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渝昆;唐杰;赵应征;张彦;梅兴国;李建华;欧伦
脑动静脉畸形(cerebral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AVM)是脑血管畸形中常见的一种类型,是中青年颅内出血和诱发癫痫的主要原因之一.CT、DSA、MRI和MRA对AVM的发现率和确诊率具有明显的优势.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1例均经DSA证实的AVM的CT、DSA、MRI、MRA表现,以提高其诊断水平.
作者:张文兰;马晓民;金娟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MSCT灌注成像在肾脏检查的初步临床应用.材料和方法: 采用16 排螺旋CT及灌注软件对32例双侧肾脏和12例单侧肾脏进行灌注扫描,对比剂为优维显(300mgI/ml)50ml,注射速度4ml/s.结果: 32例双侧肾脏皮质或髓质的同一灌注指标无明显差异,但同侧肾脏皮质和髓质的同一灌注指标明显不同.一侧肾脏切除后,对侧肾脏的灌注指标变化明显.结论: MSCT灌注成像实现了肾脏血流的定量研究,可直观评价肾组织微循环的血液动力学变化.
作者:孙建男;郭启勇;么刚;马炎鑫;房津辉;李立军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高频线阵型超声诊断肛瘘的价值.材料和方法: 使用GE Logiq 7型彩色超声波诊断仪及10 MHz高频线阵型探头对29例肛瘘患者进行检查, 并与手术结果对照.结果: 超声诊断括约肌间肛瘘17例内口22个、经括约肌肛瘘6例内口8个、括约肌上肛瘘4例、括约肌外肛瘘2例,与手术后诊断比较,肛瘘类型诊断符合率分别为17/17、6/6、3/4和1/2.结论: 高频线阵型超声能较清晰地显示肛瘘瘘管的部位、走行及内口,可为肛瘘的明确诊断和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较有价值的信息.
作者:马晨霞;许亮;包凌云;石俊华;雷志锴 刊期: 2005年第04期
Wernicke脑病的诊断以往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头颅CT检查,常常很难与其他疾病鉴别.随着MRI的普及应用,Wernicke脑病的检出率较高,但其MRI表现不被医师们所认识,常常造成误诊.本文就3例Wernicke脑病误诊的原因、临床表现、MRI诊断等方面作进一步的分析.
作者:臧建华;张瑛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MRI诊断门静脉血栓的价值.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随访证实为4例门静脉血栓和32例肝细胞癌伴门静脉瘤栓的MRI平扫和多时相动态增强表现与诊断.结果: 3例血栓和32例瘤栓诊断正确、1例血栓误诊为瘤栓.4例血栓T1WI和T2WI呈高信号、用脂肪抑制后T1WI的高信号无变化,多时相动态扫描各期无增强;肝实质内未见肿块或结节.瘤栓T1WI呈低信号、T2WI高信号,动脉期轻至中度增强、门静脉期和延迟期增强的程度下降,31例瘤栓的肝实质内见单发或多灶肿块.结论: 门静脉血栓的MRI表现具有特征性,能准确鉴别血栓和瘤栓.
作者:叶慧义;于平年;马林;蔡幼铨;郭行高;梁丽 刊期: 2005年第04期
1病历简介患者,女,3岁,汉族.因腹胀、腹痛5天,排气排便停止一天入院.体检: 神志清,急性病容,腹部明显膨隆,未见胃肠型蠕动波,腹肌紧张,全腹压痛,无反跳痛,右中腹部可触及一圆形约拳头大肿块.边界不清,比较柔软,活动度差,未叩出移动性浊音,肠鸣音减弱.X线腹透: 中腹部见肠管胀气,左下腹及右下腹可见一液平面.B超检查示: 腹部探见巨大圆形透声区,几乎占据整个腹腔,大内径98 mm,周边可见光整包膜,后方有增强效应(图1).
