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螺旋CT诊断胆脂瘤型中耳炎的价值

孔庆聪;邓星河;徐川;王晓红;张亚琴

关键词:中耳炎, 胆脂瘤, 螺旋CT
摘要:目的: 探讨螺旋CT诊断胆脂瘤型中耳炎的价值.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04例胆脂瘤型中耳炎的CT表现,探讨其诊断价值.结果: 术前CT诊断骨壁受侵101耳,而术中发现为90耳,假阳性11耳,符合率为89.8%;术前CT显示胆脂瘤在中耳系统充填部位108耳,与手术结果对比,假阳性、假阴性各3耳,总体符合率达94.4%;术前CT诊断听骨链受侵234耳,而术中证实为215耳,假阳性22耳,假阴性3耳,符合率为89.3%.结论: 螺旋CT诊断胆脂瘤型中耳炎,尤其对判定骨质破坏的范围和胆脂瘤的部位,制定手术方案和评估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相关文献
  • 峰值跟踪进行肾脏CT增强扫描

    目的: 探讨峰值跟踪进行肾脏CT增强扫描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 在平扫图像中将腹主动脉上有肾动脉开口的图像挑选出来,用圆圈对该图像中的腹主动脉进行标记,在注射对比剂10~15s后,每隔1、 2 或3s各进行扫描一次,当腹主动脉CT值超过100Hu时,立即按下扫描键, 3s后进行扫描.结果: 59例进行肾脏动脉期CT值峰值跟踪扫描的患者,动脉期肾脏显示满意度达到100%,对扫描出的图像进行腹主动脉CT值测量,其平均值为279Hu.结论: 用峰值跟踪的方法进行肾脏动脉期CT增强扫描比人为估计延迟时间的方法精确,扫描效果好.

    作者:刘广月;朱斌;冯骏;刘蓉;冯林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MRI诊断Wernicke脑病

    目的: 探讨Wernicke脑病的MRI特点.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Wernicke脑病的MRI表现并与病理对照.结果: 6例中,男4例,女2例,年龄37~68岁,平均48岁.MRI表现为Ⅲ、Ⅳ脑室及中脑导水管周围对称性的长T1长T2异常信号4例,其余依次为穹隆柱(2/5)、乳头体(2/5)、视交叉(1/5)、小脑上蚓部(1/5)及皮质下白质(1/5)异常信号.1例尸检表现为Ⅲ、Ⅳ脑室及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充血、水肿和点状出血.结论: Wernicke脑病的临床表现不典型, MRI可对其早期诊断提供帮助.

    作者:韩顺昌;蒲传强;郎森阳;吴卫平;黄旭升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外部性脑积水的CT诊断及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外部性脑积水(External hydrocephalus,EH)的CT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完整的172例外部性脑积水的CT表现及测量计算其脑室颅腔横径(VT/ST)比率.结果: 特发性98例(56.9%),继发性74例(43.1%).CT表现: 大脑半球纵裂前段增宽(≥6mm)158例,额顶区蛛网膜下腔对称性增宽(≥5mm)156例,其中伴额顶区脑沟增宽加深(≥3mm),伴双侧侧裂池增宽 (≥5mm)138例,鞍上池增大(≥25mm)58例,脑室不扩大68例,轻度扩大104例.全部患儿的VT/ST率均<15%.结论: CT结合临床能诊断外部性脑积水.

    作者:常跃玲;楚春岭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本刊有关论文中法定计量单位的书写要求

    作者: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视网膜母细胞瘤的CT诊断

    目的: 探讨视网膜母细胞瘤CT表现及其特征.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经临床和手术病理证实的视网膜母细胞瘤的CT表现.结果: 视网膜母细胞瘤CT表现为眼球后壁软组织肿块11例,其中肿块内有钙化9例,玻璃体密度增高8例,突眼6例,视神经增粗4例,颅内侵犯和转移2例.术前定性准确率为81.8%,分期准确率为73%.结论: 视网膜母细胞瘤的CT表现具有特征性,CT检查对本病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秦卫和;龙宇辉;付飞先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缺血性视乳头病变早期血流动力学的研究

    目的: 探讨缺血性视乳头病变早期患者眼血流动力学变化.材料和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技术检测40例患者与36例健康志愿者眼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睫状后动脉收缩峰值速度(PSV)、舒张末期流速(EDV)、阻力指数(RI)及视网膜中央静脉大流速(Vmax).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患者组眼动脉PSV无显著差异(P>0.05),EDV减低、RI增高(P<0.05);视网膜中央动脉PSV 、EDV减低, RI增加(P<0.05);睫状后动脉PSV 、EDV明显减低,RI明显增加(P<0.01); 视网膜中央静脉Vmax减低(P<0.05).结论: CDFI可评估缺血性视乳头病变早期眼血流动力学变化,为临床提供诊断信息.

