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HPLC法测定盐酸仑氨西林的含量及有关物质

刘言

关键词:HPLC法, 盐酸仑氨西林, 有关物质
摘要: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盐酸仑氨西林含量及有关物质.方法ODS-C18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0.078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乙腈(75:25),流速1.0ml/min,柱温40C,检测波长230nm.结果盐酸仑氨西林在0.10~0.40mg/ml的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139205X-1551.5(r=0.9997),低检测浓度为0.625μg/ml,平均回收率为99.74%(n=9),RSD=0.24%.结论本方法简便、快速,结果准确、可靠、重现性好.
中国抗生素杂志相关文献
  • 院内感染嗜麦芽寡养单胞菌耐药性分析

    目的测定26株临床分离院内感染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探索产β-内酰胺酶菌株对亚胺培南的耐药机制.方法采用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19种抗菌药物对26株临床分离的院内感染嗜麦芽寡养单胞菌的体外抗菌活性,并比较产酶株与非产酶株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测定产酶株所产β-内酰胺酶对亚胺培南的稳定性和丝氨酸β-内酰胺酶、金属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抑酶保护效应.结果新型氟喹诺酮类药物司帕沙星、左氧氟沙星、加替沙星和多西环素对26株嗜麦芽寡养单胞菌有较强抗菌活性,抑菌率分别为96.2%、96.2%、92.3%、84.6%,SMZ/TMP和替卡西林/克拉维酸抑菌率分别为65.4%和50%,亚胺培南、头孢他啶、头孢哌酮和氨曲南的敏感性较差,耐药率在80%以上;产酶株与非产酶株药敏结果比较,产酶株对含酶抑制剂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敏感性较非产酶株高,而对其它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变化不大.酶稳定性试验显示,有4株产酶菌产碳青霉烯水解酶,酶抑制试验表明,克拉维酸对这4株菌所产酶无抑酶保护效应,而金属β-内酰胺酶抑制剂EDTA对4株菌所产酶有抑制作用,且酶活性能被ZnCl2复活.结论新型氟喹诺酮类药物对嗜麦芽寡养单胞菌院内感染株有较强的抗菌活性;4株产酶菌所产碳青霉烯水解酶可能为金属β-内酰胺酶.

    作者:卓超;钱元恕;李崇智;刘鸿渝;郑行萍;陈海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青霉素钠盐共沸结晶工艺改进探索

    为提高青霉素钠盐共沸结晶收率,我们采取了三个措施:(1)提高共沸罐夹层水温度;(2)增加馏出液的冷却面积;(3)改变丁醇补加方式.三项措施使青霉素钠盐收率提高了1.5%,并缩短了共沸时间,提高了产品质量.

    作者:董艳峰;韩斌;赵民喜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红霉素环11,12-碳酸酯于小鼠体内的抗菌活性研究

    目的评价红霉素环11,12-碳酸酯的体内抗菌活性.方法采用小鼠腹腔感染模型,观察红霉素环11,12-碳酸酯口服对临床分离的金葡菌、化脓链球菌、肺炎链球菌感染小鼠的体内疗效,并与罗红霉素、红霉素进行比较.结果红霉素环11,12-碳酸酯口服对金葡菌15、金葡菌91-29、化脓链球菌94-3、化脓链球菌556、肺炎链球菌9-9、肺炎链球菌9-5感染小鼠的ED50值分别为38.84、37.08、8.62、9.15、12.76、31.42mg/kg,抗菌活性比红霉素强2~8倍,与罗红霉素相近.结论红霉素环11,12-碳酸酯对金葡菌、化脓链球菌和肺炎链球菌感染小鼠均有较强的保护作用,抗菌活性明显优于红霉素,与罗红霉素相近.