作者:肖榕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 测定正常人脑组织不同部位代谢物浓度、计算其比值.材料和方法: 用多体素磁共振质子波谱PRESS序列测定100例正常脑组织的额叶、颞叶、顶叶、枕叶、基底节区和小脑代谢物浓度,观察NAA、Cho、Cr的波峰特点,计算和分析NAA/Cr、Cho/Cr、NAA/Cho的比值.结果: 正常脑实质的1H波谱Levene方差分析显示额叶、颞叶、顶叶、枕叶、基底节区和小脑的NAA/Cr(P<0.000)和NAA/Cho(P=0.001)有显著差异,Cho/Cr在上述各部位的浓度无显著差异(P=0.068).进一步用Bonferroni方差分析比较各组间显著差异性显示小脑NAA/Cr低于额叶、顶叶、枕叶的NAA/Cr(P值分别<0.05,<0.01,<0.05),小脑NAA/Cho低于顶叶、枕叶的NAA/Cho(P均<0.01),而额叶、颞叶、顶叶、枕叶、基底节区之间NAA/Cr、NAA/Cho无显著差异.结论: 多体素1H MRS可以测定NAA/Cr、Cho/Cr、NAA/Cho浓度比值,不同解剖部位代谢物浓度不尽相同,为颅脑代谢异常提供参考标准.
作者:朱锡旭;郑玲;卢光明;李林;王俊鹏;李峰;聂聪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腰椎关节突关节直面小角度的CT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材料和方法: 收集86例腰腿痛的CT片,排除椎体、椎间盘等病变,以关节突关节角大小分为小关节角组和大关节角组,对照分析其关节突关节形态、退变程度、附属软组织病变、局部治疗效果.结果: 小关节角组(46例)比大关节角组(40例)退变程度轻、软组织病变不明显、局部保守治疗疗效良好.结论: 关节突关节角度的大小和形态是引起腰腿痛的重要解剖基础之一.
作者:覃爱同;米俊杰 刊期: 2005年第04期
多发性大动脉炎(Takayasu's arteritis, TA)由日本学者Takayasu于1905年首先报道并进行科学的描述[1].该病命名较多,在我国黄宛、刘力生等于1962~1963年提出了大动脉炎这一概念.TA是一种好发于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的慢性非特异性全动脉炎,病因不明,多见于年轻女性,发病年龄多为5~45岁,平均22岁,国外、国内文献报道男女比例分别为1: 1.58~9[2]和1: 1.9~4.9[3].目前本病的分型方法尚不统一,但比较多的学者采用Lupi-Herrera分型法[4],将本病分为四型: Ⅰ型为主动脉弓型,Ⅱ型为降主动脉、腹主动脉型,Ⅲ型为Ⅰ、Ⅱ混合型,Ⅳ型为上述任何一型加肺动脉受累.TA临床表现随受累动脉部位和阻塞程度而异,临床上分无脉前期和无脉期[5].无脉前期仅出现发热、疲劳、肌肉关节疼痛等非特异性症状,临床较难诊断.无脉期,受累动脉狭窄或闭塞,临床出现动脉供血不足的特异性表现.
作者:钟兴;黄君;李建初 刊期: 2005年第04期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是胃肠道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临床症状出现晚且无特异性,给临床诊断工作带来很大困难.胃肠道钡餐造影、CT、MRI检查对GIST的定位有帮助,但定性诊断方面的经验仍较欠缺.本研究回顾性分析胃肠道间质瘤的胃肠道X线钡餐造影、CT、MR表现,并对其部分误诊原因加以分析.
作者:刘伟锋;丁汉军;王海林;吴梅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利用MR心肌首过灌注及延迟增强方法评价正常成人心肌灌注特点的价值.材料和方法: 对15例正常志愿者进行MR首过灌注、延迟增强成像及cine-MR成像检查,绘制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结果: 正常左室前、侧、后壁心肌和室间隔时间-信号强度曲线上升时间,曲线上升斜率,对比增强率及延迟信号强度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正常成人心肌MR灌注成像的特点对利用MR心肌灌注成像诊断心肌病变具有重要的价值.
作者:侯刚;郭亮;胡春洪;陈剑华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16层螺旋CT尿路造影(CTU)技术诊断老年原发性肾盂和输尿管移行细胞癌的价值.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42例老年人CTU检查和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3例原发性输尿管与3例肾盂移行细胞癌的CTU影像特点,年龄69~82岁,病例均采用10mm层厚和层间距行腹盆部CT增强扫描,并获得原始图像,图像经1.25mm层厚和50%的重叠处理后传送至工作站进行图像后处理.结果: 42例CTU成功率93%,16层螺旋CTU能够清晰显示尿路肿瘤的大小、形态、范围和与其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螺旋CT扫描结果与术中所见一致.结论: 16排螺旋CTU具有扫描速度快、憋气时间短、侵袭性小的特点,同时可多平面、多方位、立体地显示尿路病变,特别适用于老年性尿路疾病的诊断和筛选.