    作者:孙霞;李跃峰;刘书海;牟荣骥;马星;刘文瑞;闫风琴;郝振民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CT诊断胸腺脂肪瘤2例

    1 病例简介1.1 病例1 女,21岁.因胸闷、运动后气短气喘10个月,进行性加重3个月入院.体检: 一般情况可,右侧胸腔饱满,听诊右肺呼吸音减弱,叩诊实音.胸部CT平扫示右纵隔及右侧中下胸腔内巨大肿物18.0cm×12.0cm×6.0cm,上方起于前上纵隔突入胸腔,下至右侧膈肌.肿物形态欠规则,边界较清晰,脂肪密度,CT值为-106~-40 Hu,其内条带状、絮状略高密度影,CT值为37Hu.肿物与心脏大血管结构分界尚清晰,纵隔结构无明显受压移位(图1,2).

    作者:夏崇举;刘东红;刘白鹭;霍萌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65例胰腺炎的螺旋CT诊断分析

    目的: 探讨胰腺炎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65例经临床确诊的胰腺炎的CT表现.结果: 急性水肿性胰腺炎52例,重症胰腺炎9例.急性水肿性胰腺炎中48例表现为胰腺饱满、水肿,36例胰腺周围脂肪层模糊.重症胰腺炎中9例胰腺弥漫性肿大,胰腺周围不同程度液体聚集,可见胰腺实质内程度不一的坏死,1例并发脓肿.结论: 胰腺炎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对其临床诊断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李敏;王可武;钱铭辉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髋臼唇病变的影像学研究

    髋臼唇同膝关节半月板一样,也是纤维软骨,它附着于髋臼边缘,具有加深髋臼更好的包容股骨头的生理作用.髋臼唇损伤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也是导致髋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主要潜在隐患之一,故日益引起临床的高度重视.以往对于髋臼唇病变的检查大多使用关节造影或关节镜等方法,由于上述两种方法均为有创检查,加上髋臼唇解剖形态结构复杂,髋关节腔狭窄,关节镜操作较困难,因此在应用中受到了很大的限制.随着MR检查技术的不断改进和提高,有关髋臼唇的研究也逐渐深入,无创的MRI扫描和MR关节造影为临床提供了越来越多的生理病理信息,使髋臼唇损伤和病变可以早期被发现并控制疾病的进一步发展.

    作者:赵建;郭智萍;李石玲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胰腺体尾部囊实性乳头状瘤1例

    1 病历简介患者,女,18岁.于1个月前出现腹痛,以上腹部明显,呈持续性胀痛,伴恶心、呕吐,呕吐物不含血液.无头晕、无发热、无黄疸、无腹泻及脓血便.查体: 左上腹触及下缘平脐的类圆形包块,有囊性感,超过中线,边界较清,无压痛.

    作者:相世峰;邱乾德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左眼球后海绵状血管瘤1例

    1 病历简介患者,男,53岁.无明显诱因发现左眼球突出6个月余,病程中患者无眼红,眼痛,异物感等症状,右眼未见突出.否认甲亢,精神正常,无高血压、糖尿病、无输血史.

    作者:袁天华;李至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经皮肝动脉的门静脉造影诊断小肝肿瘤的价值

    目的: 评价经皮肝动脉的门静脉造影(CTAP)诊断小肝癌及肝内小转移瘤的价值.材料和方法: 对12例经病理证实为肝癌或肝转移瘤患者进行CTAP检查,其中肝癌6例,肝转移瘤6例;比较CTAP与常规CT、DSA、碘油造影CT病变检出率.结果: CTAP发现的病灶23个,常规CT 12个,DSA 16个,碘油造影CT 23个.结论: CTAP对发现小肝肿瘤有重要作用,可成为患者介入治疗前的影像检查方法之一.

    作者:杨涛;姚家琪;杨广夫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螺旋CT诊断胆脂瘤型中耳炎的价值

    目的: 探讨螺旋CT诊断胆脂瘤型中耳炎的价值.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04例胆脂瘤型中耳炎的CT表现,探讨其诊断价值.结果: 术前CT诊断骨壁受侵101耳,而术中发现为90耳,假阳性11耳,符合率为89.8%;术前CT显示胆脂瘤在中耳系统充填部位108耳,与手术结果对比,假阳性、假阴性各3耳,总体符合率达94.4%;术前CT诊断听骨链受侵234耳,而术中证实为215耳,假阳性22耳,假阴性3耳,符合率为89.3%.结论: 螺旋CT诊断胆脂瘤型中耳炎,尤其对判定骨质破坏的范围和胆脂瘤的部位,制定手术方案和评估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孔庆聪;邓星河;徐川;王晓红;张亚琴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的CT诊断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的CT表现特点.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例原发性胃肠道非霍奇金淋巴瘤的CT平扫+增强扫描表现.结果: 4例经病理证实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属黏膜相关淋巴组织型结外边缘带B细胞淋巴瘤,其中胃2例、小肠1例和结肠1例;2例胃淋巴瘤胃壁分别呈弥漫性增厚及局限性增厚,1例黏膜累及并伴有溃疡,胃壁均匀轻~中度增强,1例内见小片状低密度灶,小肠淋巴瘤呈多节段管壁增厚、管腔狭窄伴肠系膜淋巴结增大,肠壁及肿大淋巴结均匀明显增强,1例回盲部结肠淋巴瘤呈偏侧性肿块伴管腔狭窄,病灶均匀轻~中度增强.结论: CT诊断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具有较高的价值.

