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相生;张挽时;徐家兴
目的: 分析乳腺癌X线特征与C-erbB-2表达的相关性.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乳腺X线摄影以及手术病理证实的160个乳腺癌,将X线所见按照ACR创立并推荐的BI-RADS,分为肿块(大小、边缘、形态),钙化(分布、形态)进行描述,并与C-erbB-2的表达进行对照,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乳腺癌C-erbB-2的阳性表达与单纯钙化有显著的相关性,C-erbB-2阳性表达的X线特征为单纯钙化.结论: 乳腺癌X线表现的某些特征与C-erbB-2的表达具有显著的相关性,根据X线表现可以大概推测C-erbB-2的表达情况.
作者:张耀方;纪金梅;邢焕英;梁泽霞;孙小英;张文芳 刊期: 2007年第02期
作者: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外部性脑积水(External hydrocephalus,EH)的CT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完整的172例外部性脑积水的CT表现及测量计算其脑室颅腔横径(VT/ST)比率.结果: 特发性98例(56.9%),继发性74例(43.1%).CT表现: 大脑半球纵裂前段增宽(≥6mm)158例,额顶区蛛网膜下腔对称性增宽(≥5mm)156例,其中伴额顶区脑沟增宽加深(≥3mm),伴双侧侧裂池增宽 (≥5mm)138例,鞍上池增大(≥25mm)58例,脑室不扩大68例,轻度扩大104例.全部患儿的VT/ST率均<15%.结论: CT结合临床能诊断外部性脑积水.
作者:常跃玲;楚春岭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对比研究颈动脉严重狭窄患者动脉自旋标记法(ASL)和动态磁化率效应对比剂增强(DSC)磁共振脑灌注成像表现,探讨ASL的临床运用价值.材料和方法: 健康自愿者12例,行DSC和ASL,计算左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与右侧相应区域相对脑血流量(rCBF)比值并进行比较.病例组为单侧颈内动脉狭窄程度≥70%患者32例,计算DSC和ASL所得的患侧与健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rCBF比值并进行比较.结果: 12例健康自愿者所测的DSC和ASL的rCBF比值分别为1.0012±0.1030和1.0015±0.1611,无统计学差异.32例患者中,15例患者灌注异常,DSC与ASL的rCBF比值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72).结论: ASL序列能快速无创的提供脑灌注情况,可作为初步了解颈动脉狭窄性脑缺血疾病脑灌注情况的常规检查方法.
作者:娄昕;蔡幼铨;马林;蔡剑鸣;安宁豫;李雪梅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晶状体损伤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59例临床证实晶状体损伤的CT表现.结果: CT诊断外伤性白内障38只(64.4%),晶状体半脱位3只(5.1%),晶状体全脱位3只(5.1%),晶状体异物2只(3.4%),未见明显异常改变13只(22.0%).CT与临床诊断符合率78.0%.结论: CT检查对晶状体损伤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作者:张念;王大川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食管黏膜下血肿的临床及X线表现.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食道镜确诊及处理的29例食管黏膜下血肿的临床及X线食管钡餐表现.结果: 食管黏膜下血肿临床症状轻且定位不明确,X线食管钡餐表现为食管腔内充盈缺损21例、液-钡平面影6例及囊状钡剂充填影4例.结论: X线食管钡餐检查,结合临床表现能明确诊断食管黏膜下血肿,并对临床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
作者:黄映宏;吴桂丽;罗育新;黄楚绵;郭岳霖;刘国瑞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胰腺炎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65例经临床确诊的胰腺炎的CT表现.结果: 急性水肿性胰腺炎52例,重症胰腺炎9例.急性水肿性胰腺炎中48例表现为胰腺饱满、水肿,36例胰腺周围脂肪层模糊.重症胰腺炎中9例胰腺弥漫性肿大,胰腺周围不同程度液体聚集,可见胰腺实质内程度不一的坏死,1例并发脓肿.结论: 胰腺炎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对其临床诊断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李敏;王可武;钱铭辉 刊期: 2007年第02期
1 病历简介患者,男,70岁.半年前在外院行左腹股沟肿物切除,病理示骨外骨肉瘤(EOS),术后未行放、化疗.术后2个月于手术区出现肿物并逐渐增大.查体:左侧睾丸缺如,左腹股沟至阴囊可见长约2.0cm手术瘢痕,该区域内可触及约5.0cm×5.0cm×15.0cm肿物,质硬、无压痛、不随皮肤移动,余未见异常.
