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骨外骨肉瘤复发1例

岳明纲;张彩群;王玉

关键词:骨外骨肉瘤, 核素骨显像
摘要:1 病历简介患者,男,70岁.半年前在外院行左腹股沟肿物切除,病理示骨外骨肉瘤(EOS),术后未行放、化疗.术后2个月于手术区出现肿物并逐渐增大.查体:左侧睾丸缺如,左腹股沟至阴囊可见长约2.0cm手术瘢痕,该区域内可触及约5.0cm×5.0cm×15.0cm肿物,质硬、无压痛、不随皮肤移动,余未见异常.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相关文献
  • 胰腺体尾部囊实性乳头状瘤1例

    1 病历简介患者,女,18岁.于1个月前出现腹痛,以上腹部明显,呈持续性胀痛,伴恶心、呕吐,呕吐物不含血液.无头晕、无发热、无黄疸、无腹泻及脓血便.查体: 左上腹触及下缘平脐的类圆形包块,有囊性感,超过中线,边界较清,无压痛.

    作者:相世峰;邱乾德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髋臼唇病变的影像学研究

    髋臼唇同膝关节半月板一样,也是纤维软骨,它附着于髋臼边缘,具有加深髋臼更好的包容股骨头的生理作用.髋臼唇损伤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也是导致髋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主要潜在隐患之一,故日益引起临床的高度重视.以往对于髋臼唇病变的检查大多使用关节造影或关节镜等方法,由于上述两种方法均为有创检查,加上髋臼唇解剖形态结构复杂,髋关节腔狭窄,关节镜操作较困难,因此在应用中受到了很大的限制.随着MR检查技术的不断改进和提高,有关髋臼唇的研究也逐渐深入,无创的MRI扫描和MR关节造影为临床提供了越来越多的生理病理信息,使髋臼唇损伤和病变可以早期被发现并控制疾病的进一步发展.

    作者:赵建;郭智萍;李石玲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视网膜母细胞瘤的CT诊断

    目的: 探讨视网膜母细胞瘤CT表现及其特征.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经临床和手术病理证实的视网膜母细胞瘤的CT表现.结果: 视网膜母细胞瘤CT表现为眼球后壁软组织肿块11例,其中肿块内有钙化9例,玻璃体密度增高8例,突眼6例,视神经增粗4例,颅内侵犯和转移2例.术前定性准确率为81.8%,分期准确率为73%.结论: 视网膜母细胞瘤的CT表现具有特征性,CT检查对本病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秦卫和;龙宇辉;付飞先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晶状体损伤的CT表现

    目的: 分析晶状体损伤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59例临床证实晶状体损伤的CT表现.结果: CT诊断外伤性白内障38只(64.4%),晶状体半脱位3只(5.1%),晶状体全脱位3只(5.1%),晶状体异物2只(3.4%),未见明显异常改变13只(22.0%).CT与临床诊断符合率78.0%.结论: CT检查对晶状体损伤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作者:张念;王大川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肝细胞肝癌超声造影与血管生成的关系

    目的: 探讨肝细胞肝癌超声造影峰值强度与血管生成的相关性.材料和方法: 采用对比脉冲序列技术及ACQ定量分析软件,对42例肝细胞肝癌患者共50个病灶进行超声造影检查并记录超声造影的峰值强度;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析肝细胞肝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MVD),比较超声造影峰值强度与MVD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肝细胞肝癌及癌旁组织超声造影峰值强度平均为135.19±28.16dB及72.91±19.22dB;MVD值平均为43.44±12.22及17.14±9.18,肝细胞肝癌组造影峰值强度及MVD值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肝细胞肝癌造影峰值强度与MVD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886).结论: 肝细胞肝癌超声造影峰值强度可作为肿瘤内的血管生成评估指标.

    作者:王知力;唐杰;李俊来;罗渝昆;安力春;程志刚;鲁通;邵秋杰;董宝玮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65例胰腺炎的螺旋CT诊断分析

    目的: 探讨胰腺炎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65例经临床确诊的胰腺炎的CT表现.结果: 急性水肿性胰腺炎52例,重症胰腺炎9例.急性水肿性胰腺炎中48例表现为胰腺饱满、水肿,36例胰腺周围脂肪层模糊.重症胰腺炎中9例胰腺弥漫性肿大,胰腺周围不同程度液体聚集,可见胰腺实质内程度不一的坏死,1例并发脓肿.结论: 胰腺炎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对其临床诊断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李敏;王可武;钱铭辉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食管黏膜下血肿的临床与X线表现

