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沂南;夏术阶;韩邦旻;孙晓文;刘海涛;荆翌峰
目的探讨螺旋CT输尿管重建对输尿管阴性结石的诊断价值.方法从2002年5月至2004年10月,36例临床表现为肾绞痛,镜下血尿,B超提示或疑似输尿管结石,腹部平片(KUB)及静脉尿路造影(IVU)均未显示结石的患者行螺旋CT检查.将所获资料传至工作站,采用输尿管冠状面曲面重建(CPR).结果 36例病人全部显示出输尿管结石,诊断准确率为100%.结石直径0.2-1.8 cm,其中12例结石小于0.5 cm.左侧输尿管结石18例,右侧15例,双侧3例;结石位于输尿管上段8例,中段15例,下段13例.36例重建图像均清楚地显示出输尿管全程,结石在输尿管腔内的位置、大小、形状及结石周围组织的结构形态.结论螺旋CT输尿管重建诊断输尿管结石快捷、准确,它可能是诊断输尿管阴性结石有价值的方法.
作者:王海玺;王多赏;章以兴;李仁战 刊期: 2006年第01期
前列腺炎常见的类型是Ⅲ型(NIH分类法),亦称为慢性前列腺炎(chronic prostatitis,CP)/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chronic pelvic pain syndrome,CPPS).疼痛是CP/CPPS主要的症状,也是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对CP/CPPS患者疼痛产生的原因无满意解释.本文就近年来有关该病疼痛发生的神经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欧阳洁;张唯力;吴天平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T2DM)大鼠逼尿肌细胞线粒体超微结构的改变.方法建立T2DM大鼠动物模型,利用透射电镜观察其逼尿肌细胞内线粒体结构并应用BI2000序列图像分析软件检测线粒体密度.结果对照组的线粒体相对光密度为2.417±0.376,相对灰度为0.572±0.083;T2DM组逼尿肌细胞内线粒体相对光密度为1.549±0.871,相对灰度为0.836±0.279,线粒体基质密度较正常明显下降.结论糖尿病大鼠逼尿肌细胞内线粒体超微结构破坏,基质密度下降,提示逼尿肌细胞能量代谢障碍是糖尿病膀胱收缩力降低的原因.
作者:双卫兵;王东文;张炜芳;吴博威 刊期: 2006年第01期
膀胱癌具有多发和易发性,行保留膀胱手术后有较高的复发率.我院自2002年3月-2003年8月采用卡介苗(BCG)与盐酸米托蒽醌(MTZ)行膀胱内交替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共40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宋贯杰;常艳华;李新立;高秋岭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分析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尿道狭窄的原因,减少尿道狭窄的发生.方法对426例诊断为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患者,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随防.结果本组发生尿道狭窄25例,发生率5.87%,其中前尿道狭窄9例,后尿道狭窄16例.结论尿道狭窄的发生是由于术中操作及术后护理不当,泌尿系感染等原因引起的.
作者:李航;王连志 刊期: 2006年第01期
2001年9月-2004年10月,我科采用输尿管硬镜联合气压弹道碎石机治疗输尿管结石患者295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剑火;徐廷昭;林文洪;吴卫真;倪榕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病机制和微创治疗方法.方法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25例,经临床、尿动力学检查或膀胱尿道造影确诊,均为稳定性膀胱,无膀胱出口梗阻.采用无张力阴道吊带术(TVT),将吊带无张力置于尿道中段.结果 手术时间平均(40±5)min;术中出血量平均(43±10)mL;术后平均留置导尿1.5 d;术后平均住院3 d.23例患者术后尿失禁症状均消失,其中2例患者术后出现尿潴留,留置导尿1周后好转,尿潴留症状消失,尿失禁未复发;2例尿失禁症状显著改善.结论 TVT等微创术式因简单、微创、疗效好、并发症少等,目前是女性压力性尿失禁外科手术治疗的发展方向.
作者:祖雄兵;叶章群;周四维;申鹏飞;齐琳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肾结石患者尿β2-微球蛋白(β2-MG)、N-乙酰-β-D-葡萄糖苷酶(NAG)和γ-谷氨酰胺转移酶(γ-GT)含量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30例肾结石患者和健康无结石志愿者30例,分别留尿.生化分光光度法测NAG、γ-GT,放免法测β2-MG.结果肾结石组尿中NAG、γ-GT和β2-MG显著升高,两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尿路结石患者尿中β2-MG、γ-GT和NAG水平显著升高,表明肾结石形成与肾小管功能损伤有关.
作者:盛斌武;陈兴发;李翔;罗晓辉;贺大林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的临床效果,提高前列腺手术的治疗水平.方法自1991年2月至2004年8月对162例BPH行耻骨上前列腺切除术(SPPC)104例,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58例.结果术前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平均为27.2,生活质量评分(QOL)为5.0,术后随访82例(1-8年),IPSS平均为7.2,QOL为2.结论 SPPC疗效确切,尤其适应于基层医院,但其并发症多,手术指征严格.TURP具有创伤小、出血少、疗程短、并发症少、适应证宽等优点,但对设备及技术要求较高,术后尿道狭窄发生率较高.
作者:李初晓;甘为民 刊期: 2006年第01期
1病例摘要患者,男,23岁.因发现双侧阴囊空虚1周入院.该患者出生时经产科医师确诊两侧阴囊内均可触及睾丸.8岁时被一男青年用脚踢中会阴部,当时即导致阴囊疼痛难忍、肿大,未作特殊处理.入院前1周,洗澡时无意中发现双侧阴囊内无睾丸.患者既往无腹股沟斜疝、鞘膜积液等病史及下腹部手术史.