作者:岳明纲;张彩群;王玉 刊期: 2007年第02期
1 病例简介1.1 病例1 女,21岁.因胸闷、运动后气短气喘10个月,进行性加重3个月入院.体检: 一般情况可,右侧胸腔饱满,听诊右肺呼吸音减弱,叩诊实音.胸部CT平扫示右纵隔及右侧中下胸腔内巨大肿物18.0cm×12.0cm×6.0cm,上方起于前上纵隔突入胸腔,下至右侧膈肌.肿物形态欠规则,边界较清晰,脂肪密度,CT值为-106~-40 Hu,其内条带状、絮状略高密度影,CT值为37Hu.肿物与心脏大血管结构分界尚清晰,纵隔结构无明显受压移位(图1,2).
作者:夏崇举;刘东红;刘白鹭;霍萌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卵巢动脉(OA)作为产后出血来源的血管造影表现,评价经导管栓塞OA参与出血的安全性和疗效.材料和方法: 对7例OA作为产后出血来源的患者进行了选择性OA造影和栓塞术.栓塞OA的材料有明胶海绵碎粒、PVA、微型钢丝圈.结果: 选择性OA造影显示造影剂外溢至宫腔6例、OA直接参与子宫异常血管供血1例.补充栓塞参与出血或病变的OA后出血立即停止,住院期间未再复发出血,未发生与栓塞术相关的并发症.结论: OA可作为产后出血的主要供血动脉,是导致常规栓塞两侧髂内动脉-子宫动脉不能控制出血的原因之一.如发现 OA参与产科出血性病变的供血,补充做OA栓塞术是安全和有效的.
作者:段峰;王茂强;刘凤永;王志军;宋鹏;宋磊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视网膜母细胞瘤CT表现及其特征.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经临床和手术病理证实的视网膜母细胞瘤的CT表现.结果: 视网膜母细胞瘤CT表现为眼球后壁软组织肿块11例,其中肿块内有钙化9例,玻璃体密度增高8例,突眼6例,视神经增粗4例,颅内侵犯和转移2例.术前定性准确率为81.8%,分期准确率为73%.结论: 视网膜母细胞瘤的CT表现具有特征性,CT检查对本病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秦卫和;龙宇辉;付飞先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肝细胞肝癌超声造影峰值强度与血管生成的相关性.材料和方法: 采用对比脉冲序列技术及ACQ定量分析软件,对42例肝细胞肝癌患者共50个病灶进行超声造影检查并记录超声造影的峰值强度;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析肝细胞肝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MVD),比较超声造影峰值强度与MVD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肝细胞肝癌及癌旁组织超声造影峰值强度平均为135.19±28.16dB及72.91±19.22dB;MVD值平均为43.44±12.22及17.14±9.18,肝细胞肝癌组造影峰值强度及MVD值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肝细胞肝癌造影峰值强度与MVD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886).结论: 肝细胞肝癌超声造影峰值强度可作为肿瘤内的血管生成评估指标.
作者:王知力;唐杰;李俊来;罗渝昆;安力春;程志刚;鲁通;邵秋杰;董宝玮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及多平面重组(MPR)诊断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 45例患者行16层螺旋CT扫描,并行三维重建和MPR.结果: 45例胫骨平台骨折或可疑骨折中,经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和MPR后清晰显示骨折43例,其中5例疑似胫骨平台骨折,3例确诊为微细骨折,2例正常.结论: 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和MPR图像,有利于诊断胫骨平台的细微骨折和评估胫骨平台劈裂骨折的程度,有助于骨科医生选择佳手术入路、准确复位、内固定和植骨.
作者:陈前丽;万智勇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评价经皮肝动脉的门静脉造影(CTAP)诊断小肝癌及肝内小转移瘤的价值.材料和方法: 对12例经病理证实为肝癌或肝转移瘤患者进行CTAP检查,其中肝癌6例,肝转移瘤6例;比较CTAP与常规CT、DSA、碘油造影CT病变检出率.结果: CTAP发现的病灶23个,常规CT 12个,DSA 16个,碘油造影CT 23个.结论: CTAP对发现小肝肿瘤有重要作用,可成为患者介入治疗前的影像检查方法之一.
作者:杨涛;姚家琪;杨广夫 刊期: 2007年第02期
1 病历简介患者,男,13岁.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脐上部疼痛,有时伴呕吐,呕吐物为黄色胃液,腹痛不向周围放射,为阵发性.2年来间断发作,无腹泻及脓血便,大小便次数正常,无排便习惯及性状改变,小便无异常,无发热,睡眠、饮食正常.
