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敏;徐玉清
目的:探讨颈部先天性囊肿的CT表现特点及其诊断.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病理证实的颈部甲状舌管囊肿9例,鳃裂囊肿6例,淋巴管瘤3例的CT平扫及增强扫描表现.结果:颈部先天性囊肿表现为光滑、壁薄和无增强的肿块.甲状舌管囊肿多位于颈正中线,与舌骨关系密切,鳃裂囊肿多在胸锁乳突肌前缘,淋巴管瘤常位于颈后三角.结论:CT能准确判断颈部先天性囊性肿块的性质和位置,结合临床能准确诊断.
作者:杨国庆;林建;何泽兵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磁共振波谱分析(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是利用核磁共振现象及其化学位移或自旋耦合作用来进行特定原子核及其化合物分析的一种检测方法,是目前唯一用于观察在体细胞代谢变化的无创性技术,可提供活体定量化学信息,并能以数值或图谱进行表达.国外自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应用MRS对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进行研究,显示了独特的优势.现将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杨承志;郑阿娟;徐忠信 刊期: 2005年第01期
脾转移瘤为脾较常见的恶性肿瘤,但对其报道较少.本研究回顾性分析7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脾转移瘤CT表现,探讨其诊断价值.
作者:胡佳寿;孙金凤;张立安;周洪超;王栋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直肠癌约占大肠癌的60%~75%,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呈上升趋势.其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每年全国约有4~5万人死于此病,早期直肠癌根治术后,5年生存率达90%以上,晚期则低于20%[1].提高直肠癌术后生存率,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和合理的治疗.经直肠腔内超声(transrectal ultrasound,TRUS)应用于直肠癌的术前分期,其诊断的准确性较高,有助于制定正确的治疗方案和判断预后.
作者:叶卫华;赵玉珍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定性诊断浅表肿大淋巴结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测经病理/临床证实的15例炎性、20例淋巴瘤(9例)或转移癌(11例)患者的浅表淋巴结门髓质部厚度/淋巴结厚度、血流分布及动力学参数,与25例正常受检者相应指标比较.结果:淋巴结门髓质部厚度与淋巴结厚度比值,炎性组>正常组>恶性组;恶性组血流频谱呈高速高阻型,炎性组、正常组呈相对低速低阻型.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浅表淋巴结定性诊断具有较高价值.
作者:徐子宁;张竹君;王灵燕 刊期: 2005年第01期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01-10~2003-08 23例具有完整资料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细胞癌的螺旋CT多时相增强扫描表现,以探讨其对肾癌的诊断价值.
作者:靳兆军;石广云;隋素英;将峰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比较放射性同位素骨三相显像技术对正常人及偏侧咀嚼者颞下颌关节影像检查的差异.材料和方法:正常男性志愿者15名和偏侧咀嚼者20名,接受放射性核素骨三相显像检查,以分析、比较不同咀嚼方式对颞下颌关节及骨的血流和骨代谢的影响.结果:正常人及偏侧咀嚼者两侧颞下颌关节形态对称,偏侧咀嚼者两侧髁状突运动不一致.正常人下颌骨不同部位的骨血流和骨代谢有特定差异.偏侧咀嚼者骨扫描示上述部位差异改变,非咀嚼侧关节区放射性强度稍高于咀嚼侧.结论:放射性同位素骨三相显像可以准确显示颞下颌关节的功能变化.
作者:胡敏;姚军;田嘉禾;尹大一 刊期: 2005年第01期
1 病历简介患者,女,4岁,维吾尔族.腹部膨隆3年,逐渐增大3个月.查体:腹部高度膨隆,未见肠型及胃肠蠕动波,无压痛、反跳痛及腹肌紧张,液波震动感阳性.实验室检查:腹水呈淡黄色,微混浊,无凝块,李凡他试验(±), 比重1.010,WBC 0.01×109/L,GrL 5.59mmol/L,TP 36.1g/L,LDH 86.81v/L;结核抗体阴性.
作者:地力木热提;阿米尔;邱晓丽;贾宏远 刊期: 2005年第01期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年龄密切相关,随着年龄增大,粥样硬化程度增加;冠心病、高血压、脑梗塞患者粥样硬化更明显,本文报告2例由于粥样硬化斑块形成,造成管腔狭窄甚至大面积闭塞病例.
作者:赵华;宁显忠 刊期: 2005年第01期
1961年Baum和Greewood先提出三维超声的概念,即在平行的人体器官二维超声截面的基础上,用叠加的方式得到人体器官的三维图像,但其后的30年发展比较缓慢.近十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与超声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三维超声成像技术已由实验研究阶段走向临床应用阶段[1],在心脏、妇产科、小器官、血管、泌尿生殖系统等各系统与部位都有广泛应用[2,3].肝脏检查作为超声检查的一个重要部分,三维超声的临床应用也已取得了初步肯定,本文简要介绍了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及进展.
作者:孙彦;林礼务 刊期: 2005年第01期
乳腺炎为哺乳期的一种常见病,而非哺乳期乳腺炎由于症状不典型,容易被忽视或被误诊为其他疾病甚至肿瘤.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0例非产后期乳腺炎的钼靶X线表现及临床资料 ,旨在提高诊断水平.
