通过DTI-PWD技术检测室壁运动频谱(myocardial wall velocity profile),准确地进行各时相室壁运动的定量分析.本文通过对一组冠心病人的室壁运动频谱进行研究,以明确冠心病的室壁运动频谱特征.

    作者:郑哲岚;徐启彬;赵君康;牟芸;钱钢;姚磊 刊期: 1998年第12期

  • 彩色多普勒能量图对高血压病各期肾内动脉血流的评价

    本文应用彩色多普勒能量图(CDE)技术检测85例高血压病患者及30例正常人肾内血流情况,探讨高血压各期RI及肾血流特征.

    作者:林腾;陈耿芝;张群英 刊期: 1998年第12期

  • 卵巢恶性肿瘤术后用经腹经阴道超声方法追踪探讨

    本文总结近5年来我科对卵巢恶性肿瘤术后患者通过经腹经阴道超声检查,对其化疗疗效.病情发展和肿瘤复发进行动态追踪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唐军;高淑华;吕君;张婉柳 刊期: 1998年第12期

  • MRI、EPS、OB对多发性硬化症的诊断分析

    本文收集1993年4月至1998年6月经临床诊断的52例多发硬化症(multiple sclerosis;MS)患者的磁共振(MRI)、视诱发电位(VEP)、听诱发电位(BAEP),体感诱发电位(SEP)及脑脊液免疫球蛋白中寡克隆区带(OB)的检查,发现其检出率由高至低分别为:MRI 78.85%、VEP 52.38%、BAEP 40.63%、SEP38.10%、OB 36.96%,诱发电位总检出率为70%.

    作者:范正公;贾荣艳 刊期: 1998年第12期

  • 胸腺癌伴纵隔淋巴结和肺转移1例

    患者男,35岁.咳嗽、咳痰、胸闷、哮喘16个月入院.查体无阳性体征.CT平扫于前上纵隔可见一软组织肿块影,形态不规则,肿块内可见点状钙化.肿块与上腔静脉,主动脉弓及升主动脉间的脂肪间隙消失.肿块左侧可见一圆形小肿块影,主动脉弓旁、气管前、腔静脉后方有肿大的淋巴结(图1).右肺下叶后基底段及左上叶尖后段可见圆形结节影(图2).诊断:恶性胸腺瘤伴纵隔淋巴结及肺转移.

    作者:李涛;周卫华;陈巨坤 刊期: 1998年第12期

  • 腹部超声在诊断宫外孕中的价值

    本文将我院1995年11月~1997年10月收治的112例宫外孕病人的诊治情况进行回顾性评价.

    作者:杨晓;刘正岚;钱梅梅;郑铧;吴玮 刊期: 1998年第12期

  • 超声引导腹腔穿刺活检43例

    1资科和方法本组资料为1989年2月至1993年8月本院住院及门诊病人.超声检查发现肝脏占位5例,腹腔占位16例,腹腔淋巴结肿大12例,肾脏占位4例,胆囊占位2例,胰腺占位3例,脾脏占位1例.其中女14例,男29例,年龄11~70岁,平均46岁.

    作者:张聪健 刊期: 1998年第12期

  • 彩色多普勒对正常人肠系膜上动脉的血流动力学研究

    本文对100例不同年龄组的正常人进行了肠系膜上动脉(SMA)的血流动力学研究.现将其血流测值报道如下.

    作者:王绍林;陈惠;王桂英;李君 刊期: 1998年第12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院

主办: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