作者:常跃玲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的CT表现特点.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例原发性胃肠道非霍奇金淋巴瘤的CT平扫+增强扫描表现.结果: 4例经病理证实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属黏膜相关淋巴组织型结外边缘带B细胞淋巴瘤,其中胃2例、小肠1例和结肠1例;2例胃淋巴瘤胃壁分别呈弥漫性增厚及局限性增厚,1例黏膜累及并伴有溃疡,胃壁均匀轻~中度增强,1例内见小片状低密度灶,小肠淋巴瘤呈多节段管壁增厚、管腔狭窄伴肠系膜淋巴结增大,肠壁及肿大淋巴结均匀明显增强,1例回盲部结肠淋巴瘤呈偏侧性肿块伴管腔狭窄,病灶均匀轻~中度增强.结论: CT诊断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具有较高的价值.
作者:胡明华;翁媛英;吴玉林;陈再智;徐忠飞;谭恺;徐祖良;张燕;汪国余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评价心脏静脉的可行性.材料和方法: 筛选行冠状动脉CTA检查并经影像学和临床其他检查终证实为无冠状动脉疾病及心肌病患者24例(男15例,女9例;平均年龄53.5岁),将其冠状动脉CTA图像数据进行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和容积再现(VR)等图像后处理,采用血管分析测量冠状窦、心大静脉、心中静脉、侧静脉和后静脉近端直径,心中静脉、侧静脉、后静脉及从冠状窦口至心大静脉肉眼可辨别的远端管腔中心线的长度,对冠状静脉血管图像质量进行评分(0~3分),并测定心脏静脉的对比噪声比(CNR).结果: 冠状窦、心大静脉、心中静脉、侧静脉和后静脉的近端直径分别为9.3±2mm、6.8±2.2mm、4.9±1.1mm、3.6±0.9mm、2.5±0.8mm,冠状窦近端上下径明显大于前后径(P<0.05),横截面积为71.4±29.2mm2,冠状窦瓣显示率75%.心脏静脉CT冠状动脉成像重建图像表现为较好的图像质量和较高的对比噪声比.结论: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CTA)在评价冠状动脉的同时可以评价心脏静脉系统.
作者:赵锡海;蔡祖龙;杨立;徐贤 刊期: 2007年第02期
1 病历简介患者,男,13岁.间断性左耳流脓3年,左颌下颈部肿胀9天,加重3天,伴呼吸困难8小时急诊入院.体检:体温38℃,嗜睡,眼睑、颜面浮肿,脑膜刺激征阳性.左颌下颈部皮下软组织高度肿胀,质硬,压痛,皮肤发红发热无波动感.左侧外耳道见脓性分泌物,左咽侧壁隆起,咽腔变窄,扁桃体向咽中线移位.
作者:邱晓丽;张继军;地力木热提;段建国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螺旋CT诊断胆脂瘤型中耳炎的价值.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04例胆脂瘤型中耳炎的CT表现,探讨其诊断价值.结果: 术前CT诊断骨壁受侵101耳,而术中发现为90耳,假阳性11耳,符合率为89.8%;术前CT显示胆脂瘤在中耳系统充填部位108耳,与手术结果对比,假阳性、假阴性各3耳,总体符合率达94.4%;术前CT诊断听骨链受侵234耳,而术中证实为215耳,假阳性22耳,假阴性3耳,符合率为89.3%.结论: 螺旋CT诊断胆脂瘤型中耳炎,尤其对判定骨质破坏的范围和胆脂瘤的部位,制定手术方案和评估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孔庆聪;邓星河;徐川;王晓红;张亚琴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缺血性视乳头病变早期患者眼血流动力学变化.材料和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技术检测40例患者与36例健康志愿者眼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睫状后动脉收缩峰值速度(PSV)、舒张末期流速(EDV)、阻力指数(RI)及视网膜中央静脉大流速(Vmax).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患者组眼动脉PSV无显著差异(P>0.05),EDV减低、RI增高(P<0.05);视网膜中央动脉PSV 、EDV减低, RI增加(P<0.05);睫状后动脉PSV 、EDV明显减低,RI明显增加(P<0.01); 视网膜中央静脉Vmax减低(P<0.05).结论: CDFI可评估缺血性视乳头病变早期眼血流动力学变化,为临床提供诊断信息.
作者:孙霞;李跃峰;刘书海;牟荣骥;马星;刘文瑞;闫风琴;郝振民 刊期: 2007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