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颖;余小祥;吴爱顺;刘修恒
目的: 探讨肝剪切波速与慢性肝病肝纤维化分级之间的关系.材料和方法: 以103例慢性肝病患者及26例健康人群为研究对象,利用声触诊组织量化技术分别定量测定肝脏的剪切波速;通过肝穿刺活检,以病理纤维化分级程度对研究对象进行分组,比较各纤维化分级与剪切波速之间的关系.结果: 103例肝病组患者中的94例进行肝穿刺活检;F0级的肝病患者与健康对照F0级之间剪切波速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8);除肝纤维化F0级与F1级、F3和F4级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外,其余各组剪切波速均值之间(F0与F2、F3、F4之间,F1与F2、F3、F4之间,F2与F3、F4之间)的比较都有显著性差异(P<0.05); 诊断肝纤维化F≥1、F≥2、F≥3 和 F=4分别对应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34、0.958、0.966、0.895,对应的肝脏剪切波速临界阈值分别为1.42m/s、1.60m/s、2.19m/s、2.41m/s,对应的诊断敏感性分别为72.0% 、93.2% 、96.3% 、93.9%;特异性分别为82.1%、86.4%、88.2%、81.9%.结论: 肝纤维化是影响肝脏剪切波速的主要因素;肝脏剪切波速随纤维化分级的增高而增快,是判断慢性肝病肝脏纤维化程度及分级的可靠指标.
作者:孙德胜;孟繁坤;王金锐;邵金华;崔立刚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脑静脉窦血栓形成多层螺旋CT平扫的临床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多层螺旋CT平扫表现.结果: 27例CT平扫中,25例发现异常表现,其中21例见静脉窦高密度,其中上矢状窦、横窦各15例,乙状窦7例,直窦5例,大脑大静脉及内静脉2例; 17例出现脑实质内异常密度影,其中出血性静脉脑梗死10例,脑水肿3例,脑肿胀2例,静脉性血肿2例;累及2个以上静脉窦16例;2例CT平扫正常.21例静脉窦高密度区经MRV(13例)、CTV(19例)和/或DSA(13例)检查确诊为静脉窦栓塞部位.结论: 大部分脑静脉窦血栓形成多层螺旋CT平扫检查可显示特征性直接征象,结合间接征象可提高影像诊断准确性.
作者:曹代荣;游瑞雄;李银官;江飞;郑义浩;欧幼宽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成人肾神经母细胞瘤的CT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成人肾神经母细胞瘤的CT征像.结果: CT表现为不规则肿块,边界不清,呈混杂密度7例,其中囊变5例,钙化6例,呈散在或弥漫分布斑点样钙化5例,不规则形钙化1例.血管包埋、推移5例.6例增强扫描呈不均匀增强.结论: 成人肾神经母细胞瘤的CT表现有一定特征,有助于临床诊断.
作者:王全永;龚健;陈念东;秦国初 刊期: 2009年第04期
1 PACS的发展前景目前国内各地市级医院肩负着数十上百万人口的医疗生服务工作,大多数医院已拥有各种先进治疗和诊断设备.
作者:李清福;周汛;陈实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肺淋巴管肌瘤病CT表现,提高其诊断水平.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4例经病理证实的肺淋巴管肌瘤病CT表现.结果: 4例均行胸部常规CT及HRCT扫描,其中1例行腹部CT扫描. 常规胸部CT均可见两肺密度减低,偶见囊状影,相应水平HRCT清晰显示全肺囊状影,无分布差异.随病程进展,囊状影数目增多,部分融合成肺大泡或气胸.1例伴右肾错构瘤及后腹膜淋巴结肿大,随访3年腹部病灶无明显改变.结论: 肺淋巴管肌瘤病肺部改变,CT常规扫描表现为两肺密度减低、体积增大,HRCT能清晰显示呈特征性的两肺广泛分布的囊状影,其出现率100 %,合并肺外表现不少见.