    作者:游雪甫;张伟新;娄人慧;王跃明;闫桂华;陈慧贞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司帕沙星衍生物(YH16,YH17)体外抗枝原体活性研究

    采用微量液体稀释法测定了氟喹诺酮司帕沙星衍生物YH16、YH17对人型枝原体、解脲脲原体的体外敏感性.结果显示,YH16、YH17对人型枝原体的低抑制浓度(MIC90)分别为0.25和0.125mg/L,是司帕沙星的1/8和1/16.对解脲脲原体的低抑制浓度(MIC90)分别为1.0和0.5mg/L,是司帕沙星的1/4和1/8.但人型枝原体、解脲脲原体的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株对YH16、YH17也存在交叉耐药性.

    作者:叶辉;杨玉社;谢焕松;武济民;陈凯先;嵇汝运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超临界流体技术在抗生素类药物微粒制备中的应用

    综述了超临界流体技术在抗生素行业中的新研究成果和应用概况:不论在抗生素类药物微粒制备或在其提取工艺中都应重视溶解度的基础研究.着重介绍了超临界溶液快速膨胀和超临界抗溶剂工艺在抗生物微粒制备中的进展.所得实例显示出超临界流体技术在抗生素微粒制备中的潜在优势和进一步拓展其应用的良好前景.

    作者:朱自强;关怡新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天蓝淡红链霉菌SIPI1482中柔红霉素C-14羟化酶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根据GenBank中公布的两种柔红霉素C-14羟化酶基因(doxA)的序列,设计引物并通过PCR扩增方法从天蓝淡红链霉菌SIPI1482中扩增出约1.4kb的目的片段,其中包括了长度为1269bp的doxA全长序列,而同时从波赛链霉菌SIPI40141中没有扩增出基因片段.将扩增出的doxA基因和载体质粒pBlue-script KS连接后构建了质粒pYG510,通过PCR扩增、酶切鉴别及测序分析发现,天蓝淡红链霉菌SIPI1482来源的doxA基因和链霉菌C5来源的序列完全相同.

    作者:吴大治;谢丽萍;朱春宝;朱宝泉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高效液相色谱峰形研究Ⅱ.亚胺培南色谱峰的展宽和裂分

    由于亚胺培南在水溶液中以一对构象异构体(约2:1)的形式存在,因此在某些色谱系统中,因构象异构体在色谱过程中相互间转化的速率较低,导致亚胺培南峰展宽甚至裂分并与有关物质的分离较差.本文定性地研究了柱温、pH、硅胶、固定相和对离子等对亚胺培南峰形和构象异构体分离的影响.结果显示,提高柱温或pH,选用硅胶柱或amide C16柱,均可改善亚胺培南峰形;反之,降低柱温或pH,选用C8柱或C18柱,流动相中添加对离子,均有利于构象异构体的分离.在此研究基础上初步提出了适用于注射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含量测定的HPLC系统.

    作者:刘浩;王红武;仇仕林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帕司烟肼介入凝胶体外抗结核活性及安全性研究

    目的观察帕司烟肼凝胶体外抗结核作用和支气管介入的安全性.方法手工法、仪器法分别测定帕司烟肼及其凝胶的小抑菌浓度和小杀菌浓度及家兔经支气管介入的安全性试验.结果帕司烟肼凝胶对H37Rv标准株、牛型结核分枝杆菌、草分枝杆菌MIC值分别为0.1、0.1、0.4mg/L,MBC值分别为0.2、0.2和1.6mg/L;帕司烟肼凝胶与帕司烟肼单体MIC、MBC值无显著差异;动物实验表明该药应用安全.结论帕司烟肼凝胶具有与帕司烟肼单体相同的抗结核菌药效,卡波姆基质不影响帕司烟肼的抗菌活性;以卡波姆为基质的帕司烟肼凝胶应用安全.

    作者:冯端浩;李洪敏;刘洪尊;刘蔚;缑宇轩;高杉;孙玲;王巍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HPLC法测定盐酸仑氨西林的含量及有关物质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盐酸仑氨西林含量及有关物质.方法ODS-C18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0.078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乙腈(75:25),流速1.0ml/min,柱温40C,检测波长230nm.结果盐酸仑氨西林在0.10~0.40mg/ml的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139205X-1551.5(r=0.9997),低检测浓度为0.625μg/ml,平均回收率为99.74%(n=9),RSD=0.24%.结论本方法简便、快速,结果准确、可靠、重现性好.