    目的: 分析食管黏膜下血肿的临床及X线表现.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食道镜确诊及处理的29例食管黏膜下血肿的临床及X线食管钡餐表现.结果: 食管黏膜下血肿临床症状轻且定位不明确,X线食管钡餐表现为食管腔内充盈缺损21例、液-钡平面影6例及囊状钡剂充填影4例.结论: X线食管钡餐检查,结合临床表现能明确诊断食管黏膜下血肿,并对临床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

    作者:黄映宏;吴桂丽;罗育新;黄楚绵;郭岳霖;刘国瑞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超声引导下直肠法与会阴法精囊穿刺的对比分析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直肠与经会阴精囊穿刺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材料和方法: 在超声引导下对86个精囊行直肠法穿刺,53个精囊行会阴法穿刺.结果: 两组均无并发症发生.直肠法穿刺成功率100%,会阴法穿刺成功率90.57%(48/53), 两组比较差异显著(0.01<P≤0.05).结论: 直肠法与会阴法精囊穿刺均安全,但直肠法因不需麻醉、进针径路短、穿刺成功率高而更具优势.

    作者:邓剑玲;谢育英;杨七俊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左眼球后海绵状血管瘤1例

    1 病历简介患者,男,53岁.无明显诱因发现左眼球突出6个月余,病程中患者无眼红,眼痛,异物感等症状,右眼未见突出.否认甲亢,精神正常,无高血压、糖尿病、无输血史.

    作者:袁天华;李至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肠系膜囊性淋巴管瘤1例

    1 病历简介患者,男,13岁.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脐上部疼痛,有时伴呕吐,呕吐物为黄色胃液,腹痛不向周围放射,为阵发性.2年来间断发作,无腹泻及脓血便,大小便次数正常,无排便习惯及性状改变,小便无异常,无发热,睡眠、饮食正常.

    作者:常跃玲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的CT诊断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的CT表现特点.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例原发性胃肠道非霍奇金淋巴瘤的CT平扫+增强扫描表现.结果: 4例经病理证实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属黏膜相关淋巴组织型结外边缘带B细胞淋巴瘤,其中胃2例、小肠1例和结肠1例;2例胃淋巴瘤胃壁分别呈弥漫性增厚及局限性增厚,1例黏膜累及并伴有溃疡,胃壁均匀轻~中度增强,1例内见小片状低密度灶,小肠淋巴瘤呈多节段管壁增厚、管腔狭窄伴肠系膜淋巴结增大,肠壁及肿大淋巴结均匀明显增强,1例回盲部结肠淋巴瘤呈偏侧性肿块伴管腔狭窄,病灶均匀轻~中度增强.结论: CT诊断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具有较高的价值.

    作者:胡明华;翁媛英;吴玉林;陈再智;徐忠飞;谭恺;徐祖良;张燕;汪国余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化脓性中耳炎并发硬膜外脓肿及颈部Mouret脓肿1例

    1 病历简介患者,男,13岁.间断性左耳流脓3年,左颌下颈部肿胀9天,加重3天,伴呼吸困难8小时急诊入院.体检:体温38℃,嗜睡,眼睑、颜面浮肿,脑膜刺激征阳性.左颌下颈部皮下软组织高度肿胀,质硬,压痛,皮肤发红发热无波动感.左侧外耳道见脓性分泌物,左咽侧壁隆起,咽腔变窄,扁桃体向咽中线移位.

    作者:邱晓丽;张继军;地力木热提;段建国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肝癌射频和微波热消融治疗的肿瘤免疫学进展

    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 RFA)和微波消融(microwave ablation, MWA)是肝癌的微创治疗方法,取得了很好的临床疗效.小肝癌患者射频消融与手术治疗随机对照研究的存活率和复发率无显著性差异,同样能达到根治性治疗效果,Ⅰa期小肝癌的近期疗效尚优于手术切除[1].射频和微波消融对比研究表明,两种治疗方法的主要临床疗效指标和并发症等均无明显差异[2].射频和微波消融治疗不仅能直接使肿瘤细胞凝固坏死,原位彻底灭活肝癌组织,而且还能提高肿瘤局部和外周血中免疫细胞数量及其抗肿瘤功能,现就它们在肝癌治疗中的有关肿瘤免疫学方面进展做以介绍.