作者:甘道举;陈善勤;赖建平;江军;靳风烁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分析上尿路结石的各种手术方式,探讨临床治疗中合理的术式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2004年收治的2 528例上尿路结石患者的临床分类、手术方式及并发症.结果单纯性肾结石和输尿管上段结石以ESWL治疗为主,3个月内结石排净率为86%,5%形成石街,9%经2-3次ESWL治疗无排石现象,转手术率14%;中、下段结石采用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治疗为主,结石排净率为92%.经皮肾穿肾镜取石,肾盂和输尿管上段结石的取净率为100%;鹿角形结石的取净率为95%;复杂性肾结石选择开放性手术取石或联合方式治疗为主,因肾脏无功能而行一侧肾切除7例(1.6%),手术后输尿管漏7例,切口经久不愈3例,肾脏大出血5例,无死亡病例.结论上尿路结石的微创手术可以避免开放手术对患者造成的痛苦,减少术后并发症,但也不能盲目采用,对于复杂性结石,开放手术仍有实际应用价值.
作者:何俊;徐苗;成泽民;曾东升;杜义堂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RFA)治疗前列腺癌的原理、方法的可行性、安全性.方法采用经直肠超声(TRUS)引导下经会阴穿刺为12名晚期前列腺癌患者行前列腺癌射频消融.结果所有12名患者顺利安全地实施射频消融,在一例根治性前列腺癌切除的标本上可见消融区肿瘤细胞完全破坏.结论 TRUS引导下经会阴穿刺前列腺癌射频消融从原理和技术上可行,可作为治疗前列腺癌的微创减瘤手段.
作者:马宝杰;徐勇;牛远杰;畅继武;张淑敏;马腾骧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总结小儿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UPJO)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分析56例小儿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42例,肾盂输尿管高位连接4例,迷走血管压迫7例,纤维条索压迫3例,行Anderson-Hynes离断性肾盂成形并同心双腔管肾造瘘45例,输尿管-肾下盏吻合并同心双腔管肾造瘘4例,单纯纤维条索松解术3例,肾切除4例.结果 48例随访5-72个月,其中1例松解术后患者肾积水加重,其余病人肾积水明显减轻.结论 Anderson-Hynes肾盂成形并同心双腔管肾造瘘术是治疗UPJO的理想方式.
作者:魏小义;屠松;牛世杰;杨长军 刊期: 2006年第01期
肾血管外皮瘤是一种少见的肿瘤,国内偶见个案报道,尚未阐明其生物学行为及临床特点.我们2002年2月收治1例,结合文献复习报告如下.
作者:尚庆亚;田方兴;王传峰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治疗高危重度前列腺增生症(BPH)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方法对56例高危重度HBP患者采用经尿道前列腺部分汽化电切(TUVP)治疗.结果切除组织重量13.5-56 g,平均24.5 g,手术时间32-115 min,平均82 min,术中出血不多,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及生活质量评分(QOL)明显下降.结论经尿道前列腺部分汽化电切术治疗高危重度前列腺增生,安全、有效.手术的关键是形成通道.
作者:邓治林 刊期: 2006年第01期
慢性前列腺炎是50岁以下男性常见的泌尿生殖系统疾病之一,在我国医院中约占泌尿外科就诊男性病人的25%-30%.2002年10月至2004年10月,我们随机选择泌尿外科门诊176例中重度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给予药物联合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朱洪祥;陈树根;钱雄贤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提高囊性肾癌的诊治水平,提高对于囊性肾癌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年6月-2004年6月收治的31例囊性肾癌患者的流行病学、病理学、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临床治疗资料,并与TNM分期构成与囊性肾癌组相同的21例非囊性肾癌比较预后.结果囊性肾癌无特征性的临床表现,术前影像学检查可以提供诊断线索,经病理确诊肾癌囊性变19例,多囊性肾癌9例,单纯性囊肿癌变3例.17例行根治性肾切除术,14例行单纯性肾切除术.术后21例获得随访,生存时间平均38个月.总体上与非囊性肾癌的预后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囊性肾癌是一类在影像学和大体病理上具有囊性改变的肾癌的统称,由3种病理学类型构成,术前正确鉴别各亚型是选择手术方式和判断预后的关键.
作者:张沂南;夏术阶;韩邦旻;孙晓文;刘海涛;荆翌峰 刊期: 2006年第01期
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43岁,因右侧腰部酸胀1年余于2005年1月10日入院.患者无发热及肉眼血尿,体检未见明显异常,血尿常规及生化测定均正常.彩色多普勒B超显示右肾上极一3.5cm大小的实性肿块,包膜完整.X胸片:两肺未见明显活动性病变.静脉肾盂造影(KUB+IVP):右上肾盂显示较小,位置相对下移,请结合临床.
作者:吕坚伟;冷静;刘强;黄旭元 刊期: 2006年第01期
1 5α还原酶的双重抑制剂--度他雄胺由睾酮在5α还原酶的作用下转变成的双氢睾酮(DHT)作用于前列腺组织,可导致前列腺组织增生.临床上已应用5α还原酶抑制剂来阻断这个环节,以有效地治疗前列腺增生症(BPH).
作者:何家扬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嗜铬细胞瘤围手术期处理的方法,提高嗜铬细胞瘤的治疗水平,降低死亡率.方法分析外科手术治疗19例嗜铬细胞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2例嗜铬细胞瘤围手术期准备不充分,术后均死亡;17例嗜铬细胞瘤经充分围手术期处理,手术后临床治愈,随访1-7年,血压均正常.结论充分的围手术期处理是外科手术治疗嗜铬细胞瘤的关键,包括:术前控制血压、扩容、抗心律失常、改善一般状况、术前用药、麻醉选择以及术中、术后控制血压.
作者:覃斌;黄向华;董彤;李强辉;李长赞;韦钢山 刊期: 2006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