    作者:刘言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耐磷酸盐土霉素菌株选育和发酵的研究

    以土霉素生产菌种酸盐的培养基定向筛选,得到高产突变菌株100#.该突变株遗传特性稳定,代谢特性优于出发菌株,经57m3发酵罐生产验证,生产稳定,低效价罐批减少59.5%,在磷酸盐浓度提高到0.04%~0.05%时,统计一年的正常罐批平均发酵效价比对照菌株提高5.76%.

    作者:边艳青;李保荣;石振华;赵宝华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11个单环β-内酰胺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抗菌活性初探

    根据单环β-内酰胺类化合物定量构效关系研究的结果提示,以N-苄基-3(S)-邻苯二甲酰亚胺基-4(S)-[4(S)-2,2-二甲基-1,3二氧环戊-4-基]-2-氧吖丁啶为原料,设计合成了11个新的单环β-内酰胺类化合物,其结构经MS、1H-NMR或IR所确证,并测定了它们的体外抗菌活性,结果表明,它们均有抗菌作用,但抗菌活性低于对照品.

    作者:王建伟;黄娟;李恒光;张淑华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相转移催化法合成克林霉素磷酸酯

    以克林霉素醇化物为原料,经选择性羟基保护、相转移催化磷酰化、脱保护、精制等步骤合成克林霉素磷酸酯,改进后的工艺操作简单、成本低、产品质量稳定,适合工业化生产.

    作者:胡国强;张中泉;许启泰;黄文龙;张惠斌;黄胜堂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博宁霉素(Z-893)的分离纯化和结构测定

    目的博宁霉素(Z-893)的分离、纯化和结构测定.方法从轮枝链霉菌平阳变种(Streptomycesverticillus var.Pingyangensis n.sp)发酵产物争光霉素复合物中分离、纯化博宁霉素(Z-893)并通过各种光谱分析确证其化学结构.结果其化学结构为乙酰博安霉素(乙酰博来霉素A6).结论证明博宁霉素(Z-893)为一新化合物.

    作者:许鸿章;于雷;张秀荣;王世镛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含左氧氟沙星抗结核方案对复治肺结核的治疗研究

    目的探讨左氧氟沙星用于复治肺结核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62例(31对)复治肺结核进行了同期对照配对研究.其中治疗组为含左氧氟沙星的抗结核方案.结果抗结核治疗2个月,治疗组痰菌阴转率(92.80%)显著高于对照组(42.8%.P<0.05),但抗结核治疗4、6、9个月则无显著差异(P>0.05).抗结核治疗2、6、9个月,治疗组和对照组空洞闭合率、肺部病变明显吸收率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含左氧氟沙星的抗结核方案用于复治肺结核安全有效.

    作者:赵瑞贞;王秋梅;张平彩;张红漫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肠杆菌科细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检测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了解我院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肠杆菌科细菌的分离、分布情况及耐药特点,以便及时监控和治疗.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从533株肠杆菌科细菌筛选出产ESBLs菌株,并对产ESBLs菌株进行药敏实验.结果533株肠杆菌科细菌产ESBLs菌株96株(18.0%),以ICU病房分离率高(29.5%),产ESBLs细菌对第三代头孢菌素高度耐药(90.6%~92.7%),对环丙沙星、庆大霉素和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耐药率也较高(51.0%~88.5%),对亚胺培南全部敏感.结论纸片扩散法是一种方便、有效检测ESBLs的方法;治疗产ESBLs细菌引起的感染,可选用亚胺培南、头霉素类及含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复合第三代头孢菌素等敏感的抗生素.