作者:白玉雪;周广武;丁玉瑛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应用自主研发的医用热成像诊断系统,采集冠心病病例术前及冠状动脉旁路术中心肌热成像数据加以对比分析,以期为冠心病诊疗提供新的方法.材料和方法: 对12例临床确诊冠心病(多支病变)行常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患者,于术前及术中行红外热成像数据采集,并与心电图、冠脉造影术、心肌断层核素显像结果相对比.结果: 所有研究对象均顺利采集到相应时段的心肌温度数据及热区分布变化图.红外热成像所显示的缺血心肌区域与心电图、冠脉造影术、心肌断层核素显像一致.结论: 红外热成像技术作为一种新型医学诊断手段,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冠心病诊疗过程的动态监测并具有指导治疗意义.
作者:李克非;李钦传;范慧敏;刘中民 刊期: 2009年第04期
1 病历简介患者,男,51岁.因疲乏、无力2年,颜面及双下肢浮肿半年入院.2年前,因疲乏无力在当地医院检查发现血脂增高,曾以高脂血症给予降脂治疗.近半年,颜面及双下肢浮肿,体重增加约15kg,伴有怕冷、少汗、懒言少语和精神萎靡.X线胸部透视,示心脏向两侧扩大,心包积液.发病以来食欲减退,无发热、咳嗽及夜间盗汗.既往体健.
作者:王书箱;石秀彩;徐桂绚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穿刺治疗双肾自发性肾包膜下血肿的诊治疗效.材料和方法: 对7例双肾自发性肾包膜下血肿在B型超声定位下超声穿刺治疗,并追踪随访.结果: 7例患者中痊愈6例,无效1例.结论: 肾包膜下血肿超声容易诊断,B型超声定位下穿刺抽吸治疗疗效较好.
作者:徐颖;余小祥;吴爱顺;刘修恒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比较全数字化乳腺摄影(FFDM)系统与计算机X线摄影(computed radiography,CR)系统在诊断乳腺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 回顾2006-01~2007-06 CR检查300例和2007-07~12 FFDM检查300例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分析图像质量,统计受检者的照射剂量,比较技术操作、图像质量控制与后处理技术、工作效率等方面的优势.结果: CR和FFDM同时清楚显示皮肤、皮下组织、血管及腺体和导管等结构分别为45.5%(300例)和99.2%(300例);检查时间(包括图像采集及后处理时间),FFDM为5~10min/人,CR为15~20min/人;摄影条件,FFDM为26~30kV,26~60mAs,CR为30~45kV,36~100mAs;FFDM照射剂量(乳房压迫厚度5cm,有滤线栅)为0.5~2.0mGy,CR照射剂量(乳房压迫厚度5cm,有滤线栅)1.0~2.5mGy.FFDM对乳腺癌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83.3%、75%、80%,与CR差异非常显著(P<0.05).结论: FFDM的图像质量、后处理功能、工作流程能力、患者吸收剂量及FFDM对乳腺癌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均明显优于CR,更有利于乳腺检查.
作者:封任冬;李绍林;啊家应;李慧 刊期: 2009年第04期
1 病历简介患者,男,41岁.入院前12小时无明显诱因出现腹涨、下腹绞痛,逐渐蔓延至全腹,呈持续性,伴恶心,呕吐胃内容物数次,但无呕血.无发热.患者于5年前行阑尾切除术.查体: 腹软,脐周及右下腹压痛(+),反跳痛、肌紧张(+),murphy's征(-).
作者:梁洁;陈巨坤 刊期: 2009年第04期
靶向超声分子成像技术[1]是利用超声微泡表面的固有生物学特性或将靶向病变组织特定分子的特异配体连接于微泡外壳构建成靶向超声微泡,并采用对比超声产生靶组织分子水平显影的一种新兴的超声成像技术.
作者:纪丽景;燕翼;宾建平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口服枸橼酸铁铵前后MRCP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 对43例可疑胰胆管病变者行常规MRI及口服枸橼酸铁铵前后MRCP,并根据术后病理诊断,对照研究口服枸橼酸铁铵前后MRCP的诊断准确率.结果: 口服对比剂后图像质量明显改善;常规MRI,综合口服对比剂后前后MRCP定位、定性诊断的准确率明显提高,分别达到100%及95.4%.结论: 口服枸橼酸铁铵后能有效抑制胃、十二指肠内液体高信号,明显改善胰胆管的显像效果,综合口服对比剂前后MRCP对胆胰系统病变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盛练;余开湖;朱华浩;肖红慧;潘盛信;何家湖 刊期: 2009年第04期
1 病历简介患儿,男,8个月.突然哭闹不止来我院就诊.体检: 无发热,咳嗽等.一般情况良好,浅表淋巴结不肿大,心肺无异常.触诊: 腹部柔软.抗生素、能量各一组静滴.