    作者:胡明华;翁媛英;吴玉林;陈再智;徐忠飞;谭恺;徐祖良;张燕;汪国余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16层螺旋CT诊断胫骨平台骨折的价值

    目的: 探讨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及多平面重组(MPR)诊断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 45例患者行16层螺旋CT扫描,并行三维重建和MPR.结果: 45例胫骨平台骨折或可疑骨折中,经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和MPR后清晰显示骨折43例,其中5例疑似胫骨平台骨折,3例确诊为微细骨折,2例正常.结论: 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和MPR图像,有利于诊断胫骨平台的细微骨折和评估胫骨平台劈裂骨折的程度,有助于骨科医生选择佳手术入路、准确复位、内固定和植骨.

    作者:陈前丽;万智勇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超声引导下直肠法与会阴法精囊穿刺的对比分析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直肠与经会阴精囊穿刺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材料和方法: 在超声引导下对86个精囊行直肠法穿刺,53个精囊行会阴法穿刺.结果: 两组均无并发症发生.直肠法穿刺成功率100%,会阴法穿刺成功率90.57%(48/53), 两组比较差异显著(0.01<P≤0.05).结论: 直肠法与会阴法精囊穿刺均安全,但直肠法因不需麻醉、进针径路短、穿刺成功率高而更具优势.

    作者:邓剑玲;谢育英;杨七俊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化脓性中耳炎并发硬膜外脓肿及颈部Mouret脓肿1例

    1 病历简介患者,男,13岁.间断性左耳流脓3年,左颌下颈部肿胀9天,加重3天,伴呼吸困难8小时急诊入院.体检:体温38℃,嗜睡,眼睑、颜面浮肿,脑膜刺激征阳性.左颌下颈部皮下软组织高度肿胀,质硬,压痛,皮肤发红发热无波动感.左侧外耳道见脓性分泌物,左咽侧壁隆起,咽腔变窄,扁桃体向咽中线移位.

    作者:邱晓丽;张继军;地力木热提;段建国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重建层厚对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值的影响

    目的: 评价重建层厚对64层螺旋CT扫描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值的影响.材料和方法: 对50例冠状动脉钙化患者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按1.5、3.0和5.0mm层厚重建,分别计算冠状动脉各段钙化斑块的Agatston积分、体积积分和钙质量积分,比较3种层厚重建之间积分测量值差异.结果: 同一患者冠状动脉钙化斑块Agatston积分、体积积分及钙质量积分值于不同重建层厚获得不同结果: 重建层厚1.5mm时 Agatston积分、钙化斑块体积积分及钙质量积分值分别为(435.3±531.4)、(348.6±418.6)mm3、(89.1±111.9 )mg;重建层厚3.0mm时分别为(355.3±465.9)、(304.2±384.8)mm3、(67.8±89.3)mg; 重建层厚为5.0mm时积分值分别为(295.9±409.8)、(234.8±315.9)mm3、(54.3±74.6)mg.1.5mm重建层厚钙化积分值高于层厚3.0、5.0mm重建.结论: 重建层厚影响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值的大小,薄层重建图像冠脉钙化积分值高于厚层重建图像.

    作者:王新江;蔡祖龙;杨立;赵锡海;李颖;赵林芬;刘新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肝细胞肝癌超声造影与血管生成的关系

    目的: 探讨肝细胞肝癌超声造影峰值强度与血管生成的相关性.材料和方法: 采用对比脉冲序列技术及ACQ定量分析软件,对42例肝细胞肝癌患者共50个病灶进行超声造影检查并记录超声造影的峰值强度;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析肝细胞肝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MVD),比较超声造影峰值强度与MVD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肝细胞肝癌及癌旁组织超声造影峰值强度平均为135.19±28.16dB及72.91±19.22dB;MVD值平均为43.44±12.22及17.14±9.18,肝细胞肝癌组造影峰值强度及MVD值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肝细胞肝癌造影峰值强度与MVD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886).结论: 肝细胞肝癌超声造影峰值强度可作为肿瘤内的血管生成评估指标.

    作者:王知力;唐杰;李俊来;罗渝昆;安力春;程志刚;鲁通;邵秋杰;董宝玮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食管黏膜下血肿的临床与X线表现

    目的: 分析食管黏膜下血肿的临床及X线表现.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食道镜确诊及处理的29例食管黏膜下血肿的临床及X线食管钡餐表现.结果: 食管黏膜下血肿临床症状轻且定位不明确,X线食管钡餐表现为食管腔内充盈缺损21例、液-钡平面影6例及囊状钡剂充填影4例.结论: X线食管钡餐检查,结合临床表现能明确诊断食管黏膜下血肿,并对临床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

    作者:黄映宏;吴桂丽;罗育新;黄楚绵;郭岳霖;刘国瑞 刊期: 2007年第02期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