    作者:韩善桥;陆晓白;李杰;马骢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红霉素环11,12-碳酸酯的体外抗菌活性研究

    目的评价红霉素环11,12-碳酸酯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采用琼脂平皿二倍稀释法测定国产和进口红霉素环11,12-碳酸酯对临床分离致病菌的体外抗菌作用,并与红霉素、罗红霉素、克拉霉素、地红霉素、阿奇霉素和乙酰螺旋霉素进行了比较.结果国产和进口红霉素环11,12-碳酸酯对579株临床分离菌的抗菌活性相近,对革兰氏阳性菌和厌氧菌的抗菌活性比红霉素强2~8倍,优于罗红霉素、克拉霉素、地红霉素、阿奇霉素、乙酰螺旋霉素,但对革兰氏阴性菌的抗菌活性稍弱于阿奇霉素.红霉素环11,12-碳酸酯对金葡菌显示抑菌作用,对化脓链球菌在2~4倍MIC浓度时显示杀菌作用;红霉素环11,12-碳酸酯抗金葡菌和化脓链球菌的活性随着pH的增加而增强,接种量和血清浓度对国产红霉素环11,12-碳酸酯抗金葡菌和化脓链球菌的活性无明显影响.结论红霉素环11,12-碳酸酯具有较强的体外抗菌活性,国产红霉素环11,12-碳酸酯抗菌活性与进口相近,优于红霉素、罗红霉素、克拉霉素、地红霉素、阿奇霉素和乙酰螺旋霉素.

    作者:游雪甫;娄人慧;张伟新;王跃明;闫桂华;陈慧贞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加替沙星治疗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感染有效性和安全性的临床观察

    目的采用随机双盲平行对照方法观察加替沙星治疗呼吸系统感染和泌尿系统感染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以左氧氟沙星注射液为对照药,在21 9例受试患者中进行双模拟双盲、随机平行对照试验.试验组110例,给予加替沙星注射液0.4g,静脉滴注,每天1次;对照组109例.给予左氧氟沙星注射液0.2g,静脉滴注,每天2次.疗程7~14d.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95.45%和93.57%(P>0.05),细菌清除率分别为92.71%和90.00%(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18%和14.68%,两组间的差别无显著性意义.结论加替沙星注射液是治疗呼吸道感染和泌尿系统感染安全有效的药物.

    作者:叶慧;殷凯生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奎奴普丁/达福普汀对革兰氏阳性球菌的体外抗菌活性

    目的体外测定奎奴普丁/达福普汀(QD)抗革兰氏阳性球菌的活性并与万古霉素(VCM)和替考拉宁(TEC)敏感性结果比较.方法收集2001年6月~2002年8月间本院临床分离的270株革兰氏阳性菌株,采用K-B法测定细菌药敏.结果QD对甲氧西林敏感或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MRSA)、甲氧西林敏感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SCNS)、屎肠球菌和链球菌的抗菌性活性与VCM和TEC相同,敏感率均为100%;QD对粪肠球菌和甲氧西林耐药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抗菌活性(分别为19.5%和94.8%)不如VCM(100.0%和100.0%)和TEC(92.7%和97.9%).结论QD对MRSA、MSSA、MSCNS、屎肠球菌和链球菌具强大抗菌活性.

    作者:李国雄;丁茂文;陈丽珠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免疫抑制活性物质335A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对链霉菌335产生的代谢产物335A的体外、体内免疫反应的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35A体外对小鼠脾细胞的增殖反应及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均呈强烈的抑制作用,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2.2和10ng/ml,且是一种特异的T细胞抑制剂.以上作用并不是非特异性细胞毒作用所致.通过不同时间加入335A,显示其作用在T淋巴细胞活化的早期.335A对三种实验动物模型的免疫抑制作用的研究表明,4mg/kg的335A对小鼠抗绵羊红细胞抗体产生的抑制率为98.7%,并对绵羊红细胞诱导的DTH反应有明显的抑制作用;8mg/kg的335A使小鼠移植心肌的存活时间由(8.71±0.48)d延长至(13.0±0.1)d.初步的作用机制研究表明它主要抑制Th细胞分泌淋巴因子及其受体表达.

    作者:高萍;焦建伟;胡志君;张丽丽;李嗣英 刊期: 2003年第08期

中国抗生素杂志

中国抗生素杂志

主管: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

主办: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四川抗菌素工业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