作者:买小军;晏铸学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睾丸扭转的超声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17例睾丸扭转患者的高分辨力灰阶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结果: 17例睾丸扭转均经手术证实,其中12例经外科手术复位成功,其主要超声表现为睾丸附睾增大,睾丸实质内血流信号减少;5例因睾丸坏死而被切除,其主要超声表现为睾丸缩小,睾丸内血流信号消失.17例睾丸周围血流信号较强,其中13例患侧精索较健侧增粗.结论: 高分辨力灰阶超声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睾丸扭转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作为阴囊急诊的首选方法.
作者:周宇谦;陈明丽;汝红英;邱筱英;王丽琴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羊水穿刺对分析胎儿心室强回声灶染色体核型的价值.材料和方法: 对204例心室强回声灶的胎儿进行羊水穿刺染色体检查.结果: 204例均穿刺成功,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检出染色体异常2例.结论: 对心室强回声灶合并其他器官微小异常的胎儿行羊水穿刺术染色体检查有一定的意义.
作者:耿丹明;王鸿;涂学军;李慧忠 刊期: 2009年第04期
1 病例简介例1 患者,39岁. 因妊娠49天在某社区门诊行无痛人工流产术,术后即感下腹痛、腹胀、阴道流血,次日腹痛加重、贫血貌,由诊所医生带到我院就诊.妇科检查: 宫颈充血、举痛,子宫前位,大小尚正常,触痛明显,子宫漂浮感,两附件区压痛,未触及明显包块.
作者:刘瑞华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MSCT、MRI联合诊断胸腺瘤的价值.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36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胸腺瘤的MSCT和20例MRI表现.结果: 36例中,MSCT诊断侵袭性胸腺瘤9例,MRI诊断侵袭性胸腺瘤13例(13/20),手术病理证实侵袭性胸腺瘤17例.结论: CT是检出和诊断胸腺瘤的较佳方法之一,如怀疑侵袭性胸腺瘤,MRI检查能更准确地观察肿瘤边缘的改变与邻近组织间的关系,较明显地提高诊断准确率.
作者:谢君伟;王小燕;王文莉;姚毅;左庆国 刊期: 2009年第04期
1 病历简介患者,男,48岁.间断不规则发热,高体温39.3℃,关节酸痛,咳嗽,胸痛, 乏力,无盗汗、咳痰及咯血.在2个月内左侧下颌区及背部可触及多个直径约0.5~4cm大小结节,质地韧,边界清楚,活动度尚可.结节自行破溃流出棕黄色油样液体.曾在外院静点头孢三代药物治疗无效,来我院就诊.
作者:李刚;郭应林;姜慧杰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小肾癌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 对48例拟诊小肾癌患者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瘤体是否引起肾脏轮廓的改变;瘤体的边界、回声强度、边缘和内部回声,并用 CDFI观察其边缘及内部的血流分布及强度.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48例拟诊小肾癌中,38例肾透明细胞癌,4例颗粒细胞癌,4例混合癌(透明细胞颗粒细胞),1例嗜酸性细胞瘤,1例肾囊肿(此2例术前被误诊为小肾癌).46例小肾癌中,CDFI显示瘤体血流丰富型者78.3%(36/46),少血流型21.7%(10/46).超声诊断小肾癌符合率95.8%(46/48),与手术结果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CDFI对小肾癌的诊断符合率高,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徐建红;文兴跃;李俊来;唐杰 刊期: 2009年第04期
1 病历简介患者,女,50岁.发现乳腺肿块20余天.查体: 右侧乳房内上象限可触及一大小约3.5cm ×3.0cm的肿物,质硬,表面光滑,活动尚可,压痛明显.左侧乳房外上象限可触及一大小约2.5cm ×2.0cm的肿物,质硬,边界不清,活动度差,表面及皮肤无凹陷性改变.
作者:刘艳群;杨磊;王瑞 刊期: 2009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