    作者:韩治宇;董宝玮;梁萍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CT诊断胸腺脂肪瘤2例

    1 病例简介1.1 病例1 女,21岁.因胸闷、运动后气短气喘10个月,进行性加重3个月入院.体检: 一般情况可,右侧胸腔饱满,听诊右肺呼吸音减弱,叩诊实音.胸部CT平扫示右纵隔及右侧中下胸腔内巨大肿物18.0cm×12.0cm×6.0cm,上方起于前上纵隔突入胸腔,下至右侧膈肌.肿物形态欠规则,边界较清晰,脂肪密度,CT值为-106~-40 Hu,其内条带状、絮状略高密度影,CT值为37Hu.肿物与心脏大血管结构分界尚清晰,纵隔结构无明显受压移位(图1,2).

    作者:夏崇举;刘东红;刘白鹭;霍萌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MRI诊断Wernicke脑病

    目的: 探讨Wernicke脑病的MRI特点.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Wernicke脑病的MRI表现并与病理对照.结果: 6例中,男4例,女2例,年龄37~68岁,平均48岁.MRI表现为Ⅲ、Ⅳ脑室及中脑导水管周围对称性的长T1长T2异常信号4例,其余依次为穹隆柱(2/5)、乳头体(2/5)、视交叉(1/5)、小脑上蚓部(1/5)及皮质下白质(1/5)异常信号.1例尸检表现为Ⅲ、Ⅳ脑室及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充血、水肿和点状出血.结论: Wernicke脑病的临床表现不典型, MRI可对其早期诊断提供帮助.

    作者:韩顺昌;蒲传强;郎森阳;吴卫平;黄旭升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白血病肺部并发症的CT诊断研究进展

    白血病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很高,Leung等[1]报道白血病患者死亡后尸检发现98%有肺部并发症,肺部并发症是患者致死的一个重要诱因,尽早发现和正确诊断是治疗白血病的关键.肺部并发症的诊断方法有多种,其中CT尤其HRCT是诊断肺部并发症的一个强有力的手段.本文重点介绍了近年来有关白血病肺部并发症的CT诊断的研究进展,以提高对其的认识和诊断水平.

    作者:李相生;张挽时;徐家兴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骨桥蛋白与乳腺癌的关系及其影像学表现

    骨桥蛋白(osteopontion, OPN)是一种有多种功能的分泌型磷酸化糖蛋白.1979年,Senger[1]早在骨组织发现并提取,是骨组织细胞外基质的主要成分之一,参与骨的矿化与吸收.OPN广泛分布于人体组织和细胞.近年来,大量研究显示,OPN作为一种恶性转化的分泌性细胞因子,参与了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转移及预后.本文简要介绍了OPN与乳腺癌的关系.

    作者:杨光;张祥宏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产后大出血:卵巢动脉造影和栓塞术的意义

    目的: 观察卵巢动脉(OA)作为产后出血来源的血管造影表现,评价经导管栓塞OA参与出血的安全性和疗效.材料和方法: 对7例OA作为产后出血来源的患者进行了选择性OA造影和栓塞术.栓塞OA的材料有明胶海绵碎粒、PVA、微型钢丝圈.结果: 选择性OA造影显示造影剂外溢至宫腔6例、OA直接参与子宫异常血管供血1例.补充栓塞参与出血或病变的OA后出血立即停止,住院期间未再复发出血,未发生与栓塞术相关的并发症.结论: OA可作为产后出血的主要供血动脉,是导致常规栓塞两侧髂内动脉-子宫动脉不能控制出血的原因之一.如发现 OA参与产科出血性病变的供血,补充做OA栓塞术是安全和有效的.

    作者:段峰;王茂强;刘凤永;王志军;宋鹏;宋磊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本刊有关论文中法定计量单位的书写要求

    作者: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乳腺癌X线表现特征与C-erbB-2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分析乳腺癌X线特征与C-erbB-2表达的相关性.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乳腺X线摄影以及手术病理证实的160个乳腺癌,将X线所见按照ACR创立并推荐的BI-RADS,分为肿块(大小、边缘、形态),钙化(分布、形态)进行描述,并与C-erbB-2的表达进行对照,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乳腺癌C-erbB-2的阳性表达与单纯钙化有显著的相关性,C-erbB-2阳性表达的X线特征为单纯钙化.结论: 乳腺癌X线表现的某些特征与C-erbB-2的表达具有显著的相关性,根据X线表现可以大概推测C-erbB-2的表达情况.

    作者:张耀方;纪金梅;邢焕英;梁泽霞;孙小英;张文芳 刊期: 2007年第02期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