作者:曹英;王丽萍;赵晓静;杨春霞;严胜洪 刊期: 2005年第01期
小乳腺癌(简称小乳癌,其大纵横径≤2cm),超声诊断及鉴别较为困难.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小乳癌的高频二维声像图表现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情况,并与乳腺小纤维腺瘤和小瘤样增生进行鉴别,旨在探讨小乳癌的高频超声特点,以提高其诊断小乳癌的准确率.
作者:管一帆;刘兰芬;董磊;苗凤君;张彦;王慧;王跃堂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确定儿童正常和肥大增殖腺的CT测量值.材料和方法:50例正常增殖腺儿童和30例肥大增殖腺儿童行CT检查,并在重建正中矢状位图像上测量增殖腺的厚度和鼻咽腔宽度.结果:正常儿童组增殖腺厚度和鼻咽腔宽度分别为1.01±0.35 cm和2.34±0.40 cm,增殖腺和鼻咽腔比率42.2±9.2%;23例肥大增殖腺不需手术治疗的增殖腺厚度与鼻咽腔比率53.1±7.4%;7例增殖腺肥大需要手术治疗者>66.5%.结论:CT测量对儿童肥大增殖腺的诊断和治疗具有十分重要价值.
作者:杨斐;费洪钧;陈为霞;王云;单裕清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 评价多层螺旋CT(MSCT)冠状动脉造影效果及其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价值.材料和方法:65例临床疑诊冠心病患者作MSCT扫描,所有数据获得在一次屏气中完成.利用心电门控技术,将所得原始图像进行重建,分别对左主干(LMA)、左前降支(LAD)、回旋支(LCA)和右冠状动脉(RCA)及其分支的重建图像进行影像学评价;其中45例同时作常规冠状动脉造影(CAG),以造影结果为金指标,将两种方法所得结果进行对比,了解MSCT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冠脉狭窄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MSCT冠脉钙化积分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79.6%,特异性84.9%;65例共260支血管经MSCT成像,228支(87.7%)可用于影像学评价;各节段冠状动脉重建图像,左主干和前降支近中段显示率高;CAG发现狭窄49支, MSCT发现狭窄44支.MSCT对冠状动脉狭窄诊断的敏感性83.7%,特异性97.7%.结论: 在控制心率的情况下,MSCT冠状动脉造影可作为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一种无创筛选检查方法.
作者:赵进委;沈钧康;钱农;蒋国民 刊期: 2005年第01期
引起急性阴囊疼痛的病因较多.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93例急性阴囊疼痛患者的声像图特征及血流特点,旨在提高高频超声对此类疾病的诊断正确率.
作者:桑玉顺;姥义;徐永利;戚猛;施海建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CT引导肺穿刺活检对不同大小病灶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CT引导肺部病变穿刺活检184例.病灶按大小分为两组,其中≥3cm者122个,<3cm者62个,分析穿刺活检术对两组病变的诊断正确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CT引导肺穿刺活检对肺内大、小病灶的诊断正确率分别为92.6%(113/122)和91.9%(57/62;P>0.05).<3cm病灶的气胸发生率(19.2%)明显高于≥3cm病灶(5.2%;P<0.01),前者出血发生率(44.2%)亦显著高于后者(15.1%;P<0.01).结论:CT引导肺穿刺活检对大、小病灶的诊断准确率均较高,对大病灶活检的安全性高于小病灶.
作者:张雪梅;丁仕义;牟玮;李强;张琳 刊期: 2005年第01期
1 病历简介患者,女 ,71岁. 因间断性上腹疼痛、以右季肋区为主3年,近来加重伴反酸,并出现餐后明显疼痛而入院.病程中无呕血、黑便史,既往无其它病史.体格检查:体温 36.6℃,Bp17.3/12Kpa,肥胖体质,全身皮肤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头颅、五官、颈部无异常,双肺呼吸音清晰,心率82次/min,律齐、有力,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部凸状,未触及包块,右上腹及剑突下压痛,无腹肌紧张及反跳痛,Murphy征阴性,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实验室检查:血、尿、便常规以及肝、肾功能无异常.腹部平片未见异常.
作者:杨海华 刊期: 2005年第01期
上世纪90年代初,随着肿瘤的热疗法的开展,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生物传热学得以形成和发展.本文重点介绍与肿瘤热疗有关的主要的生物热物性参数的研究现状.
作者:肖秋金;粱萍 刊期: 2005年第01期
飞蝶征是指侧位X线片上两个相邻椎体边缘形成弧形凹陷,形似飞碟样改变.当其上、下弧线的交点位于椎体后缘之后,称飞碟征阳性(图1),反之,为阴性.椎体后缘呈唇样突起,则称斜坡征阳性(图2),反之,为阴性.斜坡征与飞碟征可同时存在.本研究回顾性分析X张表现并与CT对照,评估飞碟征与斜坡征对腰椎间盘疝的诊断价值.
作者:侯庆荣;谢太喜;沈宏荣;覃登校 刊期: 2005年第01期
发生于跟骨的肿瘤和肿瘤样病变少见.现报告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例跟骨动脉瘤样骨囊肿.
作者:刘敏;曾胜明 刊期: 2005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