作者:崔志鹏;李天文;惠萍 刊期: 2005年第04期
食管平滑肌瘤较为常见,常单发,少数为多发,罕带蒂.本研究回顾分析食管平滑肌瘤6例,其中亚蒂和蒂各1例.
作者:肖利华;宁永见;唐志萍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脑梗死前期局部低灌注的CT灌注成像的价值.材料和方法: 分析15例临床诊断为脑局部缺血CT平扫和CT增强扫描,常规MRI、MRA及CT灌注成像的表现.结果: 15例CT平扫和增强扫描均未发现新的脑梗死灶,CT灌注成像发现脑梗死前期脑局部低灌注I1期4例、I2期7例、II2期3例,MRI发现缺血灶14个,MRA发现一侧大脑中动脉狭窄2例,一侧大脑中动脉闭塞1例.结论: 脑梗死前期局部低灌注,常规CT,MRI无异常发现.CT灌注成像可超早期发现脑组织局部血流动力学异常,并可分期区分低灌注的脑局部微循环的病理生理学状态,对临床治疗有重要价值.
作者:赵素岗;李红儒;邓玉云;刘兵;崔勇;常红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 评价MRI诊断单发脑转移瘤的价值.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38例单发脑转移瘤的临床和MRI表现,病例均经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 38例中,原发于肺癌27例,50岁以上33例;发病过程突然、短期内出现中枢神经障碍症状30例;病灶位于幕上34例,其中25例位于灰、白质交界区.病灶直径>1.0cm时瘤周水肿常较显著.T1WI-FLAIR显示病灶欠清或不清13例,FRFSE-T2WI、T2WI-FLAIR显示欠清或不清楚的分别为5例、2例,增强扫描均清楚显示病灶.结论: MRI增强检查是诊断单发脑转移的佳方法.
作者:关玉宝;彭卫军;周良平;顾雅佳;曾庆思;伍筱梅;谢念危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STIR技术在MRI诊断脊柱转移瘤中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对照分析42例脊柱转移瘤之常规T1WI、T2WI及STIR序列的表现.结果: 42例共累及196个椎体.71个椎体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11个椎体T1WI、T2WI均呈低信号,114个椎体T1WI或T2WI呈混杂信号,病灶STIR序列均呈异常高信号.105个椎体形态无明显改变,91个椎体伴有后缘膨隆或压缩性骨折,11例继发椎管狭窄,14例伴椎旁软组织肿块,STIR序列能清晰显示以上所有异常.结论: STIR序列易于发现脊柱转移灶,可较准确地判断肿瘤的侵袭范围及程度,并有助于转移瘤的鉴别诊断.
作者:王雪飚;郭德安 刊期: 2005年第04期
肺癌是目前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而且有不断上升之趋势.周围型小肺癌是指起源于肺段以下支气管,直径小于3cm的恶性结节[1],其临床症状出现较晚,确诊时多属中晚期,已失去根治机会,因此,早期诊断至关重要.CT特别是螺旋CT扫描在周围型小肺癌诊断中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收集我院近3年来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4例周围型小肺癌病例,对其CT表现进行分析、总结,以探讨螺旋CT对其诊断价值.
作者:宜继红;李海斌;郝晓宁 刊期: 2005年第04期
软组织肿块病种繁多,构成肿块的组织成分并不单一.具有特定征象者诊断容易,不具特征者诊断困难.随着CT、MRI、DSA的广泛应用,术前诊断符合率有所提高.本研究收集了18例下肢软组织肿块,结合文献, 回顾性分析如下.
作者:丁小南;袁建华;林毅;李杰;周俊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 评价多层螺旋CT对卵巢恶性肿瘤术前分期的价值.材料和方法: 用Toshiba Aquilion 多层螺旋CT扫描仪对47例卵巢恶性肿瘤患者行术前分期,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分析.结果: 多层螺旋CT对于卵巢恶性肿瘤分期总准确率为85.1%.Ⅰ期准确率为69.2%,Ⅱ期为66.7%,Ⅲ期为89.3%.结论: 多层螺旋CT是卵巢恶性肿瘤术前分期较可靠和准确的影像检查方法.
作者:邢宁;徐荣天 刊期: 2005年第04期
CT扫描长期以来一直是颅脑疾病诊断中常用的方法之一,随着CT技术的发展及后处理功能的完善,以观察脑组织血流灌注状况为目的的CT脑灌注成像愈来愈受到广泛的关注.本文综述其基本原理、技术方法与临床应用进展等方面的相关问题.
作者:魏里;雷振;蒋永红;王志铭 刊期: 2005年第04期